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万山讲伤寒论52-55讲

52 少阳兼证(3

大柴胡汤这张方子,它是小柴胡汤去掉人参和甘草两个补的药,加了芍药、大黄和枳实所组成的。因此方药组成来看,它毫无疑问可以治疗少阳不和兼有阳明里实,但是从《伤寒论》原文来看大柴胡汤适应证的一个很主要的临床特征,它有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这呕不止不是阳明腑实的特征,而是少阳病胆腑郁热、胆热犯胃的喜呕这个症状的加重。心下急就是心下拘急疼痛,它也不是阳明腑实证的特征,因为阳明腑实证它的特征是腹满,腹大满不通,绕脐痛,腹满痛,它的病位在腹部,而不在心下。不仅不在心下,阳明病篇还有“阳明病,心下硬满者,不可下”这样的话,所以这里的心下拘急疼痛,我们应当看成是少阳病的小柴胡汤证的心下支结 这个症状的加重。因此我们分析它的 病机是胆热伤津,津伤化燥,因燥成实,邪热和胆腑中的精汁相结,而形成的胆腑热实证。阳明病有腑实证,那是热和阳明的糟粕相结,少阳病也有腑实证,那是热邪和胆腑的精汁相结。阳明腑实证我们用承气汤来治疗,少阳胆腑的腑实证,我们用大柴胡汤来治疗。这是大柴胡汤的第二个适应证。少阳腑实证相当于我们今天在临床上大量看到的急性胆囊炎,胆道结石的急性发作,急性胰腺炎等等,而用大柴胡汤常常有很好的疗效。除此之外,大柴胡汤还可以代替大承气汤、调胃承气汤,来治疗阳明腑实证,来治疗杂病的属于实证的腹满。大柴胡汤还可以治疗病后发热,脉沉实的。大柴胡汤还可以用于治疗热厥,里热已经成实的。所以大柴胡汤在临床治疗急腹证,是一个经常用到的方子,我们上次课就谈到了。在《伤寒论》的第104条谈到了大柴胡汤的适应证,误用辛热的泻下药后,大便虽然通了,热邪没有去,对于这种证候,仲景提出来用柴胡加芒硝汤来善后。这就是第104条,“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胸胁满”是少阳经气不利,呕吐是少阳胆火犯胃,“日晡所发潮热”这绝不是少阳病,而是阳明有实热的特征,这应当是大柴胡汤的适应证之一。少阳不和兼有阳明里实,还应当见到不大便,舌苔黄燥,可是这个条文所描述的这个病人,“已而微利”,过了一段时间以后,有轻度的下利,所以仲景说:此本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这原本是大柴胡汤的适应证之一,之所以可以用大柴胡汤泻下,是因为他没有大便。“今反利者”,现在这个病人反而有轻度的下利,“知医以丸药下之”,知道别的医生用过泻下的丸药。汉代泻下的丸药,我以前提到过,一个是巴豆制剂,一个是甘遂制剂。甘遂制剂用于治疗腹水,寄生虫病造成的肝硬化,肝硬化造成的腹水,一泻大小便一通,腹胀就缓解,所以它在汉代形成一个能够流行的成药。巴豆制剂是治疗寒积阻滞肠道,腹胀,腹痛用于辛热的泻下剂温下寒实,一通,大便通了,腹胀缓解了。在这个证候里头,可能是医生误用了巴豆制剂,辛热的泻下药,大便自然通了,邪热没有去。发汗有辛热解表,辛凉清解,它是不一样得。泻下有苦寒攻下,有辛热泻下,它也是不一样的。并不是说大便一通,热邪就可以排出体外,所以一个热实证,用了辛热的泻下剂以后,大便虽然通了,邪热、毒热没有排出体外,“此非其治也”,这就不是正确的治疗方法。仲景接着说“潮热者,实也,先宜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 主之。”因为前面有日晡所发潮热的这个症状,所以潮热这个症状是里实证的表现。具体的说,就是阳明里实证的特征。现在大便通了,阳明实热没有去,是先泻下,还是先解表。我们前面在讲表里先后缓急治则的时候,不是提到“实人伤寒发其汗”吗?这个发汗也是广义的。少阳和阳明相比哪一个偏里,哪一个偏表呢?少阳偏表。现在阳明有里实热,又有少阳邪气,所以先解外。因此“先宜服小柴胡汤。”先和解一下少阳,如果阳明郁热得以清解,那就不用再治了。和解完少阳以后,仍然有潮热,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就在小柴胡汤的方子里头,加上一味芒硝来泄热。加芒硝为什么可以泄热?我们在讲调胃承气汤的时候,已经谈到了,因为芒硝这个药,它是一个盐类,它溶于水,但是不被肠壁所吸收。冲服进入胃肠道以后,它在胃肠道形成了高渗状态,就促使胃肠道的粘膜分泌大量的液体进入肠道,这样在分泌液体的过程中,就把体内的毒热毒素,缓缓的渗入肠道排出体外,这就是芒硝泄毒热的作用所在。而104条充分的展现了,仲景用芒硝的目的,不在于通便而在于泄热。这就提示调胃承气汤,用大黄,芒硝加甘草。它的主要宗旨是泄热的。所以调胃承气汤在温热病中,用的机会是那么多。我们说张仲景的组方也罢,辩证也罢。常常具有对偶统一的规律。就太阳表证来说,中风有汗和伤寒无汗,就是对偶统一的,就太阳经气不利来说,桂枝加葛根汤证的,项背强几几伴有汗出恶风寒,和葛根汤对应证的,项背强几几伴无汗出恶风寒,那就是对偶统一的,大青龙汤适应证的外有表寒里有火,小青龙汤适应证外有表寒里有水,水火就是对偶统一的。 我们现在学了少阳病,谈到了大柴胡汤的适应证之一是少阳不和兼有阳明里实。那必然应当有一个方子,涉及到了少阳不和兼有太阴脾虚。就是柴胡桂枝干姜汤。147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一个外感病五六天的时候,又用了发汗的方法,又用了泻下的方法,这就有了一个伤脾阳的过程,他很可能就出现了便溏,所以底下脾阳虚便溏的症状,他不再说了,又汗又下它不伤脾阳吗,下面的症状,“胸胁满微结”这是少阳经气不利,少阳经有邪,少阳经气不利,“小便不利”这是三焦气机失调,也是少阳气郁的表现吧,三焦气机失调。“渴而不呕”口渴是津液耗伤的结果,有津伤;“不呕”说明这个少阳的热邪没有犯胃,“但头汗出”这是三焦热郁。由于热郁三焦,热不得外越,所以身上没有汗。阳热上蒸而见到头部出汗,这是我们又遇到一个但头汗出的证候。我们就此回忆一下,我们已经所学过得,但头汗出,身无汗的症状,在哪些证候中可以出现呢?无形热邪蕴郁心胸留扰胸膈的栀子豉汤的适应证。在阳明病篇的开头,湿热发黄证,热邪内郁,不能外越。水热互结的大结胸证,太阳病篇最后谈到的火邪伤阴内热证,里有热要逼迫津液外越,结果呢,津液不足,汗出无源。身上没有汗,火邪伤阴内热证。现在提到的是少阳三焦热郁证。因此我们在临床上,要遇到一个病人,他主诉“大夫,我就是头上冒汗,身上没有汗”的时候,那你学过《伤寒论》了,你就用《伤寒论》中所学过的这些证候,对头对照他看他属于哪一类型,然后选择《伤寒论》中的方子来治疗。“往来寒热”是邪在少阳经,正邪相争,互有进退,所以见到寒来热往,热来寒往。“心烦”是胆热循经上扰心神,同样体现了少阳受邪,经腑同病的临床表现。“为未解也”这是病没有好。这样的话,我们归纳一下它的基本病机是少阳不和,三焦失畅。实际上“三焦失畅”这句话严 格的说是多余的,为什么?少阳不和就包括了三焦失畅,只不过我在这里再强调一下,少阳不和,三焦失畅,津液不足,中阳受伤。中阳受伤在这个原文中,没有具体的症状表现。我们是根据又汗、又下来推测出来的,也根据在柴胡桂枝干姜中,它用了甘草干姜汤温补脾阳,以药测证,推测出来的。如果要补充临床症状的话,它应当有便溏。所以用柴胡桂枝干姜汤这张方子,这里头有柴胡和黄芩,它是清解少阳的。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黄芩是小柴胡汤的两个最主要得药物,清解少阳、解经邪、清腑热、畅气机、清郁火,针对了少阳病的两大主要特征。第二组是干姜二两,甘草二两,这不就是甘草干姜汤吗,它是温补脾阳的,和解少阳,温补脾阳。它用了桂枝来畅达三焦。桂枝有通阳化气的作用。我们在黄连汤中,黄连汤的适应证 是什么?上有热而下有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他用了清上温下的药,中间加了个桂枝,来协调上下阴阳,协调上下寒热。实际上就是畅达三焦。而在柴胡桂枝干姜汤中的这个桂枝,就是通阳化气,调畅、畅达三焦的。用了天花粉来生津止渴;用了牡蛎,牡蛎是软坚散结的。软什么坚,散什么结?在这个证候中是散气机之凝结,治疗胁痛的。胁痛这一条这个症状没有提出来,实际上他有胁痛。气滞于少阳经脉。少阳经脉布两胁,还有两胁的胀满,疼痛,所以用牡蛎来散气机之凝结。就这样一个方剂,寒温并用,温补同施,补是补津液,治疗少阳不和,太阴脾虚,津液不足,三焦失畅,有很好的疗效,它和大柴胡汤正好是对偶统一的一张方子。我们现代怎么用这个柴胡桂枝干姜汤。我们临床用的时候就抓住三个症状,或者说抓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抓肝胆有湿热,肝胆有气郁。象胁痛,要抓症状的话就抓胁痛,胸胁胀满。第二个抓脾阳不足、脾气虚。那就是有便溏,大便溏薄。第三个就抓津液不足的口渴,有口干,口渴。抓这三个就可以用这张方子。你看,我们遇到肝病的病人,特别是慢性肝炎的病人,病程长久,一般的情况下我们都常常用苦寒的药,来清解肝经的毒热。用着用着,肝经湿热未退,脾阳脾气已伤,病人大便溏薄,一天三次,四次,肝功能还不正常,所以这个时候又有口干口渴,那你就用柴胡桂枝干姜汤这张方子,有很好的疗效。关于柴胡剂治疗肝病,小柴胡汤的加减和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加减,在临床上常常用得到。北京中医大学国医堂有个肝胆病会诊中心。刘渡舟老师,用柴胡剂治疗肝胆病,特别是乙肝,就有丰富的经验。小柴胡汤加减化裁,治疗肝病的方子和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肝病的思路。借着这个机会我给大家作一个简单的介绍,乙型肝炎的病人,病程比较长久,就是我指得是慢性肝炎,中医常常辩为湿热毒邪内郁,所用的基础方是柴胡12克,黄岑12 克,这不是小柴胡汤的两个打头的药吗,土茯苓10 到15克,茵陈12 到15克,我常常用的量比较多一些,而用20克,风尾草12 到15 克,草河车10 到15 克,叶下珠10到12克,叶下珠这个药是南方的药。在众多的中草药中,从实验室的实验来看,叶下珠对乙肝病毒的比较好的抑制作用。但是在北京很难卖到,这个药如果有的话,我们就可以在土茯苓,风尾草,草河车中去掉一个药可以不用,因为这些药它的性味大体相仿,都是苦寒的,都是清热利湿的,叶下珠用到10到15克,垂盆草,这也是一个草药,也是在实验室的实验中,发现它对乙肝的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如果说这个药方没有风尾草和草河车的时候,你可以用垂盆草,没有垂盆草的时候,用风尾草,草河车都可以,炙甘草,加上炙甘草之后来保护中焦,保护胃气,清热利湿,疏郁解毒,这是个基础方。如果兼有血瘀,怎么知道兼有血瘀呢?一个是胁部刺痛,具体地说是肝区刺痛,或者说没有什么更多的自觉症状,但是化验指标呢,γ球蛋白升高,这也提示了有血瘀的指征,如果兼的血瘀的,就在前面的基础方里,加红花10克,茜草10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如果有早期肝硬化的倾向,做B超大体可以知道得早期肝硬化的倾向,那就再加土鳖虫,土鳖虫又叫土元,加10克,泽兰10 克,泽兰利水又化瘀,生牡蛎30克,鳖甲30克,或者配着服用鳖甲煎丸,来增强化瘀软坚消癥的效果。有早期肝硬化的时候,我自己在上述基础上还加莪术,白术两个药。莪术这个药大家都知道是破血逐瘀的,它有一定的抗肝肿瘤的作用。如果兼有湿毒凝结,怎么知道是湿毒凝结,比方说面色黧黑而有油垢,这个病人一到,你就觉得他的脸好像没有洗干净,那种黑的颜色,没有光泽,这是湿毒,肢体腰背酸胀,苔腻不脱,舌苔那么厚腻,你用一般的药都脱不下来,这种病人在临床试验上比较少见,所以见到这种情况,刘渡舟老师的经验,在基础工业方上加生石10克,量不重,寒水石10克,量也不重,滑石12 克,竹叶 12 克,银花10克,是个甘寒的、清热的、行湿的、化浊的这样一组药。如果兼有脾虚便溏,当然这个脾虚便溏是轻度的,肝胆湿热未退,兼有轻度的脾虚便溏,那就在前面的基础方上,加茯苓15克,白术10 克。如果兼有脾寒泄泻,一天拉二次,三次,四次,这叫脾寒泄泻了。拉肚子轻一些的,基础方和柴胡桂枝干姜汤交替服用。如果拉得比较重的,那就过渡到我们刚刚讲过的这个柴胡桂枝干姜汤,就直接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来治疗。我们又回到柴胡桂枝干姜汤上了,他治疗慢性肝炎,肝胆湿热未退,脾慢脾气已伤,经常有轻度的慢性腹泻,这个问题方子不寒不热。肝病的病程又比较长,用它比较稳妥 ,而且也有比较好的疗效。我记得三十年前在东直门医院做住院医生的时候,老医生遇到肝炎的病人,开肝炎二号,我很奇怪、很好奇。肝炎二号是什么东西,我就到药房看,我以为是做成的一个制剂,做成了一个什么时候药呢,一看肝炎二号呢,药房师傅居然就拿协定处方来抓汤药,抓草药。我再一查它的处方组成,原来就是柴胡桂枝干姜汤,就治疗慢性肝炎,甲肝也罢,乙肝也罢,兼有脾虚的,肝胆湿热未退,津液已经有不足,又兼有脾虚的。可见柴胡桂枝干姜汤,在治疗肝热脾虚的,这种类型的肝炎过程中,应当是有比较好的疗效的。关于柴胡剂治疗肝病,我们就说这么些多。那么些柴胡桂枝干姜汤,除了治疗肝病以外,还可以治疗什么证候呢?治疗糖尿病。它不是有一个主证是口干、口渴、津液不足吗,而糖尿病有一部分病人,他得临床表现就是:口干,口渴,多饮,津液不足,所以当糖尿病的病人主证见到口渴,见到便溏,见到情绪低落,精神抑郁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柴胡桂枝干姜汤,但是要加味,加什么?增强养阴生津药的份量,加生地,玉竹,麦冬,甚至可以养肾阴,加山萸肉,养肺阴加沙参,五味子等等,也可以加人参,气阴双补,这是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糖尿病。用柴胡桂枝干姜汤,还可以治疗慢性结肠炎。慢性结肠炎以腹泻为主要特征,伴有口干,津液不足的这种临床表现,又可以伴有胸脘痞闷,腹痛。腹痛是脾虚,脾络不和,胸脘脾闷是少阳气郁,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加白术加山药。如果这种慢性结肠炎有过敏现象,甚至把它诊断为过敏性结肠炎,或者叫做结肠炎过激综合证,我们用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合痛泻要方,就是陈皮、白芍,防风白术,这不是大家所熟悉的痛泻要方吗,再加乌梅,或者加藁本,藁本这个药不是个解表药治头痛的吗,其实藁本可以头目的风邪,也可以治肠道的风邪,所以痛泻要方里头用防风,防风不是个解表药吗,它可以治外在的风邪,也可以治肠道的说拉就拉,说痛就痛的肠道的风邪,所以防风和藁本都可以用于结肠过激综合证,过敏性结肠炎等等,但是药量不要大,药量一大就走表,顶多用6 克。柴胡桂枝干姜汤,还可以治疗乳腺增生、肋软骨炎,我们不是说临床用它的时候抓三大主证吗,胁痛、口干、便溏。我们前面讲的是肝炎有胁痛,糖尿病有口干,结肠炎有便溏。现在所说的乳腺增生,肋软骨炎,都有胸胁的疼痛,这不是内脏的病,而是胸壁之外的病,同样可以用柴胡桂枝干姜汤。乳腺增生,肋软骨炎胸胁的疼痛,伴有口干,便溏的,你可以用柴胡桂枝干姜汤。但是要加软坚散结的药物,比方说夏枯草、昆布、海藻,还要加重牡蛎的用量。除此之外,柴胡桂枝干姜汤它本来是治疗少慢不和兼的太阴脾虚又 有津液不足的,少阳病本来就有热,发热,所以柴胡桂枝干姜汤也可以 治疗热病。比方说治疗疟疾,寒多热少的。因为它有甘草干姜汤在里头, 治疗疟疾,疟疾不是寒热交作,发有定时吗?那个寒多热少的这种情况 下,你用柴胡桂枝干姜汤的时候,黄岑的量不重要,甚至可以取掉黄岑。 治疗疟疾发热恶寒,寒多热少,加重干姜的量,斟酌去掉黄岑。也可以治疗热入血室。关于热入血室证,我们在少慢病篇的最后会具体的讲,它本来是应当用小柴胡汤来治疗的。对于有些热入血室证的病人,它在寒热交作的基础上又伴有太阴脾虚的,我们也可以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来治疗。还可以治疗胸膜炎,胆囊炎,有发热但要伴有便溏,伴有口干。 对于发热性的疾病,感冒是最常见的。柴胡桂枝干姜汤也可以治疗感冒,感冒发热,什么时候情况用它呢?感冒发热兼心脾慢虚的,为什么在这里加了心?因为它有桂枝和甘草是补心慢的,而甘草和干姜是补脾阳的。所以感冒发热兼有心脾慢虚的,用柴胡桂枝干姜汤,疗效很好。柴胡桂枝干姜汤的适应证,我们就介绍这么多。

最后一个方子是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107 条,“伤寒八九日”,一个外感病人,病程已经超过了七天,一个自然病程已经结束,所以病证将会发生新的变化。“下之”,医生误用了下法,现在的症状是“胸满烦惊”,胸满是少阳经有邪,少阳经气不利。这个“烦”是郁火扰心,胃热上蒸。这个郁火当然是少阳的郁火,为什么要说胃热上蒸呢?因为到后面有“谵语”,谵语提示了阳明有热,所以我在这里说这个烦既有胆腑郁火扰心的问题,也有胃热上蒸的问题。这个“惊”就是惊悸不宁,这是心神被扰,胆气被伤的表现,所以它就容易出现惊悸不宁的临床表现。“小便不利”是三焦不畅,“谵语”是阳明有热,“谵语”和前面的“烦”是阳明有热。“一身尽重”提示了热邪弥漫三阳经,三阳经气机不利,所以才出现了“一身尽重”,“不可转侧”的这种临床特征。热壅气机就可以出现身重嘛,我们已经多次遇到过了。由此我们推测它的这个病机,是比较复杂的,邪气弥漫三阳,而以少阳郁热为主,又兼有心神被扰的“烦惊”,这样一个比较错综复杂的病机,所以在治疗上就用和解少阳,通阳泄热,重镇安神的方法。方子是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它用柴胡、黄芩、生姜、半夏、人参、大枣,没有用甘草,是小柴胡汤去掉了甘草,来和解少阳,畅利三焦是用的桂枝和茯苓,它不是有小便不利,这样三焦气化不利的表现吗,它用了苓桂术甘汤的两个主要药,就是桂枝和茯苓,来畅利三焦。桂枝通阳化气,茯苓畅利三焦、利水,用大黄来清泄阳明,因为它毕竟有谵语,有胃热,用大黄来清泄阳明。用龙骨,牡蛎和铅丹这三个药来重镇安神。共同组成的这个方子,就具有和解少阳、畅利三焦、清泄阳明、重镇安神的作用。它在精神方面涉及到心胆不宁,有心烦,有惊悸,这是心胆不宁。你看少阳病的兼证,我们说少阳枢机的畅利,在外可以和太阳,在里可以调阳明、调太阴,而少阳经别和心脏又有密切的关系,所以看少阳病的兼证,有兼太阳表的,有兼阳明里的,有兼太阴脾虚的 ,那剩下的一个就是兼心胆不宁的,所以这一条就是讲的少阳不和兼有心胆不宁。把少阳周边涉及到的这些器官的,功能的失调,都联系到了,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这张方子里头,铅丹这个药,是铅的氧化物,它的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铅,我们用这个药的时候,一定要用布包煎,量不要超过10克, 不要让药粉直接入口,也不要久服,为什么?药粉直入口可以引起急性铅中毒,如果用药用的时间太长,可以张起慢性蓄积性铅中毒。30年前,我做住院医生,我和一个老先生在一个诊室,来了一个精神分裂证的病人,那个时候,我们北京的精神病医院的条件不好,有许多病人不能住院,四个小伙子陪着这个病人来的,因为他狂躁,大喊大叫。老先生就给他开了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铅丹用的15克,没说布包煎,病人回家病人的家属回家煮完药之后,倒出来有些糊涂 ,你想它(铅)是粉末状的,沉淀在下面。因为家属看到病人这么狂躁,恨病吃药把这糊涂全给(病人)灌进去了。灌进去之后,这个病人二三天以后是安定了。一个星期以后,病人感家属来跟这个问题老大夫说,吃了你的药效果很好。老大夫说效不更方,又开了七付。又过了两个星期,病人家属来了,她说我们把这外药糊涂都灌给他了,结果造成了急性铅中毒。大家知道,急性铅中毒,是个非常非常麻烦的事情。所以以后我就琢磨,铅丹这个药我们最好不用。我回到家以后,这跟我父亲谈起这件事,我说我们医院用铅丹造成了急性铅中毒,我父亲呵呵笑了,说我从来不用铅丹,我经常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我不用铅丹。我说你用什么来代替啊。他说我用生铁落来代替,它同样有镇肝的效果,它是铁的氧化物。我说生铁落我也见到过有报道,有人把生铁落的药渣子吃到胃里头之后,结果导致了胃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我哥在旁边“拍案而起”,生铁落我也不用,我用磨刀水来煮药,我说磨刀水什么时候东西,他说 你就告诉病人家属,拿一个干净的磨石,拿一大盆把家的刀啊剪子都拿来磨,等刀和剪子都磨快了,这水里头也就有了许多铁的氧化物,你就用这个问题水沉淀了去煮药,同样可以镇压心安神,镇胆。所以我强调要是用铅丹的话,要用布包煎。不要超过10克,不要久用。如果胆小,你就用生铁落来代替,就用磨刀水来代替。我现在觉得生铁落也不安全,磨刀水也不方便,那我干脆冲服琥珀粉,琥珀粉也有镇压肝的效果,也有宁神的效果,都可以用。 对于什么时候样的证候,我们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呢?我上上次课的最后,提到那个精神狂躁证,自高自大,目空一切,天下他为老大,思维敏捷,动作迅速。其实这些精神躁狂证的病人,常常不知道自己有病,别人也不觉得他有病,没准儿都认为他是一个强者。甚至这些人还能够做出成绩。有一个本方的哲学家,他(原本)也不是个哲学家,他本来是坐火车去旅游,突然在火车上就有了一个意念,我一定要完成一本哲学著作,然后中途下车,租了一间房,在那呆了一个月,写了一本哲学著作,这本哲学著作,在唯心主义哲学方面,还占有一定的席位。所以有一次我在欧洲讲课的时候,有一个中国的留学生,他是搞精神病的,他说郝老师,我的博士论文,导师老是嫌我字少不够,我实在进入不了状态,我写不了那么些多字,你能不能找一个药给我吃一吃,让我进入一种轻躁狂的状态,大家知道轻躁狂的状态,思维敏捷,动作迅速,精力充沛,那是出活啊。我说我现在还没有找到这个药。如果找到了的话,我先吃吃看看,这样我可以创造点成绩嘛。 但是如果太躁狂了,目空一切,说大话,那我们就给他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来治疗。而对精神分裂证的病人,应当说(对)精神分裂证的病人,我是很害怕的,害怕什么?这个病人只要住上两次院,三次院,他一辈子很难过正常人的生活,他留有人格缺损,对精神分裂证的病人,我们同样也可以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来治疗。关于少阳病以及少阳兼证的,主要治疗方剂我们就谈完了。少阳病的传变与预后,我几个条文我不准备讲,那是留给大家自学的。

53 热入血室证、少阳病篇小结

热入血室,血室是指的什么?历代医家都有不同的认识,有人说就是指的子宫、胞宫,有人说是指的肝,有人说是指的少阳,等等。我们今天一般的认为血室指的就是胞宫。关于热入血室证,从《伤寒论》的原文来看,我们把它的精神先作一个大概的介绍。热入血室证的成因是在患外感病期间,或者是太阳病,或者是阳明病,这个时候经水适来,在患外感病的时候正好来月经,或者是经水适断,就是月经刚刚干净,得了外感病。经水刚来也好,月经刚断也好,血室比较空虚,这个时候就容易使外邪趁虚内入,化热和血相结,这样就形成了热入血室证。这是我们讲它的成因。外邪,从《伤寒论》原文来看,可以是太阳的表邪,可以是阳明的邪气。这个证候应当是女性特有的一个病证。形成热入血室证以后,它的临床表现是什么?从《伤寒论 》原文来看,并没有特别的描述出胞宫的症状,比方说月经突然中止,少腹疼痛,并没有描述出这样的症状,它所表现的却是涉及到肝经的、涉及到少阳胆经的一些临床特征。所以从证候分类和治法的角度来看,一种情况是涉及到肝经的气滞血结,一种情况是涉及到少阳枢机的不利。为什么热入血室会影响肝胆功能的失调呢?这是因为血室这个特殊的器官,它的正常生理功能和肝胆疏泄功能的正常有密切的关系。所以不少妇科病,象月经的失调,象不孕证等等。有很大一部分和肝胆疏泄失调有关,也就是说和心理因素有关。因为肝胆疏泄可以调畅情志,心理情志失调之后,容易导致月经的失调,甚至影响到不孕。 我在某一个医院出门诊,有一个36 岁的一个妇女找我看病,说大夫,我这个年龄不至于绝经吧?她说,我已经有三个月没来月经了,我一摸她脉,脉非常滑,一摸中冲脉,中冲脉非常盛。我说,你不是绝经,你是怀孕了,她一拍桌子,她说不可能,她说我22岁结婚到现在,从来就没能够怀过孕,说后来不得已就要了个小女孩。我说那是怎么回事呀,她说:我这个丈夫呀,是八代单传,到他这里之后,他跟我搞对象的时候就说,你一定要跟我生一个儿子,你要跟我结婚,你要不能给我生孩子的话,我们家就断子绝孙了。所以她心理压力非常大,再加上这个女的自己本身是一个心里比较脆弱的一个人,容易焦虑,容易紧张,所以当她有这个压力,她又特别喜欢她丈 夫,她丈夫又特别喜欢她,两人还是结婚了。只要她们两人在一起同房的时候,她丈夫就说你一定要给我生个儿子,她就紧张,焦虑,所以根本她就不能体会,这是她后来跟我说的,不能够体会男女之间这种情况是怎么回事,她这一紧张,这么一焦虑,她说不能够排卵,所以她说这么多年她就不曾怀过孕,当然这个道理她不知道,所以她说吃了好多好多药也不能怀孕。最后怎么办,不能让人家“断子绝孙”呀,就同意抱了一个小女孩。现在这个女孩已经5岁了,31岁要的,她现在36岁了,她说我怎么能够怀孕呢,我不可能怀孕,而且人家怀孕了都有恶心、呕吐,我什么感觉都没有,我照常上班。我说不信的话给你开个单子,你上妇科去检查。检查完了,回来一看,妊娠实验阳性,她马上给她老公打电话,你开车来接我吧,因为她来的时候是骑自行车来的。这个电话打完了之后,我那个诊室旁边有个水池,她就在那个水池那里“啊、啊”在吐。所以我才感觉到那个妇科病和情绪、和心理因素关系非常密切。当这个妇女要了小孩之后,她就把这个心理压力给淡忘了,慢慢通过肝气的疏调,胞宫功能正常了,她自觉不自觉就怀孕了。作为一个男生,你们将来要交朋友要搞对象,你要想让你的妻子生男孩,或者你要想让你的妻子生孩子的话,你千万不要给她压力,你让她放松就是了。所以许多月经功能的失调,甚至包括一部分不孕证,它和肝胆的疏泄功能有关。那么反过来,现在血热结于胞宫,它又反馈性的影响了肝的疏泄,影响了胆的疏泄。那么首先血热互结,阻遏肝经气机,导致了肝经气滞血结,气滞血结以后出现了什么症状呢,出现了胸胁下满痛,如结胸状。 结胸病我们已经学过了,它以胸胁疼痛为主要临床特征,而肝经是循行于胸胁部的,当血热结于胞宫的时候,热入血室,血热互结,它就反馈性的影响了肝经的气机的失调,那么导致瘀热阻遏肝经气机,导致肝经气滞血结,于是乎出现了一个症状叫做胸胁下满痛,如结胸状。结胸这个证候我们在太阳病篇谈到过,象大结胸,那是热邪和水邪结于胸胁的证候,它经胸胁脘腹的剧烈疼痛,疼痛拒按为主要临床特征。这里的胸胁下满,如结胸状,那一定是胸胁下满痛,象结胸证那个胸胁疼痛那么厉害,所以后世有医家,象《医宗金鉴》就把这个证候叫做血结胸 ,就是在肝经循行部位上,表现的气滞血结的一个症状。另外肝是主藏魂的,当血热、血室的瘀热上扰,就出现了肝不藏魂的临床症状。肝不藏魂它的表现是什么呢?暮则谵语,如见鬼状,说胡话。在什么时间?不是日晡前后,如果日晡前后有谵语的话,那是阳明腑实证。她现在是暮则谵语,到了夜里说胡话,你眼睁睁的看着(她)瞪着眼睛说胡话。你看促景说如见鬼状,到了深更半夜的,这么一个人坐在那儿,瞪着眼睛说胡话,好像跟一个我们看不见的东西,在讲话一样,那这一家子人是很紧张,很害怕的,尤其是在偏僻的农村,再有一点不懂科学知识的话,遇到这种病人都非常紧张。这是热入血室证第一个证候,血热互结,影响到了肝经和肝脏的机能。这个证候怎么治疗,在《伤寒论》中提出了,“刺期门,随其实而取之”,期门穴是肝经的募穴,怎么刺?在《伤寒论》里没有说,后世医家也没有谈到。这个穴位在什么地方,在锁骨中线,第六肋间,锁骨中线和第六肋间的相交处。大家想一想作为肝经的募穴,这个部位 ,如果你拿毫针直接扎进去两寸,三寸的话,这边可能是肝脏或者是肺脏,如果心脏扩大的话那就是心脏,你再行一行针,随着膈肌的上下移动,那内脏都给你划成小口子,能这么刺吗?不能这么刺,到底刺期门怎么刺?我一直是不大明白的。有一年,是巡回医疗,我到了一个非常非常偏僻的农村,然后农村的赤脚医生就跟我说,郝大夫, 我们这儿有一个怪病,这个人过一段时间就犯,过一段时间就犯,犯了 病之后呢,就是晚上说胡话,好象对着一个我们看不见的人,在说话一 样,说的话还有条理,我说那们们怎么给她治的?我们让她到城里作检 查,城里也没有给她诊断为什么精神分裂证,也没有诊断的白天还好好 的,能够正常下地干活,她们家里人找我们看,我们就给她点镇静药, 用点安定,也不管用,过几天她又自己好,过几天她自己犯,说这个病 人已经反反复复有半年的病史了。他说,您能不能给看看,赤脚医生就 带着我去了,我到病人家,那个农村嘛都是盘的土炕,我就先坐在炕的 一个边上,我往那一坐,农村那个炕上都是放着一个席子,我觉得席子 底下好象有个东西硬硬的,我一下子就站起来了,我说这是什么东西呀, 掀开席子一看,底下放着把切菜刀。我说们你们怎么把切菜刀放在这儿 了,然后她的丈夫跟我说,他说这是有一个人给我们出的主意,因为我 媳妇晚上说胡话,好象有东西在和她对话,所以我们就在炕的四个角放 了四把切菜刀。我说管用了吗?他说没管用,我说没管用怎么还放着呀, 他说可是我我们觉得拿走了这四把切菜刀我们心里更不踏实,也许把刀 放这儿,可能我们心里更踏实一些。我就问他媳妇,我说你这病怎么得 的呀,她说,半年前我刚来月经第二天就感冒发高烧,然后晚上就说胡 话,从那以后,月经过了,烧也退了,我的病也好了。没想到下次来月 经的时候,到了晚上,我老是迷昏,迷昏是当地的一个土话,我想就是 一种糊涂吧,所以到了晚上,我说的什么话我都不知道,这不就是暮谵 语嘛。这样半年来,一到月经期就有这种现象,一到月经期就有这么一 种现象,因为她正是经期得了外感病,随后出现的这种症状,我觉得这 可能就是个热入血室。我说你除了说胡话还有什么 表现?她说:“我两肋疼、胀疼胀疼的”,这一胀疼,我晚上就迷昏,迷昏就开始说胡话,我说你现在有没有这个症状,她说,现在没有,因为不到月经期,我到了月经期呢,我这两边疼,然后晚上就会说胡话,我说你下次月经什么时候有,她说快了,也就是十几天。我正好可以在那个地方呆三个月,我可以观察好她。有一天晚上她丈夫来叫我了,我不是给他说嘛,下次患病的时候叫上我,不患病的时候我不知道怎么回事呀,下次患病叫我去了,这个女的,捶着两肋,而且说胡话,看见我了之后,她好象就不认识我,把我叫另外一个人的名字,这使我也毛骨悚然,据说叫的那个人的名字,他们村里的人谁都不认识,谁都不知道。她捶这个地方,我自然就把她衣服掀起来看一看,刺期门,期门穴周围有什么反应呢?我一看,两侧的期门穴(区域)毛细血管皮下的静脉血管平常是看不见的,那天她这儿看得见,静脉血管处于一个怒张状态,我灵机一动,因为我看我父亲给别人放血的时候,放血疗法常常找瘀滞的这种静脉血管,局部消毒以后,然后放血,我一想,刺期门会不会是放血的方法呢?然后我只选择了一侧,右侧,局部碘酒消毒,酒精消毒我拿三棱针轻轻的一点,这个放血疗法要刺破静脉,要让它血流成行,不是说滴出一滴就可以的,我预先准备了卫生纸在那儿接着,然后血流成行,流了好多血,当时她这边就不疼了,而且她也就清醒了,放完血之后,这儿再扣一个小火罐,轻轻的的一拔,把皮下的瘀血拔出来,她这边就轻松多了,她就清醒了。 “哎哟!您是郝医生,从北京来的”,说:“您再给我放放这边吧”,我因为没有经验,我不敢再放了,第二天晚上她病就好了,我在那边呆三个月,第二个月经周期她也不再说胡话了,这边偶尔还有点胀痛,但是也不至于疼得不能忍受,也不必要再捶它了。再后来她不患病的时候,我上去她家去,我看她还有没有瘀滞的静脉团,没有了。所以刺期门,我只有一个病例来说明,就是在它发作的时候用放血的方法,来泄血分的瘀热,这是因势利导的一种方法。不过因为我只是见到这么一个病例,我不敢报道。因为一个人的认识毕竟是有限的,我在这里把它讲出来供大家参考,如果大家今后在临床上也遇到类似的情况,你也遇到他在发作的时候,看到了胸胁下静脉瘀滞,能够放血的话,那你告诉我,我们就可以总结更多的病例。第二种情况是血热互结,阻遏少阳气机,正邪分争就出现了寒热交作,如疟状。这是第二种情况,瘀热互结,阻遏少阳气机,正邪分争,出现了寒热交作,如疟状的临床表现。那么这个恶寒不是寒邪伤人的阳气,而是瘀血阻遏少阳的阳气,使阳气不能温煦长养,所以才有一种冷的感觉。少阳阳气不是有温煦长养的作用吗,现在少阳阳气不能向四周布达,因为受到了瘀血的阻滞,所以就见到恶寒,少阳阳气起而抗邪。因为抗邪少阳的阳气就出现了一种病理 性的亢奋,于是乎就出现了发热这种情况。后世医家也把它叫做瘀血发热,瘀血发热的特点就是寒热交作。有许多产后的妇女,当恶露排泄不畅的时候,她身上一阵冷一阵热,这实际上就是瘀在胞宫,进而阻遏了少阳的阳气,阳气不能够温煦长养就冷。随后发热呢是阳气抗邪,阳气占了优势,就出现了热,所以这种寒热交作如疟状,是瘀血发热的特征之一。它不是外来的寒邪入少阳经,正邪分争的结果。这种证候正因为它有寒热交作如疟状的这种临床特征,所以我们可以用小柴胡汤来治疗。但是只用小柴胡汤和枢机、解郁结是不行的,必须加凉血活血药,或者说凉血化瘀药,比如说加赤芍、丹皮、茜草等等。这就是《伤寒论》中所涉及到的热入血室证的全部的临床表现和病机以及它的治法。应当说这是两种治法,一个是影响了肝的用刺期门的方法,一个是影响到了少阳胆经的用小柴胡汤,这两种方法不要混淆。非常遗憾的是后世医家把这两种类型混淆起来,认为那个暮则谵语、胸下硬满如结胸状的也可用小柴胡汤,那么这个认识是不大对头的。

143条,“妇人中风”,你看这是个太阳病,“发热恶寒”,这是太阳中风的临床表现,“经水适来”是月经刚刚来,就得了太阳中风证,“得之七八日,热除而脉迟”,热除是表邪没有了,表证的发热消退了;“脉迟,身凉”身凉不就是表证的发热消退了吗?脉由原来的浮而数现在变迟了,这说明在表的邪气入里了,发热退了,脉也就变慢了。发热退,在表邪气入里。“胸胁下满,如结胸状”,我在黑板上加了个痛,加了个痛的根据是什么?就是根据如结胸状,那就不是光满的问题,而是必须有痛,胸胁下满痛如结胸状,这是热入血室,血热互结以后阻遏了肝经的气血,使肝经气滞血结,所以出现了胸胁下胀满疼痛,象结胸这样刚才我们说过了,后世医家把这种证候叫做血结胸。“谵语者”,这个谵语,是血热上扰,肝不藏魂的表现,它的临床特征是暮则谵语,如见鬼状,后面有一条会详细的讲,此为热入血室,当刺期门,随其实而取之,仲景在这里用一个实字,为什么用一个实呀?因为这里头是邪热和有形的瘀血相结,瘀血是有形的病理产物,仲景要用实字了。143条它所讲的热入血室证是影响到肝经的气滞血结。144条,“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这个中风病在什么时候得呢?是月经刚断,月经刚干净,这个时候血室还是空虚的。这个时候得了中风证,过了七八天,它的热 型发生了变化 ,寒热交作,一会儿发作,一会儿不发作,这叫发作有时,就是时作时不作。这是热入血室,瘀热相结,影响了少阳经经气的畅达,瘀热阻遏了少阳经气,使少阳阳气不能够温煦长养,就出现恶寒,少阳阳气奋起抗邪,就出现了发热,因此就出现了寒热交作的情况。“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这是血结以后导致的寒热如疟;“发作有时,小柴用汤主之”,这就是我们讲的第二种情况。刚才我们说过了,这种情况光用小柴胡汤调和气分是不行 的要加血分药,丹皮、赤芍、茜草,这是常用的。看145条,“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得了外感病,什么时候得的外感病呢?正好是月经刚来的时候得的外感病,这就趁血室之空虚,外邪入里,形成了热 入血室证。它的临床表现“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这就补充了血热互结,影响肝经气滞血结并且血热上扰,肝不藏魂,而出现了这样的症状,“此为热入血室”,这也叫热入血室证。怎么治疗?前面已经说过了,刺期门。底下他说了一句话,“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为什么要提出来无犯胃气?因为阳明腑实证有谵语,这个谵语不是日晡所发潮热的时候谵语,而是暮则谵语。所以你不要把它当成阳明腑实证的谵语,你不要用苦寒泻下药从阳明胃来治。为什么叫无犯上焦呢?上焦的什么证候可以出现谵语呢?当热陷心包的时候,也就是我们第6 条 讲风温为病的时候,提到的“鼻息必鼾,语言难出,多眠睡”,那个时候他可能会在高热的状态下,由于热陷心包,热盛神昏而说胡话,你不要以为这里的暮则谵语是心包热盛,而用清心开窍的方法来治疗,所以这叫无犯上焦。胃是中焦,心包是上焦,因此合起来就是二焦,也就是无犯胃中焦和心包上焦这两焦,你不要把它当成心包上焦的证候,中焦的胃燥的证候。“必自愈”,当然有的可以自己好,月经一过它就自己好了呀,不能自己好的,在发作的时候用刺期门穴的方法来治疗。热入血室证还有一条,216条,“阳明病,下血,谵语者,此类热入血室,但头汗出者,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然汗出则愈。”这里所说的热入血室,它邪气的来路,和我们刚才讲的那三条不同,刚才讲的那三条邪气都来自于太阳,而现在讲的是热入血室证,邪气来自于阳明,是阳明之热趁血室空虚的时候,内入血室,和血相结。那么和血相结以后,血热上扰,肝不藏魂,出现了暮则谵语。在这里他没有具体的说,那么这个下血应当是指的热迫胞宫之血妄行,月经量增多。热迫血行,经量增多。当然又有人说是便血,但是我觉得便血没有依据,因为病已经离开了阳明,是热邪内陷入胞宫,它不应当再见便血。“但头汗出”,我们又一次遇到了但头汗出,这是血热互结,热不得越。怎么治疗?刺期门。因为这是影响了肝经气滞血结的问题,当然也还应当有胸胁下硬满疼痛如结胸状这样的临床表现,用刺期门穴的方法随其实而泻之,它是个实证,所以我们就用放血的方法来泻实,放血以后还可以出现濈然汗出则愈。那个热呢还可以从表而散,汗出了以后,热邪还可以从表而散,所以我们归 纳热入血室证的这四条,看起来我们在这里所描述的热入血室证基本能够概括《伤寒论》原文中所说的热入血室的临床表现和治法。在这里提醒大家的是,热入血室证应当说邪气的来路或者是阳明或者是太阳,邪气的来路没有少阳。之所以附在了少阳病篇来讨论热入血室证,是因为血热切期望互结于胞宫以后,它反过来影响了少阳,或者厥阴肝的气机的疏泄,更何况治疗热入血室证用到了小柴胡汤,所以把它附在少阳病篇,严格来说它不是少阳病。

这样的话少阳病篇的内容我们就全部讲完了,我们现在给少阳病篇 作一个总结。少阳病的病位涉及到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腑和手少阳三 焦腑,它是少阳经腑受邪枢机不利的证候。我们这所以说少阳主枢,又说少阳主半表半里,是因为少阳胆腑疏泄功能正常,阳明之气可降,太阴之气可升,对里气的调和有重要作用。手少阳三焦腑气调畅,那么太阳阳气的布达就正常,对太阳的主表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少阳经脉虽然在人体的一侧,脏腑虽然在人体的一侧,但是少阳阳气的作用部位却是在内影响了阳明、太阴,在外影响了太阳,表里内外都相关,所以我们就把这种特殊的脏腑特殊的经络,特殊的功能叫做半表半里,半表半里不是一半表一半里,而是既和表有关,也和里有关,因此我们不如直接把它叫做少阳主枢。另外我们也谈到了少阳经别过心脏,和心脏相联系,因此少阳病枢机不利,除了会影响阳明胃、太阴脾、太阳表之外,还会影响心,常常出现心胆不宁的证候。少阳受邪以后,它的临床特点主要有四个:一个是经腑同病,这是和太阳病、阳明病不同的地方,经脉受邪和胆腑郁热同时存在;一个是容易气郁,容易化火,这和少阳主疏泄、少阳内寄相火有关;一个是容易化痰、化水、生饮,这是和三焦 气机失调以后水道失调容易生痰生饮、生水有关,而痰饮水湿内生以后,反过来又会影响少阳气机的疏泄;第四个特点,容易伴发阳明、太阴、太阳之气的不和,也容易伴发心胆之气的不宁,你看看影响是全身的。 治疗少阳病用和解的方法,所谓和解就是和枢机、解郁结。所以在一般情况下,我们用小柴胡汤这一个方子,解经邪、清腑热、畅气机、化痰浊又兼有补正气。小柴胡汤我们已经谈得很多了,攻补兼施,寒热同调,是一个极其好用的方子,所以在和解的基础上,如果兼有轻度的太阳表 气不和,轻度的阳明里气不和,象心烦、喜呕、那就是胃气不和。轻度的脾络不和,象腹中痛、那就是脾络不和。轻度的心胆不宁,出现了心烦,我们都用小柴胡汤这一个方子来统一治疗就可以了。所以小柴胡汤可以治疗少阳经腑受邪,枢机不利的证候,可以治疗三阳同病,以少阳病为主的证候,可以治疗少阳病兼有轻度的太阳表证,可以治疗少阳兼有轻度的阳明郁热,或者阳明的不大便,但是一旦阳明燥热盛,太阴脾 虚寒,心胆不宁,精神不安的时候,我们单独用小柴胡汤就不行了,或者兼有太阳表邪,邪气比较重的时候,单用小柴胡汤也就不行了,因此少阳病兼有太阳、阳明、太阴和心胆不宁的时候,张仲景又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提供了不少在临床上很好用的方子,这些方都属于合方,柴胡桂枝汤是治疗少阳不和,兼有太阳表证,又兼有太阴四肢末梢被风寒邪气所伤的四肢烦疼证,光用小柴胡汤,这个时候不行,要和桂枝汤合用,和枢机、解郁结,解肌祛风,调和营卫,疏通经脉,缓急止痛。这是柴胡剂的第一个加减方,柴胡汤和桂枝汤同用。当它兼有阳明里实的时候,那么光用小柴用汤也就不行了,所以要和枳实、大黄,再加芍药合用,这就是大柴胡汤,当然大柴胡汤还要把小柴胡汤中的甘草和人参去掉,它有和解少阳,清泄阳明的作用,治疗少阳和阳明同病。但就大柴胡汤这张方子来说,在《伤寒论》中除了治疗少阳不和兼有阳明里实之外,它还治疗一个临床非常常见又非常重要的病证,那就是少阳胆腑的热实证,所谓少阳胆腑的热实证,过去的医家很少有人提到,它的临床表现就是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我之所以不说它是阳明腑实证,因为病位不在腹部,阳阳腑实证是腹满痛,绕脐痛,腹大满不通,腹满,腹胀满,病位不在心下。现在心下拘急疼痛,就是上腹部拘急疼痛,正相当于我们今天所看的胆绞痛,胰腺炎的上腹痛,甚至包括某些胃病的胃痉挛的疼痛,同样也可以用大柴胡汤。 所以它的病位不在阳明,而仍然在少阳,是少阳病的心下支结的症状的加重。而呕不止这也不是阳明病的临床表现。因为阳明病的本证没有呕吐,不仅仅没有呕吐,在阳明病篇,关于阳明的禁下证中还提到,阳明病其人呕多不可下,所以呕不止绝对不是阳明腑实的表现,那应当是少阳枢机不利,胆热犯胃那个喜呕、多呕、善呕这个病情加重,所以我们说少阳腑实证应当是指胆热伤津,津伤化燥,因燥成实,胆热和胆中的精汁相结,而形成的胆腑的热实证,这个时候用大柴胡汤,清泄胆腑的实热邪气,让实热邪气从肠道外排,应当说是理所当然的一种合理的治疗。因此大柴胡汤我们今天在临床上非常常用,用于治疗胆道结石的急性发作、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甚至我在讲课时没有提到的那种急性的胃绞痛、胃痉挛,都是有效的,因为它的病位在上腹部。至于大柴胡汤的其它适应证,我们《伤寒论》的少阳病篇没有选到,我曾经在讲课的时候,提到了它可以代大承气汤用,它可以代调胃承气汤用,它可以治疗热厥里热偏实的、里热已经成实的,它还可以治疗病后复发热而脉沉实有力的。有少阳不各兼有阳明里实用大柴胡汤,就应当有少阳不和兼有太阴脾虚,那就是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桂枝干姜 汤的适应证,我们在上一次课的讲课的过程中,已经作了详细的讲解和介绍,它不仅有少阳不和兼有太阴脾虚,它也兼有津液不足和三焦失畅,我们临床用这个方子的时候,抓三个主证,一个胁痛,一个是口渴,一个便溏,在临床应用也非常广泛。当然还有少阳不和,兼有心胆不宁的问题,那就是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它有少阳不和,阳明有热,邪热弥漫三阳,心胆不宁,所以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和解少阳,畅利三焦,清泄阳明,镇惊安神。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这张方子中,其它的药都比较稳妥,有一个铅丹是铅的氧化物,我上次课特意的提到它是有毒的,我们用的时候量不要超过10克,要布包煎,不要让药粉直接入口,而且不要长期的用,它有很好的镇惊安神的效果,为了稳妥起见,我们可以用生铁落来代替,可以用磨刀水澄清以后,煮这个药来代替它,这是用铁或者铁的氧化物吧,镇静安神,我们也可以用琥珀粉来代替它。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和少阳,镇心胆,对于心胆不宁的证候有比较好的疗效。今天我们有用于治疗精神分裂证的,有用于治疗精神躁狂抑郁证的那个躁狂型的,也有用于治疗癫痫的,都有一定的疗效。少阳病篇所涉及到的方子,使用比较少的就是那个柴胡加 芒硝汤,因为那个证候今天临床上很难看到,大便通了热没有去,这促证候很难看到。但是在小柴胡汤这张方子的基础上,加一味芒硝来泄热的这种治疗思路,特别值得我们学习。用芒硝,中医虽然说它是软坚润下,实际上在甘缓药物的帮助作用下,用芒硝的目的主要在于泄热,泄热的机理我们在课堂中都已经谈过了。

54 辩太阴病证并治(1

讲完了三阳病的辨证论治,我们在讲少阳病的时候曾经提到过,少阳是个小阳,是个弱阳,如果少阳抗邪不利,邪气就有可能从阳入阴,从少阳而传入太阴,所以下面我们就讲太阴病。太阴病是阴证的初期阶段,我们在讲原文之前,我们先对太阴病的大概情况做一个介绍,我们把它叫做概说。太阴病的病变部位,主要涉及到了足太阴脾经,涉及到 了脾脏。说三阳病涉及到脏腑的时候,讲的是太阳膀胱腑,阳明胃肠腑,少阳胆腑、三焦腑,三阳病涉及到的内脏都是腑证。三阴病涉及到内脏的病都叫脏证。因为三阴经脉和五脏相联系,另外在太阴病篇,还涉及到四肢被风寒邪气所伤的证候,《伤寒论》把它称为太阴中风。由于脾主四肢,所以我们在太阴病的病位上把四肢也列进太阴病,可见太阴病涉及到脾经、涉及到脾脏、涉及到四肢,这就是太阴病的病变部位。关于太阴病的成因,也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外寒直中太阴,直中这个词,我们在讲伤寒概论的时候曾经提到过,就是外邪不经过三阳,直接侵犯三阴之脏,你看,还不是经,直接侵犯三阴之脏而发病的,我们把它叫做直中。之所以发生直中,是和内脏阳气素虚有关,由于内脏阳气 虚,所以外邪就可以直接侵犯三阴,而这种证候,病情一般比较重,尤其是少阴直中,那就更重一些。对于太阴直中来说,它只不过涉及到,外寒直接伤脾阳,出现了腹痛、腹满和腹泻的这种临床表现。这是太阴病成因的一个方面,外寒直中太阴。第二种情况是邪由他经传来。哪一经的邪气容易传太阴,首先是太阳病,太阳之邪可传太阴,当然有的是自然传经入里的,也有的是误治以后,伤了太阴的脾阳,伤了太阴的脾气,然后太阳表邪入里。象我们一会儿要提到的太阴病篇,说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那就是一个原本是个太阳病,误用下法之后,出现了腹满时痛,这就是太阳之邪误治之后,邪传太阴的例子。第二种情况是少阳之邪可传太阴,我们说少阳是个小阳,是个弱阳,少阳阳气抗邪不利,邪气就有可能由阳入阴,由少阳而传入太阴。在《难经》里面,在《金匮要略》里面,都有这样的话,也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我们这里虽然不是肝病,而是少阳胆病,同样胆病也容易影响脾,虽然在伤寒论的原文中,没有一条直接表述少阳之邪不解,内传太阴的这样的例子,但是治疗少阳病的主方小柴胡汤里,有人参、甘草、大枣三个补气的药,三个健脾的药,就提示了少阳病容易传太阴。所以在治疗少阳病的时候,要先补太阴脾气,防止少阳之邪内传。邪由他经传来的,主要是这么两种情况。当然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阳明泻下过度。阳明里热里实证,本应当用泻下的方法,如果泻下过度,结果导致脾阳脾气被伤,阳明的湿热邪气排出了体外,随后表现了一个下利不止、腹胀满的太阴脾虚的证候,这虽然在《伤寒论 》中没有原文做支持,但是在临床上是存在的。我们在讲概论的关于六经辨证的问题的时候,我们讲到关于太阴和阳明之间关系的时候,就曾经讲到过这个问题,说太阴之邪,当太阴阳气恢复以后,脏邪还腑,阴病出阳,太阴病可以出阳明,而阳明过用下法以后,阳明燥热虽去,伤了脾阳脾气,那就可以转成为太阴病,但是这种情况在伤寒论原文里头没有具体的条文,所以我用一个虚线来表示。太阴的生理,首先我们谈一谈足太阴脾经。从足走腹,正因为它从足走腹,所以我们说脾主大腹,凡是腹部的疼痛、胀满的证候,如果不属于阳明病的话,那就都归属于太阴。为什么归属于太阴呢?因为太阴经脉行于腹部,当太阴经脉有邪的时候,气不利则满,血不利则痛,所以腹满腹痛不属于阳明病,那就属于太阴病。足阳明胃经络脾属胃,足太阴脾经络胃属脾,由于经络的相互联络,加上脏腑的衣膜相连,就沟通了阳明和太阴的表里关系。我们在讲阳明病的时候,提到了阳明主受纳,太阴主运化,二者纳化相依;提到了阳明主燥,太阴主湿,二者燥湿相济;提到了阳明主降,太阴主升,提到了二者升降相依。我们在讲太阴病的时候,也同样要谈一谈太阴和阳明的关系。第二点,我们要谈一谈脏,太阴脾脏,它主运化,运化什么,一个是运化水谷精微,一个是运化水湿,这是在伤寒论中涉及到太阴病的很重要的一个生理功能。当脾阳虚脾气虚的时候,运化失司,它就导致了水湿不运,寒湿内盛。太阴脾主升清,所以太阴病也出现了升清功能的失调,不能够升清,于是乎脾气下陷,出现了下利的证候。脾还主统血,但是在《伤寒》论中的太阴病篇没有涉及到脾主统血的证候,所以我们在这里就不再复习关于脾主统血的生理功能。生理我们就介绍这么多,我们在这里不再谈阳气的问题,那么要不 要谈阴气呢?从生理的角度来说,太阴是主运化的,运化水谷精微,运 化水液,所以它所主管的阴液的量是最大的,你想想所有的水谷精微、 所有的水液都要靠脾所来运化,所以它所主管的阴液的量是最大的,因 此《黄帝内经》把它叫做三阴。而少阴呢它是主水的,你看少阴它是主 水的,它也主藏精,但是水液的量是仅次于脾所主的水谷精微和水湿, 少阴它所管的阴液的量属于二等,因此它是二阴。厥阴是主藏血的,血 是人体阴液中最精华的部分,所以厥阴是一阴。三阴、二阴、一阴,是 根据五脏中它主管阴液的量的多少来划分的。但是我们这里的讲的是 伤寒病,伤寒病是寒邪伤人阳气为主的,所以我们在三阳病中强调了阳气和邪气作斗争的这种状况。因为它不是伤阴液为主,所以我们在三阴病中不强调阴液和邪气之间的关系,所以我们不再谈它的阳气或阴气的问题了。对于三阴病来说,都是阳气偏虚,而阴寒内盛的证候,不过太阴病是仅仅脾阳的虚衰,而少阴病呢涉及到心肾真阳的虚衰,阳虚就更加严重,至于厥阴病的情况更为特殊一些,我们到厥阴病篇再谈。太阴病的证候特点与分类,如果我们用一句话来概括太阴病的证候特点的话,我们可以说太阴病是脾阳虚,脾气虚,运化失司,升降紊乱,邪从寒化,寒湿下注的证候,这是我们讲它的主要证候。太阴病是脾阳虚,脾气虚,运化失司,升降紊乱,邪从寒化,因为他本身阳虚,外来的邪气它不会化热,邪从寒化,寒湿下注的证候,这是我们从总体角度来讲太阴病的特点。所以太阴病的证候第一点就是太阴脏虚寒证,太阴脏虚寒证的基本病机也就是我们上面写的这句话:脾阳虚,脾气虚,运化失司,升降紊乱,邪从寒化,寒湿下注。见于伤寒论的原文273条,277条。273条,也就是太阴病的提纲证,277 条是讲到了太阴脏虚寒证的具体治疗原则。因为它是脾阳虚,脾气虚,对于太阴脏虚寒证来说,那我们在治疗上,就象 277 条所说,“当温之”,应当用温补的方法,用什么方子呢?宜服 “四逆辈”,用四逆汤一类的方子,也就是说四逆辈应当包括哪些方子呢?一会我们讲原文时再讲。第二组证候,是太阴经脉受邪。经脉是行血气,营阴阳的,这是《黄帝内经》的话,行血气,营阴阳。所以当太阴经脉受邪的时候,经脉气血失和,就会出现腹满时痛,肚子胀,肚子一阵阵疼,因为气不利则满,血不和则痛,肚子胀,肚子疼,这个时候用桂枝加芍药汤,用桂枝加芍药汤来疏通经脉,和里缓急。你看邪在经脉,他不再用理中四逆这类的方子,而是用桂枝加芍药汤来疏通经脉,和里缓急。如果气血不和,进一步发展到气滞血瘀的程度,那就在桂枝芍药汤疏通经脉和里缓急的基础上,再加一味大黄,大黄的量不要用的太多,加大黄在这里干什么呢?是为了化瘀止痛。也就是说,太阴经脉受邪之后,经脉气血失和的用桂枝加芍药汤,太阴经脉气滞血瘀的用桂枝加大黄汤,桂枝加大黄汤就是枝加芍药汤再加一味大黄。 第三个证候,是四肢烦疼证,这个证候在伤寒论中也叫太阴中风证,它指的是四肢被风寒邪气所伤,表现了四肢剧烈的疼痛。这个证候没有全身性的发热,你不能把它归结为阳证。它没有发烧,你不能把它归属为阳证,没有头项强痛,你不能说是为太阳病,没有额头疼,你不能说是阳 明病,没有头疼、目赤、偏头疼,你不能说是少阳病。四肢谁所主啊,太阴所主,又没有全身的发热,所以张仲景把四肢为风寒邪气所伤表现的剧烈疼痛归属为太阴中风,应当是最合理的一种分类。这种情况用什么方子来治疗啊?用桂枝汤来治疗。太阴病就这三种证候,其中以太阴脏虚寒证为太阴病的主证。概说的第五个问题,我们谈谈太阴病的预后。 太阴病的预后有这么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邪传少阴,太阴脾虚寒,下利越来越重,因为越拉,脾阳越虚,脾气越虚。最后由单纯的脾阳虚导致了肾阳的虚衰,最后发展到脾肾两虚,就由太阴病发展成少阴病,这是一种情况。第二种情况,是外薄阳明,什么样的证候可以外薄阳明呢?“薄”用的是厚薄的“薄”,这里“薄”字在这里作“迫”字来讲,就是少阴之邪可以外迫阳明。什么情况下可以外薄阳明呢?并不是太阴脏虚寒证,开始是腹满时痛,下利越来越重,过了几天就成了不大便了,不是这个情况。而是太阴湿浊不化,湿浊在肠道郁积过久以后,太阴脾阳也逐渐逐渐恢复了,然后湿浊不运,日久从阳明燥化出现了大便干燥,这就叫太阴外薄阳明证,不是脏虚寒证外薄阳明,而是太阴湿浊不化外薄阳明。这个问题如果我们现在没有理解的话,我讲原文的时候我们再进一步讲解。第三种情况是太阴病的自愈证。什么情况可以自愈?两种情况,一个是邪在四肢末梢的四肢烦疼证,一种是邪在四肢末梢,仲景把它叫做太阴中风。这个病可以自愈,因为邪伤的比较表浅,人体的阳气驱邪外出的时候,把四肢末梢的风寒邪气驱除出体外,可以自愈。还有一种是太阴湿浊内盛,当人体脾阳脾气恢复的时候,驱除湿浊之邪,湿浊之邪外泻可以自愈。而这种太阴脏虚寒证是不能自愈的,必须治疗。 我们在讲三阳病的时候,没有专门讲预后这一项,而讲到三阴证的时候,就开始讲预后了。因为三阴证,特别是少阴病,它有预后不良的问题,我们就要讲它的预后了。这样的话,我们就把太阴病的大概情况就谈完了。现在我们就看伤寒论的原文。273条是太阴病的提纲。“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这条作为太阴病的提纲,它以太阴脏虚寒证的临床表现来说明太阴病的主要证候是太阴脏虚寒证。症状虽多,我们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腹满,食不下,和时腹自痛,这组症状它提示了脾阳脾气虚,运化失司。运化失司以后,就会导致寒湿阻滞,气机不畅,所以,它既可以有肚子胀,也可以有肚子痛。但是这种腹满和腹痛,它的特点是时轻时重,隐隐作痛。有时候轻,有时候重,喜温喜按,这证明它是寒证,是虚证。得温得按以后,胀满和疼痛可以得到缓解,得温得按则缓解。我们前面学过厚姜半甘参汤证,原文是说“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干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那是一个虚中夹实的腹满。我们在阳明病篇,也学过“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下之,宜服大承气汤”,那是一个纯实证的腹满。这三种腹满,严格的说,它都可以看成是杂病的范畴。太阴病也可以看成是杂病的范畴,它以脾阳虚,脾气虚为主,这不就是个杂病吗?这三种腹满在鉴别上,我们前面曾经提到过,对于实证的腹满,二十四小时持续存在这种腹满腹痛,而且呢是拒按的。“腹满不减,减不足言”,伴有腹痛,拒按的。上午轻,下午重,这符合时轻时重的特点。等他下午腹满重的时候,不喜温按,你按压他他更疼,你用热水袋去捂他,他也不能够缓解,那是虚中夹实,那就是我们在厚姜半甘参汤中所提到的脾气虚,运化失司,水湿内留,湿聚为痰,痰湿阻滞,已经有了有形的痰邪阻滞。而在这里仅仅是个寒湿之气,寒湿阻滞仅仅是个寒湿之气。得温得按以后,寒湿之气得以温运,腹胀腹痛减轻了。因此这是以虚为本,以虚为主的一个证候。这是273 条的第一组证候。第二组证候:吐和自利益甚。呕吐和下利是升降紊乱,这是由于脾阳虚,脾气虚,运化失司,升降紊乱所造成的。我们应当特别注意的是“自利益甚”这四个字,它包括了一些什么意思?首先说,它是下利越来越重,如果你不去治疗的话,它会越来越重,这是自利益甚的第一个意思。因为越拉,脾阳越虚,脾气越虚,脾阳脾气越虚呢,它就会越拉,所以你不去治疗的话,它会越拉越重。这是太阴自利益甚的第一个意思。第二个意思是说吐和利相比较,呕吐更重呢,还是下利更重呢?以下利为重,因为它毕竟是太阴病,下利责之于脾,呕吐责之于胃,如果是吴茱萸汤证,你看到等到少阴病的后面有吴茱萸汤证,它可以有吐,也有下利。吴茱萸汤证这种下利是以呕吐为主,它以胃寒为主,当然是吐了。而太阴病的吐利是以下利为主,因此它说自利益甚。呕吐和下利相比较,以下利更为严重一些,这正体现了这是太阴病的特点。另外“自利益甚” 还有一层意思,其他症状包括“腹满而吐,食不下,时腹自痛”,这些其他症状,都伴随着下利的加重而加重。“腹满而吐,食不下,时腹自痛”,随着下利的加重脾阳脾气越虚,当然这些症状也随着加重。我讲到这儿的时候,以往班的同学就问我了,说老师当初张仲景就随意的写了一个自利益甚,他想到了这么多深刻的意思吗?我说,他想到没想到,我们今天研究的人尽可能想的宽一些。实际上,张仲景想到没想到这么多,我们也真的不知道。但是我写了一篇文章,有好多同学看完了之后,他分析那个意思,原来我根本没想到,所以这种情况是有的。这个在古代,有一个郢国的人给燕国的宰相写了一封信,写信的过程中,天逐渐逐渐黑了,他就喊那个书童,举烛,说你把灯给点上,举起来。他说这句话的同时呢,他就在这信里头就把这两个字也写进去了。燕国的宰相接到这封信以后,读到这里,哎呀这里一个举烛什么意思啊?举烛那就把灯高高的举起来,高灯则下明,这就暗示我执行良好的爱民的政策,然后好好的治理国家。于是乎,他就改变了自己治国的方针,治国的策略,从此燕国就兴旺发达起来了。所以我们在研究古人的著作内容的时候,我把自利益甚分析了这么多的内容,很有可能我们是分析的太多了,但是我们分析是符合这个病病机的特点,也符合它的临床特征的。确实是太阴脏虚寒的下利它是越来越重的,也确实是对太阴脾病来说,呕吐和下利相比较,它这个下利是比呕吐更重的,也确实是随着下利的加重,脾阳虚,脾气虚的加 重,其他症状包括腹满而吐,食不下,腹满时痛的症状也是越来越重的,因为这个证候是纯虚寒的,你不要看到它有腹满和时腹自痛,把它当作一个实证的来治疗。如果把它当作一个实证,用了苦寒泻下的话,必胸下结硬。大家想一想,胸下结硬这个证候,类似于我们过去所学过的什么证候啊?内脏阳衰,阴寒内凝,不就是类似于我们过去所学过的脏结吗?脏结这个病,正衰邪实,攻补两难。我们在太阳病篇,学邪胸脏结心下痞的时候,不是提到过吗?内脏阳衰,阴寒内凝,胸肋下结硬疼痛,和结胸证相类似。正衰邪实,攻补两难,预后不良。所以对太阴脾虚证来说,绝对禁用下法。太阴的提纲证,我们就谈完了。从提纲证这一条我们可以体会到,太阴病是以脏虚寒为主的一组证候。那么脏虚寒证怎么治疗,我们看第277 条:“自利不渴者 ,属太阴, 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这个自利,我们刚才已经解释了它的病机,这个自利的病机就是脾阳虚,脾气虚,运化失司,升降紊乱,寒湿下注所造成的。对于脾阳虚这种自利的大便性状是什么呢?大便稀溏。它没有发展到下利清谷,完谷不化的地步,它是大便稀溏,因为它命火不衰,肾阳不衰。“自利不渴”这个不渴是个鉴别症状,第一个除外了热证的下利,除外了热利。热利,热甚伤津,下利伴有口渴。现在不渴,说明他不是个热性的下利。第二个它除外了少阴的下利,少阴肾阳虚衰,火不暖土,腐熟无权,可有下利。这种下利呢它是下利清谷,完谷不化,这是少阴下利。这里所说的火不暖土,不是指的是心火,而是指少阴的肾 火,指的命火,火不暖土。中医把下焦肾的阳气比喻做火,把中焦呢比做是锅,你把粮食和水放进去,底下不开火,那当然是做不成饭了,所以拉出来的还是不消化的食物。少阴下利是下利清谷,完谷不化。这种下利大便的性状和太阴下利大便稀溏它是不同的。少阴下利还有一个表现,就是自利而渴。这个少阴下利,他也是虚寒证,他怎么会有口渴呢?那是因为肾阳虚,气化失司。整个水液代谢是靠肾阳的蒸腾和气化,这个肾阳虚,就气化失司,津液不能正常的化生和输布。肾阳虚,气化失司,津液不能化生和输布,因此就表现了口渴,但是这种口渴毕竟是虚寒证,它是喜热饮,不多饮。所以就三阴病来说,自利不渴者,属太阴,自利而渴者,属少阴。因此277条,开头所说的自利不渴,既除外了热利,也除外了虚寒下利的少阴下利。这样的话,仲景就可以确定属太阴。为什么有下利呢?以其脏有寒故也,因为脾阳虚,脾气虚,太阴有寒,所以就出现了寒湿下注的下利。那么治疗这种证候怎么办?仲景说,当温之,用温补的方法,当温之讲的是治法,用温补的方法,宜服四逆辈。四逆辈应当包括哪些方子,从《伤寒论》的原书来看,我们很难理解,是不是四逆汤,通脉四逆汤、白通汤这类的方子啊?因为太阴脾病,应当用理中汤啊,所以后世的医家说,四逆辈应当包括理中汤附子理中汤,四逆汤这类的方子。我们在前面曾经提到过一本书,叫《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我们说那是自称是张仲景46代的孙子张韶祖,他保留着说是张仲景亲自修改过的第十二稿的《伤寒杂病论》十六卷,然后他把它传给左盛杰,左圣杰又传给罗哲初,我这个凭记忆来说,是左盛杰在先啊还是罗哲初在先,我现在就也许把他们颠倒了,然后刻版印行,就是我们所谓 的《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因为这个书,它还是十几年以前印的,如果去书店里头或是古书店去找,也许还能找的出来。《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这一条是怎么改的呢?“当温之,宜服理中四逆辈”。那么这么一改,那改的非常好,那就知道四逆辈包括了理中汤。单纯的脾阳虚,脾气虚,运化失司,寒湿下注的下利用理中汤就可以了。你一看自利益甚,拉着拉着肾阳就有点不足了,那理中汤就压不住了,最后简直是不仅是大便溏薄,大便稀溏,而且又完谷不化了,那完全是脾肾两虚,已经由太阴病发展到少阴病了。那就直接用四逆汤,严重的用通脉四逆汤。所以宜服理中四逆辈,那就是这样一个意思。在其他许多条文中,仲景都是说某某汤主之,从来没说用一类方子,为什么他这里说宜服理中四逆辈呢?这是因为太阴下利,自利益甚,拉着拉着就发展到了脾肾两虚,所以在用方子上让你根据情况来灵活变通,而不直接固定用某某汤主之这样的话。所以这就提示太阴病容易传少阴,也提示你在治疗上应当随证治之。关于太阴病的概说、太阴病的提纲证以及太阴脏虚寒证的临床表现和治法用方,我们就谈完了。

55 辨太阴病证并治(2

对于太阴病来说,它的病变部位涉及到了足太阴脾脏,足太阴脾经,以及太阴所主的四肢。太阴病的主要证候,是脾阳虚,脾气虚,运化失司,寒湿内盛,升降紊乱,这样一组以消化系统机能低下的证候为主,我们把它叫做太阴脏虚 寒证。关于太阴脏虚寒证,我们上次讲273 条,277 条。273条呢,也是太阴病篇的提纲,“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鞕”。如果再结合277条“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如果这样的话,关于太阴脏虚寒证的临床表现,在这两条里讲得非常清楚了。由于脾阳虚,脾气虚,寒湿内盛,外邪也从阴化寒,所以就出现了消化系统的一组寒湿内盛,机能低下的证候,并且伴有升降紊乱。太阴病的这种腹满和时腹自痛,这是寒湿壅滞气机的表现,但是它的病机本身是个虚证,因此这种腹满腹痛是喜温喜按,得温得按则减,它和实证的,和虚中夹实的那种腹满的临床表现是不同的。太阴病的这种吐利,是以下利为主,这种下利是越重,因为越拉脾阳越虚,脾阳越虚,下利就越严重。对于太阴的下利来说,大便的特征是大便稀溏,而且伴有口不渴,自利不渴属太阴,这是辨太阴下利的一个很关键的地方。不渴,这就排除了阳热性的下利。自利不渴,也可以区别少阴病的“自利而渴者,属少阴”。少阴下利,是肾阳虚衰,火不暖土,腐熟无权。它的下利的特征,是下利清谷,完谷不化,自利而渴。少阴是个虚寒证候,为什么口渴呢,我们上次课提到,那是因为少阴阳虚,气化失司,津液不能化生,津液不能输布所造成的,但这种口渴,和热盛伤津的口渴是不同的,这种少阴虚寒的口渴,是喜热饮而不多饮的,所以太阴下利以大便溏稀,自利不渴为主要特征,可以伴有腹满,腹中隐隐作痛,绵绵作痛,喜温喜按,得温得按则解,这样的一些临床特征。在治疗上,用理中、四逆辈来温中补虚。为什么不说某某汤主之,而说理中、四逆辈?这是因为太阴下利,自利益甚,随着下利的加重,就由单纯的脾阳虚发展到脾肾两虚,最后就转为了少阴下利。所以在临 床治疗的时候,仲景用“宜服理中、四逆辈”这样的话,来提示治疗太阴病的时候,你应当根据具体的临床表现,也许是先用理中汤,从脾来着手,进一步就需要在理中汤加附子,如果真正已经发展到肾阳虚了,那就恐怕要用四逆汤,通脉四逆汤,甚至真武汤、附子汤,这一类的以附子为主要药物的方剂来治疗。 这是我们上次讲到的关于太阴病的主要内容。

下面我们讲太阴病证治的第二个问题,太阴经脉气血失和证。279 条和280 条。279 条,“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这个病的来路是太阳,“本太阳病”就是原本是个太阳病。太阳病应当发汗解表,医生误用了下法,这是错误的治疗,因此原文说,“医反下之”。用这个反字,是指的一种反常的、不适当的治疗方法,结果导致太阳表邪内陷,陷到什么地方了呢?“因而腹满实痛者”,肚子胀,肚子痛,脾主大腹啊,所以这是进入太阴脾的这个系统。是进入脾脏呢还是进入脾经呢,那只能看他的临床表现。如果是进入脾脏的话,它应当有下利,有自利不渴。在这个条文里,只有腹满时痛而没有下利,说明邪不在脏,只在经。这是太阳病误下以后,邪陷太阴脾经,邪气在太阴脾经,脾经的气血失和。气不利则满,血不和则痛,因此出现了腹满时痛的这种临床表现。出现腹满时痛是邪在经还是邪在脏,区别的关键就在于看它有没有呕吐和下利。有吐利的那是邪在脏,那是太阴脏虚寒证,没有吐利而只有腹满时痛,那是邪在经,那是经气不利,气不利则满,血不和则痛。这种情况下,我们还能在治疗上用温中补虚的理中、四逆辈吗?那就没有必要了,所以治疗用桂枝加芍药汤来疏通经脉,和里缓急。桂枝加芍药汤这张方子,是在桂枝汤的基础上,把芍药的用量加倍,由原来的三两加到六两,因此桂枝加芍药汤这张方子,它就不是解肌祛风,调和营卫的,而是疏通经脉,和里缓急。用来治疗太阴脾经受邪,经脉气血失和的腹满时痛。 这个证候,如果往虚的方面发展,怎么往虚的方面发展呢?气血两虚,筋脉失养,那么就可以导致什么呢?腹中急痛,腹部的经脉由于气血不足,经脉失养以后,出现了腹中经脉的拘急,痉挛,出现了腹中急痛。 我想问大家,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用什么方子治疗?用小建中汤!大家回答得很正确,小建中汤是什么药物组成的呢?不就是桂枝加芍药汤再加饴糖吗,所以小建中汤证,实际上是桂枝加芍药汤证往虚的方面发展,明显出现了气血两虚,腹部经脉的失养而导致的腹部经脉的拘挛性的 疼痛,那么就在桂枝加芍药汤的基础上,加一味饴糖,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如果这个证候往实的方向发展,怎么往实的方向发展呢?它不在腑,也不在脏,在经络的这种实证,只有血瘀,那就是气滞血瘀,因为经脉是运行气血的,经脉的实证只有瘀血内留的时候,这才是经脉的实证,往实的方面发展,由气血不和,而发展到气滞血瘀,出现什么情况呢?大实痛。就是腹痛,而且疼痛拒按,这和虚有什么不同?小建中汤的适应证,虽然有腹中拘急疼痛,可是你用温的方法,用轻缓的按压的方法,它可能使疼痛得到缓解,而经脉气滞血瘀的时候,出现了大实痛,那就是疼痛有拒按,这个时候,治疗用桂枝加大黄汤,这就是第279条所说的,“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桂枝加大黄汤就是桂枝加芍药汤,再加一味大黄,加大黄在这里不是为了通腑,不是为了导浊,而是活血化瘀。大黄是个很好的活血药,而是为了活血化瘀,为了化瘀止痛。当然用了大黄之后肯定会促进肠蠕动,由于肠蠕动的增加,也肯定会改善肠壁周围的血液循环,那实际上在客观上,就改善了太阴脾经的血液循环,因此就可以对这种太阴脾经受邪,气血失和,气滞血瘀的大实痛的这种证候,能够得到治疗。这就是太阴经脉受邪之后的三种不同情况。我们太阴病篇,只提到了桂枝加芍药的汤证,和桂枝加大黄汤证, 我把我们在太阳病篇又提到的小建中汤的适应证也罗列到这里。太阴经脉受邪有几种情况呢,一种是一般的气血失和,我们就用桂枝加芍药汤,一种是偏虚的,我们用小建中汤,一种是偏实的,气滞血瘀,我们用桂枝加大黄汤。虚实是对偶统一的,而桂枝加芍药汤属于一种中间状态,没有严重的实象,也没有明显的虚象,只是经脉气血失和而已,所以在加减上只是一味药之差,加上饴糖治虚证,加上大黄治实证。太阴经证和太阴脏证最大的区别是有没有下利。可是当我们遇到太阴经脉气血不和的这种证候的时候,这个病人又有点中气偏虚,脾胃不足,那你在用芍药的时候,在用大黄的时候,会不会是不太放心呢?不放心怎么办? 所以张仲景在280条就谈到了这个问题, 280条。“太阴为病,脉弱”这个“太阴为病”是接着279条说的,就是那个太阴经脉受邪,太阴经脉气血失和的证候,一摸脉,脉比较弱,那这提示了一个什么问题呢?“其人续自便利”,这个人如果病情发展下去的话,因为他脉弱,提示了中气虚,他就可能出现下利,这叫“其人续自便利”,他现在还没有出现下利,而且呢,又有太阴经脉气血失和的腹满时痛,或者大实痛,所以“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假如果你对这个病人,还想用桂枝加大黄汤,或者桂枝加芍药汤来疏通经脉,治疗经脉气血失和的这种腹满时痛,或者大实痛的话,“宜减之”,要适当的减少芍药和大黄的用量。为什么呢?“以其人胃气虚,易动故也”,因为这个人的脉弱,他的中气,你看在这里,为了使大家不要,和那个太阴脏寒虚证相混淆,他在这里没有用脾虚,而用了一个“胃气虚”说这个中气有点虚,脉弱,你用芍药这样酸敛阴柔的药,你用大黄这样的苦寒通里的药,它容易伤动胃气,因此在用量上,适当的减少。首先我们说,不是把这两个药去掉,去掉的话,成了桂枝芍药汤了,它不治肚子痛,它治胸满的,是吗?不是去掉这两个药,量 减少到什么程度,首先是芍药的量不能减少到三两以下,减少到三两以 下你还是不能把它叫做桂枝加芍药汤,就是适当的减少一点,在三两以 上,在六两以下。而大黄呢,你也不能够把它去掉,去掉大黄的话,它 就不叫桂枝加大黄汤,那也只能是减少它的用量。279条和280 条结合起来,就谈了太阴经脉受邪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和在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果我们今天结合临床的话,这象一个什么证候,或者说,在 临床遇到什么样的病可以考虑用桂枝加芍药汤或桂枝加大黄汤?比方说肠痉挛的病人,比方说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病人,有腹痛,有腹胀,但是他一定不应当有下利,辩证是邪在经而不在脏,当然后世医家也有用它来治疗什么大便偏干燥的呀,或者大便偏稀,大便失调的呀,那是后世的运用,《伤寒论》的原文经证和脏证区别的得很清楚,经证的特点就是没有下利。太阴病的第二个证候,我们就谈完了。

太阴病的第三个证候,叫做太阴四肢烦疼证。由于脾主四肢,所以在《伤寒论》就把四肢被风寒邪气所伤而出现的四肢烦疼叫做太阴中风,所以太阴四肢烦疼证也叫太阴中风证,274条和276条。先看274条, “太阴中风,四肢烦疼,脉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这条实际上讲的太阴中风可以自愈的一个证候。太阴中风,就是太阴这个系统被风邪所伤。太阴这个系统包括哪些组织结构呢?包括太阴脾脏,包括太阴经脉,包括脾所主的四肢。首先他没有吐利,不是太阴脏证,其次他没有腹满时痛和大实痛,他不是太阴经证,他的临床表现,只是四肢烦疼,“烦犹剧也”,四肢剧烈的疼痛,由于脾主四肢,因此张仲景就把四肢被风寒邪气所伤,而表现的四肢气血失和,所出现的剧烈疼痛的这种症状,叫做太阴中风。为什么不说是太阳呢?因为它没有头项强痛,没有全身的发热恶寒,为什么不说是阳明病呢?阳明也主四肢,因为他没有额头疼痛,缘缘面赤,目痛鼻干,夜卧不宁,他也没有全身的发热,所以这不是阳明病。为什么不说他是少阳病?因为他没有偏头痛,没有目赤耳聋,胸胁烦闷这样少阳经脉受邪的证候,更何况少阳和太阳都不主四肢,主四肢的只有阳明和太阴。我们在讲阳明病的时候,提到手足温而渴的属阳明,在讲少阳病三阳同病的时候,也提到手足温而渴的属阳。现在出现了四肢的症状,没有全身的发热,只能属于阴证,那就把它叫做太阴中风。四肢毕竟是表,偏于外,当四肢被风寒邪气所伤的时候,正气抗邪于外,气血浮盛于外,因此脉象应当是浮的,“阳微”是指的轻取,脉由浮而变微,那提示了邪气退,“阴涩”是沉取脉涩,这提示了里气不足,正气不足,“而长”,这个而是表转折的,由涩脉转成长脉,这提示了正气的充实,正气的恢复,脉由浮而不浮了转微了,这提示了邪气退,由沉取涩而转长了,这提示了正气复,所以这种太阴表证,这种太阴中风,它可以自愈。这是太阴病,太阴四肢烦疼它的临床表现,凭脉可以判断 正复邪退这个病将要好了,不用治疗。276条,“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这条原文有许多注家是说,这是太阴里虚寒证又兼有太阳表证,如果是太阴里虚寒证兼有太阳表证的话,按照我们过去讲的原则,按照张仲景的惯例,应当“虚人伤寒建其中”,先补里后解表,可是在这里为什么直接用桂枝汤呢?如果说里虚不严重,脉象还能够浮得起来的话,那应当用桂枝人参汤,温中补虚,兼以解表,而不应当直接用桂枝汤,所以这里所讲的太阴病,不是太阴脏虚寒证,而应当是太阴中风,所以这条原文,我们要把它补充完全的话,应当这样来说“太阴中风,四肢烦疼,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因为脉持续在浮,提示了四肢末梢的风寒邪气没有解除的迹象,当然要用药物来治疗。用什么方子好,用桂枝汤来祛除四肢末梢的风寒邪气,这就使桂枝汤的适应 证又得到了扩充,它可以治疗太阴中风,四肢烦疼,自己不能好,我们就用桂枝汤。上次课我曾经提到了,用芍药干草汤治疗不安腿综合征,用桂枝汤来治疗不安腿综合征,用柴胡桂枝汤来治疗不安腿综合征,其依据之一就是276条和274条两条原文合起来看。在讲柴胡桂枝汤的时候,柴胡桂枝的适应证是小柴胡汤和桂枝汤合方,剂量又减少,所以它的适应证,是太阳病也轻,少阳病也轻。但是我在讲的时候,特别强调了柴胡桂枝汤的适应证中有一个“支节烦疼”,这个“支节烦疼”它不属于太阳病而属于太阴中风,当时我提了吧?所以柴胡桂枝汤的适应证,实际上是应当太阳有表邪,少阳有邪气,但是这两个证候都不重,唯独太阴中风,“支节烦疼”这个症 状是比较重的,在这种情况下,你光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想通过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汗出而解的这种方式,来解除太阳表邪是不行的,必须配合桂枝汤。桂枝汤在柴胡桂枝汤适应证的这个证候中,它不单纯是解太阳表邪,最主要的是它祛除太阴四肢的风寒邪气来治疗那个“支节烦疼”,所以桂枝汤我们也可以单独的用于治疗不安腿综合征。上述这三个证候,太阴四肢烦疼证是风邪侵袭四肢末梢,是太阴病最浅的,可以把它叫做太阴表证。有人说,三阴病都是里证,哪能有表证,其实表和里是相对而言的,四肢末梢对脾脏来说,那不就是外吗?是外我们就可以把它叫做表,所以我们可以把四肢末梢被风寒邪气所伤而表现为四肢烦疼,脉浮的,看成是太阴表证,太阴经脉气血失和,而出现腹满时痛的我们把它叫做太阴经证,是在经脉受邪,经脉循行部位所表现的一组证候,我们当然可以把它叫做太阴经证。而把那个“胀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和“自利不渴者,属太阴”叫做太阴脏证,脏虚寒证。太阴病这三个层次,由四肢末梢到经脉到内脏,非常清楚,这就是太阴病的三个层次。

最后一个问题,我们看看太阴病的预后,不同的证候,它的预后是 不同的。太阴中风,可以自愈,274条我们不是刚刚讲过吗,“太阴中风,四肢烦疼,脉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太阴中风证可以自愈。人体的正气充实了,四肢末梢的邪气可以自然的祛除出体外。怎么知道他要 好呢?从脉象观察,脉由浮而变得弱了,提示了邪气退,脉由沉涩而变得端直以长,提示了正气复,那就是可以自愈的表现,不用再用桂枝汤治疗。第二情况,太阴下利自愈证。278 条,“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太阴当发身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 日,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伤寒是人体体表感受的寒邪,或者说,就是太阳伤寒,太阳伤寒应当脉浮紧,现在脉浮而缓,说明表邪已经有入里的倾向,邪在表,那是脉紧,现在由紧而变得松弛柔软了,那提示了在表的寒邪已经入里了。入哪经了呢?“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出现了手脚的症状,提示了邪气内传太阴,为什么说邪气内传太阴?脾也主四肢,阳明也主四肢,怎么不说邪气内传阳明呢?因为它没有口渴的症状,没有全身的发热。太阴阳气抗邪的能力比较低下,不能够表现全身的发热,充其量只能表现了手脚发热,所以手足温而渴的,手中温而全身发热的,那是阳明。手足温而不渴的,手足温而没有全身发热的,这就是病太阴。为什么在表的寒邪入里可以入太阴,那一定是太阴原来阳气就不足,太阴阳气不足,运化失司,体内肯定有湿邪不化。这是他的身体素质,太阴阳气不足,运化失司,体内可能就有湿邪不化,进入体内的寒邪和太阴的湿邪相合,寒湿郁滞气机,这就可能会造成发黄,所以原文说“太阴当发身黄”,寒邪入太阴,和湿相合,寒湿郁阻气机,影响肝胆疏泄,或者说迫使脾之本色外露,这就可能发黄,“若小便自利者,则不能发黄”,但是所好的是,这个人的祛除湿邪的机能发挥了作用,小便多,小便量多,这是湿有出路的表现,小便自利就是小便里量多,这是湿有出路的表现。湿有出路,当然就不会形成寒湿郁滞于体内,影响肝胆疏泄,或者迫使脾之本色,外露造成发黄,他就不会形成这样的结果,所以小便自利者,则不能发黄。然后病情再拖延七八天,这个七八天,又是一个外感病的自然病程,一般是七天,又是一个七天的周期,这个时候病证又要发生变化,你看湿邪祛除体外了,寒湿的浊邪还存留在体内,“到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突然,暴就是突然,突然出现了心烦下利,甚至一天有十多次的下利,这不是脾阳虚,脾气虚,运化失司,升降紊乱,寒湿下注的表现,而是脾家实,而是脾阳脾气恢复,祛除体内的腐秽邪气的一种表现,所以说“是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我过去读这条原文的时候,我说这样一个寒湿浊邪,没有出现发黄,原来也没有下利,突然出现了下利,这是正气祛除寒湿邪气的一种表现,这种情况临床什么样的病证,我们会遇到这种情况呢?我就不太能够理解。1976 年,唐山地震3个月,我们中医学院,那个时候叫做中医学院,有8个班的同学分赴唐山地区的周围各个县医院,那个时候叫“开门办学”。当然我们那个时候并不知道3个月以后会发生唐山的著名的、震惊世界的大地震,我和刘渡舟老师带着一个班的学生,我们在河北省的抚宁县医院,我头一天先走,到天津下车,看看我们孩子的姥姥,天津的人有个特点,特别会说话,待人也特别热情,给我做了好多好吃的东西,热情嘛,我心想,不吃白不吃,我就拼命地吃,吃得很撑很撑,吃完了还带着。我这个人有个毛病,坐火车也罢,坐汽车也罢,只要一颠簸,我这胃肠就不蠕动,结果吃了那么多东西,上了火车到了唐山以后,又换了汽车,我们到了抚宁,你想想,这一路的颠簸,外界颠,身体颠簸了,胃肠它不动了。到了抚宁,我们住在一个县医院,它是刚刚盖好,房间的里面的墙还没抹,你想是不是很潮很湿呀,我们就住在这样的一个地方。第二天早上我就发烧,整个从胸部到腹部满满的不动,舌苔白白的,厚厚的布满了舌面,一试(体温)表,38度左右,身上特别的难受。刘老师说,你瞧瞧,你来主要是带学生实习来的,你这一来自己先病了。我说,老师您看看,您给我开付药怎么样呀,吐吗?不吐,恶心吗?不恶心,拉肚子吗?不拉,我说上下不通气,老师开了一付三仁汤。然后我就让学生到中药房,熬好药给我拿来了,我晚上就先喝了一瓶,喝了一瓶就腹泻不止,拉了二三次,我把这个同学找来,我以为同学给我放了泻药了,恶作剧,我那个时候是怕学生有恶作剧啊。我说是你去送的方子吗?他说是,我说是照着方抓药的吗?他说我看药房的师傅,我在旁边看着就是照方抓药,我说,谁给熬的药啊?他说,就是药房熬的药。我说,他们没有往里加泻药吗?他说没有,当然这事我也不敢告诉刘老师。第二天早晨,我就把第二天的药倒了,我不敢喝了,我怕别人给我加泻药。可是第二天上午没有拉,身上还是上下不通气, 一点劲儿都没有,体温还是在38 度左右,第二付药晚上同学又拿来两瓶,我想还是喝吧,没想到晚上喝完了又去拉,这时我沉不住气了,拉了三四次以后,我说老师,您昨天给我开的方子不就是三仁汤吗?怎么我吃完就拉,我今天早晨吓得没敢吃,你说药房可能恶作剧给我往里加泻药吗?刘老师一听,说“此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这是好事啊,你拉完了觉得没劲吗?我说,这倒和过去的肠炎腹泻不一样,拉完了不觉得没劲,他说,拉完了你觉得肚子有点松快吗?我说,倒是觉得有点松快。他说再接着吃,第二天 早晨,我又吃,拉了两次,第二天下午又吃,拉了一次,第三天再吃的时候,不拉了,发烧也退了,上下也通畅了,又有了食欲了,舌苔也退了,我这才体会这是怎么回事。寒湿浊邪郁在肠道,它原本没有腹泻,等机体祛除这种寒湿浊气的时候,脾阳脾气振作恢复的时候,这个邪气怎么祛除啊,不能通过汗,不能通过尿,水邪湿邪能通过尿,肠道的这种腐浊邪气,只有通过下利才能够排出体外。再返回头看《伤寒论》第278条所说的,“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那我就明白了,这个脾病,这个太阴病,它不是以正虚为主,而是以邪盛为主。所以邪盛为主,当正气恢复以后,祛除体内的湿浊腐秽邪气外出,它就以下利的这种方式,来达到自愈的结果,这就是太阴下利自愈证,这个下利是指的排出邪气的方式,而不是说原来这个病就有下利。

下面我们看太阴外薄阳明证,187条,“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 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则不能发黄,至七 八日,大便鞭者,为阳明病也。”这个187条和278条的前半段症状描述几乎是一样的,邪气的来路相同,是伤寒邪气入里,出现了手足自温, 是入太阴,太阴如果有湿,寒湿相合,就容易出现寒湿发黄,如果机体 能够祛除湿邪外出,小便多,这个时候呢,他就不能发黄,但是毕竟寒 浊存留体内,如果象 278条能够把寒浊腐秽邪气通过下利的方式祛除出 体外的话,这个病就好了,如果这些寒浊湿浊邪气,腐秽邪气没有排除 出体外,存留肠道,日久从阳明燥化,于是乎就出现了大便硬。就象我 76年的那次,如果说,没有用三仁汤这样畅达气机,调动人体正气祛邪 外出的治疗过程的话,过上几天我想发烧也会退,这些东西排不去,最后肯定是大便干燥,那只好最后还得用一次泻下的药,这就叫做太阴外 薄阳明证。太阴外薄阳明证是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够由太阴外出阳明啊, 那绝不是太阴脏虚寒证,最后就变成阳明腑实证了,这是不可能的,只 有那种以邪气盛为主的,以湿浊邪气盛为主的这种太阴病,湿浊、腐秽 邪气没有排出体外,日久从阳明燥化,出现了大便硬,一旦从阳明燥化, 出现了大便硬,那你就可以按照治疗阳明病的方法来治疗。阳明和太阴 脏腑相连,经脉相互络属,相为表里,当阳明病过用泻下,伤了脾阳伤 了脾气,病证可以由阳明转入太阴,当太阴邪气盛,腐浊不化,在肠道 存留日久,从阳明燥化,就可以出现太阴外薄阳明证。这种证候,我们 把它叫做阴病出阳,脏邪还腑,是病情向好的方面转化的一种临床表现。

除此之外,关于太阴病的预后,还有第四点,那就是邪传少阴。273 条和277 条。273 条和 277 条从文字的表面上来看,没有说太阴病可以传少阴啊,但是,273条有自利益甚的话,你想想,越拉,脾阳越虚,腹泻也越严重,最后不就由脾阳虚影响到了肾阳吗。277条在治疗太阴病的时候,“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他这里说的四逆辈,我们给它解释成理中、四逆辈,这就包含着太阴脾阳虚的脏虚寒证,随着 它的进一步的发展和加重,可以传入少阴,最后出现脾肾两虚的少阴病,这就是我们讲的太阴病的预后。

(0)

相关推荐

  • 蔡长友精彩医案——下肢肌肉萎缩(萎证)

    方某某,男,53岁,2018年10月30日来诊. 主诉:双下肢肌肉严重萎缩.不能站立10个月余. (此处有图片,但博客无法添加) 现病史:患者双下肢小腿,瘦的就像一根棍子.干瘪无肉.自2017年12月 ...

  • 张仲景的方剂,一方多用,全在于药物剂量的调配

    桂枝加芍药汤,出自<伤寒论·辨太阴病脉并治>,此方为桂枝汤,芍药加倍而成,具有调和营卫,理脾和中,缓急止痛的功效.主治太阳病误下所致的胀满时痛.<伤寒论>说:"本太阳 ...

  • 太阴四肢烦疼证,膝盖痛的七种治疗方法*

    太阴病的第三个证候,叫做太阴四肢烦疼证.我的分类和我们讲义上的说法有些不一样,太阴四肢烦疼证,由于脾主四肢,所以在<伤寒论>就把四肢被风寒邪气所伤而出现的四肢烦疼叫做太阴中风,所以太阴四肢 ...

  • 郝万山讲伤寒论 第55讲 — 辨太阴病证并治(2)

    第55 讲辨太阴病证并治(2) 同学们好,我们上课. 我们上次课谈到了辨太阴病脉证并治的一部分内容.对于太阴病来说,它的病变部位涉及到了足太阴脾脏,足太阴脾经,以及太阴所主的四肢.太阴病的主要证候,是 ...

  • 视频讲堂 | 郝万山《伤寒论》04讲 关于六经辨证的若干问题

    传承象数疗法  光大中医文化▲点击关注! 04讲 关于六经辨证的若干问题 我们现在要讲的内容,主要是关于六经辩证的一些问题. 那么我们首先要谈一谈,六经指的是什么?我们一直说,贯穿<伤寒论> ...

  • 郝万山讲伤寒论52讲 — ​少阳兼证(3)

    校对/高向晶 第52讲 少阳兼证(3) 同学们好,我们上课. 我们上次课,实际上主要讲的是大柴胡汤的适应证,大柴胡汤这张方子,它是小柴胡汤去掉人参和甘草两个补的药,加了芍药.大黄和枳实所组成的.因此方 ...

  • 郝万山讲伤寒论 第63讲 — 厥阴病提纲、上热下寒证(1)

    同学们好,我们上课. 我们上次课对厥阴病篇的大概情况作了一个介绍,六经病篇最后一篇是厥阴病. 厥阴病原文一共有56 条.这56 条从我们现在看到的<伤寒论>的原书来看,证候错综复杂,变化多 ...

  • 郝万山讲伤寒论第11 讲桂枝汤的适应证

    我们上一次课主要讲了太阳中风的临床表现.病因病机.治法用方.太阳中风证主要是风邪袭表.卫强营弱.营卫失和的证候. 它的临床表现,我们归纳第2 条.第12 条的内容,它有发热.汗出.恶风寒.脉浮缓.鼻鸣 ...

  • 郝万山讲伤寒论 第40讲 — 阳明热证

    大家好,我们上课了. 我们上次课,把张仲景对阳明病篇的概说作了介绍,其实那些条文之中,比较重要的是阳明病的提纲证,"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阳明病的外证也就是阳明里热里实证,表现 ...

  • 郝万山讲伤寒论 第62讲 — 少阴咽痛证(2)、少阴病篇小结、辨厥阴病证并治概说​

    第62讲 少阴咽痛证(2).少阴病篇小结.辨厥阴病证并治概说 同学们好,我们上课. 我们上一次课的最后谈到了少阴咽痛证,少阴咽痛证的第一个证候是猪肤汤证,这个证候的基本成因和病机是由于一个慢性的下利, ...

  • 郝万山讲伤寒论 第57讲 — 少阴寒化证(1)

    第57讲 少阴寒化证(1) 同学们好,时间到了,我们上课. 我们上一节课给少阴病开了一个头,少阴病的病变涉及到手足少阴心肾和肾经.由于少阴心是主火的,肾是主水的,而少阴肾呢,又是人体的元阳元阴之根本, ...

  • 郝万山讲伤寒论 第65讲 — 厥逆证

    第65 讲厥逆证 同学们好,我们上课. 厥阴病篇我们上次谈了厥阴病的寒热错杂正,其中乌梅丸的适应证.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的适应证是我们应当掌握的重点. 我们也谈了厥阴的厥热胜复证.所谓厥热胜复证从临床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