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曼妮:天命之年的困惑
1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三十称为而立之年,四十称为不惑之年,五十就是天命之年,至于六十就是花甲,七十为古稀,八十为耄耋之年。
我三十岁时确立了人生的理想,四十岁訧能坚守真理,五十岁我就知道我下半生该怎样过。知天命之年是古人的一种说法,形容人到了五十就要一心一意地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不可逆天行。
天命之年,是一个转折,读励志的书,感觉有些晚了,读创业的书又有些跟不上潮流,读经济类的书籍又感觉彷徨无措。天命之年,岁月沧桑,生命厚重,天命之年,可以群居,也可以独处,可以一个人狂欢,也可以一个人寂寞。功名利绿,万丈红尘,只不过是过眼云烟,人生其实就是在不断醒悟的过程,最终悟到了生命的本质就是爱和陪伴,就是追求快乐的过程,做最真实的自己!
人过50岁,不论男女,就是过了孔子说的”知天命“之年。”知天命就是这辈子有个什么样的人生,能有多大出息,会结个什么果,后面的路该怎么走,在人生经过了一多半的时候,自己心中已基本有数。
人过了五十之后,那些违背天命的事情就不要再去做了,不然就是消耗自己的福报,等到自己的福报消之殆尽,这样的人生还有什么精彩可言呢!日出必有日落,有盛必有衰。每个人都终将老去,总有一天,也会离开这个世界。
珍惜现在,尽力做自己想做的事,这样到离去时,再回首往事,不会有太多遗憾!人到五十,如果按照人生百年的说法,也就真正过半了,上半场走上坡路,下半场走下坡路。大部分的人,上半场努力赚钱,下半场慢慢花钱,迎来了享福的好时光。
一个人最高的魅力不在于多么有权有势,也不在于有多么家财万贯,而是一种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教养,人过50岁,风里雨里、摸打滚爬大半辈子,正一步一步迈向老年。除了精力、体力逐渐老化、衰退外,有的人可能还患有”三高“,有的人可能得了严重的风湿病,还有些人可能气血两虚、心脑血管供血不足、长期失眠多梦等等,总之是到了人生的多事之秋。人生一世,不管胜利失利,欢欣疾苦,和盛衰,荣辱,都如潺潺流水,自但是然,世上的任何亊情本身就看得淡了!
要懂得珍惜自己的身体,过了50年的身体也是经不起折腾的,再停下来赚钱,拼命熬什么,否则真的会付出代价,要善待自己。50岁正好是“百岁马拉松”的折返点,你仅仅走一半路程,却积累了丰富的阅历,你的心智最为成熟,虽然往回走,却能看到来时未发现的美景。一本旧书,一句老生常谈,你能读出从未有过的幽深意蕴,你可以用半生的阅历来解读经典。
五十岁的`人,病来了。五十以前人找病,五十以后病找人,肩周炎是五十岁的人特有的病,所以又叫五十肩。其他,高血压、心脏病,高血脂开始出现,人到五十,如果一生无病,是一大福分。凡事不盲目、不逞强、不蛮干、不攀比,掂量着来,悠着点做,这样才能减少和防止精力体力的透支,护好“本钱”,守住“老底”。有的人到了五十岁,受到众人的敬仰,然而有的人到了五十岁,会还在颠沛流离活在他人的鄙夷声中。
人到五十岁,上有老下有小,你是家庭的顶梁柱和社会的中坚力量,责任和生活的重担压在肩头,虽然很累却无路可退,即使不能奔跑,也要勇敢前行。人到五十,我们会面临一些这个年龄想不到的问题,为了生活,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卑躬屈膝,应对那些自己讨厌的人。如果还负债累累,其实是一个新的起点,仅此而已。这个年纪,人生是可以改变的,并不是“铁板上钉钉”的结果。
人到五十岁,到了知天命的年纪,一切都要“为而不为”,一切都要尽心尽力,却要看得开,想得透,但问耕耘,莫问收获,所谓“尽人事,听天命”。不是所有的努力都会有结果,你不去努力,却一定不会有好的结果。人过50岁,不要斤斤计较,心就那么大,计较的多了,快乐就少了。
心宽一点,德厚一点,行事留一步,逢人让三分,小事糊涂一点,大事明白一点老人说,人到五十,本是一个硕果累累的年龄了。这时候,工作,事业,资产积累,都需要到达一个高度。而如果男人到五十,还没有稳定的工作,还过着“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的日子,今天还不知道明天要怎么活。那么,这样的一种糟糕状况,必然会让我们晚年陷入没有经济来源,生活陷入很大的困境之中。这样一来,当老了,做不了事情了,难免会陷入晚景凄凉的境地,这一点,你一定要避免啊。
古人说过这么一句话,那就是“三十不豪,四十不富,五十将来寻死路”,很多人初次听到这句话觉得过于夸张,是古人在吓唬我们的,其实并非如此,这恰恰是老祖宗对我们的忠告。的生命脆弱,容颜易老。如果可以,谁都愿意用一个恒久的办法来固守着生命中最为荣耀的阶段。只是所有的人生都是相似的,没有谁,可以有一生完美无缺的路途。我们都曾声嘶力竭地哭过,也曾淋漓尽致地笑过。而时光,总是把我们打磨得如同戴了面具般,每天矜持地活在别人的目光中,笑得隐忍,悲得风范。
人过50岁,人生运行轨迹从“快车道”进入“慢车道”,心理机能日渐迟缓、脆弱,这个时候尤其要学会缓冲和把控,时刻保持一颗平常心,注意节制自己的七情六欲,呵护好精气神。阅遍了前半生的世事百态,尝尽了各种各样的生命之痛,面对今后的生老病死、喜怒哀乐,要看清悟透天地有道、人生无常、因果相应的道理,坦然面对自然法则、尘世常态、人生苦乐,不管遇到多大的事,都保持定力,不乱方寸,尽量避免因心态失控特别是情绪大起大落、大悲大喜,导致折情损志,劳精伤神。要顺乎自然,不能逆规律而动。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