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六月
公众号:凯叔讲故事(kaishujianggushi)
网上曾经有份调查,问的是———凌晨四点,中国人都在干什么?不仅如此,我们还经常见到每一天凌晨一点、两点、三点的样子。每当提起当母亲这个事,很多人的心中都涌起一阵热流。出月子那天,我忽然发现,顾佳已经死了,活下来的是许子言的妈妈。“自从有了两个小的,生活品质真的差了很多”,“最大的自由便是上厕所的时候。”曾有人说:你不必置身荒野去灵境追踪,让一个人成为母亲就是绝佳的修行。在这庞大的局面面前,从一个女人变成一个妈妈,要跨过这几关。从生育初期,到后期的教育,考验着是精神和身体的双重耐力。在韩剧《产后调理院》里,42岁的高管吴贤真,从职场精英变成了只能“喂奶”的妈妈。这些闹钟仅仅是泵奶的,如果宝宝中途醒了她还要起来喂奶……有人说:女人做了母亲,总是会不自觉地从宏大的野心里往后退一步,因为,你需要面对更琐碎的日常。曾有一个韩国短片,深刻地展示了一个母亲被带娃琐碎所淹没的生活:想上一个厕所,孩子早就在门外敲门。女儿很黏妈妈,一刻都不能分离。法国喜剧电影《一件幸福的事》中,一个文艺女青年在生产后的哺乳期里,艰难地学习做一个称职的母亲,以及适应自我身份的转变。因为孩子的到来,她无法集中精力去写博士论文,无法过上自由浪漫的旅行生活。只能花费大量时间去研究:“婴儿为什么会哭?”“孩子在生病的时候需要吃什么辅食?”“每个阶段应该打什么疫苗?”也因为孩子的到来,她的身体被各种检查占满,成为一个被医学化的通道,丝毫没有自主性可言。让我越过所有的底线,让我绝对地直面爱、牺牲、温柔和信任。在经历了长时间的挣扎和思索后,她意识到:母爱不是天性,而是需要通过学习得来的。成为了母亲,每日、每日付出的母爱,让“自我”与“他人”之间的界限从根本上模糊起来。很有可能会发展出了一种对他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同理心与照顾。把孩子抱在怀里吃奶,想象着孩子会一点点长大,你会产生一种没来由的自豪感;看着孩子满足又喜悦的笑脸,听到那一声奶声奶气的妈妈,你会感叹这个幼崽让你的内心变得这么充实,这么柔软。孩子在这个时刻很可能会打开了你内心的另一扇门,那是一个力量无比强大的神秘角落。研读了大量心理学、人类学的书籍,以此了解一个孩子的成长历程;学着心理成长,如此才教她养成好的性格,认识这个世界。也正是因为孩子的到来,我成了一个更加精进、自律、不断拓展能力边界的自己。雨果奖获得者、科幻作家郝景芳曾形容自己:“从怀孕到生宝宝,像是经历了一场无痕迹的修行。”怀孕初期,她被强烈的“焦虑感”所困扰,当孩子出生后,一切都解决了。她着眼于这个小生命的成长:想让她成为什么样的人?拥有怎样的生命品质?如何让孩子去了解这个世界?如她所说:正是成为母亲,面对了教育一个新生命的课题。曾有人问:成为母亲并不简单,那要如何才能成为一位好妈妈?首先,先成为情绪稳定,了解自己,认可自己,发展自己的女人。(爸妈营微信号:bamaying)但她在给予孩子成长资源的同时,她也从来不会委屈自己。下班回家买一束花,花钱买熏香和精油,报班学习自己喜爱的绘画。唯独只有先学会富养自己,支持自己,成为一个足够好的女人,才有可能成为好的母亲。其次,那便是有另外一个重要的人,也就是丈夫对于妻子的支持。要知道,社会对于母亲这个角色的期待更高,也更具体。当我们说到半夜起床喂奶,讲故事换尿布辅导作业,大家都会觉得,这是一个妈妈要做的角色。在《看见产后抑郁:丈夫无法逃避的真相》短片中,就曾真实展现了几对刚刚生完孩子的夫妻关系,变得如履薄冰的故事。你当时只说,你连我自己的精神状态都不关心,对此我还有什么话说。”这一切都揭示了一个非常普遍的现实:男人在女人成为母亲这个过程里的缺位。调查研究发现,10%-15%的女性会产生产后抑郁症,50%-80%的女性会出现产后抑郁的情绪。它需要丈夫的理解、家人的支持与帮助,养孩子,是整个家庭的事情。是因为处于冲突之中,没有搞清楚自己真正的需要,所以不知道该如何满足自己、表达需求。直到她用《非暴力沟通》一书中的四要素对自己进行分析。她发现:没有弄清楚需要便爆发愤怒,不仅不可以解决问题,还会把事情推向最糟糕的境地。到头来,依旧没有人能理解你的需求。当我们成为妈妈以后,和那些“不美好”的一面相碰撞,不仅仅体验着孩子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和成长,还在其中,体验着另外一个真相:经营关系的智慧。正是这一路来,我们用智慧处理了种种难题,学着协调最好的资源帮助自己度过难关,这让人对爱情、对婚姻、对人生又有了新的理解。从一个小女孩起步一路闯关,打怪升级,成为母亲,是蜕变为女人的一段平凡而伟大的经历。致渺小而伟大的自己,你是这段独一无二的生命旅程中最顽强的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