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岛札记51:梦、蘑菇、房子及其他
今天是今年最热的一天,最高气温达到27℃。今天下午两点,今年的第三次读书岛线上云分享活动准时在文澜读书岛钉钉群开始视频直播。今天的分享主题是波兰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的长篇小说《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分享嘉宾是来自萧山国际机场的书友王静静。
去年10月,2018年和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评选结果揭晓后,我就在读书岛微信群征集分享者。具有英美文学和汉语言文学双学位的书友王静静立即报了名。她在从事民航工作之外,还经常参加阅读推广活动,热心组织读书会,每年要阅读不少于100本书。这次接受分享任务后,她作了认真准备,写了8000多字的分享文案,制作了课件,为书友们作了35分钟精彩的分享。
王静静以“人是风景转瞬易逝的梦”为题,向书友介绍了她的阅读感悟。她首先分析了这部小说的特点和主要人物,认为《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中暗藏着一部波兰下西里西亚的史诗,通过各种奇奇怪怪、颇具魔幻色彩的人物告诉我们,人是来去匆匆的过客,不变的是大自然的景观,因为人是风景的转瞬即逝的梦。
然后她重点分析了三个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玛尔塔、圣女库梅尔尼斯、德国人彼得·迪泰尔。通过这些人物身上的时代烙印,让我们生动地感受人物承载的历史记忆。
接着,她为书友解析了书中反复出现的3个意向:梦、蘑菇和房子。通过对梦的意象的解读,至少能得出3点启发:梦是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梦里的世界有时比现实更加真实;可以尝试把自己的梦记录下来,让我们的生命更加完整。蘑菇是波兰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符号,还有另外一层隐喻,它是一种古老的生命形式,让生命与死亡之间不再有那么清晰的界限。房子是人更大的身体,被赋予了不同寻常的意义。房子还代表着精神家园,代表更大的时空。作者之所以用《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作为书名,正是为了向读者呈现出一个完整的世界的样子,这里既有空间的完整性,也有时间的完整性。
王静静告诉我们,通过这次阅读,她受益匪浅,一是对波兰的历史文化和波兰文学有了进一步了解,二是学会了一个完整的看问题的视角,三是让我们重新思考民族性。
王静静分享之后,我就波兰的历史特点和如何看待诺贝尔文学奖的问题谈了我的感想。我认为,今天的波兰是一个欧洲二流国家,但它曾经是欧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流大国。18世纪和20世纪,波兰两次被瓜分、亡国。所以,波兰民族始终有一种复杂的对辉煌历史的怀恋情结,时不时想借助外力再现昨日辉煌。从《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也隐约看出这样的情绪。
从1901年至今,已经有116位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总体而言,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了全世界的最高文学水准,囊括了一个多世纪来的最优秀作家。但是,它是由瑞典文学院评议和决定获奖人选的,东西方文化传统的差异和民族、个人的文化背景差异,导致诺贝尔文学奖的价值观不为所有人认同。同时,文学与竞技体育不同,只有风格的差异,没有绝对的胜者,难以分出高下。所以,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者的作品,值得我们阅读,但未必值得我们赞同。不仅诺贝尔文学奖如此,奥斯卡电影奖也如此,对待任何一个文学艺术作品,都是如此。我们可以认可那些文艺奖的褒奖,认可那些评论家的评价,也可以从个人的角度来提出不同的看法。这就是百家争鸣的精神,也是文澜读书岛倡导的自由阅读和分享的方式。
今天上午,杭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通告称,图书馆等文化场所即日起可恢复开放。等待许久的图书馆之约终于来了!但是否能进行线下的阅读分享活动尚不明确。所以,将于4月11日(周六)下午14:00进行的下一期读书岛分享活动,依旧采取钉钉群视频直播形式(钉钉群号:30165944),分享美国农业科学家富兰克林·H·金的《四千年农夫》。欢迎书友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