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关键电连接器件的一些趋势探讨
2019年整个汽车行业都活得挺艰难,像过冬一样,新能源汽车这个政策与资本催生出来的宝宝一下子到了断奶期:国家不(及时)给钱、资本不(愿意)投钱。大三电的市场格局基本也就那样了,尤其是电芯,之前的BC双雄,基本要演变为一超+N强的寡头市场,能有变数的要看韩国L家企业在未来两三年的国内攻势。
当不确定性变为确定性,就没有了想象的空间,这让资本的热钱迅速撤离,也是整个行业变冷的一个明显的现象。
不过,换个角度来看,这两三年的艰难时期是新能源汽车难得的冷静时期,能够让一些企业苦练基本功和加强创新,真正活下来。待行业回暖,迅速发展。
其实,除了电芯的技术在不断地进步和革新,与之相关联的电池包其他关键部件也在经历快速的迭代和变革。结构上,轻量化工艺和材料;热管理上,材料和新的设计方案;电连接上,连接器、继电器、熔断器等核心安全器件,也处在很大的变化中。尤其是对国内的企业,这些看似不起眼的零部件,实则也蕴藏着门槛、创新与机遇。
如果说大三电是中国汽车零部件崛起的第一波浪潮,也那么这些小小的关键器件将会带来让人惊喜的小浪花。
这其中有两个主导因素:一是零部件的国产替换趋势,二是可能到来的全新技术和产品。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特斯拉对于熔断器的选用和创新,从刚开始采用传统熔断器,到后来尝试用pyro-fuse一代,再到目前Model 3所用的pyro-fuse二代。未来电动汽车主回路上的熔断器已经发生的改变,虽然国内整车还没有任何一家采用这个技术,但不少已经在储备和预研,相信这在不远的将来也将被逐渐使用。Pyro-fuse让国内一些具备该技术的创业小企业有了起步的先机,在技术和工艺已经与传统熔断器迥异的情况下,大企业转身的意愿速度将成为他们的绊脚石。
另一个角度是国产的熔断器品牌已在不断侵蚀国外熔断器的市场,从百人会的数据来看,中熔走得相对较快,市场份额已超过50%。
不过,也看得出来,它主要得益于国产汽车品牌的上量,在海外品牌汽车上量后,这个比例有可能向下回调。
另外一个在发生变化的是继电器,特斯拉采用pyro-fuse后,Bocsh推出了相应pyrofuse的芯片,Bussman也推出了自己的类pyro-fuse产品,但它进了一步,集成了一定的继电器功能,即不是一次性的,可以通断多次。与此同时,在Model 3上,特斯拉首次采用了定制的继电器,而非直接采购市面上现有的,目前我个人还没有了解到它的具体技术及设计,与业内的专家交流下来后,一些特点:比如没有密封,有集成触点压降采集,可能不带灭弧功能,等。
此外,徳国一家E-T-A的企业针对不同的电动汽车应用,开发了基于功率半导体的继电器,可控,没有传统继电器开断的巨大噪音,没有粘连,起弧等安全风险,并具体一定的过电流保护功能,但在使用的电流和峰值电压上有还有限制。这个方向其实与pyro-fuse的变化类似:即用软件来替代靠材料物理性的功能实现。
继电器方面,国内宏发走得相对快一些。
在连接器方面,革新性的产品过去一年中没有看到相关的展示,不过,在一些具体的开发上,有一些值得探究的地方。这里主要提下TE在这方面的经验积累。众所周知,在没有采用800V电压平台的产品,所有的电动汽车在快充或加速度方面都必须要面临大电流的问题,这个问题对于整条电流回路current path上的零部件都存在。最突出的就是发热,充电枪、电池包等会有冷却设计,但连接器是没有的,因此精准、有效地建立起连接器的热模型就格外重要,TE在2019曾就这个主题的给出了自己最新的方法,总体思路如下:
这些都是非常有益的尝试,一个很明显的动向就是所有的机械零部件,“要能够被软件控制”,这是全球技术由“碳”主导向“硅”主导转变在汽车上的投影。尤其是涉及到新技术,新需求,这对国内企业非常有利,至少在起跑线不会相隔甚远。就目前来看,电动汽车首要的成果是养起来了国内一批优秀的零部件企业,这些企业接下来还要再跨越两个门槛:一是要攻坚,将国内的海外品牌替换掉;二是,走出去,开辟国际市场。
出行电气化带来了产业链重塑的机会,在以“电”为核心的新一代动力基础上,全球将有巨大的市场替换需求。无论是低端市场如非洲,印度,东南亚,还是以欧美为主的高端市场,都给这些电连接企业提供了极好的成长空间。
一辆好车,离不开一批好的供应商;全球汽车产业的中心或许将重新寻找新的栖息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