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走路,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它是最简单、最易学的一种锻炼方式,男女老少都可以做。那么,走路对身体到底有哪些好处?下面我们就来说说——
研究发现,经常走路可以促使大脑释放更多的内啡肽,让人心情愉悦,对焦虑症和抑郁症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有轻微脑萎缩的人练习直线走路,还有助于促进脑细胞增长、增强记忆力,帮助延缓大脑衰老。抬头挺胸缩腹地行走,可以增强肌肉力量。跨步走,则可以在增强肌肉力量的同时,提升平衡感。一项发表在《美国预防医学杂志》上的研究发现,快速行走对改善静息心率、血压、运动能力、最大耗氧量和生活质量都有好处,可以预防心脏病、中风和冠心病。
也有研究表明,每周步行5天,每天大约30分钟,能使冠心病风险降低19%。走路时,骨骼与重力在做抗衡,可以迫使骨骼变得更强壮,以更好地支撑身体,进而达到预防骨质疏松、减少骨折的目的。走路是一种较好的减肥方式,减脂效果甚至要好于跑步!
因为从代谢上来说,走路这种低强度但长时间的运动,比短时间的高强度运动,可以消耗更多的脂肪。另外,走路还能提高基础代谢率,这会让你在非运动时间也同样能燃烧脂肪。英国的一项研究显示:每天坚持在20分钟内行走1英里(约1.6公里),有益于预防和辅助治疗乳腺癌、前列腺癌、肠癌等癌症。正确的走路姿势、时长和频率,还可降低糖尿病、心脏病和中风的发生风险,对预防老年痴呆症也有一定好处。但问题来了,同样是走路,为啥有人越走越长寿健康,而有的人走路不仅不养生,还走出一身病?
如今,很多软件都有步数打卡的功能,很多人也因此更喜欢走路了,恨不得每天走上一万步、两万步,甚至更多。
但是,一味追求运动量、盲目暴走,很容易导致膝关节磨损变形,惹来膝关节滑膜炎、积液、半月板问题。长期不运动的人,突然大量走路,还可能有横纹肌溶解的风险。《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天慢中速走6000步为佳。走路强度以个人感觉为主,不出现大汗淋漓、气喘吁吁为宜。当然了,具体的步数,还得注意根据自身的情况量力而行。错误的走路姿势,如背着手、揣兜、抱胸、哈腰驼背走路,不仅无法充分活动身体,还可能诱发胃下垂、颈部弯曲、心肺不适等疾病。
⭐ 正确的走路姿势是什么?
步行时,基本姿势是人体稍微前倾,昂首挺胸,步伐幅度较大并落地有力。
手臂如同跑步时弯曲前后摆动的姿势,能使全身各部位的肌肉群得到锻炼。
前脚掌落地时,膝关节弯曲有弹性感,后脚掌离地时,腰臀部肌肉有向上用力的感觉,加强后群肌肉的参与,能更好地保护膝关节。
但马路车流量大,伴随而来的是大量汽车尾气,若再遇上污染严重的城市,人在这种地方走路,简直就是活动的吸尘器,身体自然越来越差。
建议选择比较熟悉了解,且空气清新、环境安静的地方进行步行走路,这样更有助于身心健康。
饭后走走路,确实能帮助舒缓心情、促进消化。但这里的饭后走,不是让你吃饱马上就散步,而是要先间隔20~30分钟。因为饭后胃部充盈,往往需要血液运行到胃肠进行初步消化。如果急于起身走路,血液集中到四肢,胃肠的活动反而会延缓,诱发消化不良。老年人、有心脏疾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疾病的人,饭后立即散步,还容易出现头昏眼花、乏力等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出现昏厥跌倒等。
编辑:viol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