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聊城明清圣旨博物馆
以展示明、清圣旨为主的聊城“明清圣旨博物馆”与著名的光岳楼为邻,2006年正式开馆。
“圣旨”的称谓,一般认为最早起于汉代,但不常使用。之前帝王发布的文书形式,多分别称作“命”、“令”、“政”等,“命为制,令为诏”。到宋代,帝王令才通称为“圣旨”。
圣旨的开首,魏晋南北朝多用“应天顺时,受兹明令”。唐代多用“门下”,因为当时圣旨由“门下省”核颁。自明代朱元璋开国,圣旨才开始使用“奉天承运,皇帝×曰”。“诏曰”:布告天下臣民。“制曰”:宣示皇恩浩荡于百官但不通达于百姓。“敕曰”:告诫受晋升官员勿自满骄傲。
以丝绸为书写材料的圣旨多有祥云瑞鹤图案,两端卷轴以宣示对象品级分别为玉轴、黑犀牛角轴、贴金轴、黑牛角轴等。圣旨颜色,根据宣示对象品级分为七彩圣旨、五彩圣旨、三彩圣旨、单色圣旨。圣旨上下宽度一般为现在的33厘米,长度为2至5米左右。节选裕昌集团网“明清圣旨博物馆”文字介绍:
聊城明清圣旨博物馆,是在国家文物局备案的第一家私人博物馆,隶属于聊城市文化局。自2005年开始筹备,2006年9月由山东文化厅批准成立,聊城市民政局核准注册为民办非企业单位。
该馆坐落于聊城市著名景点光岳楼西南角,建筑外观为二层仿古楼,总建筑面积约2000平米。该馆距光岳楼50米,两个景点依邻辉映。
“圣旨”是中国古代帝王布告臣民、委任官吏、册封宗室、表彰功德、告谕外邦等专用文书形式。它起源于商周,规制于秦汉,发展于唐宋,完善于明清。其内容和制式体现了各个朝代统治者的意志。反映了当时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社会文化等多种形态,具有重要的历史和学术研究价值。
本馆以明清两朝时期的诏书、国书、诰封、敕封(通称为圣旨)为主体,配以科举试卷、官场文书、字画、兵器、牌匾等藏品。仅明清两代诏令文书、国外圣旨等达352道;官场文书、科举试卷、玉器瓷器、钱币牌匾、民俗遗物等2万余件(已展出千余件),内容之广,数量之多,加之高品位的展馆设施,在国内民间专题性博物馆中当属一流。
博物馆内共分三个展区:一区、二区主要展示明清时期重要的诏书、诰命、敇命等实物,并逐一附有文字说明;三区主要展示科举文物,牌匾、字画以及部分官场文书,如奏折、官契等。除此以外还有藏品库房区、技术保护区、公共服务区和办公区等,各区域相对自成系统。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