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璞归真才是美——大朴油画之路的探索
海东时报主任编辑、海东市收藏家协会主席 张扬
大朴在写生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近来看了张爱民(笔名:大朴)最新的一批油画写生作品,让我倍感激动和振奋。毫无疑问,大朴的艺术成就已经迎来了一个高峰期。
大朴是青海省不可多得的勤奋型、有思想的画家,虽然他本不是青海人,却俨然成为地道的青海人,自从他2001年踏上青海,就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正是基于对青海的挚爱,他才走出了一条带有青海烙印的艺术之路。
在我个人看来,截至目前大朴的艺术道路已经走过了四个阶段,并且每个阶段都非常精彩,一个阶段就是一个台阶,坚定地朝着艺术高峰攀登。
大朴的第一个艺术阶段是写实,他怀着对青海山水的崇敬,把渺小的自我个体融入其中,用心一笔一划地描绘着青海山水、人文之美。但大朴绝对不是大自然的“搬运工”,用他的话说“人不可与大自然斗巧”,再美的画笔也不可能胜过大自然的美,画家所需要做的,就是画出自己心中的大自然。
大朴第一阶段的作品精彩之处就在于“生动”二字,无论他笔下的大山,还是河流、树木、田野,亦或土坯房、牦牛、绵羊等等,都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和生动的灵魂。这就让他的画作脱离了照片式的描摹,具有了顽强的艺术生命力,这也是他的作品深受收藏界喜欢的主要原因。
大朴的第二个艺术阶段是写意突破期,作品《高原精灵》就是这一时期的一个代表,并入选中韩文化交流展。这一时期,大朴力图挣脱写实的窠臼,在艺术性、思想性上力求突破,绘画技法上借鉴了点彩等手法。不过,万变不离其宗,大朴没有舍弃青海的元素,在他的画笔下,青海的山水和牛羊等以另一种面貌呈现,它们不再受形体的约束,似乎从中国画中抽丝剥茧般将线条恰到好处地运用到油画创作中,而对有些物象的描写,更像中国画中的一笔带过,颇具传统韵味。
可以说,这一阶段大朴在绘画艺术上开始经营减法,这就如同一篇优美的文章,做到了详略得当,使画面更趋于简化、整洁,色彩更能表达画家内心的感受。不过,从大朴这一时期的作品中也不难看出,彼时他在意象表达上还有一些迟疑,画面构成仍是写实,只是在技法层面上寻求突破,就如同一只没有完全成熟的苹果,虽然香气四溢,但还很青涩。
大朴的第三个艺术阶段则较之前洒脱了很多,这一时期的作品多体现在变形上,特别是对大山、树木的描写,进行了高度概括和归纳,零散的树叶和大山的切面以大片的色块替代,并且菱角分明,彰显出事物激情昂扬的精神,表达出他突破自我的强烈意识。大朴这一时期的作品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这些作品中,让人们看到了青海的另一面,也让人感受到了艺术所独有的魅力,特别是作品中表达出的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给人更多启示和鼓舞。但这一时期大朴的作品过于主观,并且几乎狂热地自我表达,无论是画面构成,还是变形突破,显然是我行我素,缺少了一种圆润,如同张开的弓,始终被绷得紧紧的,从而造成画面少了一些让人舒缓情绪的出口。
大朴的第四个艺术阶段,也就是现阶段,他对变形和色彩显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画面更趋统一,色彩更加和谐,作品中也能看到继承和发扬的痕迹,吸收、融入了中国绘画的美学理念,简化而不失深刻。
看大朴近期的优秀作品,让我想起意大利著名版画家、油画家莫兰迪。莫兰迪在艺术道路上也曾苦苦探索,从最初沉迷于印象主义,到学习立体主义,最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和艺术语言。莫兰迪说:“那种由看得见的世界,也就是形体的世界所唤起的感觉和图像,是很难,甚至根本无法用定义和词汇来描述。事实上,它与日常生活中所感受的完全不一样,因为那个视觉所及的世界是由形体、颜色、空间和光线所决定的……我相信,没有任何东西比我们所看到的世界更抽象,更不真实。”和他同时代的伟大画家巴尔蒂斯曾这样评价:“莫兰迪无疑是最接近中国绘画的欧洲画家了,他把笔墨俭省到极点!他的绘画别有境界,在观念上同中国艺术一致。他不满足表现看到的世界,而是借题发挥,抒发自己的感情。”
不错,大朴如今的作品也开始走上简化道路,真正做到了减法,并且是非常正确的减法,其作品引起共鸣将是必然的,引起收藏界更多的关注,也将是必然的!
返璞归真才是美!老子曰: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也就是说,道是无形的,并非可以具象来描述,但又可以通过意向来表达具象。同时,“复归于朴”又是老子审美思想的精髓之一。纵观大朴的新作,无不浸透着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彩!
祝愿大朴先生的艺术之路再上新台阶!(原载于2019年10月30日《海东时报》“收藏与鉴赏”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