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杂症之治

湿寒性颈椎病的诊治

湿寒性颈椎病是因湿寒邪气引起发生的颈部不适,颈肩疼痛,酸胀串麻连及肩背。颈椎病有因风寒所致,有因虚所致,有风寒夹湿所致。湿寒阻阳,脉络不通,也是常见的一个证型,现将诊治心得述其要。

  病因病机:寒主收引,其性凝滞,寒邪伤阳,不能化湿,湿寒相加致气机不利,气血运行不畅,筋脉拘急痉挛。

  若仅是寒邪伤阳,颈肩经络阳气被束,寒湿阻滞经络肌间病情尚属轻症。若肾气不足,颈椎骨质疏松,膨大压迫颈脊神经,寒湿之邪乘虚所受,阻血气运行,造成颈椎重症。

  诊断要点:颈项酸疼沉重,头晕头痛,转动受限,上肢无力,感觉异常,肌肉萎缩,X线提示颈柱生理曲度改变。

  辨证治疗:

  1.颈病轻症,无汗表实症,用葛根汤取微汗使邪从汗解。其中,用葛麻轻扬发散,以驱寒湿表邪,桂枝解肌,赤芍甘草活血、疏经络之气,补经络之虚,生姜大枣调和阴阳气血。

  2.汗出表虚症,用桂枝汤加葛根,解肌缓疼,荣筋止疼,因表虚汗出,不用麻黄,防汗出伤津。

  3. 因寒伤阳气不能化阴,阴凝湿重,重用附子温阳胜湿,通达阳气,疗效更佳。

  4. 肾气虚,骨受损,多虚症,可用桂枝汤加葛根、附子、狗脊、生姜、淫羊藿鹿角胶等,补肾阳益肾阴,祛湿通络,温肾除痹。

  此外,还可外敷芥子川乌末,效果也佳。

   通窍活血汤治血瘀头痛

  崔某,男,45岁,教师。于2006年4月初诊。患头痛二十年,屡经中西药医治不效。疼痛以巅顶为甚,乍轻乍重,病情缠绵,深感痛苦。近一周来,因家庭琐事,郁闷饮酒,致头痛加剧,头痛如裂,呻吟不止。经某医院CT检查未发现异常。入院后首投天麻钩藤饮以平肝潜阳,服药3剂不解,亦加服颅痛定等西药仍罔效。患者病程日久,可谓顽疾,久病入络,气滞血瘀,遂改用通窍活血汤加味以活血通络,消瘀定痛。

  处方:赤芍川芎红花、柴胡、僵蚕各9克,桃仁、当归各12克,丹参15克,全蝎5克,老葱2根,生姜3片,大枣3枚。另用麝香0.1克,上药汁冲服。服药1剂,头痛顿减,连服7剂,头痛止如常人。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按 头痛系病人一自觉症状,临床极为常见,外感时邪,脏腑内伤,皆可发生。本例头痛长达二十年,每发则抱头自击,昼夜不宁,遍求医林,药不中病,此次为情志不遂,欲意饮酒解愁,反致肝阳暴长,引发旧疾。首辨为肝阳上亢之头痛,投天麻钩藤饮数剂,病情依然。遂根据“久病在血”、“久病入络”及“不通则痛”之理,证属血瘀头痛,恒用通窍活血汤加味治之,收效甚捷。方中赤芍、川芎行气活血;桃仁、红花活血通络;葱姜辛散通阳;加入当归、丹参以助祛瘀生新;取其麝香通窜开窍,活血通络之力更强;酌加柴胡清轻上升,引经载药上行;僵蚕、全蝎等虫类搜逐之品,涤络通窍,引药直达病所,合诸药而通窍活血,消瘀定痛之功。余用此方治瘀血所致之顽疾,每每获效。

   治虚症胎漏三法

妇人胎漏临床日趋增多,现代医学称习惯性流产。其多见妊娠期间,阴道下血,淋漓不断,常伴小腹下坠及腰骶酸痛。治疗不当,常致流产。成为影响妇人身心健康的主要疾患。专家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胎漏多属虚症。对妇人胎漏提出三法治疗。临床用之,每多受益。

  巩固肾气

  “肾主系胞”,妇人胎动,症属肾虚者,常见腰骶酸痛。《景岳全书》云:“妇人肾以系胞,而腰为肾腑,故胎孕之妇,最虑腰痛,痛甚则坠,不可不防。”且临床中,腰骶痛与预后关系密切。若腰骶痛重者,保胎较难成功。腰骶酸痛较轻者,保胎较易,预后也佳。妇人肾虚胎漏者,又常伴有头晕眼花、腿软、小便频数。脉见沉弱,舌淡苔白。治疗当以补肾固胎为主。

  家父倡导用《傅青主女科》安奠二天汤:红参30克,焦术30克,熟地30克,山茱萸15克,炒山药15克,枸杞子6克,炮扁豆6克,杜仲9克,甘草3克。此方通补脾肾二脏以安胎,尤以补肾为主。然其补后天脾胃,也实有补后天益先天之意。此方常可固护胎元而建奇功。临床可辨证加入桑寄生、川断等品。家父认为,加菟丝子更有安胎补肾之功。张锡纯曾言:“愚于千百味药中,得一最善治流产之药乃菟丝子是也。”此外,临床也适加紫河车,以补肾气,助安胎之功。

  调补气血

  养胎者,气血也。妇人气血充足,冲任得养,胎元牢固则不致下坠。因此对胎漏气血不足者,当补气血为先。常用生黄芪党参补气敛血;用当归阿胶养阴补血摄血。补气血可增固胎之力,对于气血虚弱出血者,可在补气血的基础上,用炭类止血药,以止血救急。如用生地炭、黑地榆、升麻炭、杜仲炭、芥穗炭、艾叶炭等。或加用收敛止血之品,如仙鹤草、苎麻根等品。也可加升麻、桔梗,以起提升止血作用。

  强健脾胃

  若妊娠胎漏而见倦怠乏力、面色苍白、头晕目眩、语言无力、多汗纳差、舌淡苔白、脉浮滑无力者,多属体质虚弱,脾胃不足,冲任不固,无力载胎之故。脾胃为后天生化之源,运化失司则给养不足,无以保胎元。临床常用四君子汤加减,常重用白术配山药、党参、茯苓、砂仁等,以健脾开胃,培养根本。如脾虚不统血者,也可用养血归脾汤加减。

  总之,胎漏一病,一定要注重补肾气、养气血、健脾胃三法,以达到固冲安胎作用。临床之时,也需要注重辨证施治,随症加减化裁,灵活应用,方可收到满意的效果。(网络转载文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