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六病”专题:调肺汤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调肺汤组成】
小柴胡汤加麻黄10g、杏仁15g、石膏30g、甘草10g、沙参30g、五味子10g、瓜蒌30g、罂粟壳5g。
【方义】
本方系小柴胡汤合麻杏石甘汤合生脉散加味而成。
1)小柴胡汤协调整体。
2)麻杏石甘汤加粟壳排痰定喘止咳。
气管炎均由炎症致气管分泌物增多刺激或阻塞支气管、气管,使之痉挛而咳嗽,甚至还出现喘息。“病久必虚”,咳嗽不除,久之即虚,虚则病又加重,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治肺病,在协调整体的前提下,首先要解决排痰止咳的问题。故选用了《伤寒论》第63条里的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还用了一味粟壳。
石膏:主要含硫酸钙,其性辛凉。它一方面有抑制体温中枢的亢进而具解热作用,可清肺之实热;一方面石膏经胃酸分解后,变成可溶性的钙盐,经小肠吸收而抑制神经肌肉的兴奋性,有镇静、镇痉以及减少血管的通透性,并抑制气管分泌物的产生,以减轻或解除气管的刺激,从根本上减少痰量并止咳。
麻黄:舒张毛细气管,缓解气管痉挛而宣肺平喘。
杏仁:苦能降泄肺气,协助麻黄平喘。
甘草:原方是协助诸药的。但据药理研究,对咳嗽中枢有抑制作用,并且服药时能覆盖咽部发炎的黏膜,减少刺激而镇咳。
粟壳:解痉镇咳。有的病人咳嗽频繁剧烈,不但痛苦,而且消耗体力。对付这种咳嗽,可选用粟壳,其量以5g即恰到好处。这个量既能缓解支气管痉挛而镇咳,又不妨碍排痰。如用量过大,气管极度扩张,虽然咳一时止了,但无力排痰,反而以利作弊,有害于人。
3)瓜蒌:宽胸。
肺居胸腔之中,为了增强肺之呼吸功能,选用瓜蒌不但可宽胸,而且有润肺祛痰止咳的作用。
4)生脉散:加强心脏功能。
肺和心共同完成人体氧和二氧化碳等物质的交换作用。因此,治心要治肺,治肺也要治心。从中医理论认为,气血的运行是保持着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关系。气为阳,属于功能方面,是动力;血为阴,属于有形的物质,是基础。血液能够在脉管中周流不息,有赖于气的推动,即“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另一方面,气又必须依赖于营血作为物质基础,才能发挥其动力的作用,即“血为气母”。总之,气和血即肺和心的关系体现了“阴阳互根”的道理。因此,不把心力调整好,肺的功能也难以维持。所以选用了《内外伤辨惑论》中的生脉散以增强其心脏的功能。并以沙参易麦冬,兼有养阴润肺,生津止咳的作用。如在方中加半个梨煎服,润肺之力更佳。
小青龙汤加石膏治疗慢性气管炎效果也很好,但不宜长久服用是其缺陷。调肺汤则很平稳,可久服,效果又好。
【适应证】
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大泡、肺心病、慢性气管炎。
【临床经验】
1)对于有心脏病,尤其是心律紊乱者,不可用麻黄,可用苏叶易之。
2)浸润性肺结核,可去麻黄。
3)五味子用量不可过大。
【病例】
丁某,男,62岁,太原市居民。
主因咳嗽气喘,胸憋不能平卧而求治。询患者于1962年始咳嗽,气喘,咳白色黏痰,每冬月加重,曾先后三次住院,均诊为“肺心病”。近心悸短气,微动即重,夜不能平卧,常倚枕而眠,且因诸证日趋加重而求治中医。遂处以调肺汤60剂。服4剂诸症减轻,信心倍增,服至48剂,诸症基本消失,可下床活动,生火做饭,生活自理。时嘱续服一段时间,以善其后。
【歌括】
调肺汤用小柴胡,麻杏石甘汤全入,沙参五味粟壳蒌,肺之疾患尽能除。
作者:刘绍武讲述 马文辉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