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首次见到马克沁机枪,没问价格先提了个问题,洋人听后沉默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清政府就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一些有识之士主张“开眼看世界”和“师夷长技以制夷”。清政府虽然腐朽,但为了挽救摇摇欲坠的清王朝,也派人向西方学习,大搞洋务运动。这个团体在清政府中被称为“洋务派”。而李鸿章便是洋务派的代表之一。
李鸿章
李鸿章此人一生毁誉参半,但他也是淮军和北洋水师的创立者,为中国近代化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如江南制造总局和轮船招商局,不但促进了没落王朝的工业化,而且还为财政上捉襟见肘的清政府提供了大量稳定的资金。而洋务运动的宗旨是“富国强兵”,在保证国家富起来的同时,还要增强军队的实力。
李鸿章
既然要增强军队的实力,除了学习西方国家的练兵制度外,国外先进的武器,自然也需要引进。在这种情况下,有人为李鸿章推荐了威力巨大的马克沁重机枪。马克沁重机枪是由英籍美国工程师海勒姆·史蒂文斯·马克沁于1883年发明。1884年,他申请了专利。
李鸿章考察马克沁机枪
1882年,马克沁在英国考察的过程中发现,士兵在射击时,常因为枪的后坐力,肩膀被撞得青一块紫一块。尽管士兵们每天都在受害,但他们却习以为常,没有想过改变。马克沁在一支老式的温切斯特步枪上进行改装试验,利用射击时子弹喷发的火药气体使枪完成开锁、退壳、送弹、重新闭锁等一系列动作,实现了单管枪的自动连续射击,并减轻了枪的后坐力。1884年,他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支能够自动连续射击的机枪,射速达每分钟600发以上。
马克沁机枪
大家都知道,国外有很多的军火公司,他们全靠武器订单养活。为了推销自己的武器,马克沁带着机枪到世界各国兜售。当李鸿章到欧洲考察时,有商人便为他引荐了李鸿章。俗话说:“光说不练假把式”,为了能让李鸿章感受到机枪的威力,马克沁让人拿来了三挺机枪,当着李鸿章的面进行展示。
马克沁机枪
效果很惊人,仅仅用了半分钟,一棵碗口粗的大树就被拦腰打断。李鸿章急忙问:“刚刚打出多少发子弹?”工作人员回答:“300多发,机枪的射速是每分钟600发以上。”李鸿章惊叹道:“太快了,太快了!”之后,李鸿章又问道:“刚刚打出去的子弹,价值多少钱?”工作人员诚实地回到说:“大概在30英镑左右。”
被打断的大树
李鸿章的决定
听了工作人员的报价,李鸿章忍不住说:“太贵了,太贵了,大清根本用不起这样的武器。”在李鸿章看来,机枪咬咬牙还买得起,但这子弹实在太烧钱了。马克沁也没有想到,清政府手握那么多的财富,在为自己的国防增添装备时居然如此小气,所以也很无语。但李鸿章还是被这一武器征服,虽然没有批量购买,但还是拿回了一些作为样品,交给金陵制造局进行仿制。所以从1988年开始,中国便进入了重机枪的制造时代。
李鸿章
只是因为当时马克沁机枪尚在雏形,使用黑药铅弹经仿制后发现不太试用,所以1893年就停造了。总共生产了30挺马克沁机枪,部分用在了朝鲜战场上。而李鸿章舍不得把钱花在国防上,还挪用海军经费给慈禧过寿,最终使得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清朝也最终走向了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