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江楼睡了
排斥中渴望,渴望中靠近,靠近中踌躇。阅江楼,江南四大名楼之一,却六百年“有记无楼”,今天我来了,竟是来登楼。
阅江楼,楼立在《古文观止》里,楼立在朱元璋的梦里。想当年,朱皇帝亲自命名,亲自撰文《阅江楼记》,又命众大臣人人写一篇《阅江楼记》,如此兴师动众,为什么?朱皇帝曾在此狮子山亲自指挥,创造了以寡敌众的辉煌战绩,尤其是这一战为大明王朝定都南京奠定了基础。阅江楼,阅的应该是朱皇帝的文治武功,然而,地基刚完工,朱皇帝却突然决定停建阅江楼。这不是自打脸?难道朱皇帝不要面子?
盛世好建楼。阅江楼,建成于2001年9月,是一个假古董,但不妨碍他成为名胜。登此楼,应唱盛世之歌,然而我的心情还没有收拾好。2020,想说爱您不容易:新冠肆虐,人人自危;洪灾频频,南方处处告急;加勒万河谷,中印对峙;中美对抗,越演越烈;五眼联盟,在我南海掀风作浪;尤其是国内戾气弥漫,弱势无助者蓄意报复社会。
长江从芜湖由南向北奔流至南京下关,随即右转东去。阅江楼恰好在这个转弯处站着——站着,却好像睡了。
狮子山候我以雨,可惜细雨无驴,登楼有怯。戴着口罩,排队、验证苏康码、买票、检票、上山。一夜饱雨,声喧乱石,云扑湿地,雉堞相迎。游人来了走了,走了来了,照几张照片,留几声哇塞,一切欣欣然。举头,仰望,目光挤过一重重雨帘,阅江楼迷迷蒙蒙,恍恍惚惚,面目不清,似乎木然,似乎高冷,似乎一切都跟他无关;似乎困了,似乎睡了,似乎唯有他懂得“阴雨天,睡觉天”。
“你卖你的票,你拍你的照,我睡我的黄金觉。”阅江楼内外共用24K纯金十一公斤,盘踞顶层蟠龙藻井的金龙,是整根香樟木雕成,周身龙鳞龙须24K纯金。阅江楼景区创下五个全国之最:全国最大一对石狮子、全国最大汉白玉碑刻、全国最大仿西周司母戊鼎、全国最大瓷画、全国最大青铜浮雕。但是,我相信,阅江楼睡也睡不踏实。
朱皇帝与马皇后合葬之孝陵,南临梅花山,我三十多年前去过,无需门票。今年五月,我第一次去了盱眙,看了朱重八的祖陵,门票50元一张。那明祖陵景区犹在扩建。明孝陵、明祖陵、明皇陵、明十三陵,今天无一不被经济绑架,无一不被旅游开发。南京阅江楼的建设,结束了阅江楼六百年有记无楼的历史,其初心何为?是用阅江楼拉动地方旅游业拉动地方经济?还是想利用阅江楼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滕王阁,高临江渚,歌舞鸣鸾,其流芳凭藉的是那“时运不齐,命途多舛”的王勃,是那依旧“有怀投笔”、“请缨”报国的王勃;黄鹤楼,跨鹤巡天,飘然出尘,那只黄鹤不仅是一个经典的诗歌意象,更是一个文化符号,修心,放下权钱名利,方可心似闲鹤;岳阳楼,一个“忧”字,为国忧、为民忧,他给予游人的不只是游兴雅兴,更主要的是情怀,是远虑,是一个“忧”字。阅江楼,你醒一醒,告诉我你给予游人的又该是什么?阅江楼,你醒一醒,告诉我你提炼出的文化符号又该是什么?
阅江楼耸立在狮子山巅,楼高52米,外四内三,共计七层。两面临江,白水拍天;檐牙摩空,皇威凛凛。“有登斯楼而阅斯江者,当思帝德如天,荡荡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忠君报上之心,其有不油然而兴者耶?”《阅江楼记》无数篇,篇篇忠君,篇篇歌功颂德,包括《古文观止》收录的宋濂《阅江楼记》。
登楼西望,街市忍退,大江南来,天潮潮,地潮潮,看不见岳阳楼,也听不见鹤鸣九霄。远近八方,一切都笼罩在雨雾中。雨雾中迷茫,迷茫中寻觅,寻觅中恍惚。朱重八,崛起阡陌,自觉谋略不足见识有限,也曾迷茫,也曾寻觅,他寻觅并积极任用有识之士,确立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战略,韬光养晦,最终横扫八荒,建立了大明王朝。
扶栏北望,浪奔浪涌,那“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南京长江大桥”模模糊糊。雨帘重重,模糊了多少鸡犬桑麻?模糊了多少慷慨悲歌?有登楼者高声吟诵“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我低头默默俯瞰静海寺。是巧合,狮子山上阅江楼,狮子山下静海寺?
青山我有,流云任剪,这拍天而去的长江,也曾经潮打空城。我今登楼,四望这狮子山,仿佛耳畔是朱重八豪气干云的朗笑,眼前是崖山海战,是大宋臣民纷纷跳海自杀的悲壮画面。虎踞龙盘,不过是一口胭脂井。江南大营与江北大营的磨刀声从没有停止,按下了葫芦,浮起了瓢。安内不成,攘外肾虚。静海寺里签订的《南京条约》字字讥讽,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更是声声血泪。长江天堑保不了你,更不要把“天佑中华”挂在嘴上。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
我重重拍打阅江楼的每一个栏杆,重重踏响阅江楼的每一节楼梯,阅江楼,你醒一醒,我要你亲口告诉我:当年的朱洪武为什么突然决定停建阅江楼?是因为他纳谏?他务实?还是因为他本就不虚荣不膨胀?抑或是因为他忘却了初心却又无奈地发现其国力暂时还撑不起雄心?
风声,雨声,阅江楼无声,我的同伴无声,我便也无声。下楼,下山,走出了大门,走不出风声雨声。
2020.07
作者简介:一梦扬州四年,半生粉笔三餐。杯前休说苦乐,月儿窗外正圆。熊曙光,英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