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
前言: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的诊断标准为:后循环缺血相关的眩晕,但无大脑后部、脑干和小脑受累的症状及体征,同时排除所有其他类型的眩晕(耳源性、低血压性、偏头痛性、幕上病变或精神性眩晕等)。判断中枢性孤立性眩晕除了临床表现之外,就是危险因素了。本文中提到的危险因素年龄为超过55岁,我们统计的是60岁以上略有不同,其他都是一样的。所以如果超过3个以上的风险因素一定得往这个疾病考虑。另外张琪老师还做了一个流程表,值得仔细阅读。在治疗方面援引杜神的话“你不溶栓,栓不容你” 。关于张琪老师头晕的文章还有,突发眩晕如何识别
关于其解剖结构,既往韩国的一项研究如下:详见孤立性眩晕之解剖结构
中枢性孤立性眩晕指的是仅存在眩晕或步态不稳而无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者,重要的鉴别诊断为外周性病变。132例前瞻性连续分析后循环梗死部位和特点得出结论,111为单一病灶,21个为多发病灶,34例孤立性眩晕被筛选出来。孤立性前庭综合征在后循环中风发生率大约25%(34/132),受累的结构为小脑,小脑下脚和上脚,尾侧和头背外侧延髓。(除上述介绍的结构还有枕叶1例,脑桥旁内侧和ICP1例)
其中:34例病灶分布描述如下: PICA (27/34, 79.4%). SCA(n=1), AICA (n=1), PICA、AICA和SCA (n=1), PICA和SCA (n=2), BA和PICA (n=1), PCA (n=1). 23小脑梗死, 21 (91.3%) PICA . 23累及小脑下半球(100%), 合并扁桃体17 (73.9%),其中 椎体9 (39.1%)、小舌和小结8 (34.8%), 齿状核3 (13.0%), 绒球1 (4.3%).
A为PICA的内侧分支,B为延髓尾侧,C为延髓头背外侧,D为小脑下脚(ICP),E为小脑上脚(S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