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跑者】湖州市以“两山”理念引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
发展绿色金融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湖州市自2017年6月获批成为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以来,坚持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引领,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绿色金融标准体系、产品供给、绿色激励、风险防控等方面大胆探索创新,走出了一条以数字赋能现代金融支持经济增长和生态改善的新路子。
2017-2019年,该市绿色信贷年均增长31.3%;规模以上工业亩均增加值、亩均税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空气质量优良率提高8.2%,PM2.5浓度下降23.8%,单位GDP能耗、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分别下降13.1%和25.3%。
开发建设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下设“绿贷通”“绿融通”“绿信通”三大金融服务子平台,为绿色企业提供银行信贷、资本对接、融资担保、绿色认定、政策申报等“一站式”金融服务,帮助企业精准对接银行,提升融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
“绿贷通”帮助企业精准对接银行、引导银行主动服务企业。将该市36家银行的378种金融产品纳入平台“信贷超市”,归集企业登记注册、股权变更、对外投资、纳税欠税等数据信息,建立银行“抢单服务”、限时受理工作机制,做到1日内响应、3日内服务、9日内完成评估给出授信结果,有效解决企业长时间等“贷”问题。截至2020年9月底,累计帮助1.79万余家企业获得银行授信超2000亿元。
“绿融通”助推项目与资本高效“联姻”。投融资双方通过网上路演、项目推介等方式,推动项目直接融资。该子平台已汇集包括天堂硅谷、普华资本等85家国内外知名投资机构,截至2020年9月底,累计帮助75家科创企业获得70.8亿元资本支持。
“绿信通”对融资企业和项目进行绿色认定评价,根据其绿色等级安排相应贴息补助。截至2020年9月底,共有132家绿色企业获得贴息补助1870.59万元。同时,在平台设立全省首个“金融领域证明事项协查库”,搭建金融扶持政策“不见面”申报审核系统,已清理金融领域证明事项40个。
新冠疫情发生后,开设“金融助企稳复工”专栏,提供贷款融资、延贷续贷、担保增信、减息降息、抒困帮扶等专项服务,累计为约2500家企业提供授信近百亿元,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问题200余个。
从绿色融资主体认定、绿色金融机构评价、绿色金融发展指标构建等方面着手,先后制定12项绿色金融地方标准,在全国率先建立较为系统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
出台地方性绿色企业和项目认定评价办法,从环境影响、能源消耗、产能能效等方面,按照“深绿、中绿、浅绿、非绿”四个等级对融资企业和项目开展绿色评定,截至2020年9月底,累计认定绿色企业1324家、绿色项目92个。
出台湖州市绿色银行评价规范和绿色金融专营机构建设规范,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绿色专营体系和监管标准,提升绿色金融专营机构服务能力。安吉农商银行设立全国首个小法人银行(指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等)绿色金融事业部,南浔农商银行成立全国首家绿色专营支行。
编制全国首个区域绿色金融发展综合评价指数,建立统一的绿色金融发展指数评价体系和指标量化监测方法,并开展跟踪评估。2017-2019年,该市绿色金融发展综合评价指数分别为115、139、157,绿色金融发展质量和水平持续提升。
建立绿色金融支持和激励机制,制定“绿色金融25条”“金融10条”等配套政策。市财政每年安排10亿元专项资金和1亿元绿色贴息资金,对绿色金融产品创新、绿色企业上市、绿色金融高端人才、绿色金融组织机构、绿色信用贷款等给予奖励或补助。
比如,对市重点绿色企业(项目)给予差别化贷款贴息奖励,最高可享受基准利率12%的贴息补助、75%的担保费率补贴,并引导银行给予利率下浮优惠。鼓励各金融机构向总部争取资源配置、融资成本、业务试点、绩效考核等方面的差别化政策支持,已有11家总部金融机构将在湖分支机构作为本系统全国绿色金融试点。比如,建设银行湖州分行争取到“快速审批通道、定价授权下放、单户授信权限扩大1.5倍、经济资本占用打7折”等扶持政策。
建立创新案例评选激励机制,每年围绕绿色贷款、绿色保险、绿色证券、金融新业态等重点开展绿色金融创新案例评选,已评选出“农房绿色建筑贷”“治水公益绿币”“绿色中小赤道银行创建”等16个优秀案例。
坚持需求导向,设立总规模407.5亿元绿色产业基金,深化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制定实施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清单,创新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等产品服务,满足绿色企业多样化和多维度的融资需求。
截至2020年9月底,累计开发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项目133个,发行绿色债券28单164.7亿元。获批全国首个绿色金融与绿色建筑协同发展试点,落地全国首单绿色建筑性能责任保险,创新开发“绿色建筑开发贷”,有力推动绿色建筑产业高质量发展。
吴兴区率先推出“绿色园区贷”,以织里镇童装配套产业砂洗印花行业为首个试点行业,对集中入园小微企业采取优惠利率、简化贷款程序、降低准贷门槛、加强全程监控等举措,引导砂洗印花企业进入砂洗印花产业园区。
2019年,织里镇砂洗印染行业减少污水排放100万吨、节电1300万千瓦时、减少烟尘排放12.6万吨。目前,“绿色园区贷”模式已在全市34个小微园区推广复制。安吉县创新开展“两山银行”试点改革,规模化收储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资源,引入市场化资金和专业运营商,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路径,有效推动资源变资产、变资本。
比如,上墅乡龙王村结合古驿道整治,通过“两山银行”引入社会资本2000万元,把村集体房屋改造成古道展示馆、造纸博物馆,收储周边闲置农房20栋,整合开发民宿群落,打造精品文化旅游景区。2019年,龙王村吸引游客2.2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70万余元。
发布全国首个区域性环境信息披露报告,向公众披露包括绿色信贷余额、银行管理信息等内容,强化金融机构环境风险约束。在全国率先出台服务保障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的司法指导意见,制定18条司法保障措施。
比如,在“僵尸企业”处置中,将绿色元素作为选定战略投资人的重要参考,支持鼓励绿色企业并购重组“两高一剩”企业(高污染企业、高耗能企业、产能过剩企业);统一管辖、集中受理绿色金融纠纷案件,避免“同案不同判”现象等。
市、县两级金融办建立绿色金融纠纷调解中心,法院设立绿色金融纠纷调处法官工作室,联通“绿贷通”平台和法院在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为银企当事人提供线上线下“一站式”纠纷调解服务。2020年1-9月,该市90%以上绿色金融纠纷案件在线上进行调解,已成功调解46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