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旷三番其语》
师旷是春秋时著名乐师,他生而无目,为晋国大夫,博学多才,尤精音乐,善弹琴,辨音力极强,以“师旷之聪”闻名于后世。题目所谓“师旷三番其语”,指的是齐景公在向师旷问计治国之策时,面对齐景公不同场合的连续三次提问,师旷则给出了三次同样的答案。
那么,师旷的这个答案是什么呢?据韩非在其《外储说右上》里记载,有次齐景公到晋国访问,晋平公设宴饮洒款待,师旷全程陪同。席间,齐景公向师旷请教如何处理政事及治国之策:“先生将用什么来教我呢?”师旷说:“治国之策没有什么,国君一定要始终保持施惠于民罢了。”饮到一半的时候,酒兴正浓,齐景公第二次又向师旷请教如何处理政事:“先生用什么来可以教我?”师旷重复了第一次的回答:“必惠民而已矣。”后来齐景公出门去住处,师旷送行。齐景公第三次又向师旷请教如何处理政事。不料师旷的回答同样是:“必惠民而已矣!”最后,景公回到住处,反复考虑着师旷的这句话,结果酒还没有醒,齐景公就明白了师旷反复说这句话的意思了。
怎么回事呢?原来,公子尾、公子夏是齐景公的两个弟弟,当时在齐国很得齐国民众的心;更可怕的是,他们还深受民众的爱戴和拥护。两公子的这种情况,如果与公室相比,岂不是危及君位的最大隐患?考虑到这些,齐景公再来回味师旷的那句话——“必惠民而已矣”,也就是让齐景公要施惠于民。齐景公这才明白,师旷说这话大概就是让他和两个弟弟争夺民众呢!
于是齐景公回到齐国,发放米仓粮食给予贫困民众,散发财库多余钱财去赏给孤寡人家;不久,齐国七十岁以上的人可以得到国家供给的粮食了。后来,齐景公又把自己后宫中没有临幸过的宫女嫁了出去……总之,齐景公所做的这些,通过把恩德布施给民众,其目的就是用来和两个弟弟争夺民心的。事实上,齐景公这样做也确实收到了效果:两年后,齐景公的两个弟弟被迫出逃,其中公子夏逃到了楚国,而公子尾则逃到了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