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阳方言中的部分对应文字
以前总认为汾阳话土得掉渣,好多场合都怕别人不知所云而张不开口。慢慢留心,才发现许多用语其实是有文字对应的,是雅言。在某些时候,其意义甚至是无可替代的。闲来无事,受许占宇先生对汾阳语言语音研究的启发,把一些能想到的俗字整理记录,以供一哂。
民以食为天,先从吃开始。
秫,读音TAO ,四声;SHU,三声,即高粱。(网络不接受tao字,没办法,写法是禾字边加一个兆字)
“秫面揑人人,一色色。”“不是秫面擦尖,就是秫面抿尖,还要吃杀人咧。”
虽然现在人不再当做食粮,但它是白酒的重要原料。
咥,拼音DIE,二声,吃的意思。
“咥饱了。”“外面吃的再好,也不如回家咥上一碗掐圪瘩舒服。”
虽然意思和吃相同,但常用于非正式场合,似乎更能体现一种豪迈之气。
燣,拼音LAN,一声,炒的意思。
“把这块肉燣一下,一会儿拌面吃。”
虽说是炒的意思,但仅指炒肉,或者说只指快速炒肉,比炖费时要少得多。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
搲,拼音WA,三声,舀的意思。
搲面瓢。“去,搲上一碗白面,冷水和的软些,晌午咱们吃饺子。”收入远超预期——“这下可搲住了。”
本义常常在家庭中使用,引申义则常用于朋友间的交流。
捯,拼音DAO,三声,本义指双手舞动的样子。
“捯闹的还不赖。”“在家里拾捯半天东西,乱死了。”“不要圪捯,没看见人忙?”
它的本义用的较少,而引伸义则十分常用,是口语常用词。
蹘,拼音LIAO,四声,指双腿相搭。
“圪蹘着二郞腿,牛哄哄的样子。”有时二声变四声,引伸为不顺畅“那人比较圪蹘,不好说话。”
不常用,但其意义普通话不好取代,韵味也更悠长些。
蹽,拼音LIAO,四声,快速走或偷跑。
本义不常用,但方言中有一个专用名词:蹽边踅沿。
蹽边踅沿本义指只在外围转,而不进入中心。引伸义指人干活不实诚、拈轻怕重,不肯负责任的行为。
谝,读PIAN,三声时,夸耀。
“谝打你大大吃三茬苜蓿哩!”
意义变为说话和花言巧语时,转读PIA二声时。
“和朋友们谝了会儿壳子。”“谝吧,没有的事你也能谝出个子午卯酉来。”
常用于平时熟人交流的口语。
卤壶,即执壶、茶壶。
“茶叶已放到卤壶了,水开了泡一下。”
卤壶为执壶至少在明代以前的古称,汾阳城乡一直沿用,大致只限于陶瓷质地的茶壶。壶在古代形制变化较大,从类似于今天的瓶的形状,到鸡首壶,再到执壶。流越来越长,流和壶体之间由无孔到有孔,由单孔到今天的多孔,与人们的饮茶习惯密切相关。
仰尘,天花板。
“今天家里来了个打仰尘的,得早些回去做饭。”
仰尘是古代对天花板的称呼,以木枋条制骨架,覆木板;或以芦苇杆扎骨架,糊纸。传统木结构房屋为遮蔽梁椽和隔热而设,汾阳方言中一直因袭使用。且在口语中只称仰尘而不叫天花板。
奓,ZHA,四声,张开。
“头不梳,脸不洗,两根黄毛圪奓起。”“学习小有进步就鬼奓的不行了。”
本义常用,引伸义也常用。
曷,HE,一声,何、哪。
“去曷地儿咧?”
上古语言。因为口语中常用,所以汾阳人常被别人称呼为“曷地儿家”。
猴,小。
“猴孩儿们一下学就是校门口的摊摊上,乱吃。”
来源于蒙古语系。
床,杌子、凳子
“没啦椅子,就坐个儿猴床床吧。”
宋代以前坐具统一称为床,汾阳一直沿用。
窈,YAO,三声,指女子长相姣好。
“谁家二女子,窈的多咧”“窈蛋儿子,大了能当演员。”
口语中常形容女子的妖冶态,略有贬义。
巎,NAO,一声,山头之意。
“坐的山巎巎上看风景咧。”
不常用,但意思独特。现城市广场土地原属南关,地名即为晒鳖巎。
擩,RU,四声,插入、塞入。
“这东西太大,擩不进的。”
常用动词,仅在口语中使用。
唼,SHA,四声,挑、选之义。
“把这些豆子里发霉的唼出来,一会熬稀饭时一并煮上。”“买菜也不知道唼好的……”
口语中几乎将挑、选的字眼都用这个唼来代替。
罟,GU,三声,本义为网鱼,汾阳话引伸为逼迫、强制。
“老是罟住人做活计,也不给歇歇。”
是组织行为中的口语常用词。
羯,JIE,二声,指骟过的公绵羊。
“这群羊都是羯羊,只有一个圪羝。”
以前吃羊肉讲究吃羯羊肉,因为比较肥,更适合与黄胡萝卜拌馅吃饺子。
剺,:LI,二声,指割、划开。
“人家骑马咱骑驴,心里好像刀子剺;回头一看挑柴汉,比上不足下有余。”
俗语中一般用于刀类划破的动作。
#民俗文化传播##生活日記##语音##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