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上设计未来世界的「通用颗粒」

这会是一个重要的过渡阶段。在服务企业的过程中完善自身,沉淀能力,这类似于设计师设计乐高产品的过程,需要不断尝试将其固定成型,寻找到用尽可能的标准化能力搭建个性化需求的路径。

作者 | 李威

2005年,乐高发现其产品系列中70%都使用的是标准通用颗粒,90%的新颗粒只使用过几次,因而着手缩减使用频率极低的颗粒,将总数14900个颗粒缩减到7000个,并鼓励设计师尽可能选择通用颗粒进行设计和创新。

这个决定降低了成本,将乐高的毛利率从2005年的58%提升到了2009年的70%。在十几年后,阿里云升级到2.0,开始尝试在社会的数字化进程中讲一个相似的故事,在云上制造标准化的通用能力,降低企业甚至个人的创新与开发门槛,让需求的个性化满足走向现实。

“依赖于过去10年我们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果。特别是像云、大数据这样的基础设施。今天可以在3天之内上线一个健康码,可以在几天之内上线一个新的应用,都是因为原来云的基础设施,原来大数据的平台发挥了重大的价值。”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说道。

在这个基础上,疫情的发生又进一步加速了社会的数字化进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数字化转型,越来越多的创新服务基于此出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习惯于将云作为基础设施。一个“万物皆可云”或者“云无处不能调用”的时代已经临近。

云平台将提供一个“超级计算机”给企业调用,一方面帮助企业为用户提供智能化、数据化、移动化的应用与服务,一方面对开发这些应用与服务所需的能力进行归纳和总结,制造标准化的通用颗粒,供更多企业低码化甚至无码化地进行开发。

阿里云正在尝试给这台未来的“超级计算机”装上“数字原生操作系统”。“原来的云就像在计算机上安装了一个DOS系统。你要开发一个复杂的应用界面,需要懂得很多技能。今天我们希望这是个类似于Windows的系统,窗口式的,非常容易去开发一些新的应用。”张建锋表示,这个系统应该是一种组件的能力,一种技术的能力。

阿里云智能全球技术服务部总经理李津在演讲中介绍称,2019年已经有43%的工作是在云端完成,这个比例还在不断变大。他预计,到2023年全球将有超过5亿个数字应用程序和服务使用云原生方式开发和部署,达到过去40年开发的应用程序数量的总和。

这会是一个重要的过渡阶段。在服务企业的过程中完善自身,沉淀能力,这类似于设计师设计乐高产品的过程,需要不断尝试将其固定成型,寻找到用尽可能标准化的能力搭建个性化需求的路径。

更乐观的未来是,个人将有可能享受到这种极致标准与极致个性化的平衡,像玩乐高一样,用不同产品中的颗粒,搭建属于自己的作品。这个作品甚至可以由个人不断将需求拆解细分,由AI在云上针对具体的需求进行实现和调用。

01

能力开发组件化

云原生技术将是阿里云制造未来数字世界“通用颗粒”的基础。在使用云原生技术后,研发过程中的特别和通用需求将被解藕,通用需求的满足将被转移到基础环境中。开发者无需考虑底层的技术实现,只需做好自己的业务,就可以充分发挥云平台的弹性+分布式优势,实现快速部署、按需伸缩、不停机交付等。

“比如通过容器把部署、交付环节标准化、自动化,研发就不必关注这个环节了,当原来的一些流程变成一个环境,这会让你使用起来非常的自然、非常的舒适。这个其实是我们云原生未来的一个目标。”张建锋认为,这将加快创新的速度,让缺乏技术能力的中小微企业也变得更加敏捷,进而提升社会大协同的效率。

阿里云希望把更多的能力作为组件,来重新定义云上面的软件系统应用的开发方式。在这样的环境下,大多数应用都不会再是从头开发,企业可以更为便捷地进行构建。这些应用也不再像大多数传统应用那样是垂直构建的,而是相互关联的,能够支撑企业跨企业、跨组织去进行更大范围的协同。

在“云钉一体”的理念下,钉钉被定义为承载众多能力的入口,用户在钉钉上对云端不同的应用进行调用。企业点点鼠标就能够在钉钉上开发简单的应用,仅阿里巴巴就在钉钉上创建了1500个应用。在张建锋的介绍中,复星在钉钉上做了一个平台,让所有被投企业通过这个平台来进行协同。

云栖大会期间,阿里巴巴正式成立云原生技术委员会阿里巴巴高级研究员蒋江伟担任委员会负责人,达摩院数据库首席科学家李飞飞、阿里云计算平台高级研究员贾扬清、阿里云原生应用平台研究员丁宇等多位阿里技术负责人参与其中。

蒋江伟表示,委员会将大力推动阿里经济体全面云原生化,并沉淀阿里巴巴10多年的云原生实践,对外赋能数百万家企业进行云原生改造,提升30%研发效率的同时降低30%IT成本,帮助客户迈入数字原生时代。

02

万物皆有算力

在张建锋展示的结构图中,让应用开发更容易的“云钉一体”是促成阿里云升级到2.0的重要支撑之一,另外一个则是让万物皆有算力的“云端一体”。“云计算已经深刻的改变了IT基础设施的形态,主机时代变成分布式时代。我们相信随着云计算的发展,特别是云业务的发展,端上的形态也会发生一些深刻的变化。”

云电脑“无影”的发布是阿里云在端的形态上进行的一次探索。将无影连接到显示器上,用户即可通过指纹接入云电脑服务,在云电脑桌面上访问应用与文件。阿里云为其开发了完整的操作系统,支持用户根据工作习惯、工作内容,智能化地组合工作界面。

无影主要面对企业办公市场,在办公网络环境下可以流畅使用。从企业的角度看,影可以随时在云端扩充算力,不仅具备传统电脑的所有能力,还能灵活地满足动画渲染、制图设计、软件研发等对计算性能要求较高的工作场景。而且,无影升级配置无需更换硬件,支持Windows/Linux应用无缝切换。

“算力从线下迁移到云端是大势所趋,这一点不仅在数据中心上发生,在端上也会发生。”张建锋认为,随着云计算服务趋向成熟和高速网络的普及,云电脑很有可能成为企业、组织首选的办公计算机。“云电脑是一个重要趋势,未来每个人都可以在云上拥有一台‘超级电脑’,连接任意一块屏幕,就能使用云端的超级算力。”

一个想象的空间是,如果云平台进化为一台服务整个社会的“超级计算机”,云电脑实际上就成为了企业和个人调用这台“超级计算机”能力的通证。当万物互联成为现实,云可以进入万物,用户在任意屏幕上通过刷脸或者扫描指纹就可以调用“超级计算机”的能力。

目前已有一些企业和政府部门开始定制采购无影。阿里巴巴集团将成为首批使用无影的企业之一,由客服等部门首先使用。无影开启了推云入端的进程,却并不是最终形态。将无影的能力以更小的体积纳入到万物中,可以更好地实现更为智能化、数据化、移动化和IoT的结合。

03

便捷可控的躯体

云上和现实的结合将为人们带来更为智能化的体验。云上的应用在现实中进行落地时,机器人会成为用户需求满足闭环的一个重要载体。云栖大会发布的“小蛮驴”,犀牛智造平台以及外滩大会上发布的卫星遥感信贷技术“大山雀”,实际上都增强了“超级计算机”和“数字原生操作系统”对物理空间的掌控。

“在整个物流体系中,末端物流是成本最高、效率最低的环节,我们一直思考如何用科技来解决这个问题。”张建锋说道。按照最多每车满载50件常规尺寸的快递/包裹/外卖、每天送货10次计算,小蛮驴峰值运力可达一天500单,每次充电4度、续航里程102公里。

同时,达摩院称小蛮驴具备类人认知决策能力能在复杂的末端场景中自如行驶、稳妥避障,顺滑处理转弯、急停、会车、倒车等情况,自动驾驶率99.9999%。机器人识别数量上百的行人、车辆的意图只需0.01秒;遇到危险需要急停时,只需0.1s大脑就能完成决策、规划并下发控制指令。

在张建锋的介绍中,“小蛮驴仍然是机器人,只不过不是长着两只脚,而是长着四个轮子,刚好长得像辆车。”它本质上是达摩院自动驾驶实验室将移动机器人的通用能力(硬件方案、软件算法、端云一体服务能力)沉淀到了智能机器人平台,由多模态人工智能技术和L4级以上的自动驾驶技术作为底层支撑。

基于这个平台,可以像组装乐高一样快速开发针对多元场景的移动机器人,比如安全巡防机器人、机场服务机器人、防疫消杀机器人、景区导览机器人。除了轮式机器人,今后我们还会开发双足、履带等各种不同类型的机器人产品,让机器人爬山涉水、聊天陪伴、上高楼下地库。

犀牛智造平台与大山雀同样是超级大脑可以控制的现实躯体的一部分。以大数据、云计算、IoT、5G为基础,建立一个具备更简便操作系统的“超级大脑”,企业和个人利用这个大脑便捷的创造应用,不同类型的机器人与智能平台连接在这个大脑上,以AI为神经,在物理空间对应用的体验进行更低成本、更高效率的落地。

阿里在为一个人机共生时代的到来进行准备。当AI技术成熟时,更通用的体系或将迎来真正的简单调用、按需分配的时代。

©新商业情报NBT原创内容 转载请联系授权

转载】加微信号:xinshangye233

商务合作】加微信号:sansheng_kefu

 爆料或寻求报道】加微信号:Hoffman3056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