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身死,林徽因疯抢《康桥日记》,沈从文:她躲过了一场祸乱

林徽因

提到林徽因,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她的美貌与才华,若再深究一些,定是她与梁思成、徐志摩和金岳霖三大才子的爱情故事。

尤其是林徽因与徐志摩,两个新月派的现代诗人,让人们对才子佳人式的浪漫爱情充满了幻想,甚至为“有情人未能终成眷属”倍感遗憾。

在世人看来,徐志摩与林徽因的错过,是因“恨不相逢未娶时”的命运捉弄,使得林徽因不得不忍痛割爱。

其实,这段被人们看好的爱情之所以变成“遗憾”,原因并非全然如此,林徽因也并非人们想象中这般简单。

1920年仲秋,23岁的徐志摩刚刚辗转至英国,在拜访忘年好友林长民时,在林家遇到了年仅16岁的林徽因,那是他与她的初见。

林徽因

一双明净清澈的眼眸映在了徐志摩的心里,那一刻仿佛全世界的水都在她的眼中荡开,随着波光潋滟,灿若繁星。

爱情的迸发往往令人始料不及,他从未见过如此楚楚动人的女子,人生的美好莫过于此,哪怕在这一刻死去,他也心甘情愿。

一见钟情,便是那时徐志摩心中所有的秘密,而徐志摩的满腹才情、浪漫幽默,也让身在异乡的林徽因的心中泛起了涟漪。

也许,每一个伟大的诗人在成为诗人之前,都有一个具象的人或事来激发他对“美”的感受,林徽因于徐志摩来说便是这样一个存在。

徐志摩

与林徽因的相遇,激起了徐志摩对诗的创作热情,正如他在《猛虎集》序中所言:“在二十四岁之前,诗,无论新旧,于我是完全不相干的。”

那一天,徐志摩第一次将林徽因的名字写进了自己的日记中,并写下了用情至深的诗句:

“我有一个恋爱,我爱天上的明星,我爱它们的晶莹,人间没有这般异样的神明。”

关于徐志摩对林徽因的一见钟情,有人说是因为林徽因超群出众的才华,也有人说是因为她天真烂漫的单纯。

其实,这些都是人们对于美好爱情的憧憬与幻想,初见之时的怦然心动,不过是陷入了一场翩若惊鸿的美貌而已,即便如此,它依然美好。

徐志摩

转年,徐志摩与林徽因一同来到康桥,在这里,他们谈论天上的星,雨后的虹,康桥的梦,那是何等浪漫惬意的日子。

情窦初开的林徽因,同样对才华横溢、天真浪漫的徐志摩产生了亲密的好感,但终其一生,她对于徐志摩也仅仅止步于此。

不得不说,这世间确实鲜有林徽因这般伶俐聪慧的女子,面对徐志摩猛烈的追求,她深知这个风度翩翩的男子不是适合自己的人生伴侣。

正如世人知晓的那般,林徽因没有选择徐志摩的原因之一,自是与徐志摩的家室有关,那时徐志摩不仅已婚配,还是一个两岁孩子的父亲。

徐志摩与张幼仪

1915年,18岁的徐志摩应父母之命,与上海富商张润之的女儿张幼仪结婚,虽说是门当户对,但也莫不是一场封建包办的商业联姻。

出身名门的张幼仪,虽是一位受过西式教育的新女性,但对于后来有着新思想、渴望爱情自由的徐志摩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束缚。

婚后三年,徐志摩带着张幼仪远赴英国留学,尽管有妻子如影随形的陪伴,但徐志摩始终对于心中神圣的自由恋爱有着隐隐的遗憾。

直到林徽因的出现,燃起了徐志摩心中对于爱情的渴望,也将与张幼仪的婚姻推向了万丈深渊。

彼时的徐志摩,以探讨新文学为由,三天两头造访林家,包括张幼仪在内的所有人都可以看出来,徐志摩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林徽因

来到康桥后,更是每日围绕在林徽因左右,他们自由地讨论文学、诗歌、绘画,徐志摩的才情,也为林徽因的生活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在张幼仪写给友人的书信中,曾这样说道:“徐志摩的女朋友,是另一位思想更复杂、长相更漂亮、双脚完全自由的女士。”

为了扫清追求林徽因道路上的一切障碍,徐志摩毅然向张幼仪提出了离婚,对丈夫倍感失望的张幼仪黯然出走,不久后,二人在德国离婚。

这场婚姻的终结,也让徐志摩与父母走到了决裂的边缘。

张幼仪

孑然一身的徐志摩本以为可以得到林徽因的芳心,不成想,他的离婚行径和几近疯狂的热烈追求,却令林徽因愈发诚惶诚恐。

在林徽因看来,徐志摩与张幼仪的婚姻破裂,虽不是自己的主张,却也是因己而起,自己若是取而代之,必将成为后世口诛笔伐的对象。

我们不能武断地说,徐志摩因生命中的一次邂逅而做出的决定是错误的,但至少在林徽因看来,放弃整个家庭的做法显然是不理智的。

林徽因想要的,不是短暂浪漫的青春爱情,而是一个踏实的男人,一个安稳的家,一个一生只属于她自己的婚姻。

林徽因与徐志摩

况且,作为一个新时代女性,对于徐志摩为了爱情抛妻弃子的行为,林徽因也难以接受,她深知徐志摩始终活在自己对爱情的幻想之中。

在林徽因写给朋友的书信中,谈到徐志摩时,她这样说道:

“我不过是暂时游进他心里的一条锦鲤,纵然他心底的那份真诚,曾深深地打动我,但在他心里却莫不是也装着整个西湖。”

也许他是一个很好的朋友,一个很好的老师,甚至是一个很好的闺蜜,但是作为婚姻的伴侣,林徽因笃信,她需要的不是浪漫,而是安稳。

于是,林徽因只得拜托父亲代笔,向徐志摩写了一封书信,婉拒了他的一番热情,自此只得以朋友相待。

林徽因与父亲林长民

不得不说,徐志摩这般浪漫幽默的才子,对于情窦初开年纪的少女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如此看来,林徽因对情感的冷静,也着实令人折服。

后来,当朋友问及当初为何拒绝徐志摩时,林徽因淡淡地说:

“他爱的不是真正的我,那是他用一个诗人浪漫的情绪,想象出来的一个我,事实上我不是那样的人。”

所以即使没有张幼仪,林徽因也不会和徐志摩走到一起,人生最难得莫过于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这一点17岁的林徽因就已经做到了。

1921年,林徽因与徐志摩先后回国,在共同的文学理想下,二人同胡适一起,创立了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闻名遐迩的“新月社”。

林徽因(前排左一)与徐志摩(后排左一)

彼时的徐志摩已是风靡全国的新月派代表诗人,才貌双全的林徽因更是北京文艺界的名媛。

1924年,印度诗人泰戈尔访问中国,徐志摩与林徽因作为翻译,陪同泰戈尔一同游历北京,彼时的徐志摩心里对林徽因仍旧念念不忘。

他甚至还请泰戈尔从中说媒,为林徽因做思想工作,然而,此时的林徽因却早已心有所属,这个幸运的男人便是梁思成。

与徐志摩的诗情画意不同,林徽因与梁思成的相识,没有浪漫邂逅,没有一见钟情,竟完全是父母之命。

也许有人会说,这样一位崇尚思想和爱情自由的新女性,怎么会对包办婚姻的另一半心有所属呢?

林徽因与梁思成

事实上,这丝毫不影响林徽因在爱情中的理性判断,而梁思成与林徽因也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封建包办婚姻。

梁思成是近代名士梁启超之子,因家境渊源,梁思成自小便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而这与林徽因的人生信仰不谋而合。

与素未谋面就拜堂成亲的包办婚姻不同,在经长辈介绍相识后,梁思成与林徽因则选择了共同前往美国读书。

在长期的相处与了解中,他们有着共同的理想与追求,是彼此生活和事业上可以互相扶持的依靠,于是,两颗心渐渐地靠在了一起。

虽然梁思成不像徐志摩一般会写动人的情诗,亦不像徐志摩一般幽默浪漫,但林徽因清楚地知道,什么样的爱情才是自己想要的。

林徽因与梁思成结婚照

都说恋爱中的女人没有智商,但林徽因却时刻都保持着清醒,浪漫只是精神上短暂的欢愉,安稳、责任、梦想、追求才是生活的真谛。

诚然,圆满的婚姻不应只有爱情,还应有对彼此理想的认同,才华的欣赏,和共同目标的奋斗,而这一切梁思成都符合林徽因心中的期望。

也恰是在这样的婚姻关系中,林徽因才拥有了新女性在根本上最珍贵的东西,那就是独立的人格。

为了创立中国现代建筑科学的理想,梁思成与林徽因来到宾夕法尼亚大学,本想一起攻读建筑专业的二人,却发现建筑专业并不招收女生。

林徽因与梁思成

正当梁思成一筹莫展之时,林徽因却选择了另辟蹊径,她报考了与建筑学相关的美术专业,并选修了建筑学的全部课程。

就这样,林徽因不仅在美术上有所建树,同时完美解决了女生攻读建筑专业的难题,林徽因的机智聪慧可见一斑。

1928年3月,林徽因与梁思成在渥太华登记结婚,那一天梁思成对林徽因说:“有一句话,我只问一次,以后都不会再问,为什么是我?”

“答案很长,我需要用一生去回答,你准备好了吗?”林徽因的回答尽显才女本色,浪漫而深情。

很多人对这段对话津津乐道,甚至用它作为爱情的圣经,然而鲜有人想到,林徽因的答案,充满了她的爱情哲学和智慧。

林徽因

对于林徽因来说,为什么选择梁思成,这个问题其实她一生都无法回答。

但是在林徽因心中,无论过去或未来有多少怦然心动的时刻,她都清楚地知道,那不是爱情。

只有能够陪伴自己一生人才能称之为爱情,所以这个问题的答案,只有等到霜染青丝、时光逝去时,才能揭晓。

不得不说,林徽因对待爱情是极为理智的,看人也是非常的准。

在被林徽因拒绝后,徐志摩黯然回国,但在回国后不久,他便开始了新的恋情,信奉爱情至上的他,竟公然追求好友的妻子陆小曼。

此事一度闹得满城风雨,而徐志摩天生就是一个情种,在与陆小曼结婚后,又与凌淑华、俞珊等一众才女传出绯闻。

陆小曼

反观林徽因,家庭美满,事业顺遂,无论从各个角度看,林徽因都是一个完美的女人,这和她聪慧的爱情选择不无关系。

与梁思成结婚后,夫妻二人便回到国内,虽已嫁为人妇,但林徽因的魅力丝毫未减。

她在家中定期举办各类名人沙龙,包括徐志摩在内的很多社会名流都是她的座上客,徐志摩还将沈从文、金岳霖等一众好友介绍给林徽因。

关于金岳霖与林徽因的感情,其实并非像坊间传闻一般夸张,不能否认金岳霖对于林徽因的爱恋,但也只是发乎情止乎礼。

金岳霖

有人说,徐志摩对梁思成夫妇最大的贡献,就是将金岳霖介绍给他们,金岳霖与梁林二人一生都保持着挚友的关系,并且他们还是邻居。

作为著名的逻辑学家,每每梁思成夫妇闹了口角,都会找金岳霖来评判是非,经过金岳霖的缜密分析,每次判决,夫妻二人也都心服口服。

除了做“夫妻冲裁”外,在梁思成夫妇工作忙碌时,金岳霖还经常帮忙接送孩子,因此梁家的孩子都亲切地称他为“金爸爸”。

林徽因身体孱弱,患有严重的肺病,每每梁思成因公务脱不开身时,又是金岳霖在身边无微不至的照顾。

林徽因与梁思成一家

虽然金岳霖的这份情,曾让林徽因深深地感动,也带给她巨大的安全感,但林徽因始终都保持着惊人的冷静与理智。

在对自己的感觉进行理性的分辨后,林徽因确定对于金岳霖的情感更多是友情而非爱情时,便有了自己的决定。

关于金岳霖因为林徽因终身不娶的传闻,亦是世人对这段感情的美好寄托,其实金岳霖在确定与林徽因的关系后,也有了自己的同居女友。

只是金岳霖这位女友是一位不婚主义者,加之金岳霖心中对于林徽因挥之不去的爱恋,所以他才选择了终生未婚。

金岳霖(左一)与林徽因(左三)

其实,对于徐志摩和金岳霖,林徽因并非未有过爱的冲动,但是她总能在决断的时刻冷静下来,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结果。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因空难逝世,听到这晴天霹雳的消息后,林徽因哭得像个泪人,在徐志摩的追悼会上更是泣不成声。

我们不能说林徽因的悲恸不真切,她确实失去了一位闺中挚友,在写与徐志摩的悼词中,读者无不动容。

然而,即便在如此痛苦的情绪中,林徽因依然能够迅速做出理性的判断,在追悼会结束后,先发制人地拉开了徐志摩遗物争夺战的帷幕。

林徽因索要的遗物,就是徐志摩在英国留学时的《康桥日记》,徐志摩曾说过,《康桥日记》每一页的纸短情长中,都是与林徽因的过往。

林徽因(左一)与徐志摩(右一)

对于林徽因来说,索要《康桥日记》莫不是为了保护自己的情感隐私,这些日记若被公开,必将对自己的家庭和声望造成巨大伤害。

由于《康桥日记》在徐志摩生前被寄存于凌淑华处,林徽因在索要无果后,只得委托好友沈从文出面,几经波折,林徽因终是得偿所愿。

自此,《康桥日记》便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有人说林徽因销毁了它,也有人说林徽因将它带进了坟墓,总之它已是历史的一个谜。

后来,沈从文在与朋友的书信中曾这样说道:“林徽因不愧是一位聪明绝顶的小姐,她用冷静地思考避免了一场遭人非议的祸乱。”

沈从文

建国初期,林徽因不仅参与设计了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底座浮雕,还对濒临失传的景泰蓝工艺进行了抢救性的传承。

与此同时,林徽因与梁思成还一手创立了清华大学的建筑学科,为我国建筑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并完成了《中国建筑史》这一历史巨著。

1955年4月1日,51岁的林徽因走完了她精彩传奇的一生,时至今日,八宝山革命公墓的墓碑上,还镌刻着“建筑师林徽因墓”的字样。

纵观林徽因的一生,几乎可以用“完美”二字形容,放眼整个民国时期的才女,几乎没有人能同林徽因一般,生前和身后都美名长存。

林徽因墓

作为建筑师,她用自己的聪慧和努力赢得了所有的掌声和荣誉,作为女人,她又用自己的理性和自知,维系了爱情和家庭的美满。

如今,红颜已去,那个才貌双全的温婉女子早已消失在时间无尽的荒野里,在她生命掠过的时光中,宛如诗中那盏骄傲的莲灯:

“算做一次过客在宇宙里,认识这玲珑的生从容的死,这飘忽的途程也就是个美丽的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