燥湿热方***

栀子豉汤合小陷胸汤+黄芩、连翘、茵陈、芦根乃苦辛分消法,可以治疗痰热与湿热内结不解之证

栀子豉汤+桔梗、甘草、薄荷、葱白、枳壳、枇杷叶乃辛凉轻剂,可以治疗风温郁表之证

栀子豉汤+桑叶、杏仁、沙参、浙贝、梨皮名桑杏汤,可以用栀子豉汤、喿菊饮、沙参麦冬汤、玄参各1克;杏仁、浙贝各0点5克组成此方;栀子豉汤加蒌皮、杏仁、枳壳、桔梗、郁金、枇杷叶乃叶氏轻苦微辛法,用以治疗气火郁痹所致的胸闷、脘痞、不饥、肠痹、咳嗽咳血、淋浊便秘等证;

最常与栀子豉汤搭配的用药组合依次为:杏蒌郁橘、杏蒌郁桔、杏蒌郁杷、杏蒌郁枳桔降及杏蒌郁桃降;

湿热咳用甘露消毒丹合麻杏石甘汤;

燥热咳则用小柴胡汤合桑菊饮;

寒湿咳用射干麻黄汤或加石膏、杏仁;

顽固性口腔溃疡燥热明显者常用小柴胡汤合白虎人参汤;

湿热伴见燥热者,可以用半夏或甘草泻心汤合方白虎加人参汤;以上两个方案对于唇风(即口唇肿胀、干裂起皮、流血、疼痛、溃烂反复发作等,亦有佳效;

白虎汤合导赤散还可以治疗小儿的疱疹性口炎,一般于服药后三至七天症状即可消失;

白虎汤合消风散用于夏季皮炎

用白虎加人参汤合半夏泻心汤加枳实、蒲黄、石菖蒲可以治疗顽固的口臭、口中粘腻和口甜等症;

在用白虎加人参汤治疗多汗证时如果又兼见便溏等症者,可以与柴胡姜桂汤合方使用;

白虎加人参汤还可以治疗遗尿及尿频等小便异常,如果便溏者,可以合方五苓散;这一方面完全是根据<伤寒论>219条所表述的: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澹语遗尿等而得到的启发;

平胃散合三黄泻心汤清胃理脾汤,乃<医宗金鉴>方,主治痞胀、呕哕、恶心、嗳气、不食、吞酸等伤食病证或者大便粘臭、小便赤涩、喜食生冷、口舌生疮等湿热为病、脾胃积热之泟

平胃散合白虎汤为白平汤,主治二方证相兼之证,为舌苔厚腻胃脘痞胀、纳呆不饥的平胃散证,又见口干口涩、口渴汗出心烦的白虎汤证

白虎汤加生地、白芍、阿胶,乃仿黄连阿胶汤法,可以上清肺胃郁火,下滋肾阴,用于治疗眩晕而消瘦口渴善饥者

湿热之常用方剂

白虎汤、清营汤、犀角地黄汤、凉膈散、黄连解毒汤、普济消毒饮、清瘟败毒饮、龙胆泻肝汤、左金丸、芍药汤、导赤散、清胃散、白头翁汤、葛根黄芩黄连汤、安宫牛黄丸、紫雪、至宝丹、小蓟饮子、十灰散、羚羊钩藤汤、天麻钩藤饮、茵陈蒿汤、甘露消毒丹、二妙散、清气化痰丸、小陷胸汤、滚痰丸。

.   天热要除体内湿热 甘露饮■三仁汤■正清丹■湿热耶豆饮■寒湿徽琼散■湿热久蕴 栀子柏皮汤■八正散■湿热淋证 尿血

风湿热的证型与治疗 天热要除体内湿热本病初期是感受风热病邪,温毒上受,属中医温病范畴;游走性身痛、关节痛属“行痹”;急性风湿性关节炎多属“风湿热痹”;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多属“风寒湿痹”或“瘀血痹”;心脏炎则属“心痹”。总以肺、脾、肾、虚损为本,关节疼痛等症状为标。

根据“热者寒之”的治疗原则,风湿热总的治疗大法仍以清法为主线,以祛风清热消痹为主要治疗原则,再根据其病程中不同阶段的不同病因病机分别论治。

风湿热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急性或慢性结缔组织炎症,主要累及心脏、关节、中枢神经系统、皮肤和皮下组织。临床表现以心肌炎和关节炎为主,可伴有发热、毒血症、皮疹、皮下小结,舞蹈病等。急性发作时通常以关节炎较为明显,急性发作后,治疗不当或治疗不及时可遗留轻重不等的心脏损害,导致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在过于劳累、精神紧张或感冒合并感染后可导致心衰甚至死亡。风湿热,属于中医的“痹症”、“风湿热痹证”范畴。

病因病机

《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风湿热的发病与正气不足,感受风寒湿热之邪等因素有关。主要由于先天禀赋不足,肝肾亏虚,营血虚于里,肺卫虚于外,腠理失固,致风、寒、湿、热、燥邪乘虚而入;或恣食辛辣厚味,湿蕴生热,或居处潮湿,或劳伤心脾,运化失职,复感外邪,首先上犯肌表,渐至入里。

若湿浸肌肤,风湿热合邪、痹阻经络,气血运行失畅,留滞筋骨关节,常对称累及膝、踝、肩、腕、肘、髋等大关节,表现为游走性关节炎,局部呈现红、肿、热、痛的炎症。久病入络,累及心脏,发为心痹。

本病初期是感受风热病邪,温毒上受,属中医“温病”范畴;游走性身痛,关节痛属“行痹”;急性风湿性关节炎多属“风湿热痹”;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多属“风寒湿痹”或“瘀血痹”;心脏炎则属“心痹”。总以肺脾肾虚损为本,关节疼痛等为标。

风湿热的证型与治疗

风湿热的证型一般分为湿热痹、寒湿热痹、风热痹、痰瘀热痹、血虚热痹等证型。根据发病情况,还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急性期以风湿热痹为主,以心脏炎和关节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多见发热,咽喉肿痛,口干口渴等风热上攻症状;继而出现肌肉关节游走性疼痛,局部呈现红、肿、热、痛及伴见全身发热或湿热偏盛者,关节红肿疼痛,灼热感明显,发热亦甚,皮肤可见红斑,舌质红,舌苔黄干,脉滑数。

根据“热者寒之”的治疗原则,风湿热总的治疗大法仍以清法为主线,以祛风清热消痹为主要治疗原则,再根据其病程中不同阶段的不同病因病机分别论治。或兼以疏风,或兼以解毒,或兼以化湿,或兼以散寒,或兼以凉血,或兼以化痰行瘀,或兼以滋阴,或兼以养血,或多法合而施之。以下笔者介绍一风湿热痹典型案例,与同道讨论。

典型病案

赵某,男,9岁,2007年3月12日初诊。

诉:发热1年余,加重20余天。患者1年来多自汗,口干,乏力,纳减,畏寒;易患感冒,咽疼,每发病必发烧,38°C以上。多次检查,除血象高外,心肝肾检查无异常发现。当地医院按感冒治疗,予退热药、输液治疗,体温有时下降,迁延不愈。但20天来加重,发热39°C以上,输液打针,不见效,并出现左膝关节,左手腕关节疼痛,走路跛行。

化验白血球2.3×109/L,中性粒细胞80%,抗“O”>250单位,血沉96mm/h,先后在几家医院就诊,诊断为风湿热,治疗后病情好转,但出院后不久又发热,关节疼痛发作。遂转来中医诊治。

刻诊:患儿体温38.6°C,消瘦,面色微黄,无精打采,疲倦乏力,出汗,恶热,喜冷饮,左膝关节、右腕关节肿痛,走路跛行,口渴欲饮,小便黄少,大便略秘,舌质淡红,苔微黄,脉细数滑。

中医诊断:风湿热痹。

辨证:表虚卫弱,风湿热邪,瘀阻脉络,流注关节,不通则痛。治宜:调和营卫,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方拟柴胡桂枝汤加味。

方药:柴胡15克,黄芩6克,半夏5克,党参6克,桂枝6克,白芍6克,生姜3片,大枣6枚,金银花30克,忍冬藤20克,连翘20克,虎杖10克,秦艽12克,丹参10克,地龙10克,赤芍10克,丹皮10克,牛膝6克,板蓝根15克,生石膏30克,知母6克,山药15克,甘草6克。

用法:日1剂,水煎两次,分3次温服。

3月27日二诊:上方治疗15剂,热退,关节肿痛逐渐消失,血沉降至50mm/h,口干欲饮转轻,饮食增加,小便转清,尿量增加,大便变软,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数。证为余邪未尽,久病体虚,治宜益气养阴,祛风除湿,清热解毒。

方药:上方加黄芪30克,当归10克,元参8克,益气养阴,去板蓝根、生石膏、知母。

4月3日三诊:上方服6剂,血沉降至31mm/h,余症均除,饮食增加,精神明显好转,上方继服10剂。

4月15日四诊:诸症悉解,血沉降至4mm/h,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缓。病情缓解。考虑病史较长,体质较弱,仍需扶正固本,健脾补肾,益气养阴,温经通络。

组方:黄芪30克,党参15克,金银花30克,当归15克,元参1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虎杖10克,秦艽10克,女贞子15克,枸杞15克,紫河车6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陈皮6克,甘草6克。上方取3剂,配制胶囊,每粒0.5克,每次2粒,日服3次,以资巩固。

笔者随访6年,一直未复发。

按:风湿热属于中医痹症范畴。本案患者年龄不大,久病体虚,易患感冒,风湿热痹俱在。治疗宜调和营卫,清热利湿,祛风通络。初期以治标为主,柴胡桂枝汤合白虎汤加减,连服15剂,热退,关节疼痛消失;继续加减治疗,血沉逐渐下降,恢复正常。后以扶正固本,益气养阴,健脾补肾,温经通络,配制胶囊,以资巩固,随访多年,一直未反复。

方中柴胡桂枝汤,是由小柴胡汤与桂枝杨各取其半,组合成方,既具备小柴胡汤和解表里,疏泄肝胆之效,又具备桂枝汤调和营卫,健运脾胃之功,治内伤、外感之发热,功效见长;并合白虎汤,清热生津,清气分热盛证;患者壮热不恶寒,出汗多恶热,喜冷饮,加金银花、连翘、板蓝根清热解毒;加丹皮、赤芍、丹参、当归、秦艽养血凉血活血、祛风除湿;防己利水化湿,祛风止疼;忍冬藤清热解毒,祛风通络;生姜、大枣、甘草调和营卫,调和诸药。

诸药配伍切合病机,共凑清热解毒、祛风利湿、养血活血、通络止痛,于急性期短时间内控制了病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恢复期余邪未尽,身体虚弱,再扶正固本,标本兼治,健脾补肾,益气养阴,温经通络,配制胶囊,以质巩固,所以6年来一直未反复,疗效满意。

天热要除体内湿热

小暑(7月7日)过后,天气更加炎热潮湿,许多中老年人会出现关节酸痛、饮食无味、腹痛腹泻、头痛头晕、心悸失眠等症状。北京中医药大学温病教研室李刘坤教授提醒,这是湿热惹的祸,湿热停留于人体不同部位会引起不同的病症,若不及时清除,可逐渐加重,严重危害健康。记者从李教授处了解到,小暑之后湿热病邪最盛,中老年人的许多疾病都与此有关。李教授指出,湿邪性质偏于向下,主要停留于人体脾胃、关节、肠道等偏下的部位。而热邪则是无形之邪,与湿邪结合,容易上升到头部、体表、肺部等人体比较靠上的部位,引发头痛、湿热感冒等病症。中医认为,夏季主湿热,特别是小暑之后的一个多月,雨水多湿度大,气温较高,“热为天之气,湿为地之气,热得湿而愈炽,湿得热而愈横”,就是说湿热之邪互相胶结在一起,会危害人体。此时清除体内湿热有利于防病治病和养生益寿。李教授介绍,长期食用辛辣、高脂肪、高热量食物及甜食,容易引起湿热。此外,中老年人由于脾胃功能下降,也容易受到湿热病邪的侵袭。所以患有骨关节病、脾胃病、失眠、肠功能紊乱等疾病的中老年朋友,平时应注意以绿色蔬菜和清淡食物为主,远离辛辣刺激和肥甘厚腻的食物。温度和湿度较高时应减少运动。若体内出现湿热,应根据湿热引发不同部位出现的病变,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湿热在表: 表现为鼻塞流涕、发冷发热、胸闷想吐、肌肉酸痛等。医院化验可见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这是湿热停留于人体卫表、气机阻滞所致,若不及时采取措施,湿热弥漫人体,会导致经常感冒;抵抗力下降。中医认为,湿热在表,用芳香药物化解为宜,可饮佩兰香荷茶。取藿香、佩兰各5克,薄荷2克,若是鲜品用量可增加1倍,加入500毫升水,煮沸5分钟后代茶饮用,连饮3周。平时注意饮食清淡,每天饮水2000毫升以上。湿热在头: 表现为头痛、头晕目眩、失眠、健忘、嗜睡,严重者眼球震颤、耳鸣,可急性起病,亦可慢性反复发作。中医认为,湿热留于头部,阻滞阳气,闭塞脑窍,导致眩晕等不适,可服半夏山药粥治疗。取清半夏30克加水约300毫升,煮开5分钟后去渣,放入干山药30克(研成粉末),煮沸并加白糖调味即可,每日早晚空腹服食。半夏清热燥湿,山药补脾益气,对清除头部湿热有明显作用。湿热在肺: 表现为咳嗽、哮喘以及鼻流脓涕。湿热引起的咳嗽,大多痰白而黏,或痰稠而黄,不易咳出,口干却不想喝水。痰湿在肺用橘皮薏米粥治疗。取薏米、橘皮各30克,加入400毫升水煮沸20分钟后去渣,加入50--100克小米熬粥食用,每天1次,连食两周。该粥可清热祛湿,宣肺止咳。服粥期间忌烟酒、辛辣、香燥(如香菜、芹菜等)和烧烤之品。湿热在肝胆: 表现为黄疸、湿疹甚至腹水。由于肝胆经脉经过两胁和二阴,并开窍于目,所以湿热肝胆病变多发生两胁疼痛,多为持续性痛,可有间歇加剧,并伴有口苦、胸闷、食欲不佳,若不及时祛除湿热,可进一步发展为急慢性肝炎、胆囊炎等。祛除肝胆湿热食螺蚌肉。取田螺300克、蚌肉150克洗净,煮汤食。田螺清热利湿、利小便,蚌肉清热,常食有清热利湿及止痛之效。此外,食用佛手、绿萼梅、猪肝、玫瑰、豆腐等,有疏肝、补肝作用。湿热在肾: 中医所说的肾包含膀胱、尿道等器官,湿热在肾可导致小便不利、涩痛、腰痛,或尿中有黄白浊物、小腹坠胀等病症。并会引起湿热腰痛,以酸胀疼痛为主,可放射至大腿内侧或会阴部,伴有全身骨节酸痛。用鲫鱼利水茶祛湿热效果较好。将杜仲20克加水200毫升煮沸15分钟后取汁,鲫鱼1条(约400克)剖腹洗净,将茶叶10克和独头蒜10个放入鱼肚内扎紧,放入沙锅加杜仲汁和水适量煮熟,每天中午饮汁食鱼,连食10天。湿热在关节: 表现为湿热性关节疼痛、肌肉麻痹和湿热疹。湿热之邪入侵关节,会出现以四肢关节走窜疼痛为主,伴重着、酸楚、麻木、关节屈伸不利等症状。湿热侵入肌肉筋骨之间,轻者可见肌肉酸楚不适,甚者可有经脉弛缓,活动不利,肢体麻木等现象。祛除湿热关节痛食赤小豆粥。将赤小豆30克加水400毫升烧开20分钟后,加入白米15克熬粥,并放入适量白糖,早晚食用,连食一周,可清热利湿而止关节痛。湿热在脾胃: 中医认为,脾为湿土之脏,胃为水谷之海,湿热之邪最易侵犯脾胃。临床表现为身体发热但热度不高,虽出汗但热不退,胃脘部胀闷不适,恶心欲吐,舌头有或白或黄的舌苔。不及时祛除脾胃之湿热,可发展为慢性胃炎、消化不良、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病症。可用参芪薏米粥除湿热。取党参12克、黄芪20克、薏米60克、白。米60克,用冷水洗净泡透,放入锅中加水煮粥即可,早晚食用,连食两周。党参、黄芪能健脾益气,薏米清热利湿,该粥有健脾胃、利湿热之效。湿热在肠道: 表现为泄泻、腹痛、粪色黄褐、气味臭秽、肛门灼热,并伴有身热口渴、小便黄而少。多由饮食不当、湿热外侵所致,可食用扁豆山药粥。取扁豆、淮山药各60克与小米50克煮粥,早晚餐食用。扁豆清热利湿止泻,山药补脾益气,扁豆山药粥可健脾利湿止泻,有助于祛除肠道湿热,但须忌食荤腥油腻之品。

湿热之证:宜甘露、三仁汤

1.红、肿、热、痛、毒等明显者,宜甘露饮治之;

2.不明显者,宜三仁汤治之!

湿热一证,如油入面、难解难分,久之伤阴,然滋阴有助湿之碍,温化湿邪又有增热之嫌;

案例:井某某,患此症,先到中医院看了几位专家,疗效不大,接着又在当地瞧了两名老中医效果也是平平,中药吃了二三十付,湿热也是顽固难化;后转来我处,诊之:头重如裹、昏蒙不清,神倦乏力、两腿挂铅、阴囊潮湿,脉濡滑,舌体胖大苔白腻、表面微挂黄。

药用 :苍术10克、白术 10克,健脾运化水湿;

茯苓20克、泽泻20克、薏米30克、车前草30克,清热利湿;

草果10克、藿香15克、佩兰15克、石菖蒲15克,芳香化湿;

陈皮15克、半夏12克、(茯苓),温化痰湿;

黄柏10克、怀牛膝30克、(苍术、薏米)合四妙散之意,治疗湿热下注;

患者服药期间下了一仗雨,雨住后阴了几天,水泥路上的小水坑久久不能散去,忽一天早上起风,午后地面上的小水坑消失的无影无踪,这是我见证了风能胜湿的效果。

二诊:疗效甚微,上方加风药:防风10、羌活10、独活10

一日晾晒衣物,发现衣服上的水从上至下一点一点的往下阴、上边的先干、最下边的最后还有点湿,这不就是中医理论的“湿性趋下\"吗!

三诊:有点效果,这期间输了3天预防脑血管的水,输后当天就感到胃里不舒服,第二天胃里饱胀不思饮食;嘱其停输,二诊方加:大腹皮15克、厚朴15克、莱菔子15克,一箭双雕:一则、行气消胀,二则、湿性趋下、气下湿亦下。

四诊:疗效非凡,唯患者是一商家,应酬颇多,饮酒在所难免,但酒性助湿生热与病机不利!故三诊方加葛花15克、枳椇子15克,以解酒分湿。

自此病入坦途。

★三石汤是针对湿热弥漫三焦,吴鞠通的原话是暑温蔓延三焦,其实是湿热弥漫三焦。吴鞠通不仅三石汤主药是三石,在三宝里面的紫雪丹,主药也是三石,大家可以去看一看。所以三石汤是针对湿热蒙蔽而设的。

湿热正清丹■湿热伤三焦——消化、吸收和代谢 湿热一来全身遭殃

中医上的三焦指的是六腑之一。即将人的躯干划分为3部分,横隔以上的器官是上焦,包含心、肺;横隔以下到肚脐的脏器为中焦,包含胃、肝、胆等内脏;肚脐以下的内脏器官是下焦,包含肾、大肠、小肠、膀胱。

《黄帝内经·灵枢·本输》之中提到:“三焦者,中渎之腑,水道出焉,属膀胱,孤之腑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三焦是人体中掌管水液的器官,能疏通水道,运行水液。一旦三焦功能失调,就会导致诸气虚损,食谷运化失调,水液代谢出问题,人体被湿热侵袭,诱发湿热病。

上焦湿热胸口闷 心肺难受堵得慌

中医上讲的上焦炙热就是痰湿肺热,导致上体燥热,阴阳失调,人表现出来的症状就是头部发热、咳嗽、痰多、舌苔白腻、食欲不振、入睡困难、心烦盗汗、小便不利、口干口苦等症。

中焦湿热害处多 胃痛肝炎胆囊病

中焦受到湿热冲击,脾胃不能正常运化水谷精微,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湿和滞久则化热,可形成湿热。人就会出现如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乙肝、肝硬化、脂肪肝、胆结石、胆囊炎等病症。

另外,出现下列这些症状那你就可要留个心了,比如,平时吃的好睡的香,突然有一段时间感觉吃糖都是口干口苦的,嘴里胃里老反酸,有时候早上起床嘴里还泛着一丝甜味儿,感觉身困的厉害,胳膊腿就像是被灌了铅一样,小便颜色发黄,大便稀溏不成形,刷牙的时候舌苔黄腻……一旦身体发出这些报警信号就是中焦被湿热侵袭了,再不祛湿,麻烦可就大了!

下焦湿热致前列腺炎 大小二便现病因

下焦湿热指的就是湿热侵袭大肠、膀胱和前列腺等处主要的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不尽;大便腥臭、稀溏或便秘;小腹胀痛;女性白带过多,腥味重;身体无端发热,口渴;四肢困沉,发懒;舌红苔黄腻等。急性前列腺患者可出现乏力、厌食、恶心、呕吐、冷战、发热等全身症状;还会出现会阴、小腹胀痛;排尿时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尿滴沥、排尿不畅、尿中断、尿道流白等症状。

肺热咽喉痒 咳嗽咯痰多

咽喉干痒,咳嗽痰多是我们身体健康的“晴雨表”,气候变化、身体素质降低、工作压力加大、年老体衰最先表现出来的几乎都是咽喉干痒,咳嗽痰多,这就是为什么中医上说“肺为娇脏”的原因。

老年人最容易咽干、咳嗽、痰多、嗓子痒,虽然说病情不重,但是喉咙非常敏感,在吸入冷空气或者蒸汽、闻到烟味儿、辣椒味儿、大声说笑等都会发作,给人的生活带来了很大不便。中医上认为这是湿热侵入脏腑,导致脏腑虚损,病灶直达咽部产生的,表现出咽部红肿疼痛、干燥、异物感、咽痒不适等症。

湿疹痤疮面难看 还是湿热袭肺经

提起湿疹,相信很多人都有过患病经历,患上湿疹后,会奇痒难耐,俗话说:“疼不死人痒死人”,湿疹可是非常折磨人的。湿热是导致湿疹的罪魁祸首,湿热型湿疹发病比较急,局部皮肤又烧又疼又红肿,跟开水烫了似的;或者是大片红斑、丘疹、水疤等,湿疹痒起来人就会忍不住去抓,被抓破的痘疤会流出黄色的脓水,用手摸起来发黏,还有腥臭味儿。

而痤疮就影响更大了,主要困扰的是年轻人,痤疮的表现是:粉刺、丘疹、脓包、结节等,痤疮的诱因很多,最主要的是脾胃湿热、肺湿热、血瘀痰凝等类型。

心脏怕湿热 阵阵胸痛心慌气短

天气闷热、潮湿的时候,医院里面的心脑血管病人就会增多。下面有两个典型例子:

老马患有心脏病多年了,有一年夏天去旅游,景点人特别多,挤过来挤过去的,老马当时就觉得有点不舒服,特别闷。就找了个凉快的地方坐了一会,哪知刚一站起来就一阵眩晕,心口阵阵发痛,眼前一黑就什么都不知道了,被随团的人送往医院之后医生确诊为心绞痛,得立马住院治疗……

无独有偶

季爷爷的孙子放暑假回来了,季爷爷非得一大早嚷嚷着要去车站接孙子,家里人拦都拦不住,到了车站都十一点了,可是孙子乘坐的那一趟列车还没进站,季爷爷就在站台等着。烈日当头,越等越感觉不对劲,胸口闷的喘不上气、头晕,开始以为是中暑了,后来到医院就诊发现是心脏病犯了,心电图显示的是明显的缺血性改变,刚才那阵症状就是心绞痛的表现。

当人处于闷热的环境中时,是心脏病最容易发作的时候,有一些典型的症状如头晕、胸痛、心慌、气短;有一些不典型的症状如胃痛、背痛、手脚麻木等。

湿热一旦靠近肾 腰膝酸软身体虚

肾为先天之本,关乎着一个人一生的幸福,想要拥有高质量的生活,首先要做的就是强壮自己的肾脏,肾脏包含生命之原动力,为生殖之源泉。

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变大、饮食起居的不规律,导致很多男性朋友年纪轻轻就患上了阳痿。阳痿是一种伤害男人自尊的疾病,它让男人不敢正视自己的妻子,让男人丧失了社会尊严,对男性的身心伤害都特别大。

提起阳痿,很多人都会想到肾阳虚,治疗时应当从温补肾阳着手,导致现代人形成这样一种误区,那就是一旦发现自己阳痿,就一个劲儿地服用补肾药、壮阳药等,事实上,肾阳虚虽然是导致阳痿的主要原因,但是湿热内结同样会导致阳痿。

这种病症主要表现为:身重嗜睡、头晕耳鸣、阴囊潮湿多汗、小便短赤、舌苔淡红、黄腻。

湿热腰痛病症多 尿路感染或肾炎

很多人都出现过腰痛的毛病,尤其是中老年人,在这里我们要明白腰痛是由哪种疾病导致的,一旦是湿热引起的腰痛,那就可要当心了!

《黄帝内经》有云:“肾热病者,先腰痛。”意思就是说腰为肾之府。肾病不一定会腰痛,但若是湿热引发的疾病,如尿路感染、肾炎等均会表现出腰痛。这种类型的腰痛,一到暑湿阴雨天就会加重,腰部感觉很沉,活动后就能稍微减轻了,而且患者情绪焦躁,心烦不稳,容易感到口渴,小便量少,颜色深黄甚至带有红色,出现尿急、尿频、尿痛、尿血的症状。

一旦肾受到湿热的侵袭,它就会阴阳失调,肾代谢水液的功能就会下降,不能维持人体中水液的正常代谢,水湿就像不受管教的野马到处乱窜,到哪哪遭殃,人会面庞浮肿、手脚浮肿,大小二便紊乱、尿中带血、腰疼身困。所以说,湿热犯肾致腰痛,不除湿热花钱吃药都不顶用!

专家高度部分

中华医药文明近千年历史,具备很多西医无法匹敌的优势。“湿热”这个词就是中医独有的概念,西医根本没有相关方面的医治经验。早在百年前名医薛生白就已成为医治湿热第一人,其用尽毕生所学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编纂了医家之不朽的《湿热条辨》、《湿热病篇》等巨著,更是留下了举世闻名的“湿热正清丹”,帮助天下黎民百姓解除病痛折磨,给更多人带来了健康的希望!

吴门名医薛生白 “怪医”专治湿热证

清代四大名医之一的薛生白最擅长治疗“湿热证”。薛生白的主要著作有《医经原旨》、《扫叶庄医案》、《湿热病篇》、《湿热条辨》,尤以《湿热病篇》、《湿热条辨》为后世医家推崇。

湿热正清丹机理

湿热正清丹—“湿热正清疗法”

中医上讲到人体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五脏六腑之间相互关联,五脏六腑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中医认为致病因素分别有“风、寒、暑、湿、燥、火(热)”六邪,其中湿和热两邪一旦蕴结在身体中,脏腑经络必然受阻。

我们都知道脾主运化,脾胃虚弱,不能正常的运化水谷精微,那么这种有秩序的运化功能就被打破了,乱套了,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湿和滞在一块久了就化热了,这就是我们说的湿热。这时候人就会表现为:胃胀胃痛胃烧心、口干口苦、一旦吃了过多的甜食胃里面便会泛酸水、恶心没食欲、身体困重四肢发沉、小便颜色发黄、大便稀溏黏腻、舌苔发黄发腻等症状。

脾胃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脾肾两脏相互依赖,才能保证运化水谷精微和水液代谢功能正常进行。《宣明方论》中说:“湿气先伤人阳气,阳气伤不能通调水道,如水道下流淤塞,上流泛滥比为水灾。”这段话很清晰的表述了脾胃虚弱则湿热滋生,湿热最先伤害的就是肾脏,患者会表现出:畏寒怕冷、腰膝酸软、腹中冷痛、小便不利、面目四肢浮肿、夜尿多等症。

肺与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水液代谢、呼吸运动方面的协调和依存关系。水液代谢方面:肺主通调水道,是水的上游源头,肺气肃降,人体多余的水液则会交给肾去处理,肾就会把它排出去,表现出来就是大小二便的排泄,肺和肾共同完成人体水液的正常输布与排泄。呼吸运动方面:肺主司呼吸,肾主纳气,肺肾配合共同完成呼吸功能。

肺和脾的关系也很密切,肺脾两脏协调,才能保证津液的正常生成、输布与排泄的重要环节,试想一下,湿热犯体,肺气虚弱,生气不足,导致肺气虚;或因肺病久治不愈,耗气过多,影响到脾,人就会出现食量少、腹胀、便溏、体倦乏力、咳嗽、气短、气喘等脾肺气虚症。

脾、肺、肾的湿热勾结在一起,就会形成慢性、顽固性疾病,如感冒、咳嗽、胸闷、乏力、关节疼痛、腰腿疼痛、腹泻便秘交替、小便短赤、舌苔黄腻、面部色斑等等一系列病症。中医认为,湿热之所以造成全身上下大病小病不断,是因为脾、肺、肾三者湿热蕴结造成的,想要改变湿热体质,则要遵循“湿热正清疗法”。

所谓的“湿热正清疗法”道理很简单。

首先,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水谷之海”,脾受湿热困扰则人体的气血、水液运行势必会受到重创,因此,调理气血补脾虚是第一步,脾胃功能强健则气血通、水液畅,消化好,吸收好,排泄好,整个身体才能开启一个良性的循环,外界的湿邪才不会侵入人体,内部的肥厚油腻食物才不会无法消化,形成积食,影响代谢,产生湿热。

其次,是调理肺功能,因为脾胃功能好了,肺气才能充盈,肺有司呼吸的作用,是身体内外气体的交换场所,肺的自主呼吸功能正常才能吸进外界清气,呼出体内浊气。肺的肃降功能是对全身水液的输布,水液的输布功能失调到水液横流,有水则有湿,因此,肺宣发肃降功能的正常水湿则不会产生。

最后,是调理肾功能,中医认为“肾主水”,能调节水液,将肺肃降下来的水液平均分配到脏腑组织,将多余的水液移交膀胱转化成尿液排出去,而这一过程需要肾的阴阳平衡作为基础,肾的精、气、阴、阳趋于平衡状态,水液运行通畅,不阻不滞,根本就不会产生湿热。当脾、肺的功能强健了,上源的水液分配代谢正常了,全身的气血通畅了,肾的阴阳平衡了,人则头脑清醒、手脚有力、记忆力增强、容颜不老、气色红润,全身健康。

湿热正清丹成分及组方

湿热正清丹 组方效果好

一代名医薛生白的《湿热病篇》中对湿热病的辩证论治融脏腑、八钢、经络、六经、三焦与卫气营血等辩证为一炉。虽然内容上略显庞杂,但对湿热病的辨证论治说理透彻,条分缕析,立法用药皆有案可据,有法可循。被后世奉为治疗湿热病之圭臬,是迄今为止研究湿热病比较系统而完整的文献。

湿热正清丹由藿香、茯苓、荷叶、栀子、陈皮、白扁豆、红小豆、绿豆、黑豆、枇杷、金银花、百合、鲜芦根、莲子、枸杞、葛根、菊花、甘草、薏苡仁、人参、玉竹、酸枣仁、猪心、鱼腥草、桑叶、玫瑰花、马齿苋、鲜白茅根、草果组成。

湿热正清丹是薛生白一生的心血,选材用药讲究酸、苦、甘、辛、咸五味搭配完整,并参考五行生克的关系,对药物的归经、走势、升降、浮沉都做了很详细的规划,才能选药组方,配伍用药。湿热正清丹大组方成分之间相互辅佐,药材药性发挥到极致功效;小组方又各显神奇,对心、肝、脾、肺、肾、肝、胆、大肠、小肠、三焦发挥奇效,让您的一身大病小症消失无踪。

小组方显神效

中医称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水谷之海”等,《脾胃论》之中有云:“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脾胃是气血生化的源头,只有脾胃功能强健、正气充足,才能避免外邪入侵,确保身体健康。

藿香、茯苓、荷叶、栀子、陈皮、白扁豆这几味组合能够改善脾胃湿热引起的胃脘压痛、嗳气反酸、口干口苦、失眠多梦、精神差、舌苔黄腻等症。

肺为娇脏,湿热侵肺则会产生各种病理变化,鱼腥草、红小豆、绿豆、黑豆、枇杷、金银花、百合、鲜芦根这几味组合能够能够将肺内的湿热祛除,改善胸闷、腹胀、倦怠乏力、声音低怯、气虚咳喘等,才能确保其主气、司呼吸的功能正常,才会让气体交换正常,身体才不会憋屈。

从中医的角度上说,肾为先天之本,《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提到:“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如果你想让湿热无法靠近身体,健健康康的生活,就要保护好你的肾。莲子、黑豆、枸杞、绿豆、红小豆这几味组合对于脾肾两虚导致的慢性腹泻、小便频繁等症有补益功能。同时有强壮身体,提升抗病能力、消肿下气、润肺燥热的作用。

三焦湿热引头痛,葛根、绿豆、菊花、甘草、薏苡仁这几味组合能够清热除湿,改善湿热、高血压引起的头痛心烦、面目浮肿、舌头发红黄腻、四肢发沉有痛感的症状。

心主血,湿热入心更容易扰乱心神,导致神昏、嗜睡等。人参、百合、玉竹、酸枣仁、猪心这几味组合能够祛除湿热,养好心脾,养心安神、清心开窍、祛痰,促进睡眠,振奋精神。

湿热蕴结于肝胆很容易诱发疾病,表现出胸肋胀痛、腹胀厌食、口苦泛恶,小便短赤或黄,大便不调,身目发黄,舌红苔黄腻等症,菊花、桑叶、栀子、玫瑰花这几味组合能够改善肝胆湿热引起的妇科疾病、眼睛干涩、头晕目眩、恶心腹胀、肢体困倦无力等一系列症状。

感冒(流涕、打喷嚏、鼻塞、头痛、嗓子疼、昏沉)

2-5天

服用两天通过发汗的方式把附着在体表的湿热邪掀掉,人感到头不晕不沉,鼻子通了,嗓子舒服了;重感冒五天即可痊愈

咳嗽、咯痰、呼吸不畅、胸闷气短(哮喘、老慢支、肺心病、肺气肿等)

7-12天

服用一周咳嗽减轻,晚上能睡个踏实觉,10天痰量减少,呼吸顺畅,坚持服用咳嗽咯痰,胸闷憋痛、呼吸不畅等现象都能得到改善

失眠、多梦、健忘、头晕、头痛、烦躁不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动脉硬化等)

7-15天

服用一周失眠多梦现象得到解决;十天左右血压平稳,头不晕不痛;坚持服用失眠记性差,心情烦躁不安,耳鸣眼花均得到改善

胃痛、胃胀、烧心、嗳气、反酸、恶心呕吐、困倦无力(胃炎、胃溃疡、肠胃炎、胃绞痛等)

7-15天

服用一周胃疼好转,烧心、反酸症状改善;服用十天恶心无食欲情况改善;坚持服用胃部不适,肠胃炎等症状好转

腹痛、腹胀、大便秘结或黏滞不爽、泄泻(排便次数多,粪质稀溏)小便短赤、发黄、尿道疼痛

3-10天

服用三天停止腹泻并且不会再犯;五天便秘现象改善;坚持服用大便稀溏,小便短赤情况好转

关节疼痛、腰膝冷痛、下肢重着、走窜麻痛、僵硬、肌肉疼痛、屈伸不利、手足笨重、活动不灵、肌肉麻木不仁(风湿、类风湿、关节炎、腰椎病、颈椎病等)

15-20天

服用十五天作用关节酸麻肿胀情况改善;坚持服用腰膝冷痛、肌肉酸痛症状减轻;湿热彻底祛除以上的酸痛症状会自动消失

肋痛、胸闷、口干口苦、尿黄身热(肝胆疾病)

5-7天

服用五天口干口苦现象消失;七天尿液颜色不再发黄,身体不会无端燥热;坚持服用肝胆湿热祛除,恢复一身健康

水肿可见遍布全身、皮肤绷急光亮、胸闷腹痛、烦热口渴、口苦口黏、小便短赤、大便不畅(湿热侵犯三焦)

5-12天

服用五天左右早晨起床全身水肿,心烦口渴症状得到改善;坚持服用胸闷腹痛、小便短赤、大便不畅现象改善

极爱出汗、面红发热、烦躁、口苦、小便色黄、舌苔黄腻、盗汗

3-7天

服用三天盗汗现象改善,面红发热、小便色黄情况好转;服用一周舌苔发红黄腻症状改善;坚持服用吃饭香睡眠好

心慌气短、心前区疼痛、胸闷痛、心绞痛(心急衰竭、心肌梗死、冠心病等)

10-15天

服用十天心慌气短,胸口憋闷情况得到改善;服用十五天心前区疼痛、阵痛情况得到改善;坚持服用能改善冠心病的相关症状。

以我为例,我舌苔厚,齿痕明显,容易出汗,有体味,寒湿得分是6分,湿热得分是2分,则我确定为寒湿。

区分了寒湿和湿热,那么如何用药呢?这里我给大家推荐两个经典方子:湿热用耶豆饮■,寒湿用徽琼散■:

祛湿热就是在健脾利水的基础上加入清热祛湿的药物;

去寒湿就是在健脾利水的基础上加入祛寒温阳的食材。

以祛湿热的徽琼散■为例子,其中鸡内金,芡实,山药,砂仁,茯苓5味食材都是健脾健胃的,赤小豆,薏苡仁是利水渗湿的,后面菊花,槐花,显脉旋覆花,金银花,菊苣,百合,荷叶,马齿览,葛根9味食材性味苦,凉,都是清热利湿的。

而祛寒湿的耶豆饮■,同样含有鸡内金,芡实,山药,砂仁,茯苓健脾健胃,赤小豆,薏苡仁是利水渗湿的,但是后面9味食材:人参,肉桂,丁香,紫苏,香糯,葱白,干姜,肉豆蔻,橘皮,他们性味则是温,辛,热,用来去寒的。

赤小豆,薏苡仁利水渗湿效果虽然很强大,但是还是有些寒凉,所以添加9味辛热类食材起到中和作用就显得尤其重要。

我之前对这些一点也不懂,我记得有一年春天连续下了一周的毛毛雨,我**惯不打雨伞上下班,周末还在雨中钓鱼,结果感冒发热,又到医院输液吃药,虽然很快控制了病情,可后来身体明显虚弱了,常年易感冒,经常腰酸、腰痛,我一直以为是小毛病。

到了30岁,身体出现了好多小毛病,腰痛的特别厉害,还导致了肾阳虚,对房事不感兴趣,出现了疲软不举的现象。

后来一个老中医告诉我,我这是寒湿,给我开了一大堆中成药来喝,由于我散漫惯了,根本坚持不了。

偶尔看到一份资料说一位44岁的女士,年轻的时候因为做过人流而受了风寒,患有肺癌、骨癌、肾癌,已成绝症。

我从来没有想过寒湿会如此可怕,瞬间把我吓坏了。于是我在我老婆的推荐下使用祛寒湿的徽琼散,把手里的绿茶换成徽琼散,早上,中午,晚上都没有落下,现在体内的寒湿已经干净了,腰痛很快就缓解了,还把鼻炎给缓解了。

我有一个女性朋友是湿热型体质,湿热导致了湿热型肥胖还伴有脱发,同时有多汗口苦,大便秘结,头发稀疏,油腻,头皮屑较多。她还有一个突出的表现是食欲较大,容易饥饿,为了减肥强迫自己晚上不吃饭,但是总是会忍不住找点零食,一吃就忘乎所以。

后来医生告诉她,她是湿热,湿热上蒸是她脱发的主要原因,也是湿热型肥胖的一个原因,于是她天天吃耶豆饮,吃了3个月,头皮屑不明显了,头发恢复正常光泽,长出了很多新头发。体重也下降了10多斤。

作为年轻人,很容易忽视湿气的危害,觉得没有什么大不了,但是事实却很可怕。

下面就给大家介绍几个薏苡仁的主要食疗方。

1、薏米糊

原料:薏米30克。

做法:薏米磨粉,煮成米糊状,每日食之。

适用:风湿性关节炎,尤其以湿邪为主的类型。

2、薏米红豆粥

原料:薏米、红豆各30克,红枣6颗。

做法:煮粥,每日食之。

适用:脾虚湿困的眼睑、下肢浮肿。

3、薏米莲子粥

原料:薏米、莲子各30克,红枣6颗。

做法:煮粥,每日食之。

适用:脾虚湿困的腹胀、腹泻。

4、薏米绿豆汤

原料:薏米、绿豆各30克,冰糖若干。

做法:煮粥,每日食之。

适用:暑湿季节中暑的预防和辅助康复。

湿热久蕴 栀子柏皮汤■林某,男,30岁。

  患者全身起疙瘩瘙痒近3天。躯干及四肢有蚕豆大的红色风团,压之褪色,密集成片。

  3天前,全身不明原因起疙瘩,此起彼伏,伴口苦,尿赤,便秘舌苔黄腻,脉滑数。

  处方:___汤。

  连服3剂,风团消失而愈。

  答案下期公布

  上期答案:栀子柏皮汤

  注:答案非唯一,仅供参考

  上期原医案

  唐某,男,17岁。

  患亚急性肝坏死,住某传染病院治疗已三个多月,周身发黄如烟熏,两足发热,夜寐时必须将两足伸出被外,脘腹微胀,小便黄赤。舌质红绛,脉弦。

  此为湿热久蕴,伏于阴分,正气受损。栀子9克,黄柏9克,炙甘草6克。

  服药六剂后,病情好转,但又显现阴液不足之象,至夜间口干咽燥,津液不滋。

  上方合大甘露饮法:栀子、黄柏、黄芩、茵陈各3克,枳壳、枇杷叶、丹皮、石斛、麦冬、赤芍各9克。

  上方连服十二剂后,黄疸基本消退,因而改用和胃健脾,化湿解毒等法,调治达半年之久而愈。

  解说:栀子柏皮汤的组方妙在用炙甘草和中健脾,益气补虚,并可监制栀子,黄柏苦寒伤胃之弊。但临床上如何使用本方,却难为医家所掌握。

  一般来说,凡湿热黄疸不是表里之证,或用茵陈蒿汤等清热利湿之后,黄疸未尽,而人体正气已损,阴分尚有伏热,如见五心烦热等证,用本方效果较好。

  学习经典

  《伤寒论》第261条:伤寒身黄发热者,栀子柏皮汤主之。

  各家论述

  《温病条辨》:栀子清肌表,解五黄,又治内烦;黄柏泻膀胱,疗肌肤间热;甘草协利内外。三者其色皆黄,以黄退黄,同气相求也。

八正散■湿热淋证 尿血
  【规格】木通6g,车前子10g,萹蓄10g大黄6g,滑石10g、甘草3g、瞿麦10g、栀子10g

  八正木通与车前,扁蓄大黄滑石研

  草梢瞿麦兼栀子,煎加灯草痛淋蠲

  【保健功能】利水通淋,清热泻火。湿热淋证,尿血。症见尿频尿急,溺时涩痛,淋漓不畅,小便浑赤,小腹胀急,甚者癃闭不通,口燥咽干,舌苔黄腻,脉滑数等。

  【方析】温热下注膀胱所致热淋为本方的主证。故方中以萹蓄,瞿麦除膀胱温热,利水通淋,为君药。栀子清泻三焦湿热,导湿热从小便去;大黄泄热降火。甘草调和诸药,缓急和中为使,若用甘草梢可直达茎中止尿道涩痛。诸药相配,使湿热从小便而去,则淋痛,尿血也就祛除了。

  【禁忌】孕妇及虚寒病者忌用。本方多服会引起虚弱的症状,如头晕、心跳、四肢无力,胃口欠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