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记】孙传海‖独闯内蒙(3)
作者简介
孙传海,1968年10月出生于山东平度,大学学历,中共党员,1987年独闯内蒙古后先后在乌拉特前旗蓿亥中学、大佘太中学、旭日中学从教十余年。2003年考入中共乌拉特中旗委员会宣传部,并工作至今。曾任《临河晚报》《巴彦淖尔晚报》《巴彦淖尔日报》记者,《乌拉特中旗周刊》主编,乌拉特中旗电视台《今日视点》栏目制片人,在《巴彦淖尔日报》《内蒙古日报》等地市级以上媒体发表过新闻作品1500余篇,著有新闻作品集《梦回草原》。现兼职巴彦淖尔市网络与新文艺群体协会副主席。
人物传记
独闯内蒙(3)
孙传海
习惯吃烩酸菜
“四姨,这咸菜坏了吧?”
“坏了?我尝一尝,没坏呀。”
“都酸了还没坏?”
“啊呀,这是酸蔓菁,本来就是酸的。这地方人每家每户把酸蔓菁当咸菜吃的了,你慢慢地吃习惯了。”
“酸得厉害了,有点吃不惯。”
刚来内蒙时,在四姨家第一次吃酸蔓菁,被酸得龇牙咧嘴,以为是放的时间太长坏了,还想让四姨给倒掉。
其实刚来内蒙古最让我吃不惯的不只是酸蔓菁,还有酸烩菜。记得刚来四姨家时,家里就吃酸烩菜,里面还放了猪骨头。后来隔几天就吃一次,我当时心想:这大新正月的,怎么经常吃烩酸菜呢?
成家以后,在杭锦后旗与四姨、四姨夫合影留念。
后来才知道,猪肉烩酸菜、猪骨头烩酸菜不但是河套地区的第一家常菜,而且是上等的好菜,虽然这道菜没上过名馔佳肴之类的书籍,但它在本地人心目中的位置,甚至胜过一些山珍海味。当地人逢年过节、小孩过满月、办丧喜事、接待宾朋时,烩酸菜总要当作压轴儿菜。
二表弟给我说:“当地人经常说,香不过的猪肉烩菜,亲不过的姑舅常来。”
可是我第一次吃酸烩菜时,就觉得这道菜又酸又硬,口味不好,如果里面不放肉、不放骨头,更是难以下咽。
因为吃不惯这道菜,我还专门给父母写信提到此事,我在信上写道:“这里的酸烩菜太酸、太难吃了,我觉得在山东猪也不吃。”
除了饮食不习惯之外,刚来内蒙还有一个让我头疼的问题,那就是这里农村一天只吃两顿饭,每天上午九点十点左右吃一顿饭,下午三四点左右吃一顿饭。而在老家一天三顿饭顿顿不误的我,实在不习惯这里的两顿饭,经常饿得我肚子咕咕叫,但碍于面子,就是再饿,我也不好意思去厨房找吃的。
四姨知道后给我说:“这里和老家不一样,现在这个季节每天都是吃两顿饭,你饿了有什么吃的就自己拿着吃吧。”
提到酸烩菜,四姨夫给我说:“这里缺乏新鲜的蔬菜,到秋天各家都腌酸白菜,都储存土豆,猪肉烩菜是这个地方冬春两季的主菜。这地方吃的不和老家一样,你慢慢习惯吧。”
这是1987年刚来内蒙古时住过的四姨夫家的房子。
来内蒙古后我第一次感觉烩酸菜味道还不错的,是1987年冬天的一次事宴。那个时候办事宴吃的非常简单,饭桌上除了上几道凉菜外,主要就是猪肉烩酸菜。记得在那次事宴上,我盛了满满一碗猪肉烩酸菜菜,感觉特别香,给吃了个精光。
两年后,我终于吃惯这里的烩酸菜了。不但吃惯了,成家以后住平房时,还每年自己腌制。但在烩酸菜的时候,为了增加食欲,我除了让妻子多放点肉之外,还让放点豆腐,感觉那样更好吃。后来妻子说,放豆腐味道变了,不好吃,不给放了。
“你不是给老家人写信说这菜猪也不吃吗?你怎么又喜欢吃了?”有一次,妻子故意取笑我。
我瞪了妻子一眼,笑嘻嘻地说:“就是因为猪不吃,我才吃了。”
作品链接
编辑 孙传海
投稿注意事项
1.所投文章必须是没有在其他平台上发表过的非虚构的原创作品,长篇纪实文学作品可连载。
2.作品内容不得涉及政治敏感话题,不得泄露国家机密,不得侵犯个人隐私,不得涉及任何法律法规所禁止的内容。文责自负。
3.本平台实施赞赏稿费制,没有赞赏就没有稿费。如有赞赏,将作品获得赞赏金额的70%作为稿费,但赞赏金额在20元以下的不予发放。稿费将在文章发表一周之后以红包形式发给作者,发放稿费之后再获得的赞赏将不再发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