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考古:从一口井开始,聊聊古希腊有多缺水?|雅典|奥林匹亚|意大利|奥运会|希腊

历史考古:从一口井开始,聊聊古希腊有多缺水?

先聊聊深钻技术的历史:

公元11世纪,四川井盐业发明了“卓筒井”,这种井的口径只有碗口大小,深度可达数十丈。宋朝时的盐井,已普遍有100米深。古人从舂米的杠杆原理中得到灵感,通过踩踏带动一个转头上下运动,从而高效的打深井。

这是我国古代最早使用的机械凿井方法,这种冲击式盾钻凿井工艺是我国钻井史上一项十分重要的科学技术发明,以前的大口井,都是人直接到井下挖掘,劳动强度大而且效率低。自从有了“卓筒井技术'后,深井便相继出现,到了1821年后自贡盐场的【井深度已经达到500~800米】。

李约瑟在《中国与西方在科学史上的交往》中述道:“在古代四川,已经掌握的深钻技术。没有迹象表明1000年中这项技术传到其他文化中。后来阿拉伯作家才有一两处记载,【紧接着欧洲12世纪又成功地打出了第一批自流井】。……这必然是由阿拉伯海员从海路传去的。可能是通过摩尔人统治的西班牙传开的。”

后来李约瑟又在《科学与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一文中明确指出:“毫无疑问,有关这些方法的知识从中国传出去,导致了1126年在利勒斯附近钻探第一口自流井。”李约瑟认为,每当东半球(指中国)一项重大科技发明后,随便即向东、西扩散,在东半球另外的地方出现,或是在西半球出现……

11世纪末到12世纪初,西方世界(包括欧洲)还没有发明深钻技术,唯有中国在11世纪中叶发明了卓筒井新工艺。为此,12世纪初欧洲钻成的第一批自流井,其方法与北宋初发明的卓筒工艺相同,属于小口(径)深井之类。并且阿拉伯作家有记载。由此认定,欧洲12世纪初钻成的第一批自流井,是应用中国传出去的钻井方法。

同时美国著名作家兼科技史专家罗伯特・K・G・坦普尔在《中国:发明与发现的国度一一中国科学技术史精华》一书中明确述道:“西方的深井钻探实质上是中国引进。”同书又确认,1859年,美国在宾夕法尼亚州钻成的第一口石油井,是用“中国的竹缆(钻井)方法”。——上文摘自《11世纪,中国钻井技术传到欧洲,导致了“第一批自流井”的诞生》和《中国钻井技术的发明和西传,推动了西方石油工业的兴起

通过这两篇文章我们能够了解到:1,西方石油工业的基础是中国深钻技术。2,欧洲人是直到12世纪才学会打深井的技术。

接着,我们来看两则与历史发生矛盾的故事:

一:公元前480年9月,波斯海陆军已经到达雅典以南的法列隆港。但是当他们来到雅典时,命令波斯弓箭手向着雅典卫城发射火箭,逼迫雅典守军下山投降。但是雅典卫城从迈锡尼时代(距今3千年历史)起就打有深井,有独立的水源补给……

二:古希腊人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测出地球周长:时任亚历山大城图书馆馆长的数学家埃拉托色尼尝试计算地球的周长。2200年前的埃拉色尼了解到,在每年的夏至日正午,太阳光直射到赛因(现为埃及的阿斯旺)中一口深井的井底;与此同时,在距离赛因正北约5000希腊里的亚历山大城,太阳光线与地面垂直线有2π/50弧度(7.2°)的夹角。假设太阳光线是平行的,则根据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地球沿着通过南北两极的子午线周长为周长= 5000×2π÷2π/50 = 250000希腊里。按雅典的长度单位,1希腊里等于185米,由此得到地球的周长是46000多千米。

编排这些故事的人,千不该说夏至,万不该扯深井。西方伪史不仅违背天文史,技术史,冶金史,建材史,甚至连基本常识都不讲。而这些为古希腊洗地的,他们多欠缺理性和常识。前几天还有人发帖反对古希腊人没水源的观点,说人家有9条河流呢。我不是写过一篇文章叫《古希腊文明,是如何栽倒在一条河里的?》吗?那么今天我继续聊聊这个话题。

有人特意把希腊的“大河”一条条标注出来,哇,有8,9条呢。但这些人出来洗地,理应知道古希腊只有现代希腊一半的面积。这点常识都不知道,也敢流窜出来?

所以这8,9条河流,真正流经古希腊的只有4条。这4条河流分别是埃夫罗塔斯河(Ευρώτας)皮尼奥斯河(Pineios),阿刻罗俄斯河(Achelous River)和阿尔菲奥斯河(Alfeios)。其中,皮尼奥斯河只有一半在古希腊境内,阿刻罗俄斯河只有三分之一在古希腊境内。这4条河难道不是河吗?其实流经雅典的基菲索斯河虽然是一条32公里,车程半小时的小河(或者也可以叫阴沟),但它却是一条真正意义上的“常年”小河。而这4条河不仅处于边境和边缘地区,而且一年中大多数时间是处于干涸状态的季节性河流。在夏季阳光充足,农作物急需水源生长的情况下,这些干涸或半干涸的河流,往往能直接裸露出河底。你说它们不是河流呢,它们确实有河道。你说它们是河流呢,关键时刻露肚皮。还有一个关键问题是,在圆圈处包含古希腊核心区域的地方,有河流吗?答案是:几乎没有!所以古希腊人该怎么解决喝水和灌溉问题?是不是张不开嘴了?

然后我们再挨个分析一下图中这4条河流:

1,首先是色萨利盆地上方的皮尼奥斯河:

看着这地图,四面全是山,除了右下方有一道口子。我第一感想是古希腊人在这种全封闭环境中,不应该是愚昧无知的状态吗?怎么还可以创造出无数精神财富?红线处就是皮尼奥斯河,下面则是色萨利盆地。希腊有75%的山地和15%的岛屿,剩下的平原,色萨利地区应该就占了一多半。如此平坦的地形在希腊国土中,是非常罕见的。而这种地形看似有利于发展农业,但实际却不然。因为发展农业需要大量水资源,而皮尼奥斯河偏偏绕着它走。看到这有人会想:为什么现代人不能给皮尼奥斯河改道,让它滋润这块平原呢?看卫星图:

通过卫星地图,我发现皮尼奥斯河在入海口还挺正常,但越往上走河道越窄,一半以上的河道要么已经裸露出河底,要么因为长期缺水的缘故,不少河道已经被植物占据。它只是一条半干涸的小河,所以这就是皮尼奥斯河不能改道的原因。它自身都难保,又指望它滋养谁呢?所以色萨利平原的GDP比重,才会出现农业只有18%。服务业却高达到62%的情况。主要原因就是该平原中没有河流,而皮尼奥斯河又无法助力。

2,然后再看看西希腊区的阿刻罗俄斯河:

红线处是阿刻罗俄斯河。看看这绵长又厚实的山峦,蜀道难也不过如此。即便下面有一条河流和小块平地。各位觉得在古人在陆地交通非常恶劣情况下,会选择在这里定居吗?千万别提什么海洋商业文明……人类学家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S.汉弗莱斯说道:“古希腊没有龙骨的船在80°风中很难安全航行,渔民和【木舟】没有海图和罗盘,我亲身体验爱琴海的航行……古希腊商船几乎是【毫无造船与航海的技术进步可言】。”所以古代希腊人不可能翻越重重高山峻岭,也没有船舶技术坐船来到这条河流附近居住。换言之,这条尾巴上的阿刻罗俄斯河对古希腊人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爬山,坐船过来都有生命危险。

然后我东瞅西看,又发现一个奇怪现象,阿刻罗俄斯河的上游明明已经干涸,但它下游出海口的位置为什么还有水流呢?后来我发现原因了:

这是因为希腊人在上下游之间修了一座水库。如果没有这座水库储存水源,然后按需分配的话,下游也必然干涸。所以如果是古代的话,这条河从上到下应该早就干涸了。

3,到了最后,再看看伯罗奔尼撒地区的埃夫罗塔斯河和阿尔菲奥斯河,绿线处:

一眼看去,这座半岛90%都是山。哪里是种地的地方?但古希腊人不解决在哪儿耕种吃饭的问题,人家从公元前776年开始,各城邦的运动健将每隔四年,就兴致勃勃来到奥林匹亚,光着屁股举行一次奥运会。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体育精神吗?呵呵!

看看奥林匹亚遗址,这巨型建筑,2800年?2800年前一个刚刚脱胎于原始社会(石器时代)的民族,就直接玩几何学,开始造这种巨型建筑了?

对于这个所谓的古奥林匹克遗址,我只问三个问题:1,2800年前,古希腊人用什么工具切割大理石?2,单个十吨重的石柱块,在这种群山峻岭中,而且是在中国马挽具于7世纪传人欧洲前,它们该如何在陆地运输?3,单个10吨重的巨石如何吊装近20米高?说当时的古希腊刚刚从石器时代进入青铜时代了吧,希腊还没锡矿。说古希腊只能是石器时代吧,它们还真超前!

然后回到正题,聊聊最后这两条河流。

我用卫星地图把阿尔菲奥斯河从尾看到头,发现它除了入海口有一点水流外,几乎整条河道都是干涸状态。也就是说这条河也废了。最后再看看埃夫罗塔斯河:

埃夫罗塔斯河从入海口开始,就已经是郁郁葱葱,河道快成森林的状态。然后一路往上走,越走河底裸露的就越明显,还没看到头我觉就得没有必要看了。因为别说河流,大片土地都是干旱状态。也就是说,整条河都是干涸的。

这两条河旁边有两处处黑洞洞的地方,可能是已经见底的水库。那么看到最后请问大家,这4条河流废了几条?除了半干涸状态的皮尼奥斯河以外,阿尔菲奥斯河,埃夫罗塔斯河,包括用水库续命的阿刻罗俄斯河,这3条在古代大概率都是干涸状态。也就是说在古代希腊,恐怕只有这条半干涸的“大河”能够在旱季哺育古希腊人。惊不惊喜,意不意外?各位能够相信吗?整个古希腊,在旱季连一条水流充沛的“大河”都没有,只有半条(半干涸)“大河”?

所以我们回头再看看下面这篇得意洋洋的帖子:

评论区支持的人也挺多,但他们错就错在,不了解地中海气候,一厢情愿的认定有河的地方,就必然有水流。你们以为是中国呢?然后信誓旦旦的说别人反智,胡编乱造。殊不知,自己才是妄下结论的小丑。当时我就在评论区说了,先让你们嘚瑟几天,发帖后再一个个@你们。到时候你们千万别哑巴了。

请问各位,古希腊这半条大河,能不能承载大量人口?又能不能承载一个璀璨文明?

需要补充的是:这4条“大河,其实在冬季(雨季)依然会补充水分。只是希腊的夏季(旱季)过于漫长,从4月到十月,有足足6,7个月的时间。那么在这段时间里,希腊天气干旱炎热,紫外线强(快速蒸发水分),它还几乎不下雨。这必然导致现在的希腊,在夏季除了1,2条大河外,绝大多数小河都会干涸。更不用说只有现在希腊一半面积的古希腊了。(对了,希腊人为了避免基菲索斯河水分蒸发太快,还特意给它加了盖。这估计就是它成为常年河流的原因吧。)

所以我就问问,古代希腊人在6,7个月的旱季里喝什么水?有人会问:古代希腊人打不了深井,打浅井总可以吧?看图说话:

希腊这触目惊心的地质,与其说打井,不如说打山吧?这地质让我想多说几句:这种地方要平原没什么平原,要水源没什么水源。一目了然的不适宜古代人生存。一穷二白,鸟不拉屎,指的就是这种地方。说句不中听的:一个民族的优秀与否,取决于他们生存环境是否优质。最强大最有竞争力的民族,必然获得最优质的生存环境。反之,最菜鸡的民族,又如何在最劣等的,吃不饱饭甚至喝不饱水的生存环境创造出璀璨文明?这个逻辑关系,官科是不懂的。

希腊包括意大利的土质,从地形图中就能看出非常坚硬。就说雅典所在的阿提卡半岛,按理说首都所在应是选的最好地段了吧?但它的土地也只有表面薄薄的一层土壤,下面都是坚硬的岩石,其他地方更不用说了。所以别说打几米或十多米深的浅井,连最起码的开垦土壤发展谷物种植业都相当困难。意大利也同样,它大部分的土壤是火山石(莫氏硬度6)、石灰石和其他坚硬岩石,还有砾石质黏土。尤其是在16,17世纪欧洲人掌握生铁冶炼技术前,他们怎么在意大利和希腊这种地质环境打浅井?(我在前一篇文章详细聊过欧洲冶金史)

但是古罗马人居然搞出了井栏,据说至今留存下来的有70座。以下大理石井栏是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精品之一,来自于意大利古城奥斯蒂亚。

大理石浮雕至少需要生铁工具进行粗加工,还必须用钢铁工具进行精细加工。欧洲19世纪才会冶炼钢铁,所以这东西直接穿越了。

再看看挖出这块井栏的意大利的古城奥斯蒂亚:

它和庞贝古城一样,又是一处17世纪前欧洲各国都没有的板砖建筑群(右边最高的砖墙敢不敢做旧一点?)。这古城又穿越了。(欧洲板砖史,我上一篇文章有作答)

最后再参考一下:现代希腊人怎么解决喝水问题?以雅典为例:

雅典自来水有两个主力水源地,一个是Evinos水库,一个是Mornos水库。Evinos水库和Mornos水库的可有效利用水容量达到7.43亿立方米,而雅典所在的阿提卡大区大约有400万人口,折算一下每个人平均拥有185.75立方米的水资源。

雅典自来水有两个辅助水源地,一个是Yliki湖,一个是马拉松水库。Yliki湖是一个天然湖泊,湖面面积约25平方公里,流域面积2423平方公里,其最大水容量为5.9亿立方米,可有效利用水容量为5.8亿立方米。与雅典相比,Yliki湖地势较低,需要使用泵站提升才能将湖水输送到雅典,成本较高……摘自《雅典自来水,水源在哪里?

希腊除了少数大型湖泊外,大多数小湖在旱季同样面临干涸的问题。

所以请问,2千多年的古希腊人,该怎么解决旱季的饮水和灌溉问题?

最后再观摩一下大中华的水系图:

请问什么地方才能培育出伟大文明?一目了然的事情。夏季半条河流的古希腊?呵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0)

相关推荐

  • 希腊人夏天吃什么消暑开胃的食物?

    最近几天,明显感觉到希腊的天气变热了: 每年的七八月份,是希腊最热的两个月: 希腊一年中最热的月份是7月和8月,平均最高温度为29-35℃. 霍庆川,公众号:我们在希腊「原创」希腊的气候和雅典的天气 ...

  • 来雅典享受淋浴吧

    希腊是典型的地中海气候.这句话在书上读来其实没什么感觉的,只有你在这里住上一年,经受过一次希腊的四季,才有真正的发言权. 今天是12月1日,希腊学校里教孩子们12月.1月.2月是希腊的冬季. 展示的图 ...

  • 我们在希腊,如何安身立命?

    今天是大年初一,我在希腊雅典给你拜年了.今天,我想聊聊:我们在希腊,如何安身立命?在我看来,在希腊要实现安身立命,首先是有事可做,其次是能够乐在其中:第三点是获得收入,第四点是陪伴和示范子女:最后一点 ...

  • 一段希腊人的悲惨史

    一位希腊朋友说他的爷爷奶奶是从小亚细亚回到雅典的希腊人,并跟我说那是希腊人刻骨铭记的一段悲惨史,但土耳其至今不承认这一罪恶行径--我不是很了解那段历史,搜索了一下,感慨颇多. 人类创造了很多伟大和奇迹 ...

  • 希腊严重依赖公路货运,为什么?

    2020年8月,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介绍希腊是一个"遍地都是老爷车"的国家: 2018年,希腊中型和重型商用车的平均车龄是20.9年,是欧盟国家中型和重型商用车车龄冠军--车辆超过 ...

  • 雅典星巴克附近的房子,值得买吗?

    来希腊雅典定居后,我发现希腊人对咖啡算的是"挚爱": 1.雅典街道,到处都能看到各式各样的咖啡店,里面大多时候都坐满了人,希腊人沐浴在阳光下,喝着咖啡聊着天,很惬意: 2.早上遇到 ...

  • 这口井虽然已经有4500多年的历史,井水却依然清冽甘甜

    刚入住上虞宾馆的时候,看到房间里的那壶水和那张"说明书",我还是半信半疑的.因为不怎么讲究,只能眼巴巴看着室友烧水泡茶,一副还挺享受"独乐乐"的样子,不得不让人 ...

  • 江苏一口井突然冒出黑水,竟无意打开司马懿皇陵!专家:终于找到

    我国在封建时期十分讲究礼义,对于葬礼也有许多讲究,白居易就曾描述过送葬场面"送葬万人皆惨澹,反虞驷马亦悲鸣".这么宏大的场面足以可见人们对葬礼的重视程度.当然在一些名门贵族入葬的时 ...

  • 宁挖一口井,不刨十个坑;坚持自律下去,你会淘汰90%的人

    如果人生有捷径,那一定是深耕一个自己喜欢,并且擅长的领域.宁挖一口井,不刨十个坑.你有多大决心,就能坚持多久:只要能坚持,你就能甩开90%的同龄人! 我们都知道21天养成一个好习惯,具体应该怎么去执行 ...

  • 散文||为母亲打一口井

    为母亲打一口井 小时候,我的老家住在平坝,没有山泉水,也没有自来水,吃水就靠在田里挑.河里淘. 每到傍晚,母亲都要去挑水.说是挑水,其实就是去找水,找干净的水.通常,田里不缺水,但经常有鸭子.耕牛等在 ...

  • 【三秦文学名家专栏13】孟江海:【窄口井和它的蛇床花】(散文)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三秦文学 本期编辑:刘军英 窄口井和它的蛇床花 文/孟江海 作者简介 Curriculum Vitae 推荐指数: 孟江海,1975年生于陕西华阴.陕西省作协会员.鲁迅文学院陕西中青 ...

  • 看似普通的一口井,没想到下面竟然藏着巨大的宝藏,让世人叹服!

    看似普通的一口井,没想到下面竟然藏着巨大的宝藏,让世人叹服! 文 | 韦爵爷 咱们中国可以说是地大物博,下面埋葬着很多我们不知道的秘密宝藏,有的宝贝可以说是无意中被发现的,而今天我们要要说的这个珍贵物 ...

  • 深挖一口井,心系一处,从一而终

    放心好了,他们永远都不会醒来- 卖点锁定了去找同行,每天找30个同行,研究下他们是怎么搞流量的,怎么搞引导战略的,怎么搞后端服务的,每解读一个同行, 就写出他们的流量渠道软文素材来源,商业运营模式,这 ...

  • 《西域历史与考古研究》,可以看作是侯灿先生西域历史考古研究的全面总结,是他个人的论文全集

    我--侯灿先生调到师大历史系的第一受益人日期:2019年09月20日 16:42:50 作者:孟宪实侯先生调到师大历史系,我是第一受益人.这不是当时的认识,这是事后的总结.大学毕业后,我继续爱好中国思 ...

  • 袁毅明:赚钱就是深挖一口井。

    一. 赚钱就是深挖一口井. 我买了100本跟互联网相关的书. 这些书我读了吗? 我读了. 我是如何读的啊. 我把它们按行业,传统行业,电商行业,按平台属性. 这些书,大部分是如何做流量,做运营的. 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