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家长会上,我和孩子学到的几个好方法
对家长来说,11月,不是购物季,而是期中考季。
期中考后,妈妈会变得比以往更焦虑一点,还会发出这样的灵魂追问:
语文:课外也看了不少书,一到阅读理解都白搭,错误一大堆。 数学:平时会做的题都懂的东西,为啥一到考试要么做错要么不会?
这种“不解之谜”我也有过,特别能理解你们的心情。
只是,我这个人不喜欢说正确的废话,比如说“要努力”“要细心”,或者给你们灌一点美味然而无用的鸡汤,比如:成绩不重要,重要的是心态……
当学生,其实是有默认的KPI (关键绩效指标)的,就是孩子的学业水平,不仅有语数英也有体美劳,基本以成绩的形式来展现。
老师、家长和孩子重视成绩是正常的,毕竟,学生的本职就是学习。
而且,当学生要当很久,每天不仅要上课还要做作业,大多数孩子还有课外班,先不算大学阶段,从一年级到高三也要学习12年。
学得好是12年,学不好也是12年,又不是说孩子不好好学就可以省点时间或者可以不上课不做作业省点精力,那么,相似的投入,却是完全不同的产出,说得俗一点学不好岂不很亏?
成绩很重要,然而在具体操作上,比如说期中考成绩出来孩子考得不好,我们是该骂他一顿,还是自己默默焦虑?
我一个朋友,孩子三年级,这次期中考不理想,语文数学都不到80分,她说她郁闷极了,我是怎么安慰她的呢?
其实,你应该感到庆幸呀,这才只是期中考,又不是期末考;即使是期末考,也没啥了不起的,又不是小升初、也不是中考高考这种关键考试,孩子在这时暴露出问题是好事,你还有充足的时间去分析成绩背后的问题,想办法去解决问题。
花生学校的家长会上,老师也说了类似的话,我把金句都抄到了笔记本上:
我们需要重视的不是成绩本身,而是成绩反映的问题。
我们要和孩子站在一起打败问题,而不是和问题站在一起打败孩子。
我发现,家长会的具体内容和传递的信息,很能反映一个学校的水平。
身边一些家长在抱怨,孩子学校很少开家长会,即使开了也在制造焦虑:你孩子这次考试不理想,再不抓紧就麻烦了……
从家长会回来后,家长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做,反而更头疼了,急起来只好骂孩子一顿:
你看谁谁、谁谁谁,这次都比你考得好,再不努力,以后长大扫大街去!
最近花生的学校,在一个月内开了两次家长会,第一次是期中考前的准备会,还分了两天,因为学科太多了!
期中考前准备会
第一天:年级组长对考试日程、内容和考试方式的介绍,以及学生情况分析;再加上语文、英语、历史和道法教师代表对各学科的具体要求、学生常见问题和学习方法的介绍;
第二天:数学、物理、化学和体育教师代表接着介绍各自的学科。
(这是语文老师对考试中写作部分的建议)
(这是体育老师对体育中考选考的建议,也可以看出方法都是非常落地的)
期中考后形势分析
第二次家长会是考后形势分析,包括整个海淀区的数据统计、试卷分析,问题总结、以及给家长和孩子的学习方法和应对心态建议。
开完家长会,我却没这么紧张了。因为在家长会上,虽然老师给我们面对了现实,然而一点儿都没传递焦虑,反而缓解了家长的焦虑——通过教给我们好用的方法。
而且,期中前准备和期中后分析,开两次家长会,也帮助家长和孩子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业管理闭环,在管理学里叫做PDCA循环,也就是计划——实施——检查——行动。
我的读者中有很多牛妈,上周我分享过语数英三科创新班牛娃柚子妈的PPT,有几个读者就指出,柚子妈对柚子的规划,不就是PDCA模型吗?
我也总说,做事情,无论是管企业还是孩子教育,底层逻辑是互通的,很多既科学又成熟的方法论,其实我们家长是完全可以拿来用的。
学校的家长会给我们提供了科学管理工具,然而要完成这个闭环,还是需要家长和孩子的配合,老师强调了关键的两点:
要按考试内容和老师建议的方法认真复习。
每次花生的重要考试,我都会和他一起复习,或者是让他根据考试范畴自己复习,我来抽查。
和老师建议的一样,我也是一直不主张裸考的——也就是不做任何准备去考试,包括我自己去考雅思,也是经过三个月精心准备的。
因为,考试前复习是一个好习惯,想想,期中考你可以不复习,中考高考你会不会不复习?那么在平时的小考中就养成复习的良好习惯,形成复习的有效方法,首先就是一种高效学习的素养。
其次,考前复习也是最宝贵的学习机会!重点在于:
语文的词,会读会写知道意思,要求背诵的古诗词古文和文学常识要熟记;
数学主要是纠错,看看自己平时的错题,还有哪些没搞清的(不看答案自己能独立解题并且步骤规范才叫搞清);
英语和语文类似,要把基础单词都记住,会读会写懂得意思,要求掌握的语法和句式都要记住。
还有一点也非常重要,复习的确能提分!如果经过充分准备,考出自己的最好水平,也能大大增进孩子的自信,形成正向循环,下次会做得更好。
要认真分析试卷,从失分点分析孩子的问题并制定有针对性的行动计划。
拿这次海淀区语文考卷为例,如果丢分出现在前面的字词基础项,或者是古诗词和文学常识,这是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该记的记该背的背就可以。
(考试成绩下来,都会有一张这样的小纸条,语文老师让家长看一下,如果丢分发生在识记题型里,说明孩子复习没到位)
如果丢分主要出现在阅读理解上,这个就稍微麻烦点,但也是有实操方法的。
阅读理解
以文章开头家长的问题为例:课外也看了不少书,一到阅读理解都白搭,错误一大堆。
这主要有4方面的原因以及应对措施:
孩子课外阅读过于单一。比如说孩子只看故事和童话,非虚构类像科普历史看的太少,造成这方面知识缺乏从而理解力也有限;
只重视泛读,不重视精读。其实课本就是精读,先立足课内把每篇课文的理解做到位,再进行课外拓展;
缺乏应试技巧。对阅读理解的做题方法不熟悉,那么就要增加练习;
最后一点,我发现“想得太多”是孩子还有大人都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在这里提醒大家:“所见即所得”,正确答案一定包含在阅读材料之中,不能随着自己的想法乱发挥。
这个答案怎么找呢?要圈出题目中的关键词,然后按照关键词去原文中查找,有时答案所在处会原话重现,更多时候会绕个弯子,比如改成近义词或换个说法。
举个例子:
这是一张二年级的语文试卷,这道孩子做错的题目,需要在原文中找到题干中的“经历”,这也叫通过关键词定位原文,是阅读理解的一个重要技巧。
可以定位到文章开头第一段,(小老鼠)急着要给妈妈讲在外面的经历,出现了“经历”。然而这道题没这么简单,答案是在下一段,小老鼠的在外面的经历其实就是“看到许多有趣的东西”,所以,可有意思了,才是正确答案。
这个小朋友倒是没自我发挥,答题用到的“凶恶”和“可爱”原文里也有,但是地方没找对,主谓也不搭,其实是没圈出题目里的关键词“经历”。
不要自己想答案,而是到原文中找答案。这个方法,不管是语文考试,还是英语考试,都非常适用。
(期中考后,语文老师的PPT里,也用红字标出了“到原文中找到答案”)
至于数学考卷/练习分析以及改进方法,会更复杂一点,我下次会专门写一篇文章。
其实好家长也像一所好学校,看到孩子的问题,不是指责和批评,也不“麻醉”自己和孩子来逃避现实,而是:
正视现实,认清存在的问题,采用可操作的策略和方法,行动起来不断优化,让孩子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花生妈的小纸条
昨天分享了花生订阅的《少年》杂志,不少家长表示有兴趣,今年夏天我组织过团购,正好我们也在续订明年的,就想着搞一次返团。
这几个月来了很多新读者,往前翻到我推荐过的丁丁老师作文书和小古文,也强烈要求返团,让她们也享受下这个福利。
所以,应大家要求,明天晚上我会做个返团专场,包括《少年》续订、丁丁老师作文书和小古文,给出这几本书的详细介绍和团购入口,同时也会分享写作和学古文的干货。以前错过团购的老读者也可以留意下,这次不要再错过了。
爱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