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亮作品:拜谒黄帝陵
文、赵亮
又去西安,兵马俑世界奇观,阿房宫历史绝唱,已不能逗起我的游兴。不去法门寺聆听高僧诵佛,不游华清池追忆美人仙姿,要去的是黄土地里的黄帝陵,拜谒祖先,寻根问脉,表达华夏子孙对祖先的一份虔诚。
黄帝,名公孙轩辕,号有熊,生活在五千年前的黄土高原,他败炎帝于阪泉,战蚩尤于涿鹿,统一了中华民族。作甲子,造历法;作算术,造律吕;种养桑蚕,首创中医;造舟车,建宫房,创造文字,揭开了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帷幕,被华夏民族尊为始祖。
“黄帝崩,葬桥山”即今陕西黄陵县城北。桥山总面积八万五千余亩,生长着我国最大面积的柏树林,八万六千株翠柏屏护着祖先的陵墓,其中那三万株千年古柏正是我们中华文明的见证。
驱车四百里,穿行黄土地,至桥山脚下,举目远眺,满目秀色,突然掠面而来碧绿,以及三三两两虔诚恭敬、俯拜于地的游人,使郁郁葱葱的柏林升腾出一股神秘不可测的气氛,大家不禁肃然——这一片净土圣地,就是繁衍生息了五千年亿万华夏儿女祖先的安息之处。
由“文武官员至此下马”之碑前拾级而上,即为陵区,刚入大门,就见一中年男人在摆摊售书—《中国黄帝陵》,他是该书作者,土生土长于斯,潜心研究黄帝陵地貌人文,颇有心得,我当即被他的介绍吸引:桥山形似蟠龙,龙首高昂,龙口大张,龙珠在含——黄帝陵就是龙口内的明珠;站在桥山顶,可见桥山山形如同卧虎俯身,西侧玉仙山像是万年神龟驻形,东有凤凰山好似千秋栖凤翔游;桥山山脉西连昆仑,山环水抱,形似八卦,犹若太极,是中华民族的国脉所在。
古老神奇的桥山,伟大神圣的祖先!怀着万分虔诚的心情,一口气爬上了桥山之巅——海拔1021米的盘龙岗,我要极目远眺,浸淫身心,领略神奇。放眼去,一望无际黄土地包孕神奇;低头看,山脚沮水如带一线环绕;环顾四周,果真是:长鸣凤,低头俯地;南山虎,曲身平卧;万年龟,回首翘望。桥山山形拱起,就如一条昂首腾飞的巨龙,自然造化,巧夺天工,圣境之美,美在此中,气势恢宏,绝无仅有!
盘龙岗是龙之首,龙首上生龙角柏。龙首两侧,各有一株躯干刚劲有力的无叶古柏,“干亭亭而直立,枝丝丝而旋纹”,直刺苍穹,形似龙角,右侧一棵高约8米,左侧一棵高约9米,两棵龙角柏相距30米,树肌呈螺旋状有规律、错位地急剧盘旋向上至顶梢,纹路尤如虬龙盘柱,树无叶而不朽,活像两株化石,挺拔于龙首,真是神奇之至。
黄帝陵高一丈许,周长不足50米,桥山像条龙,陵便在龙口之中,如“龙珠在颔”。黄帝陵前平地微一倾,然后上扬,上扬之处是“汉武仙台”,相传为汉武帝当年祭陵而筑。陵前明朝唐琦勒碑“桥山龙驭”,1958年郭沫若又书“黄帝陵”一碑于陵前。寒冬时节,游人稀落,但每一个游人都是深情地凝视着桥山的一草一木,虔诚万分的地俯拜华夏始祖。陵前楹联“黄帝英魂壮民魂,中华国脉承龙脉”,“树炎黄浩然正气民族精神炳千秋,奠华夏宏大业基始祖恩德泽万世”抒发出了我们华夏儿女、炎黄子孙的心声:古老的中国是一条龙,我们都是龙的传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当雄立世界民族之林。“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我有先”。
黄土筑成的一座古墓,源引了华夏五千年文明,岁月练就的一道山环,编织成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八万六千株苍茫古柏,叮嘱着华夏儿女神圣的使命——临行回眸,夕阳抹红,桥山上紫气如盖,苍烟若浮,云蒸蔼蔼,桥山龙欲乘紫气而高飞,中华民族亦正悄然而崛起。
按语:二十年前客居颍州,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出差去西安,得《拜谒黄帝陵》刊发《阜阳日报》,曲水流觞,期得共鸣。旧作翻箱,以为记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