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解黄帝内经系列之三十三---固守阳气(四)
到了固阳大法总结的时候了,每到总结的时候,经文说的就全是要点和重点,对于祖先的智慧,我们需要辩证的学习,有些东西貌似枯涩难懂,但是读得多了,看得多了,悟得多了,也就自然通了,关键在于把心放在这里。
先看第一段,“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这段话说的是阴阳的总法则,就是说阳气一定要保持密而不泄,如果阴阳不和,就是四季不全,如果阴阳相合,春夏秋冬就正常运转了,这就是胜任的法则,也就是所谓的天道。(老穆说:怎么说呢?其实就是要在体内达到阴阳的平衡,怎么平衡呢?就是遵循每个季节的客观规律,其实就是这么简单。)
再看第二段,“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这段说的是阴阳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好平衡的标准。说的是如果阳气很旺盛但是守不住,阴气就会竭绝。阴阳分离了,精气就会随之消失了。只有阴气和平,阳气固密,人的“精气神”才会有。(老穆说:啥意思呢?要把自己的阳气养的足足的,保护好肾中的阴气,使其不泄露,阴气在肾里平和的拱卫,阳气守护好门户不被邪风入侵,各司其职,阴阳和合,这就是最好的状态了。)
接下来是第三段了,“因于露风,乃生寒热。是以春伤于风,邪气流连,乃为洞泄。夏伤于暑,秋为痎疟。秋伤于湿,上逆而欬,发为痿厥。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四时之气,更伤五脏”。这几句话讲得是自己的邪气指的是什么?如果不小心中了,会有什么样的反应。怎么解释呢?也就是说所谓的寒热,其实是来自于雾露风寒之邪的侵犯。春天伤于风邪,邪气入体后,会发生急性肠炎,也就是腹泻。夏天是伤于暑邪,到了秋天就会以疟疾的方式体现出来。秋天是伤于湿邪,邪气上逆,会引发咳嗽,发展为痿厥。冬天是伤于寒气,到了来年的春天,就要发生温病。这四时的邪气,同时对五脏的伤害也是巨大的。(老穆说:很清晰了吧,春天防风,夏天放热,秋天防湿,冬天防寒,很简单吧?随便一说,冬天穿个单衣臭显摆,不就是作死吗?)
连着说了好几天阳了,最后我们说说阴。还是老规矩,先看经文:“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这句话很简单,说的是阴所表现出来的就是我们说的五味,也就是“酸、苦、甘、辛、咸”,我们人从中得到好处,可以吃饱,但也恰恰是这五味,如果吃错了,也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伤害。(老穆说:其实就是别在不同的时节吃错了东西,和吃错了药一个道理。)
那么吃错了味道的表现是什么?经书里说的明明白白。“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这段话要记牢啊,如果你太喜欢吃酸的,肝气就会过多分泌,肝气就上去了,“木克土”,脾气就没有了;如果你吃的过于咸,肾主骨,骨生髓,髓生发,就会伤了骨头,水同时克木,心气就被抑制了;如果吃的太甜了,“火生土”,要把火往下拉,心火跟不上,土克水,肾水上不去,肾气就失去平衡了,所以你的脸色就是暗黑的。如果吃的味道过苦,心火就上来了,脾胃之气就等不到很好的滋润,舌苔就会厚厚的一层;如果吃的过于辣,筋脉就受影响了,说白了就是弹性不好了,身体的活力就下降了,自然也就没有精神头了。(老穆说:听着很复杂吧,相生相克半天,故意写成这样的,回去赶紧复习我讲过的五行相生相克的知识,不然你肯定看不懂。)
今天换个方式,用一段经文结尾吧,“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气骨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这段不解释了,大家自己悟吧,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