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的5个偏方
【概要】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免疫性出血性疾病,因血小板减少而引起皮肤或黏膜紫癜。急性患者于发病前多有呼吸道疾病或病毒感染史,起病急骤,有畏寒发热,突发皮肤黏膜出血,呈瘀点或瘀斑状,严重时还可发生皮肤血肿等。倘若超过6个月以上不能自行恢复,少数病例可转变成慢性原发性 血小板减少症。慢性患者出血较轻,却可不断复发,长达数月或数年不愈,导致轻度脾脏肿大或(和)贫血。实验室检查发现,血小板计数低于50XKT9/1及其形态异常,呈现不同程度的出血时间延长。本病在中医学属于“血证”、“肌衄”、“虚劳”、“葡萄疫”等范畴。急性型多由外感热毒或胃热炽盛、郁于 营血、火盛动血、迫血妄行,而溢于肌肤与黏膜之间所致。患者病久可转为慢 性,导致脏腑气血耗伤或阴液耗伤,并且产生阴损圾阳、虚阳浮动、虚火内动、 血不归经。急性型治疗须选用清热养阴、凉血止血的中药;慢性型治疗宜选用养血益气、健脾补肾的中药。
处方1地黄止血冲剂
【方药与用法】水牛角40〜60g,生黄芪20g,生地黄10〜30g,赤芍、 牡丹皮各10〜20g;上药研末,制成颗粒状冲剂;治疗时,每次1包口服,每 日4次,开水送服,连服30天为1疗程。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兼以益气摄血;主治原发性血小板 减少症,证属血热者。
【疗效评估】曾有报道,用此方治疗18例患者,最长者服药3个月,显效5例、 有效9例、好转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约94%。
处方2消斑合剂
【方药与用法】荔枝草、生地黄、白茅根各30g,炙黄芪60g,接骨木 25g,乌梅炭、生甘草各15g,焦三仙各10g;上药水煎2次,分为2次口服, 每日1剂。对血热妄行证,可配合犀角地黄汤加减;对气不摄血证,宜合用正 元丹化裁;对阴虚火旺证,可配合麦味地黄汤加减。
【功能与主治】凉血滋阴,止血消瘀,益气养血;主治原发性血小板减少 性紫癜。
【疗效评估】有人报道,以此方治疗71例患者,显效49例、有效11例、 好转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达94%。口服此方平均治疗时间为65天,以治 疗血热妄行证患者的效果更好。
【简释】正元丹源自《古今医方集成》,组方中有人参108g,白术、茯苓 各72g,甘草、黄芪各45g;山药36g。
处方3生血灵
【方药与用法】黄芪15〜30g,党参15g,当归10〜15g;生地黄、熟地 黄、仙鹤草、墨旱莲各20~30g,牡丹皮15〜20g,大青叶20g,甘草6~10g; 上药水煎2次,分2次口服,每日1剂。
【功能与主治】健脾补肾,凉血止血;主治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
【疗效评估】有人报道,以此方治疗52例患者,血小板可增至 (40.8±22.1)X109/1;能使月经流血过多、头晕乏力、腰酸和易于感冒的症状 明显改善,仅有3例服药后出现纳减、便溏的轻度不良反应。
【简释】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此方可作用于造血祖细胞,可直接刺激巨噬 细胞成熟以及血小板分化、增殖和释放。
处方4归脾合四生汤
【方药与用法】生黄芪、侧柏叶各15〜30g,当归、炒槐花、阿胶10〜15g(烊 化冲服)各10〜15g,生地黄、山茱萸10〜30g,生甘草10g,三七粉(分次吞服) 2〜6g;上药水煎2次,分2次口服;每日1剂,1个月为1疗程,以连服2〜3 个疗程为宜。如为气虚血热证,出血明显者,须加大三七用量。
【功能与主治】补气养营,凉血宁络;主治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
【疗效评估】有人报道,用此方治疗46例患者,出血完全停止者40例、 减轻者3例,总有效止血率达93%,且优于西药单用泼尼松的疗效。
【简释】方中加用阿胶可发挥止血作用,能使凝血时间缩短。此外,现代药理学研究已表明,此方能提高血小板数量,有助于防止因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大面积出血。
处方5补肾升血汤
【方药与用法】熟地黄15〜30g,鹿角胶、龟甲胶各10〜20g,淫羊 藿、丹参各15g,何首乌10g,枸杞子、炙黄芪各25〜30g,党参15g,全当归 12g,茜草根、女贞子、炙甘草各10g;上药水煎2次,分2次服药;每日1剂, 连用20天为1疗程。患者血虚时,宜加阿胶、鸡血藤;若出血较多时,宜加用 生地黄、白茅根;月经量过多,可加用赤石脂、紫草、红参等同煎。
【功能与主治】补肾、益气养血;主治慢性血小板减少症。
【疗效评估】曾有报道,以此方治疗36例原发性病例,结果显效21例、 有效14例,无效1例。治疗13例继发性病例,结果显效5例、有效7例,无 效1例,总有效率约为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