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流分离器 – 改善MBR运行通量的替代方法
国际水协会曾在3月份的微信推送《inDENSE工艺:利用旋流分离器生产好氧颗粒污泥》中☜点击链接 向大家介绍过DEMON™厌氧氨氧化工艺发明者、来自奥地利的Bernhard Wett博士如何利用原来用于DEMON工艺的水力旋流器(hydrocyclone)的应用进行拓展,发明了可以生物除磷、改善污泥沉降性能的inDENSE™颗粒污泥工艺。后者对二沉池排出的污泥进行筛选,将沉降性能好的污泥颗粒回流到生物反应器中。在不改变原工艺的条件下(如传统的连续式活性污泥工艺),它能显著提高污泥容积指数(SVI)的表现,无需新增二沉池就能解决混合悬浮固体沉降性差的问题。
曾在奥地利的Strass污水厂运行的inDENSE装置
最近Wett博士又与日本明电舍新加坡分公司(Meiden Singapore)以及新加坡公用事业局(PUB)合作,将水力旋流器的应用潜能进一步拓展到MBR工艺上,用以提高MBR的膜通量。
膜生物反应器(MBR)在占地和出水稳定性上都有优势,所以在近几年得到了显著发展。但如果要想进一步提高MBR系统的污泥质量,需要控制好跨膜压差(TMP)的增幅,来让膜系统保持高通量运行。气反洗是常用的减少膜污染的手段,另外也可加入絮凝剂以改善污泥形成,从而减少膜结垢。除此以外臭氧也是改善MBR性能的手段之一。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优化MBR的操作条件和参数来改善通量,例如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水力停留时间(HRT),污泥停留时间(SRT),食物与微生物比(F/M),回流污泥(RAS)等。膜结垢的部分成因是由可渗入膜孔的胶体粒子引起的,因此去除混合液中的这些粒子被认为可以改善MBR系统的通量。
据资料显示,此前明电舍、PUB就与Wett博士合作过,研究侧流厌氧氨氧化工艺在新加坡的适用性,在此前的合作中,明电舍和PUB已经见识到水力旋流器筛选不同尺寸颗粒的高效性,所以萌生了将它应用到MBR系统的想法:他们决定对新加坡的一个处理生活污水的MBR系统进行了调查,通过旋流分离器从回流污泥中截留高密度颗粒回MBR系统中。较轻的颗粒作为剩余污泥从水力旋流器的溢流排出。研究目的是评估水力旋流器对MBR性能的影响。
下图就是他们搭建的实验系统: 处理能力为1000m³/天的MBR系统,外置的水力旋流器对部分回流污泥进行处理,其中混合液的高密度颗粒会作为回流污泥返回至缺氧/好氧池。轻质的部分作为剩余污泥外溢。旋流分离器进水速度为1.8m³/小时,水力旋流器的底流和溢流速率则分别为0.3和1.5m³/小时。关键参数及其范围见下表。
图1.MBR系统和水流旋流器的结合工艺流程图
表1.关键参数控制范围
图2显示好氧池的MLSS水平在安装了水力旋流器前后的变化情况。总的来说,MLSS维持在2000-3000mg/L的水平。然而MLSS有时会由于从侧流带来的进水而增加,例如2015年12月和2016年11月两次超过8000mg/L的情况。而系统维护期间带来的剩余污泥则会导致MLSS过低的现象。2016年8月到2017年3月期间的波动是由频繁的侧流进水和系统维护造成的。
图2.好氧池的MLSS趋势
图3显示了MBR池的污泥过滤时间(TTF)的变化趋势,在安装水力旋流器前,TTF平均约为40秒,安装后因为污泥质量得到改善,在初始的7个月内降至20-25秒, 然而在此后开始回升,研究团队认为这可能跟上边MLSS的波动相关。
图3.MBR反应器污泥过滤时间TTF的变化趋势
图4显示了好氧池污泥的SVI指数趋势,基本与图1的MLSS趋势吻合。值得注意的是在MLSS的波动期,SVI的相应波幅更大。
图4.好氧池污泥的SVI趋势
图5是胶质总有机碳(cTOC)和溶解性COD的月平均值统计。在安装水力旋流器后,cTOC更加稳定,维持在6-13mg/L。换成渗透性COD(COD-P)来比较发现,从2016年10月开始COD-P的值就低于15mg/L,直到调研结束。但换算成5倍的cTOC/COD-P值则发现这个趋势值在安装水力旋流器后的后6个月比前6个月要高。这跟上边的TTF的变化趋势吻合。
图5.cTOC和溶解性COD变化趋势
图6.cTOC 和 渗透性COD变化趋势
图7.cTOC和 渗透性COD的比率变化趋势
下面两图是MBR反应器两条处理线的跨膜压差(TMP)变化趋势。图8显示TMP在2015年的3月到8月逐渐从12kPa升至17kPa,然后在之后两周内迅速升至32kPa。经过反洗之后又恢复到11kPa,在4个月后又会升值18kPa。而安装旋流分离器后,TMP值在8个月左右的时间里维持在16-18kPa的水平,接着慢慢升至21kPa,并在2017年3月突然升到35kPa。但值得注意的是,之前研究团队就提到,污泥特性和渗透率从2016年8月开始慢慢恶化。第二条处理线的趋势与图8相似。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安装了水流旋流器后MBR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不需要反洗。这个结果显示混合液中的轻质颗粒对膜结垢有负面影响,因此它们需要从MBR系统中去除掉。
图8. MBR处理线1的跨膜压差变化趋势
图9.MBR处理线2的跨膜压差变化趋势
实验结果显示安装旋流分离器能改善处理生活污水的MBR系统的表现,因为它去除混合液中的轻质颗粒组分。将其作为剩余污泥排除系统。在长达8个月的时间里,膜通量维持在25L/㎡/h(LMH)的水平,TMP值稳定在16-18kPa间,污泥也得以稳定,并且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无需反洗。而在引入水流旋流器之前,反洗频率约为3-4个月。这意味着水流旋流器能降低反洗频率和化学品的使用。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污泥的沉降性能得到改善,但是在实验的最后阶段,污泥负荷的波动对系统造成了极大影响,否则水力旋流器可能使MBR的通量稳定期变得更长。
参考资料
Alternative approach to improving operating flux of MBR, H. Noguchi, E. Fong, M. H. Oo, Y. Nakamura, T. Niwa, Y. Fukuzaki, B. Wett, G. Tao, Water Practice & Technology, Vol 13 No 1, Page 39-44; DOI: 10.2166/wpt.2018.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