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死后不要和他葬在一起”老人的一句话,让儿女泪目

生活中的悲剧婚姻常常是占有式的、不平等式的和依附式的婚姻,而最危险的是心理占有式的婚姻。他们双方深爱着对方,都认为你属于我,我属于你;你是我的一半,我是你的一半,这爱的语言表达了彼此的情感,却也种下了悲剧的种子。

我和朋友在聊天,她痛苦地流着泪,给我讲了一件让她们姐妹非常困惑的事情。她的父亲是一位离休老干部,今年都已经90岁了,母亲也83岁了。她们姐妹几个商量着要给父母买墓地,可是母亲坚决不同意买双墓。

她母亲说,你爸爸压迫了我一辈子,这一辈子,我就是他的附属品,我没有人格,没有自由,没有尊严,为了你们姐妹六个,我忍到老了。我死了,决不和他合葬,把我撒了吧,别让我再见他,让我做个完整的鬼魂,让我清清静静地在天堂里呆着吧。

大姐说,就买双墓,谁先走这不好说。三女儿说,这样不行,人去了天堂,但灵魂存在,如果这样做,违背母亲的意愿,母亲会怪我们的。

剩下的几个女儿也都同意三女儿的想法,因为她们都非常同情母亲,母亲的一辈子真得不容易。

父亲是当兵出生的,新中国成立后,父亲随部队来到青海,之后转业到地方工作。她们漂亮的母亲从山东老家也来到了青海生活,陆续有了她们姐妹六个。

父亲在监狱里工作,一两个月回一次家,母亲带着六个孩子,生活很艰苦。不识字的母亲,白天在沙场挖沙子挣钱,晚上回家捅炉子做饭,洗衣服一直到深夜。

只要父亲休息回家了,在母亲面前就是大爷,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母亲在父亲面前总是战战兢兢,小心翼翼,母亲挨父亲的打是常事,母亲每次挨完打,擦了眼泪照样端饭给父亲吃。就这样,父母还是生活了一辈子。

现在父母亲都老了,尤其是父亲已患有轻微的阿尔兹海默症,一会糊涂,一会清醒。母亲的身体还是很好,她每天精心地照顾着父亲的饮食起居。

有三个女儿已经退休了,排好班,每天来帮着母亲照顾父亲,可要强的母亲能自己做的决不让女儿帮忙。父亲对母亲的依赖到了一种无法形容的地步,不让母亲离开他一步,他睡觉时不让母亲睡,要等着他醒了,才肯让母亲去睡,父亲说,母亲不在身边守着,自己不知道时间,怕醒不来了。母亲就这样默默地陪着父亲,惯着父亲。

白天只要女儿们陪着父亲下楼散步,母亲一定要跟着,她说老头看不见自己会害怕。母亲把父亲拾掇得干干净净,父亲只吃母亲做的饭,多年了,连馒头都是母亲亲自做,因为父母不吃外面买的馒头。

让外人看,这是多么美好的爱情故事,还有白头偕老的婚姻。可女儿们就是想不通,为什么母亲有那么大的忍耐力?为什么现在母亲对父亲还是不离不弃?为什么母亲死后再也不想见父亲?

她们姐妹们经常坐在一起讨论这些问题。是母亲不够爱父亲?还是他们没有感情?

她们家小妹说,父亲是很自私的一个人,他年轻时,对母亲只有占有,谈不上爱。一个自私的人,也许他认为对自己的另一半雕刻成自己心中想要的样子,就是爱。所以,自私的父亲把母亲“改造”成了现在的样子。

母亲与父亲之间这种关系还是谈不上爱,只是父亲对母亲的依赖。善良的母亲只是一味地服从,才让这种婚姻维持了下来,母亲照顾父亲,不是爱情,是一种习惯。

朋友说,她听了妹妹的分析,慢慢理解了母亲为什么不与父亲合葬。她又说,姐妹们不准备给父母亲买墓地了,到时候再说,一定要尊重母亲的意愿,不让母亲失望。

我听后,感到很遗憾。这么老的两位老人,一辈子过得是多么的不容易呀。母亲一直是弱者,垂暮之年才想到做回自己。我想这样的婚姻对双方都是一种折磨,两人都可怜。这种婚姻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都会存在。

我还是坚信,他们之间至始至终都是有爱的,只是让爱变了味。

所以,我想说:夫妻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大多是他们把爱变成了一把雕刻刀,时时刻刻都想用这把刀把对方雕刻成符合自己心中理想的模式,他们按照”你是我的一半“的想法精心雕刻着自己所爱的人,可有谁愿意被雕刻成一个失去自我的人呢?于是”性格不合“、”志趣不一”就成了刀下的成品,其结局也就可想而知了。其实我们应该明白,随着岁月流逝,我们都会自觉不自觉地改变自己,但从思想上我们都会认为自己是一个完整的人,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与风格,而不是雕刻的“石头”或”泥土”。

大多数离婚的人,把离婚的原因都会说成:性格不合,兴趣不一,志向不同。其实这就是”一半“的想法在作怪。为什么非要相同呢?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难道会有两个相同的人吗?

夫妻不是互相欣赏,而是互相改造;不是互相尊重,而是认为爱就是占有,包括对对方人格的占有,于是爱情变味了,分离也就是必然的了。

像朋友一样心灵相融在一起,爱情才会天长地久。爱是一种相处,一种欣赏与沟通,而不是占有和改造。其实道理很简单,当你欣赏一件艺术品,欣赏一曲美妙的音乐时,你一定整个身心都陶醉了。爱情也一样,对方都互相欣赏,就会沉浸在无限的幸福快乐当中。而占有改造的爱情只会给对方带来枷锁与痛苦,谁愿意有牢笼般的爱情和手持雕刻刀的爱人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