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年记“疫”
作者|张振东
这个年过得真是不一般。辛勤忙碌了一年的人们,正当除旧迎新的时候,一个叫“新型冠状病毒”的家伙横空出世,在人间肆虐横行,瞬间打乱了人们正常的生活节奏。这不由得让人联想到古代传说中那个叫做“年”的怪兽。
这场疫情的可怕之处是在于病毒传播速度之快超乎人们的想象,仿佛一夜之间,疫情就从始发地传到了天南海北。病毒是悄无声息地随着回家过年的人流,通过各种快速便捷的交通工具,不声不响地四处蔓延。春节前的几天,人们开始从媒体上获取了越来越多的疫情信息。沉浸在节日气氛中的人们还没有预料到“瘟神”即将对这个祥和节日的改变。除夕下午,我回老家和兄弟们一起贴春联、拜祭祖先的时候,还在一起谈论过这件事情,尽管感觉到有一些紧张的气息,但还是没有完全意识到疫情的严峻性,大家在一起喝茶聊天,还约好了年初一早上给长辈们拜年的时间。谁料想疫情的发展,不得不让我们在当晚就改变了下午的约定,取消了一切新年外出活动计划。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传统节日,除夕贴春联、祭祀祖先,一家人吃年夜饭、包饺子、守岁,初一早上拜大年,初二开始走亲访友,正月十五闹元宵等丰富的年俗,有许多成了这个春节不能实现的期许和奢望。为防病毒,大多数的人们从年初一开始就待在家里,尽量做到无事不出门。在最严峻的防控时期,除医护人员、警察、解放军官兵等冲锋在抗疫一线的英雄群体外,大家都遵循着不出家门就是为疫情防控做贡献的号召。年初一早上,吃完了饺子,就开始忙着发微信、打电话或用视频连线的方式给长辈和亲朋拜年。疫情阻挡不住亲情和友情,特殊时期的相互问候,给人们增添了更多的温馨与祝福。
在漫长的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曾发生过无数次大大小小的“瘟疫”。小时候对于“瘟疫”的认识是从坊间得来,那时说起瘟疫,民间都称作是“殃人”。虽然没经历过,可是都听说过。记得我上小学二年级时候的一天,忘记了是谁,不知从哪儿得来的消息说当年的某月某日某时要“殃人!”这个消息可把大伙吓坏了,纷纷打听怎么样才能躲过灾难,得信儿的人就神秘地说,他手里有若干张小纸条,这些小纸条都是偶遇一位白胡子老头(传说中的神仙)给他的,让他把这些小纸条散发给大家,帮助大家躲过灾难,不过每张小纸条需要拿两毛钱买来才灵验,这叫花钱消灾。现在听起来是不是很可笑,无稽之谈嘛!但是当时小孩子们却都深信不疑。那个年代,两毛钱在农村娃手里可不是小钱,但是为了家人没有讨价还价的,都争先恐后的购买,还生怕买不到,没钱的就先赊着。按照嘱咐,买回家之后,还不能跟家里人说。等到天擦黑的时候,用火柴将小纸条点燃,把灰烬收集起来搓成粉末,全部撒入大水缸里。第二天从水缸里面舀水做饭或烧水,只要是食用过这些“神水”,就能消灾避难了。整个过程都是非常神秘,而且小心翼翼,生怕哪个地方有半点疏漏而影响疗效。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世界的认识越来越客观。相信这样的谎言,对于现在同龄的孩子们而言估计是不会得逞的。
其实,人类和瘟疫的斗争一直都在进行。据史料记载,在中国历史上,单“血吸虫病”就流行了2000多年。解放前,疫区遍及江南350个县,患者1000万人,1亿多人受到感染的威胁。新中国成立以后,疫情防治才得到重视。1955年,毛泽东主席发出"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号召!1958年,当他得知一个重灾区的血吸虫病被消灭以后,满怀深情地写下他一生中唯一一首以民生医疗为主题的诗词《七律二首·送瘟神》,其中“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两句流传甚广,高度赞扬了伟大智慧的中国人民团结一心战胜瘟疫,最终迎来春风拂柳的美好气象。过年时,有的人家喜欢把这两句写成春联贴在门上,也是借用诗词中所表达的驱瘟降魔、迎春纳祥之意。
2003年的“非典”也是来势汹汹。但是相对于“新冠病毒”而言,“非典”的传播速度和影响范围似乎要小得多。记得当时也是全民防疫,疫情在几个月的时间内就得到有效控制并基本结束。期间,除重点区域外,并没有给人们的生活造成特别巨大的影响。
2020年是庚子鼠年。鼠是十二生肖之首。鼠年的第一天是全民从防疫开始的,相对于以前瘟疫的发生,中国现在采取的防控措施是积极的科学的,不仅让人们克服了暂时的恐惧心理,也为世界全人类战胜新型病毒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我们坚信战胜疫情指日可待,所有的美好都会如约而来,共同期待春暖花开。
2020年3月9日
——本文刊载于2020年《北海道》春季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