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若清明,处处是美景
宇宙万物皆是自心所造。我们的心乃万法之源。色、声、香、味,以及触感辨别的冷热,软硬等,全都唯心所造。
《佛陀传》
你关注什么,就会得到什么。在藏族人里有个说法:当大多数人走进一个10个人的房间,会发现自己非常喜欢其中3人,非常不喜欢另外3人,剩下的4个人既不喜欢,也不讨厌。
如果进入另外10个人的房间,结果也是一样。即使从三到四个房间,选出我们喜欢的人,把他们集中到一个房间,结果又开始喜欢其中3个,讨厌另外3个。
其实这并不是外在引起的喜欢与不喜欢,而是内心上的评判。不管对人对物都一样。
在艺术家的眼里,一粒沙,一片叶,一碎瓦都是风景;在他人眼里,那只是随处可见的物品,但没有这些宇宙也将不存在。
带着过去的心去看风景,是体会不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对大地的柔情;带着未来的心去欣赏春天,也体会不到“春未老,风细柳斜斜”的意境。
喜不喜欢,青山,绿水、沙子、叶子一直都在。一年有春夏秋冬,春天的百花齐放、夏天的绿树成荫、秋天的硕果累累,冬天的雪花飞舞。学会欣赏自己,才会欣赏万物。
带着计较看世界,处处是问题;带着爱看世界,处处是风景。对于孩子来说,去那里都一样,不会在意是不是很热,是不是很冷,是不是下雨,是不是刮风。都会喜欢,因为他们专注,专注于当下。
专注当下才会欣赏,有了欣赏,不在于名胜古迹,不在于宁静和谐,不在于空气是否清新。
很多时候因为常见而忽略身边的美,每天都在匆匆中度过,或许可以找一段独处的时光,让心灵和身体连接,欣赏一下自己。
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和物,只盯着缺口,就会得到缺口;学会欣赏,才会感受美的存在。
当心灵和身体失去连接,就会迷失,失去了欣赏的心。多了一些计较,少了一些慈悲。
一位修行僧去问玄沙师备禅师:
“我是新来的人,什么都不知道,请开示悟入之道。”
“禅师沉默地谛听了一阵,反问:”
“你能听到河水的声音吗?”
“能听到”
“那就是你的入处,从那里进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