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宗教与科学

【转载说明:时常有人讨论宗教与科学,科学家是否信教,爱因斯坦是否信教。

现实存在的宗教,爱因斯坦分为“恐惧宗教”(指他自己民族的犹太教及其衍生的基督教和伊斯兰)、和“道德宗教”(他指东方宗教)。它们在根本上与科学是不相容的。爱因斯坦也明确分析了现实宗教产生的原因,显然他也是不信人所编造出来的上帝。但他提出与现实的宗教不同的宇宙宗教情怀,他认为这种情怀与科学不矛盾而可能是执着科学的人也具有的。他认为这不同于现有宗教,而常常是不信教的人(异教徒、无神论者)里面更多。】

人类所做的和所想的一切都与满足情感需求和抑制痛苦有关。如果人们试图理解精神活动及其发展,就必须牢记这一点。情感和渴望是人类一切努力和创造的动力,尽管后者可能会以非常崇高的形式呈现。那么,是怎样的情感和需求引领人们的宗教思想以及广义上的信仰呢?如果我们思考这个问题,便能很快发现,在宗教思想和经验的摇篮里,有许多不同的情感。在原始人那里,主要是因为恐惧,才唤起了宗教的观念。这些恐惧包括对饥饿的恐惧、对野兽的恐惧、对疾病的恐惧以及对死亡的恐惧。由于在这一生存阶段,人们对因果关系的理解通常很低,所以在人类的心里造出一些或多或少与自身相似的虚幻物来,并认为他们害怕的那些事情的发生取决于这些虚幻物的意志和行为。因此,人们试图通过世代相传的祭祀活动来取悦这些虚幻物,抚慰它们或者让它们对人类产生好感。在这个意义上,我称它为“恐惧宗教”。这类宗教,尽管不是由某个人创造的,但是一个特殊的祭司阶层已经形成,因而具有相当的稳定性。祭司阶层充当了人与人所怕之物之间沟通的调解者,并以此建立了自己至高无上的地位。在通常情况下,那些依赖于其他因素得以掌权的首领、统治者或者特权阶层,为了巩固其世俗权力,就把这种权力同祭司阶层的职能结合起来。要不就是政治权力的统治者和祭司阶层为了各自的利益而相互结盟。

宗教形成的第二个来源是社会情绪。无论父亲和母亲,还是较大的人类共同体的领袖们都不免一死和犯错。人们对指引、关爱与帮助的渴望促成了社会的或道德的上帝概念的形成。这位执掌天意的上帝,担当保护、决断、奖赏和惩罚的职责。上帝按照人类所处的不同层次,来爱护和抚育部落的生命或人类的生命,甚或生命本身。他是人在遭遇不幸和愿望未能达成时的安慰者,是死者灵魂的保护者。这就是社会的或道德的上帝概念。

从犹太民族的神圣典籍中可以很好地看到从恐惧宗教到道德宗教的发展。在《新约》中,这一发展得以延续。所有文明民族的宗教,尤其是东方民族的宗教,主要是道德宗教。从恐惧宗教到道德宗教的转变是人类生活发展历程中的一大进步。人们必须杜绝这样的偏见,即认为原始人的宗教完全是恐惧宗教,文明人的宗教就一定是道德宗教。事实上,所有时期的宗教都是混合型的,只不过在较高级的社会生活中,道德宗教占主导地位。

所有这些类型的宗教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即上帝概念拟人化特征。通常只有那些精神上非常富有的个人 或出身高贵的团体才能超越这一宗教体验阶段,得到实质性的提升。此外,还存在第三阶段的宗教体验,尽管鲜有完全纯粹的形式。我想将其称作宇宙宗教情怀

。要和没有一点儿这种情怀的人解释清楚这种感受,是很困难的,特别是这里没有任何相对应的人格化的上帝概念。

有些人感觉到人类的愿望和目的毫无意义,而自然界和思维世界却显露出崇高与奇妙的秩序。个人的存在给他的感受如同监狱一般,他想将宇宙作为一个统一的有意义的整体去体验。这种宇宙宗教情怀在人类早期的发展阶段已现端倪,比如在大卫的《诗篇》

以及一些先知那里。佛教中包含的这种宇宙宗教情怀的成分更强烈,这一点可以从叔本华的美妙文章中感受得到。

各个时代的宗教天才之所以如此杰出,是因为具有这种宗教情怀。这种情怀既不知道什么是教条,也不知道以人为形象塑造出的上帝,因此也不可能有以宇宙宗教情怀为核心教义基础的教派。因此,在每一个时代的异教徒中,我们倒可以找到那些充满这种最高宗教情怀的人。许多时候,他们被同时代的人视为无神论者,有时也被视为圣人。从这个观点来看,德谟克利特、亚西西的方济各

和斯宾诺莎这样的人彼此都很相近。

这种宇宙宗教情怀既提不出明确的上帝概念,也没有神学,如何实现这种信仰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承呢?在我看来,唤醒能够接受它的人心中的这种情感并使其保持活力,是艺术和科学最重要的功能。

因此,关于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我们得出了一个与以往大不相同的看法。从历史上看,人们总是倾向于将宗教和科学视为不可调和的对立物,原因很简单。对于任何一个深信因果律的普遍作用的人来说,下面的想法,即存在一个能够干预世界事件进程的存在物,是完全不可能的。当然,必须假设他对因果律假说持有真正严肃的态度。他不需要恐惧宗教,也不需要社会或道德宗教。对他而言,一个有赏有罚的上帝是难以想象的,因为人的行为活动取决于外在和内在的必然,因而在上帝眼中,他就不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如同一个无生命物体不能对它的行为负责一样。有人因此指责科学,称其有损于道德,但是,这样的指责是不公正的。一个人的道德举止应该有效地建立在同情心、教育和社会关系及社会需求上,不需要任何宗教基础。如果一个人仅仅因害怕受到惩罚或是希望死后得到奖赏而约束行为,那的确是太可悲了。

由此就很容易理解,教会为何一直反对科学,并迫害科学的跟随者。另外,我断定,宇宙宗教情怀是科学研究最强烈和最高尚的推动力。只有那些投入了巨大的努力,尤其是他们的献身精神——要是没有这种献身精神,就不能取得理论科学上的开创性成就——的人,才会从中理解这种情感的力量。唯有这种力量,才能驱动他们做出那些远离直接现实生活的工作。为了弄清楚天体力学的机制,开普勒和牛顿投入了多年孤独的研究,他们对世界构造的理性——只不过是理性在世界上的一点儿微弱反映——的信念是多么深信不疑,要了解它的渴望又是多么热切!那些主要从实际结果来认识科学研究的人,对于下面这些人的精神状态不能给予正确的认识:他们身处同时代人的怀疑中,却为遍布世界各地、身处各个世纪的志同道合者指明道路。只有那些也献身于相同目标的人,才能深切领会到究竟是什么在激励着这些人,给予他们力量,使他们无论遭受多少失败,都会选择矢志不渝地忠于自己的目标。给人以这种力量的正是宇宙宗教情怀。当代有人说的不无道理:在我们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只有严肃的科学研究者

才是唯一具有深厚宗教信仰的人。

(0)

相关推荐

  • 爱因斯坦心中的上帝

    思想者札记--关于自然.社会.人生的思考,期望与大家思想碰撞.心灵互动.每周一.三.五 晚上20点发布三篇原创文章,欢迎投稿,敬请阅读.分享! 爱因斯坦因创立"相对论"而对现代物理 ...

  • 三体提出了一个宗教和科学都无法解释的宇宙问题

    很多人都听说过三体,其中有一个光锥命运论引起很多人关注和讨论,为什么这么多人会关注?因为它讲的事关自己的命运,并且还很恐怖. 宇宙空房间理论:当阳光照进房间,会发现空气中有很多的灰尘在漂浮着,可以把这 ...

  • 致敬中医:迷失在宗教与科学之间的信仰

    致敬中医:迷失在宗教与科学之间的信仰 那一天, 放弃了吸烟, 却不是因为科学发现吸烟有害健康. 如果是这样, 我就不会再饮酒. 那一天, 陷入感性与理性的泥潭. 左右互搏, 伤了自己, 迷茫中,没了方 ...

  • 如何区分哲学、神话、宗教与科学

    选自[美] 罗伯特·C·所罗门<世界哲学简史>  梅岚 译 后浪丨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7 介绍哲学尤其是古希腊早期哲学,现在的标准说法是,哲学始于与神话--希腊流行文化中的民间宗教--的 ...

  • 爱因斯坦困惑,科学上难以解释,打开后或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时至今日还存在很多科学无法解释,可是真实存在的现象.科学不断发展是事实,但这是一个艰辛且漫长的过程,有很多的问题是无法用现在已有的知识和科学进行解释的. 科学家将我们现在所处的世界分为宏观世界和微观世 ...

  • 爱因斯坦之后,科学停滞的困境远超我们想象

    有人说,培养科学天才很容易,我希望如此.但殊不知,能够提出攀爬到大楼顶部的两朵白云,找出存在哪些难题,才是天才级.具备这些,似乎需突破现有认识的枷锁,才能够释放新的希望.不然,只能固守自封,冲入一条漆 ...

  • 如何区分哲学、神话、宗教与科学?

    作者丨罗伯特·C·所罗门 深度文章 请反复阅读消化 介绍哲学尤其是古希腊早期哲学,现在的标准说法是,哲学始于与神话--希腊流行文化中的民间宗教--的分离. 这种宗教包括奥林匹斯诸神(比如宙斯.赫拉.阿 ...

  • 【图文】如何区分哲学、神话、宗教与科学

    选自<世界哲学简史>[美] 罗伯特·C·所罗门 著,梅岚 译 介绍哲学尤其是古希腊早期哲学,现在的标准说法是,哲学始于与神话--希腊流行文化中的民间宗教--的分离. 这种宗教包括奥林匹斯诸 ...

  • BBC纪录片:《众神的黄昏:宗教与科学之争》

    日心说.万有引力.进化论.大爆炸理论,在现代科学的高度发达的今天,上帝还有没有存在的空间?宗教还有没有存在的价值?地平线节目组试图通过回顾四十多年来关于宗教和科学各种争端的纪录片来阐述这个终极难题.

  • 猴子审判:宗教与科学之争的斯科普斯案

    猴子审判:宗教与科学之争的斯科普斯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