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刘繇篇(上)

汉末群雄系列之刘繇(上)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说起汉末乱世的前期,先后有几位刘姓宗亲担任州牧,承载着皇室勤王辅政、肃清叛乱的最后希望。先后有益州牧刘焉、幽州牧刘虞、荆州牧刘表、扬州牧刘繇,负责管理这四个当时属于边缘地区的州,如果要把刘备算上,那就是五个。

以今天的眼光去看这段历史,很容易得出州牧制加速东汉王朝瓦解的结论。不过具体到这五个宗亲州牧,也并非全都暗藏野心。对汉末三国历史稍有了解的朋友都知道,至少刘虞对大汉是赤胆忠心,全心全意支持朝廷的。剩下刘焉、刘表、刘备三人,大家都很熟悉,这里也不必多说。唯有刘繇,对这个人的认知绝大多数人应该都把他当做孙策统一江东过程中的路人甲,兴趣不大。

不过,既然能够在众多皇室宗亲中选中刘繇担当重任,此人必定不像演义中那么不堪。刘繇究竟是不是草包,今天就为大家讲述一下他的事迹。

刘繇重大事件之一——皇室宗亲,少年英雄

刘繇(156-197)字正礼,东莱牟平人。刘繇是汉高祖刘邦庶出长子刘肥后人,刘肥被封齐王,所以这一支族人居于齐地,也就是青州。后来刘肥的一个孙子被封为牟平侯,刘繇的祖辈就此世代定居于牟平。

经过两汉几百年繁衍,刘氏宗族早已遍布天下,所谓皇室血统根本不值钱。要说刘繇能够步入仕途的直接原因,还是因为他的伯父,太尉刘宠。这个刘宠很不简单,四任豫章太守、三任会稽太守,司空、司徒、太尉全都做过,据史料记载“累登卿相,而准约省素,家无货积”,是个非常清廉爱民的好官。

在讲究门第的东汉时代,有这样三公级别的官员,又有皇室宗亲身份加成,这个家族当然不可小觑。刘繇的父亲刘舆虽然没有刘宠那么厉害,也官至山阳太守。

最后,刘繇还有一位兄长名叫刘岱。这位刘岱正是关东联军成员,时任兖州刺史,程昱、鲍信都曾辅佐过他。初平三年(192)刘岱迎战青州黄巾军时不幸战死,这才引出曹操入主兖州。

裴松之注引《续汉书》载:岱、繇皆有隽才。英雄记称岱孝悌仁恕,以虚己受人。

也就是说,不管刘岱打仗水平怎么样,做人还是很不错的,道德修养上无可挑剔。

从小受父兄们良好道德修养与价值观的熏陶,在这样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刘繇也秉承了家族的正直品行。不仅如此,年轻的刘繇还展现出果敢沉稳的特质。

《三国志·刘繇传》载:繇十九,从父韪为贼所劫质,繇篡取以归,由是显名。

这句话说的是刘繇十九岁时,叔叔刘韪被绑匪劫为人质票,刘繇强行救了回来。篡字含有夺取之意,所以是刘繇以武力手段强行从绑匪手中夺回了叔叔。考虑到绑匪不可能孤身一人,那么刘繇应该也带着一些门客。究竟以何种方式使叔叔平安得归不得而知,但当中过程少不了惊险。

不管怎样,刘繇这次英勇行为让他一下成为当地的名人。哎,这故事是不是有点眼熟?孙坚十七岁用计退海盗,夏侯惇十四岁斗杀辱师者,类似的少年英雄故事还有不少。

很明显刘繇虽然出身名门,却绝非文弱书生。这种人注定要在即将到来的乱世中掀起一番波澜,三国时期英雄辈出,绝非虚言,能在这个舞台上拥有一席之地,都不是酒囊饭袋。

刘繇重大事件之二——刚正不阿,贵人相助

出身名门又声名在外的刘繇很快就被当地举为孝廉,入朝做郎中,考核期完毕,被分配到豫州梁国的下邑县做县长。值得一提的是,刘繇与臧洪、王朗为同期分配。

《三国志·臧洪传》载:时选三署郎以补县长;琅邪赵昱为莒长,东莱刘繇下邑长,东海王朗淄丘长,洪即丘长。

前面讲过,刘繇家族的官风非常正直,年轻的刘繇也不例外。当时的梁国国相,也就是刘繇的上级领导有事相求,这件事国相也是受别人所托,当中存在一些不正当的情况。刘繇不想违心去做这种事,便弃官回乡。

青州官员还是很照顾刘繇,又安排他到济南国相府中当差。可是这济南国相也非好官,仗着自己是中常侍之子,无视王法不断地贪污受贿,刘繇当然看不惯,于是参领导一本,把这位济南国相给罢免了。

熟悉三国故事的朋友看到中常侍,可能会有疑问:这不是宦官的职位吗,怎么还能有儿子?中常侍在西汉时就有,本来是皇帝近侍,兼有顾问的职能。由于天天陪在皇帝左右,出于种种因素逐渐由宦官担任,到了东汉晚期,中常侍确实是宦官才担任的职务。人员编制由最开始的四人,增加至十人,到汉灵帝时已有十二人之多,著名的“十常侍之乱”就是十名担任中常侍的大宦官发起的事变。至于这济南国相,可能是养子,也可能是宦官净身之前已有子嗣。

书归正传,刘繇得罪的这位中常侍倒也没有立即报复,反而平原的大名士陶丘洪向时任青州刺史举荐刘繇为茂才。这里有两处小点需要解释:第一,陶丘洪的陶丘是复姓,其人并非姓陶字丘洪。同理三国还有一位高堂隆,也是复姓高堂单名隆;后来的诸葛四友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以及徐元直则都是单姓。因为看到很多文章常把三国某些今天已非常罕见的复姓读作单姓,在此跟大家介绍一下。第二,孝廉是郡举,茂才则是州举,推荐的级别上茂才要比孝廉高,数量也比孝廉少得多,一旦成功得到的任命级别自然更高。

陶丘洪可是与华歆、王芬等人密谋过废掉汉灵帝的人,虽然史料不多,其政治能量可想而知。面对这样重量级人物的推荐,青州刺史却很为难。不为别的,去年州里推荐的茂才,正是刘繇的亲哥哥刘岱。

刺史面有难色,对陶丘洪说:“大哥,我去年刚推荐公山(刘岱字),今年就推荐正礼(刘繇字),这样不太好吧?”

《三国志·刘繇传》载:洪曰:“若明使君用公山于前,擢正礼于后,所谓御二龙于长涂,骋骐骥于千里,不亦可乎!”

陶丘洪这番话,把刘岱、刘繇比作两条龙、两匹千里马,简直夸上了天。有这位大佬鼎力相助,刘繇紧随兄长刘岱之后被举为茂才,成为官方认证的高级人才。

刘繇兄长刘岱

刘繇重大事件之三——入主扬州,治所曲阿

刘繇被举为茂才时天下已经大乱,董卓与关东诸侯闹得不可开交。所以朝廷征召其担任侍御史,刘繇并没有接受。因为青州是战乱重灾区,所以刘繇逃到徐州南部的淮浦县躲避战乱。

兴平元年(194),扬州刺史陈温去世,朝廷诏命刘繇接任。这个陈温就是曹操被徐荣打得全军覆没后,到扬州募兵,帮助曹操募集数千江东精兵的人,也是曹洪的好朋友。

且说陈温死后,袁绍、袁术都派出自己人担任扬州刺史,展开争夺。袁术近水楼台先得月,取得了扬州的主导权。可关键在于袁氏兄弟的扬州刺史都是自行任命,并没有朝廷的认可。虽然中原各地正在诸侯混战,可这个时候的扬州并没有一个强势军阀,很多地方仍然忠于汉室。出于法理,位于长安、被李傕郭汜把控的朝廷还是要任命一位官方认证的刺史。

为什么选择刘繇呢?

首先,刘繇伯父刘宠四任豫章太守、三任会稽太守,在扬州非常得民心,刘繇赴任容易获得当地力量支持。

其次,刘繇兄长兖州刺史刘岱两年前战死任上,而且刘岱是因征讨黄巾叛军而死,虽然称不上英雄,但在当时也算一种政治正确,侧面为刘繇的仕途有加分影响。

最后,皇帝权威虽然极速衰落,但还尚有余温,刘氏宗亲担任地方长官总比各怀野心的异姓要好。虽然也有刘焉、刘表这种暗藏野心之人,但以刘繇家族的良好名声,保不准出现个刘虞第二,为大汉的续命增加力量。

总之,死马当活马医,朝廷方面除了法理上的正当性以外,什么都给不了刘繇,只能靠他自己去拼。

袁术当时已经占据扬州治所寿春,刘繇当然不能过去。好在扬州纵跨长江两岸,寿春在江北,刘繇便打算找机会渡江到南岸。

袁术

这时出现一个小小的历史谜团。

刘繇赴任可谓单枪匹马,毕竟之前没有像样的为官经历,根本没有自己的团队可依靠。就在刘繇在江边发愁时,袁术的部将丹阳太守吴景、丹阳都尉孙贲二人主动迎接刘繇来到吴郡曲阿。

然而好景不长,不久刘繇与吴景、孙贲之间起了矛盾,把两人赶到江北的历阳驻扎。江北当然是袁术更强大,所以两人又重新投入袁术麾下,并积极反攻刘繇。刘繇毫不示弱,调兵遣将迎战,双方以长江为界僵持不下。

《三国志·刘繇传》载:欲南渡江,吴景、孙贲迎置曲阿。术图为僭逆,攻没诸郡县。繇遣樊能、张英屯江边以拒之。

《三国志·孙策传》载:时吴景尚在丹杨,策从兄贲又为丹杨都尉,繇至,皆迫逐之。景、贲退舍历阳。

也就是说,本来袁术有非常大的机会占领整个扬州,因为刘繇的介入导致双方划江而治,而吴景、孙贲是刘繇入主扬州的最大推手。然而这两人又迅速被刘繇抛弃,袁术也没有惩罚这二人。

为何吴景、孙贲要迎接刘繇,为何刘繇迅速甩掉二人,吴、孙重回袁术阵营为何安然无恙?一系列的疑问摆在面前。

有观点认为吴、孙二人迎接刘繇本是袁术授意,打算以此二人控制刘繇,使其成为傀儡从而增强袁术在扬州统治的合法性。笔者并不认同。很简单,想控制单枪匹马的刘繇,最简单的方法是带到寿春而不是江东的曲阿,所以吴景、孙贲显然是背叛袁术。

不过控制这种思路倒可以借鉴,既然孙策后来都把江东视为起家之地,作为孙坚宗族的吴景、孙贲很可能正是打算控制刘繇,借其朝廷册封的正统性发展自己的势力。

不过刘繇显然不是吴孙二人能摆布的,作为在当地拥有广泛人脉又根正苗红的皇室宗亲,一旦有了落脚点很容易聚集起政治理念相同,拥护汉室正统的士人团队。

举个例子,著名的人物品评家,创办“月旦评”品牌的大名鼎鼎的许劭,就是刘繇的坚定支持者。“四世三公”的司空杨彪征召许邵做官,他都不肯去,反而为避乱逃到广陵郡。广陵属徐州管辖,徐州牧陶谦非常仰慕许邵,以礼相待。然而许邵却看不上陶谦,称“陶恭祖外慕声名,内非真正。待吾虽厚,其势必薄。不如去之。”不久许邵便渡过长江投奔刘繇而去。果然,许邵一走,面子挂不住的陶谦便开始抓捕许邵的门客。许邵跟随刘繇,后来被孙策击败后也不离不弃,随刘繇退往豫章,直至去世始终对刘繇保持忠诚。

可见,尽管吴景、孙贲手握兵权,但刘繇的能量不是这两人所能掌控,很快刘繇反客为主,手下聚集了樊能、于麋、张英等将领,建立自己的武装。刘繇通过政治手腕,把吴景、孙贲调到江北历阳驻扎,拆除了这两个不稳定因素,使长江以南的扬州真正掌握在自己手中。

不甘失败的吴景、孙贲重投袁术麾下,由于袁术手中缺少优秀将领,所以也没有惩罚二人,只是借二人之力反攻刘繇,由此拉开扬州南北对峙的局面。

刘繇成功入主扬州,接下来就将面对袁术与孙策的进攻。历史上的刘繇是否如演义般不堪一击,他的落幕又是怎样的方式?下一期继续为您讲述。感兴趣的话敬请点击关注吧,您的支持是我持续更新的最大动力,谢谢!

(0)

相关推荐

  • 汉末时期曾有哪些人为刘繇效力?

     高城览古人何在,远渡伤离客自迷.开篇依然提醒大家出行时注意防护呀.一个势力无论大小,想要正常运作就需要势力成员各司其职,起到或大或小或积极或负面的影响.本篇就来聊聊刘繇的部众们. 刘繇家世不错,他的 ...

  • 《史说三国》之十六:孙伯符威震江东

    当初.孙坚娶钱唐吴氏,生四男策.权.翊.匡和一个女儿.孙坚从军在外,家属留在寿春(扬州冶所,故址安徽六安市寿县寿春镇).孙策字伯符,才十多岁就开始结交名士.舒县人周瑜与孙策同岁,英武豪爽,少年早成,听 ...

  • 刘繇:汉室宗亲,决力江浒

    曾是鼎钟华贵胄,肯同瓶钵苦空人.开枝散叶,有时候会枝繁叶茂,有时候是枝枯叶黄,说起来汉末的宗亲颇多,但真正能在乱世中出头的也没几个.比如本篇要提及的刘繇,字正礼. 刘繇是青州东莱郡人,他的家世颇为显赫 ...

  •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刘繇篇(下)

    汉末群雄系列之刘繇(下)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刘繇重大事件之四--抵挡孙策,力战不逮 刘繇自从在曲阿设立治所.赶走吴景.孙贲后,与袁术隔长江对峙,双方交战一年有余而相持不下.终于,出现了一个打 ...

  •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袁绍篇(特别篇)——董卓进京与袁绍失策

    汉末群雄系列之袁绍(特别篇)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上期讲到袁绍为何进出谋划策铲除宦官集团,但何进屡屡坐失良机优柔寡断,最后把性命断送,引发十常侍之乱,洛阳城血雨腥风,董卓趁机携凉州精兵进入都城 ...

  •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吕布篇(尾声,其二)

    汉末群雄系列之吕布(尾声,其二)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吕布重大事件之十五--反客为主,袭取徐州 在往期文章里,笔者已经用多篇文章介绍了吕布自出道以来至争夺兖州期间的主要历史事迹,本期咱们来聊聊 ...

  •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吕布篇(尾声,其一)

    汉末群雄系列之吕布(尾声,其一)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吕布重大事件之十二--兵力来源 吕布入主兖州,是一次突然袭击,在曹操全力向徐州陶谦倾泻复仇怒火时,吕布被张邈.陈宫为首的反曹势力迎接到兖州 ...

  •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吕布篇(特别篇)

    汉末群雄系列之吕布(特别篇)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吕布重大事件之九--出逃武关,投奔袁术 吕布在历史上的人生轨迹,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刺杀丁原投奔董卓以前的时期:第二阶段为效命董卓时 ...

  •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吕布篇(下)

    汉末群雄系列之吕布(下)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吕布重大事件之六--合谋王允,诛杀董卓 吕布与董卓之间最直接的矛盾,就是董卓因为一点小事拿手戟扔吕布,由此吕布认清了所谓义父子,不过是利益的结合, ...

  •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吕布篇(中)

    汉末群雄系列之吕布(中)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吕布重大事件之三--盗掘皇陵 本期文章我们接着讲吕布,主要为您介绍吕布投靠董卓期间的历史事件. 初平元年(190),以袁绍为盟主的关东联军讨伐董卓 ...

  •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吕布篇(上)

    汉末群雄系列之吕布(上)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本期开始,将用数篇文章跟大家聊聊吕布.作为汉末三国时期知名度最高的人物之一,吕布的身上拥有不少标签,诸如:三国第一猛将.人中吕布马中赤兔.飞将.乱 ...

  •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张杨篇(下)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本文除讲述汉末群雄之一.河内太守张杨的相关历史事件外,还将介绍相关历史人物的结局,全文较长,在保持耐心的情况下如果有兴趣,不妨结合笔者之前的文章一起来读,有助于理解相关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