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2020年新年前,我们哥几个陪着父亲住进了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老年科。已近期颐之年的父亲术后呼吸不畅,主要依靠药物消炎、雾化、吸氧、输营养液来治疗和恢复。老人的血管细,皮肤糙,每一次查血管、扎针都十分困难。几个护士围着老人几次三番地弯腰、下蹲、俯身,不厌其烦地埋针。给老人伤口换药、清洗、消毒,他们也不怕脏,不怕羞,很细心,很认真。她们笑呵呵地哄老人开心:“爷爷,别怕,马上就好了。”主治医生的年纪也不大,她经常过来问诊,给老人鼓劲、加油。她说:“爷爷,您的心跳、血压、血氧都很正常。您,最棒!”话语温馨,亲切暖心,甜进了心里边。两耳失聪的父亲听不清她们都说了啥,他回敬人家的是双手合十,还有不知道说过多少遍的那句话:“谢谢!谢谢你们大家救了我!”这情景令我动容,我从心里感谢这些叫着“爷爷”的天使们,我对她们说:“你们这些孩子,真好!”。在医护人员悉心护理下,我的父亲康复出院了。不久,武汉爆发了新冠肺炎疫情。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都纷纷逆袭湖北,参加这场没有硝烟的会战。我在心里惦记着老年科那些医护人员,不清楚她们中是否有人去了湖北,是否征战于“抗疫”一线。我对老伴说:“真遗憾。当时我咋就忘记问问她们的电话,记下她们的名字了。”老伴看看我,她笑了。我明白,老伴又在笑我婆婆妈妈、啰里啰嗦、多愁善感了。我不管她笑不笑,依然默默念叨着:“善良的孩子们,不管你们身在何地,无论环境险与不险,叔叔我都为你们真心祈祷,祝福你们一生平安!”躲在家里的每一天,我的心里天天都在起波澜。看着钟南山深陷的眼,我的心很疼。看着李兰娟布满勒痕的脸,我的眼泪落了一遍又一遍。夏思思走了,泪水又一次模糊了我的视线。耳边,仿佛听见她两岁的儿子在呼喊:“妈妈!妈妈!”这撕心裂肺的哭喊,唤醒了我的童年。那年深冬,天冷奇寒。高烧不退,我烧出了急性肺炎。母亲给我灌药,我依旧昏沉。母亲哭了,泪水滴落在我的脸蛋上。父亲进门,母亲擦去了眼泪,她催促父亲赶快送我去医院。父亲心急如焚,抱着我一路小跑冲进了医院。“神医”们给我测体温、做检查,紧张忙碌。青霉素,稀有的“神药”,创造了奇迹。我得到了父母的呵护,得到了“医者仁心”的救护。我懂得生命的宝贵,我体会大爱的重要。当我看到、听到彭银华、刘智明、徐辉、江学庆、黄文军、杜显圣、柳帆、肖俊等去世的消息时,我用泉涌的泪水释放感动。“防护服裹满全身,汗水湿透衣背,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祖海这首《为了谁》,唱出了我的心声。大疫当前,处处让我感动。远方,“天使军团”在荆楚奋不顾身,拼死厮杀,令我牵挂。咫尺,基层疫情防控的工作人员顶风冒雪,守卫平安,让我心酸。白天,我站在阳台上,看着在我们小区值守的工作人员,他们工作一丝不苟,对进出小区的人员测体温、核身份、填写通行登记卡,一站就是一整天。凌晨三点,我睡醒了一觉,又去隔着玻璃窗户向外看,只见夜空中雪花纷飞,寒风阵阵。那面党旗迎风猎猎飘,那两只鲜红的袖标依然在闪耀。借助自驾汽车发出的灯光,他们不停地踱步于小区的出、入口,霜花挂满了睫毛,仍坚持着值班站岗。那一刻,我在想,躲在房间里喝茶水、看电视、睡懒觉的我们,有时还会发发牢骚,还觉得整天宅在房间里像坐牢。他们呢,也是血肉之躯,也有妻室爹娘,也知温热冷暖,也懂儿女情长。他们傻?他们又都图的啥?“为了谁,为了我们武汉,为了家国齐安危。满腔热血奔赴第一线,望穿天涯,知道战友苦和累。你是谁,为了谁,我的战友……”这就是最好的回答。我已年逾花甲,不能为“抗疫”做贡献,只有借助于笔端,将深藏在心里的无数次感动倾诉、表达。
作者介绍:
马福春,笔名闾凌宜人,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散文、小说散见于《本溪日报》《辽宁职工报》《中国地名》《刊授党校》。
【总第1123期】【名家大咖】【北京】金思宇丨“战疫”诗书作品之一
【总第1123期】【名家大咖】【北京】叶建华丨“战役”诗书之十三
【总第1123期】【特邀作家】【河南】丁文浩丨蝙蝠的考量(一)
【总第1088期】“战疫”征文【河南】郭进拴|首发文——大爱满人间
【总第1093期】【名家大咖】【北京】叶建华丨“战疫”诗书选之一
【总第1092期】【特邀作家】【辽宁】蓝 歌丨底 气
【总第1000期】热烈祝贺《智泉流韵》微信文学平台上线3周年出刊1000期
【总第1033期】纸刊《文艺界》免费发稿通知
【总第1033期】《智泉流韵》文学平台免费发稿及稿酬规则通知
【总第1087期】《文艺界》“抗击新型肺炎”文学作品征稿启事
【总第1075期】《文艺界》总第四期发布,电子杂志同期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