咱这一家子⑥丨菜地里种出“幸福叶” 扶贫“三叶”盛放壶瓶山
编者按: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红网推出年度大型融媒体策划——“咱这一家子”,聚焦常德市石门县壶瓶山下,一个普通家庭的日常生活与幸福点滴。记录他们一家子的2020年,探寻他们脱贫奔向小康的“幸福密码”。
王美绒的外孙白业旭,捧着刚从地里挖出来的一颗大红薯。
时进深秋,壶瓶山下,王美绒家的菜园里已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景色。露珠附在菜叶上,迎着秋日的晨光,晶莹剔透。
“这么多菜,家里吃不完,我们扯点拿去卖。”趁着天气晴好,一大早,王美绒和女婿白先钊、外孙白业旭一起来到菜园子里摘菜。不到一小时,新鲜采摘下来的蔬菜便堆成了翠绿色的小山,衬得一家子红扑扑的笑脸格外鲜亮。
一家子在菜园里收菜。
壶瓶山镇位于石门县西北部,下辖38个村(社区、林场),最高海拔2098.7米,是湖南省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乡镇。昼夜温差大、山间常年云雾缭绕,无污染的空气、土壤与水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使这里孕育出的“三叶”——茶叶、烟叶、菜叶,品质优良,成为了“抢手货”。
“2014年,我们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也正是那年,镇政府号召我们多种植高山‘扶贫三叶’,还送来了免费的肥料、技术。”王美绒边清理着收获的蔬菜,边笑着回忆。
“三叶”成为了壶瓶山镇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的主要产业,也成了镇里的一张产业名片。在扶贫人员的帮助下,王美绒一家种植的高山蔬菜,扩大了面积,提高了产量,从“勉强能填饱肚子”,到如今“吃不完的菜拿去卖,还能卖个好价钱”。一家子更改变了传统的耕种思路,将水田改种茶园。家中的3.5亩茶园,在弥漫清香的同时,每年为他们带来近2万的收入。
王美绒将要卖的蔬菜摆放在屋外。
据壶瓶山镇党委书记陈宏平介绍,目前,壶瓶山镇共有三万亩茶叶,其中有机茶园达到一万亩,带动155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烟叶5000亩,带动80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带动35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高山蔬菜,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每一种绿叶,都是百姓心目中的致富叶、幸福叶。”陈宏平说,下一步,他们将继续引导老百姓发展“三叶”,利用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加大提升“三叶”的品质和产量,持续促进百姓脱贫增收。
一辆沿着山路远远驶来的三轮车,稳稳地停在了王美绒的家门前,镇政府食堂的工作人员从车上下来,“阿姨,这次有哪些菜要收?”
“红薯、白菜、萝卜,还有几个南瓜冬瓜。”王美绒麻利地开始清点数量。对蔬菜进行称量计算后,工作人员将一沓钱交到了她的手上:“一共267元,您数好。”
车辆载着王美绒家的蔬菜,在一片绿意环绕中缓缓离开。
王美绒与镇政府食堂工作人员一起称量蔬菜。
夕阳西下,炊烟缭绕,王美绒一家子围坐着吃起了晚饭。餐桌上,用自家作物烹制的清炒白菜、萝卜丝汤、焖南瓜……香气四溢,入口清甜。
看着热气腾腾的饭桌上谈笑风生的一家人,王美绒细细咀嚼着,仿佛生活的甘甜,也尽数融进了这滋味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