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逝去的往事

逝去的往事

春风拂面,柳芽初露。我伫立在村庄西头的小路上,隔着小河,向西望去,不到四百米的地方,是一大片坟地,村里人忌讳“坟”这个字眼,都称规划地,是我们村专门埋葬去世老人的地方。我的耳边仿佛又听到秀姐怆天呼地的嚎啕声,由坟地那边飘过来,把我的思绪带回七八十年代前后。

六七十年代左右,农村开始提倡火葬,八十年代在农村强制执行。当时的乡叫公社,村叫大队,组叫生产队。

为了更好地落实火葬制度,生产队长还开了动员会:“随着中国人口数量的大幅增加,耕地愈发稀缺,为了保护耕地,节省土地资源,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逝世火化后,把骨灰撒向祖国大地。希望大家向周恩来总理学习,响应国家的号召,坚决拥护党中央的规定。”

生产队长穿云裂石的动员声,像龙卷风一样,袭击了村庄的每个角落。几千年来的土葬习俗,在村里人的思想中,已经根深蒂固。六十岁以上的老人面带惶恐,聚在一起窃窃私语,小声讨论关于死后火葬问题。胆大的家庭,老人去世后,为了满足老人的遗愿,不办丧礼,白天到街上预订棺材,晚上再悄悄运回家,子女把老人尸体装进棺材后,用家里的独轮车将棺材推到坟地,挖个坑,葬了。这一切都是在夜间完成的,以为神不知,鬼不觉。其实,紧密邻居都是知道的,只是对土葬习俗表示理解,不到大队部或公社回报罢了。生产队长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去世老人可以躲过火化这一劫。

秀姐的母亲是在1987年去世的。那是雪花飘飞的早晨,还有几天,学生就要放寒假了,大雪落了一整夜。秀姐父亲踏着接近膝盖深的积雪,跌跌撞撞的来到我家,找我的父亲,喘着粗气说:“兄弟,你大嫂在今天夜里去世了,临终留话,要求土葬。”父亲建议他不办丧礼,夜里偷偷下葬。

就在当天下午,天空放晴。秀姐家开始肆无忌惮的大办丧事,葬礼的唢呐吹奏声传遍了前后三庄。由于秀姐父亲有一官半职,参加葬礼的人络绎不绝,足足摆上十三桌,在这个小村角落是个破天荒的数字。三天后,秀姐母亲风风光光地土葬了。

村里的流言蜚语多了起来:胆真够大的,土葬还敢大操大办丧事;收了那么多丧礼钱,是趁老婆死了发笔财… …

地上积雪还没有完全融化,学生刚刚放寒假,不知是谁到公社报告秀姐母亲土葬的事情,公社决定刨秀姐母亲的坟,挖尸火化。

刨坟的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样,飞越十里八乡。

刨坟那天,天气阴沉,空中布满厚厚的、低低的、灰黄色的浊云,寒风像一把锋利的剑在空中飞舞,发出了尖利的叫声,直往人的骨缝里钻。严寒的天气挡不住人们看刨坟的热情,据听说,其他大队的村民都是骑着自行车来的。刨坟见棺,挖尸掏骨,在老百姓的眼中乃天大之事。

当我跑到坟地时,坟地早已站满了男女老少,个个神色凝重,不敢相信刨坟的事情真会发生。事实是:殡葬车无法进入坟地,停在离坟地一百米远的地方,有警察把守。四个壮汉,手拿铁锹,正在紧锣密鼓地挖坟。一会儿功夫,黑色棺材露出来,进入人们的视线,葬坑里已经渗满了水,棺材漂浮在水面上。所有看刨坟的村民,屏声静气,没有一个人则声。就在即将打开棺材的那一刻,传来秀姐凄惨的哭叫声:“妈妈!我要跟你一起走!”说着就要往葬坑里跳,被我的二妈妈拉住了。秀姐编着两个三花辫,身穿青褂青裤,膀上戴着黑纱,脚上穿着黑色手工做的棉鞋,鞋面上缝着白布,这一身穿着,说明家里有亲人去世不久。秀姐在二妈妈怀里颤动着,发出动物般的哀鸣。挖坟在井然有序的进行着,并没有因为秀姐的哭叫而停止。棺材盖被打开了,把秀姐母亲的尸体放在担架上,然后,壮汉们将尸体抬进殡葬车,关上车门,殡葬车绝尘而去。

秀姐跟着殡葬车后面追了很久,然后跌倒在地,在地面上不停的翻滚哀嚎……

自从刨坟事件发生之后,村里的老人再也没有向子女提出去世后土葬的要求。现在人们已经普遍接受了死后火葬的制度,逐渐形成了一种习惯。

打破旧习俗,相当以一二人之力,抵抗千万人之惰力,所以需要用雷霆万钧的力量去打败。一项新制度的产生和落实,正如新生儿诞生一样,必须经历万箭穿心的阵痛。

土坟垛上已芳草茵茵。我在坟地周围徘徊了很久,童年时期,经常和小伙伴们在这里挖猪菜,割牛草,甚至还嬉戏打闹,从这一个坟垛跑到那一处坟堆,只能说我们童年时的无知无畏。随着岁月的流逝,刨坟事件在人们的记忆中,渐渐消失了。我希望生者坚强!死者安息!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汪明,女,出生于1970年, 江苏响水人,医生。

(0)

相关推荐

  • 木垒土葬

    通往木垒的道路两旁是连绵起伏的麦田.麦田里有一座座大小不一的坟墓.司机跟我说,当地还是土葬.家里人亡故后,都会埋到自家地里. 土葬?我记忆里最后一次土葬距今也有三十多年了.最后一次土葬送走的是奶奶.其 ...

  • 土葬改火葬被农民诟病,国内引进新式殡葬设备,不用火不浪费木材

    在我国都讲究"入土为安",人死之后都要经过复杂的殡葬程序后埋葬,在古代一些有钱大户人家还会使用陪葬品,这些陪葬品为现代人研究历史提供了大量的参考资料.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专家提出 ...

  • 殡葬再改革,火葬后不可二次土葬,原来的土坟怎么办?

    温暖一生123 大家好,我是星哥说农,我国是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文化传统消失不见了,至今有些习俗依然在改变,如作为传统习俗,人去世后一般实行土葬,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土 ...

  • 墓碑怎么来的?

    不论是文学作品,影视画面和现实生活中,都可以见到坟的前方竖着一块长条状的石碑,上面刻着墓主的姓名,一些更大一点的墓,还会在墓侧单独立一块更大的碑,上面镌刻记载墓主生平事迹的文字,这些碑均称之" ...

  • 山桃花红凤凰崖

    凤姐又特别对我们清明节代为他们兄弟姐妹去老家上坟,再次郑重地向我们表示谢意-- 凤姐的老家是我们白岸乡大西庄村的,只因为妻子的干爹是她的亲叔叔,我们才因此结缘的. 我未曾见过他老人家,都说是大西庄村的 ...

  • 农村殡葬改革,可以让农民选择土葬和火葬,这样就能让农民满意

    农村总是探讨殡葬改革,有的地方要求火葬,而有的地方却支持土葬,这就是矛盾的所在,有的农民愿意自己死后入土为安,而有的子女思想先进,把老人火化后送进公墓,到公墓里安家,这就根据农民的意愿选择火化和土葬, ...

  • 五月美玖 散文 雪乡往事

    师范毕业,我又回家乡教书,两年后,被调到小城里工作,安了新家.开始,诸多不适应.比如,没有老家那样大的院子可以栽花种菜.还有两点一线的忙碌工作和生活,使人无暇顾及觉察四季轮回的变化.尤其是冬天,即使下 ...

  • 散文||烟纸往事

    烟纸往事 下午散步时,突然看到脚下一个烟盒上几个醒目的字"黄金叶",这几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字瞬间让我有一种穿越数十年与童年相遇的感觉. 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我 ...

  • 散文||“跨界”往事

    "跨界"往事 袁福成||江苏 在常人眼里,像我这样的中学老师奉调去主管局工作,完全是"被窝里翻身".只是单位.岗位变动而已,并没跨出教育的"界外&qu ...

  • 散文||法考往事

    法考往事 往事回忆的意义,总是会让人记住那些美好的一部分,至于其中的艰难和辛酸总会被岁月所弱化. 闲暇之余,煮上一壶热茶,细细品味这半年来的法考之路,忍受孤独和怀疑,历经波折和磨难,但是因为怀有那份法 ...

  • 散文||逝去的内务板

    逝去的内务板 直线加方块是军营的特色,叠好被子是一名合格军人的最基本要求,而内务板是叠好被子不可或缺的必备条件之一.内务板,这个词典里怎么也找不到的名词儿,在部队里却是战士们的心爱之物. --题记 内 ...

  • 散文||逝去的乡间小路

    逝去的乡间小路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蓝天配朵夕阳在胸膛,缤纷的云彩是晚霞的衣裳--"听着这首<乡间小路>,让我想起了家乡那条乡间小路.想起它伴我成长 ...

  • 周长行原创散文丨爱情往事

    爱情往事 文/周长行 一觉醒来,已是子夜,随手点击朋友圈,发现"安源女"(化名)长长的一段帖子,讲她当时给我寄手稿时被其丈夫发现并大闹大吵,租房搬出去住,一个月又回来等等.然而,当 ...

  • 平台作者:谷成章[散文] 大水井往事

    凉城文苑期待你的关注 美             文             品             读             大水井往事 文//谷成章 每次去大水井游玩,都有一种"近 ...

  • 【雪僧散文】安康往事

    安康往事 文 | 雪僧 在我的人生经历中,和安康这个地方有过相遇,时间不长,差不多半年.但在安康的半年里,绝非我生命中不愉快的经历. 十年前,在一个初夏的黄昏,我独自一人进入安康城区.说来奇怪,安康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