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44:男人的优秀和女人的优秀不是同一种优秀!

80后优质女生的标准是:经济独立(挣的钱够自己花);

90后优质女生的标准是:愿意生小孩;

00后优质女生的标准是:还喜欢男的!

虽然上面存在某种夸张的成分,但也确实呈现了时代变迁的轨迹。曾经有国宝级的巨星说:现在有一些年轻演员把自己背台词都当作敬业的标准到处自夸了。我们就是吃这碗饭的,背台词不是基本功吗?!许多事情就是这样,当昨日基本的东西变成今天值得夸耀的闪光点的时候,这并不是个人的道德问题,而是一种社会趋势的变化!试春水而知冷暖,察秋风而知落叶。就如同《A329:大门就要关上了!》所呈现出来的东西,没脑子的人还会羡慕不已,把它当作一个八卦,甚至试图模仿和效法。而真正看清社会趋势发展的脉络的人只会嘴角露出苦笑!

70年代的人农家子弟,社会底层人群的子弟只要好好读书就能让自己的人生上升到自己父辈够不着的阶层。80后光读书已经没用了,如果脑子比较灵光还会早点买房子,如果脑子跟不上趟,可能房子都没买,越拖到后面越买不起,最后变成换一个场景,以另一种道具去重复父辈的人生剧本。80后刚工作的时候,不管是打工还是创业,即便缺乏家里的支持,买房子还是比较容易的。毕竟那时候收入和房价的差距不大,日常生活开支的成本也不高。90后则不一样,他们买房子付首付的钱比80后当年买房子的全款还要多,而且刚起步的薪水即便翻一倍也抵消不了房价翻了十倍。而且,80后的男生是比较容易找到与你一起背负房贷组建一个小家的女生的。不是因为今天的女生比当年的女生更现实,而是那个时候的收支状况和生活成本让女生觉得还有盼头。今天的环境更加残酷之后,肯定就要现成的了。所有生命都是这样,外部的生存环境越恶劣,就越渴望直接获取现成的安全感。不管是角斗式的直接竞争,还是编织稳定关系的间接竞争,只要是在生存竞争中不断遭受挫败,人就会习惯卷缩和逃避。别说人了,就是动物也是如此!

80后要突破阶层必须冒更大的风险去创业。中国资本市场上的退出率不足千分之二!加上半路并购的,也绝对不会超过千分之五。因此,创业的阵亡率非常高。你看看现在知名企业的创始人,还有底层人家的子弟吗?没有了,也不可能了。连付首付都焦头烂额,连一个学校里追到的女朋友都受不住的时候,他们哪里还有勇气去面对更加惨烈的角斗场?!我当年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创业,之所以敢如此出格,是因为我拿到了华为的offer。我当时告诉自己:大不了搞砸了实在走投无路就去华为吧。今天一个普通毕业生谁还会这样想?能够去华为都高兴坏了,谁还去冒那个未知的风险搞那摊子不靠谱的事。是他们这一代毕业生不如我们当年那群人吗?不!从综合素质和眼界来看,他们这代人比我们当年水平要高的多,特别是他们在观念上比我们当年更贴近现实社会。然而,他们所处的生存环境比我们当年恶劣许多倍。要不是家底殷实,谁敢去追逐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这不仅仅是房价的原因,而是一个社会分工协作的密度持续提高之后的必然结果。如果不明白就好好读一下《A317:要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内卷!》和《A324:无法避免的内卷!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社会发展到这个阶段,来自普通家庭男性的机会差不多已经消耗殆尽了,普通家庭女性的机会最后不得不以《A329:大门就要关上了!》这种方式做最后的挣扎。然而,这就如同美国的散户利用系统的漏洞攻击机构一样,它反而让机构觉醒,不仅抱团反扑,还会修改规则,把最后的漏洞也堵上。就如同黑客帝国中每一个救世主的折腾,最终都只是帮助系统完成了自我的升级…

向上突破之后所能获得的资源,可能是父辈在更下一个层级拼死拼活都无法企及的。亚当斯密在他的《国富论》导论的结尾部分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社会分工协作更充分的社会中的普通人所能获取的生存资源和物质享受,会比更低层级的社会中的部落酋长更多!这里说的是整个社会的升级。个人的升级对标的也是这样的模型。获取十倍收益的方式并不是下一个层级的那种方式的十倍努力。读过《A317:要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内卷!》的人就会明白:事实上,同一层级的个体按照自己方式的加倍努力反而会造成生存环境的进一步恶化,那些手上没有筹码的人,在城市中的努力拼搏所创造的财富只会让别人手上的筹码不断增值——这是制造焦虑,而是重申一个最基本的经济学常识!

扯了这么多,是为了先画好坐标系。在这个坐标系中重新审视个体的行为就变得极其容易了。否则就会揪住细节,各持立场,自我代入,相互对骂。那样不足以看清问题的实质,更不足以解决自己的问题。

最近看到一组数据,以上海20年前和现在的单日新生儿童的数量排序,现在每天的新生儿童不足20年前的十分之一了。要知道这二十年来,上海的人口是净流入的!不管你是忧心忡忡还是痛心疾首这个趋势都不会改变——许多时候人做一件事,看起来好像是自主的决策,其实不是!冥冥之中有一股力量左右着你的观念、心态、思维、判断、选择和行为等。看起来好像是你自己的判断和选择,事实上呢?请问,为什么时下流行什么打扮,你就能看到大街上都是这种打扮?难道她们每个人选择的衣服以及搭配的样式不是自主判断自主选择的么?我敢打赌,你去问那些一样打扮的人每一个人都会说是她自己的自主判断和自由决策。这就是为什么结构学会先画坐标,再去理解置身其中的个体的各种让人匪夷所思的行为背后的驱动力!

长话短说,女性对优质的判断和男性对优质的判断永远不会在一个点上。为什么呢?因为女性慕强,而男性求稳。这是各自对一切做出判断的出发点!当彼此的出发点不同的时候,也就不可能达成匹配的共识。理论太枯燥,建议自己去读《A339:我也不想这样!》和《A295:当代女性的两难!》,为了便于理解,就举个例子吧:假如一个女生自己能挣50万,她肯定需要一个能挣100万的男人,因为女性需要一个更强的男人去征服自己和引领自己。这样才能让她感到安全。所以,女生自己身上的任何优势都不是用来组合的,而是用来比较的——虽然这只是对对方产生感觉和形成判断时的一种潜意识行为。但是,它在潜移默化中起决定作用。所以,从女性的这个出发点来看,她需要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能够被引领,在自己有优势的地方,也需要被更有优势的引领。假如一个女生自己挣的钱刚好够自己花,把所有的钱都花在了自己身上,然后去过很多地方,打扮的比较精致,有点小才艺,偶尔还出入一些稍微高档一点的消费场所。即便遇到一个挣钱比自己多的多,但在自己熟悉的领域不如自己的男人,本能会看不上,会觉得这个人不够优雅,没见过世面。如果她曾经交往的男生都在1米八以上,哪怕到了结婚的年纪,遇到一个1米75的男人,即便能够提供生活保障,内心依然会有点看不上。且不管自己有多高,但是她曾经拥有过,就会本能的当作某种优势的证据。慕强的底层逻辑会驱动自己设置这个隐性的条件。如果不能在任何领域都引领自己,即便说不清楚哪里不对,但就是感觉不对。这种不对的感觉一定会怂恿自己兴风作浪,去把这种可能的匹配毁掉。

女性慕强,所以会把自己的任何优势——包括曾经临时拥有的优势,当作参照标尺,去丈量与之匹配的对象,力求在任何方面都能全面引领自己,如此才能拥有安全感。男性求稳的心态则会演绎出另一套逻辑:即便在部落时代,最强大的人并不是那个最强壮的男人,而是那个能够把大家都组织起来,指挥大家去捕猎的男人。难道不是因为谁的力气最大才是老大吗?事实上,自古以来都不是这样。虽然雄性之间的竞争更加表面化,斗争也更加直接。然而,自从父系社会以来,所有的部落寓言传说都是在讲兄弟之间的团结与合作。把你的优势和我的优势嵌入在一起,形成一个更有优势的共同体!当一个男人拥有一种优势,而另外一个男人也拥有同样的优势的时候,他们很容易会打起来,要分出高低。如果对方的优势和自己的优势不一样,则会相互欣赏,亲密的结成一个共同体。

为什么一些非常优秀的男人找的女人在女人眼中看起来非常普通?因为她与那个男人互补,形成一个稳定的共同体,并以一种更有优势的方式存在。从抽象的概念上来讲,这是一种协作,而不是一种竞争或消耗。曾经有一个香港富豪的太太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我老公平时太忙了,我有事都不去问他,我会把问题写下来,积攒到周末才去问他。下面的评论非常有意思——绝大多数女生都觉得她活得太憋屈,一个极具代表性的女生说:我有任何事,随时给我老公打电话,随叫随到,哪怕我没事,随便发一通脾气,他也不敢不接。其实,她的这番话,间接的证明了自己老公的时间不值钱,以至于能够24小时随时恭候她的召唤。并不是说那位太太的行为就一定是对的,只能说,每一个人的诉求决定了自己的选择,这样才能恰好匹配上,求仁得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