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是你创造了自己的忧伤

女作家毕淑敏曾说过,在人生低谷期,多读点书、干点家务,是有好处的。

《自由在高处》的作者熊培云也说过类似的话,他认为年轻人有两件事可以做,一是努力赚些钱早日实现财富自由;不过,若赚不到什么钱,那就多读点书,为日后发展储备知识。

因为赚不到钱,且并没有达到人生高峰,于是我努力多读书。

就比如有人问我,只读书,能学好心理学吗?

我回答:

只读书未必能学好心理学,但是连书都不读,一定就学不好心理学。

读书是在困境中,解救自己最有效也是最节约的方式。

有时候,只是那一小段只言片语,便能让人茅塞顿开。

 

 ▼

人的经验世界是自己创造的

阅读《存在主义心理治疗》时,看到这样一段话:

人类所有个体都处在困境之中,只是有些人对应对困境无能为力;心理病理不仅仅有赖于压力存在与否,还有赖于无所不在的压力与个体防御机制之间的交互作用。

是的,每个人都有“存在”压力,但是每个人面对压力的反应方式却大不相同。

有些人抵抗住了压力,有些人则被压力压垮。在压力相同的情况下,会否被压垮,就要看承担压力者的韧性。

所以,存在主义心理学,一直强调的观点是,人是自己世界的创造者,人所经历的一切,好的、坏的,都是自己创造出来的。

人难道不受到环境影响吗?

学过马克思唯物主义哲学的小伙伴们看到这种观点,必不能接受。唯心,绝对的唯心主义!

人的处境不应该是受到物的影响吗?

大环境如此,我们有什么办法呢?

比如,一位小姑娘,父母离异,然后双双再婚,家庭结构也因此变得复杂,似乎父母两人谁也不能给予小姑娘足够的关心和爱。

小姑娘遭遇的这个困境,难道是她自己创造出来的?

父母离异这个事实,的确不是小姑娘自己创造的,

但是小姑娘可以选择如何对待这个问题。

如果她相信,父母还是会和以前一样爱她,没有人会抛弃她,她依然可以成长为一个快乐的小女孩。

若事情更糟一些,的确父母有一方或者双方都不负责任,抛弃了她,她还能选择快乐吗?

如果她想,那也可以。尽管她缺失了父母的爱,但是祖父母依然疼爱她,她依然能接受教育,依然有关心她的老师,依然还有灿烂的未来。

当然,遭此困境,小姑娘也完全有理由选择一蹶不振、选择灰心失望、选择不相信一切美好。毋庸置疑,人所感受到的世界,取决于自己的归因和判断。

 ▼

要求他人改变是对自己不负责

但是,在做心理咨询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一些来访者,他们完全认识不到自己的问题、自己的责任,反而想要急迫地去改变他人、或者将责任推卸给他人。

“孩子沉迷网络、老公/老婆不关心教育、婆婆溺爱孩子……有什么办法改变对方吗?”

他们甚至会认为,生活中的困难,根本上都是别人造成的,而与自己无关

如果孩子能摆脱网络好好学习;如果老公/老婆对家庭和孩子更多关心;如果婆婆在照顾孩子的时候不那么惯着他……那么他/她的生活一定会很美好。

看起来,这些人的生活,全由他人决定。

他们的喜怒哀乐,完全掌握在他人手中。

为什么,他们会乖乖地将自己的生活,拱手让给他人?

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不用为自己的懦弱、逃避、失败承担责任。

存在主义心理学看到了这一现象,才要一直强调:

人是自己世界的建构者,人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包括一切选择、失败、成功、快乐、忧伤。

 

 

只对自己负责世界就和平了

其实,负责任这个概念有时候真得非常管用。

当我们对自己所爱之人,抱有超过一般的焦虑时,如我们过于担心他们能否生活得好、将来能否有出息,能否有勇气面对困境等等,

我们就要对自己说,他/她有为自己负责任的义务,我们不能大包大揽,来剥夺他们对自己的责任。如果剥夺了责任,同时也是变相地控制了他们的生活。

当我们对他人,抱有超过一般的责难时,如若不是因为他/她冲动行事、漠不关心、不求上进等等,我就能如何如何。

这时,我们要对自己说,他人不对我的喜怒哀乐、我的人生负责,他们没有义务,我的世界只有我负责。(这种意识对恋爱中的情侣,尤其是女生来说非常重要。)

如此,我们对他人的焦虑会减少、对自己的勇气会增加。幸福的人生也更有把握哦!

<end>

遇到心理问题,寻求专业帮助就是为自己负责。

心理咨询预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