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漫记 Day 10 —— 介于速朽与不朽之间

初到敦煌那天的下午,我就预约了第二天去参观莫高窟的行程。

利用坐火车从嘉峪关前往敦煌的6个小时火车车程,读完了《敦煌:众人受到召唤》这本书,深感感受到从常书鸿、段文杰到樊锦诗、彭金章等几代敦煌学人为了留住这份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所付出的努力和牺牲。

常书鸿先生的遗愿“保护敦煌,研究敦煌,弘扬敦煌,继续敦煌”,成为了很多人为之奋斗一生的夙愿。

他们都有着各自的故事,也都因为不同的机缘受到召唤,来到了敦煌。这召唤或许来自一千多年以前,也或许只是因为多看了一眼。

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也是受到了召唤,才来到了敦煌。这种召唤,也许来自曾经读过的书籍、看过的纪录片,抑或听到的别人的分享。也许根本找不到一个原因,就因为敦煌在那里,而我还没有走近过。

只是,我和他们不一样,我不过是一枚匆匆过客,在浮光掠影地观看一番,发出几声词不达意的感叹之后,又会匆匆而去。我可以暂时与敦煌离得很近,但却会一直离得很远。

我想,大多数人都会是这样吧。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这世上也有很多容易速朽的事物——不知晦朔的朝菌,不知春秋的蟪蛄,擅长健忘的人类。

但也有一些事物是不朽的,四季循环往复,时空浩渺无穷。在时间这条无限延伸的坐标系上,每个人的生命都像是一个个离散的点,而这些点作为无穷小的存在,甚至可以被忽略不计。

人穷其一生都在寻找自己的位置,寻找着令自己不至于迷失的参考系。

人生短暂与时空无穷的矛盾,让人愈发看到自身的渺小,这似乎成为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定格了人类生命的悲剧属性。但人类往往能从悲剧中寻找到力量,就像偷盗火种的普罗米修斯,推石头的西西弗斯,砍桂树的吴刚。

而这正是人类的可爱之处。

而敦煌的这些石窟,石窟里的这些壁画,壁画中的这些形象,或多或少也是出于同样的逻辑。

神佛可以拥有不朽的力量,他们承载着人类的寄托。

去年参观云冈石窟,最大的震撼就是在这些石窟中看到了信仰的力量,这种力量来自于对人生短暂这一现实的不甘,也来自于对寄托于佛身上的不朽的笃信。

这次对莫高窟有着更多的期待,因为莫高窟除了有佛雕之外,还有一些久已闻名的满墙生动的壁画。它们都在经历着时间的考验,在抵挡着速朽,渴求着不朽。

在去莫高窟之前,特意梳洗一番,以示敬畏,生怕我身上的灰尘带去亵渎。但我的担心又是多余的,历史的灰尘虽然让有些雕塑变得残缺,让有些壁画褪脱颜色,但它们依然坚挺。

由于疫情原因,我只有机会参观8个石窟。走进每一个石窟里,看着主室的雕塑和满墙的壁画,我突然有种它们都是有生命的这样的错觉。

我用力地凝视着它们,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但这样的贪心根本就是徒劳的。我既看不完,也看不懂,只能把自己置身其中,听由内心升起一种莫名的感动。

在参观16号洞窟藏经洞时,导游细致地介绍了王圆箓和斯坦因的那段陈年旧事。我心情复杂,眼泪在打转,谈不上愤怒,也谈不上遗憾,就是有种说不出来的感受,如同有一根鱼刺卡在喉咙里,又吐不出来。

余秋雨在《敦煌》中写到“历史已有记载,他是敦煌石窟的罪人。”我觉得这个结论得出过于草率,王道士也有他自己的功劳和苦衷。且不说他发现了藏经洞里的经卷,让这些沉睡地下的瑰宝得以重见天日,也不必说当时的政府因为顾及成本而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但王圆箓毕竟是个道士,而且他还为保护这些文物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莫高窟入口处的“三清宫”和道士塔饱受着人们的议论。

的确,因为王道士,很多文物颠沛流离、散落海外。

“1905年10月,俄国人勃奥鲁切夫用一点点随身带着的俄国商品,换取了一大批文书经卷;1907年5月,匈牙利人斯坦因用一叠子银元换取了24大箱经卷、5箱织绢和绘画;1908年7月,法国人伯希和又用少量银元换去了10大车、6000多卷写本和画卷;1911年10月,日本人吉川小一郎和橘瑞超用难以想象的低价换取了300多卷写本和两尊唐塑;1914年,斯坦因第二次又来,仍用一点银元换去了5大箱、600多卷经卷……”

这些数据确实令中国人感到痛心,国宝的流失,见证着沧桑的历史。但不管怎样,这些民族的东西虽然以这种不堪的方式走向世界,却始终都打着中国的底色。真正不朽的不是形式,而是文化的气质和精神的力量。

记得上大学时读过一首诗,题目叫《我希望你以军人的身份再生——致额尔金勋爵》,诗人借此表达了对下令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额尔金勋爵的愤怒。余秋雨也引用了其中的一段:

“我好恨

恨我没早生一个世纪

使我能与你对视着站立在

阴森幽暗的古堡

晨光微露的旷野

要么我拾起你扔下的白手套

要么你接住我甩过去的剑

要么你我各乘一匹战马

远远离开遮天的帅旗

离开如云的战阵

决胜负于城下”

历史不会再给任何人一次重来的机会,我们阻止不了王圆箓,阻止不了斯坦因和伯希和们,阻止不了风雨风沙的考验,也阻止不了时间的冲刷和岁月的沉淀。

我们怎么能和过往决战呢?我们能做的不过是面对现实,在每一个当下踏踏实实,让未来尽可能少些遗憾。

的确,该速朽的还是会速朽,真正能够不朽的少之又少。

莫高窟可以经受一千多年的风吹,日晒,雨淋;可以经受人类有意无意的破坏。

但它确实早已失去往日的光鲜,不再拥有昔日的鲜艳。

不朽的代价太过昂贵,也许真正不朽的只有不朽本身。

但这也不重要,如果把每一段短暂的时间单独拿出来,无限放大,在这个时期里的盛衰不也是不朽的吗?

敦煌文物保护者,敦煌学的研究者,以及所有关注敦煌、热爱敦煌,甚至那些只是粗略地听闻过敦煌的人,都像是推石头的西西弗斯和砍桂树的吴刚,都在帮助敦煌延续着这种不朽。

一个人的真正死亡,不是肉体的腐朽,归于尘土,而是这世上所有认识他的人都已离去,所有过于他的记忆都已被抹去,这个世上再没有跟他有直接关联的记忆。

从这一点来看,就算沧海桑田之后,莫高窟不存在了,它也可以做到真正的不朽了。

敦煌,敦煌过,也会一直敦煌下去。

(0)

相关推荐

  • 一眼千年,敦煌穿越指南

    ▲ 敦煌莫高窟第45窟的唐代塑像. ▲ 敦煌莫高窟大雄宝殿 与1908年相比, 主要变化是原来的大佛殿, 由五层楼改建为九层楼, 洞窑崖体进行了整体加固. "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q ...

  • 【第五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敦煌莫高窟/彭鸽

    中国四大石窟,我分别于2015年暮春到过洛阳龙门石窟.于2016年寒露时节到过天水麦积山石窟.于2020年仲夏到过大同云冈石窟.单单敦煌莫高窟从未到过.我当然知道,莫高窟是四大石窟中最负盛名的一个,它 ...

  • 神秘主义者叶芝:唯不朽灵魂,可对抗速朽肉身|尼采|叶芝|哲学|灵魂

    6月13日是诗人叶芝诞辰156周年.从1880年代到1930年代,叶芝一直是英语文坛上能量充沛且影响巨大的存在.除了那首我们熟悉的名篇<当你老了>,他以灵魂熔炼创作出了大量暗含深意的诗行. ...

  • 陈师曾 朽者不朽,他是齐白石的大贵人

    朽者不朽,他是齐白石的大贵人 靑山瘦竹2021-05-10 04:55:16 國画

  • 2020成功案例复盘①:疫情期间10倍速增长,老年商业变化中的“确定”因素是?

    对于中老年人群,需要采用全新的"种树逻辑",用心经营. AgeClub私享会员全面升级,免费课程+资源对接+考察学习等多项权益,文末扫码,了解更多新春限时福利! "疫情极 ...

  • 随心周六 | 日本首富孙正义的高效法则 :《10倍速目标达成法》

    今日豆瓣评分7.8分,138人评价 内容简介 xxxxxxxxx 阅读本书,你可以快速学到孙正义的高效行动法则. 经营目标:稻草战略.冠军战略.抽签箱战略 高效行动:数值化.周计划.任务管理.高速PD ...

  • 沃伦·巴菲特的法则:如何“10 倍速”实现你的目标?

    神译局  · 4小时前 关注 结果会说明一切. 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生活越复杂,我们越要学会简化.删繁就简,留 ...

  • 我珍藏5年的10倍速阅读法

    最近和团队里的小伙伴1对1聊的时候又聊到了关于怎么读书学习的问题,这已经不是第一个人问我了,所以我直接先问他现在的读书方式是什么. 才发现大家平时的读书情况是那么的类似-- Z哥我先来猜一下,你平时是 ...

  • 人需要一些速朽的东西

    人需要些速朽的东西,来对应需要审视的人生. 人在各自的境遇现实中有着各自的无奈,都在自己的天地间蠢蠢欲动,意欲获得外界的认同,并从那认同中获得所需要的一些好处.人的那种明在的.潜在的意愿,在人类浩如烟 ...

  • 10倍速进步的秘密

    改变很难,但也可以简单,晨起一杯水,隔半小时站起来活动,记录心情与想法--都会让我们变好. 不搞大就不做的心态不利于改变,从小习惯开始更容易改变,让小小的改变似水一样,融进我们生活,在日常规划.记录和 ...

  • 10倍速的高效阅读法,你也可以掌握!

    你想拥有一小时读完一本书并记住要点的能力吗? 很多人阅读效率低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阅读的时候,他们常常是一个字一个字的缓慢阅读.这样不仅速度慢,一分钟只能阅读两三百字:阅读的理解也会比较差,因为一个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