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将韩先楚冒险使出一招,战后敌师长哀叹:没想到你们这么打
1947年9月,韩先楚调到东北野战军第三纵队担任司令员。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韩先楚上任后的第一把火就烧得很旺,那就是著名的奔袭威远堡之战。
当时东北我军的夏季攻势已经结束,敌人将其主要兵力放在长春、四平、沈阳、锦州交通线上,实施“机动防御”,妄想要6个月内恢复东北优势。
为粉碎敌人这一企图,东北我军发起了强大的秋季攻势。为配合北宁线作战,乘敌沈阳、四平兵力减少之机,三纵奉命攻打中长线上的西丰、威远堡地区蒋军一一六师。
一一六师隶属于五十三军,军部带暂三十师驻新开原,一三〇师驻大王树、向阳堡及昌图一带。一一六师在威远堡、郜家店、西丰呈东西一线防御,师部位于威远堡,3个师均在开原以东及其东北地区,相距不远,形成特角之势,便于相互策应。
三纵受领任务后,当即召集各师主要领导对任务、敌情及作战方案进行了研究。
纵队政委罗舜初(开国中将)等人认为,敌人的3个师呈掎角之势,敌一一六师居中,为避免三面受敌,我军应先集中兵力歼灭西丰之敌,尔后由东向西发展战果。
应当说,这是一个比较稳妥的作战方案,也是被认为风险相对较低的方案。
但韩先楚认为,作战追求“保险”往往意味着有更大的“风险”,他提出另一种打法。
具体来说,主是以纵队主要力量,采取“掏心”战术,远距离渗透奔袭威远堡,直接攻击敌师指挥中枢。与此同时,再派出一部兵力攻歼郜家店的敌人,包围西丰的敌人,接着诱使敌人出援、迫使敌人突围。
这个方案的指导思想在于,尽可能在运动中歼灭敌人,避免从东到西逐个打阵地战,尽量缩短交战时间,避免让敌人有充裕的时间集中兵力向我军反击。
罗舜初等人认为韩先楚提出的这个方案太冒险,必须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一旦敌人另外两个师前来增援,将使我军陷入被动局面。
三纵指挥员们几经讨论,两种意见相持不下,一时难以统一,只好将两种意见同时上报东北总部。次日,上级复电同意韩先楚这个比较冒险的方案。
韩先楚对此战进行了周密的部署:第七师担任攻击箭头,直取威远堡;第九师兵分两路,小部兵力阻敌增援、断敌退路,大部兵力则配合第七师歼灭敌人;第八师以小部兵力包围监视和相机歼灭西丰、拐磨子的敌军,大部兵力负责围歼郜家店的敌军。
与此同时,韩先楚对重要的细节都进行了周密安排,如对部队开进路线、部队发起战斗集结位置和预定的纵队指挥所等,均派便衣侦察人员走一趟,计算行进时间,了解地形情况,部队能否隐蔽集结,指挥所能否观察等都进行了调查。
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措施对于部队长途奔袭,隐蔽到达集结位置,保证攻击的突然性,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9月29日,部队由小四平、高丽墓子、杨木林子、大杨威子地区出发,冒雨向敌开进。部队为隐蔽行动企图,沿途严密封锁消息。
部队隐蔽急进120公里,于10月1日晨神不知鬼不觉地出现在敌前。
到达进攻出发位置时,敌军正在出一早操,对我军行动毫无察觉。
当天下午,三纵各部队按照预定计划,向敌人突然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经过28小时激战,三纵全歼敌一一六师,活捉敌师长刘润川,俘敌6000多名。
由于突然将敌人分别包围,使其收不及、缩不回、逃不脱、援不上,收到了击敌一点危及全局的效果。
敌师长刘润川被俘后哀叹道:“从战术眼光看,你们可能打西丰,最厉害可能打头营子(郜家店),没想到你们这么打,竟然直接攻到威远堡来了!”
韩先楚出任三纵司令员后的第一仗,就以其大胆独到的指挥艺术,冒险采取远程奔袭威远堡的掏心战术取得一场干净利落的胜利。整个战斗几乎完全按照韩先楚所预见的那样发展,生动诠释了“出奇制胜”的用兵效果。
通过这一仗,三纵将士普遍反映:“韩司令员指挥我们打仗,真是得心应手”。
从此,这支部队如虎添翼,越战越勇,越战越精,甚至被东北蒋军送上“旋风部队”的绰号。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