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写经 法藏 P.2033十地论离垢地第二卷之四
敦煌写经
法藏 P.2033
十地论离垢地第二卷之四(尾题)
尺寸:31×1282厘米
说明:开端残,但有标签,题名相同。
【十地经论】
(梵Daśabhūmi-vyākhyāna,藏Sabcu-pah!I rnam-pai bs/ad-pa)
略称《十地论》。世亲造,内容是解释《华严经》〈十地品〉的经义。收在《大正藏》第二十六册。在中国有汉、藏两种文字译本。汉文译本作十二卷,由菩提流支、勒那摩提同译,佛陀扇多传语,于西元508年夏译出。藏文译本,由藏族译师智军、德积和印度的妙吉祥藏、慧胄同译,译出年代不详,大略在西元八世纪后半。
本论的内容︰汉译本卷一至卷三,释十地中的初欢喜地,分为序分、三昧分、加分、起分、本分、请分、说分、较量胜分八分。卷四释第二离垢地,分为发起净分、自体净分二分。卷五释第三发光地,分为起厌行分、厌行分、厌分、厌果分四分。卷六释第四焰慧地,分为清净对治修行增长因分、清净分、对治修行增长分、彼果分四分。卷七释第五难胜地,分为胜慢对治分、不住道行胜分、彼果胜分三分。卷八释第六现前地,分科和五地相同,在前第四地中所说的是对治由于人我执引生的悟解法的增上慢,第五地中说对治在清净中相续不同的增上慢,而在这第六地中则说对治由于法我执所成的杂染清净分别的增上慢。卷九释第七远行地,分为乐无作行对治、彼障对治、双行、前上地胜、彼果五分。卷十释第八不动地,分为总明方便作集地分、得净忍分、得胜行分、净佛国土分、得自在分、大胜分、释名分七分。卷十一释第九善慧地,分为法师方便成就、智成就、入行成就、说成就四分。卷十二释第十法云地,分为方便作满足地分、得三昧满足分、得受位分、入大尽分、地释名分、神通力无上有上分、地影像分、地利益分八分。
编辑|谦斋
主编|谦斋文房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