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再无金钱豹

2021-08-02 22:58

北京再无金钱豹

我们相信动物的力量,我们相信大自然的力量。我们相信只要我们不继续去破坏,我们稍微施以援手,给它们一些帮助,这些动物是可以遵循着它们的本能去恢复起来的。这就是我们“带豹回家”想做的事情。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一席(ID:yixiclub),作者:宋大昭(猫盟创始人),原文标题:《找了四五年以后,我们终于认识到一个非常不愿意接受的现实:北京没豹子了,真的没有了 | 宋大昭 一席第839位讲者》

与猫共存

2021.04.17 上海 

大家好,今天我来给大家讲一讲与猫共存的故事。我先简单介绍一下我自己,我在网上的名字叫“三北大猫”。

这是我特别喜欢的一张照片,为什么呢?我觉得它特别好地说明了我的状态。我一到野外,就像这种地方,边上都是花、风景特别好,我就特别放松、特别开心。一到城市里面,要跟这么多的人类打交道,我就特别特别地紧张,手都不知道往哪儿放。

我是个野生动物爱好者。我小时候是在甘肃秦岭的山里长大的,山清水秀,每天上学的路都在小河边。这段生活历程让我对大自然充满了感情。

后来我到北京上班,先是成为了一名观鸟爱好者,经常出去看鸟。后来又逐渐变成了一个野生动物保护者。这些都是跟我小时候的生活经历分不开的。

我有个特长,就是特别擅长找动物。山里面有什么动物,你让我去找,我肯定能给你找着了。所以好多保护区挺愿意跟我们合作,让我们去找动物。

先来看我们保护什么动物呢?金钱豹。

这是在山西省太行山中段的一个地方,距离太原市40来公里,到北京的直线距离不到500公里,实际上是一个离人很近的地方。

▲ 公豹M2

这张照片特别好地说明了金钱豹的特点——它非常地健壮,非常地漂亮;以及我自己联想出来的——它特别地勇敢,特别地聪明——这是我自己脑补出来的。

照片后面是太行山的群山。我们可以看到,由松树和其他一些树组成的针阔混交林覆盖着整个山脉,一些裸露的岩石出现在我们面前。这只豹子正抬起它的前腿准备跳上去。

这块大岩石我们叫它“荣耀石”,因为这只豹子特别喜欢跳到上面去,并且会在上面趴下来,我们觉得这是一种“王者荣耀”的象征。我自己也经常到这个地方去。

这只豹子叫M2,这是我们给它起的编号。它是我们在这片山林里面拍到的第二只公豹,M就是male,公豹的意思。我们给雌豹起名都是以F开头的,F1、F2,就是female的意思。

我一直把M2认作我一个特别好的老朋友,它在山里面陪伴了我很多年。我希望大家通过这些影像更好地了解它。

这里面出现的豹子都是M2。这是冬天。它非常地健壮。冬天豹子是比较胖的,因为它必须积累脂肪来度过寒冬。

在夜间,我们的红外相机也会拍到它。

这是夏天。你们注意看它爪子的动作,不要看它屁股那儿。这是它在树上磨爪子,其实是在做领地标记。

你们也不要老看它尿尿的那个动作,要看它前面的那个动作,后腿使劲刨地的动作,这也是它做领地标记的一种方式。

通过大量的这种影像,我终于了解到豹子在山里的行为是什么样子的。然后我们会到山里面去找它在地上刨的坑。只要有这些刨坑出现了,我们就知道有豹子在这走过。

M2跳到了它的荣耀石上。

夕阳西下,它从荣耀石上走下来。

2008年6月2号那一天,我记得非常清楚,这是我第一次走到太行山里面去看群山。

就在那一年的9月5号,我们第一次看到了M2的身影。这是我们的红外相机第一次拍到它。

大家会想,为什么就拍了半个身子我也能知道是它呢?我们识别豹子是通过这样一种原理:我们知道没有两个人的指纹是一样的,其实豹身上的斑点也是一样的道理,没有两只豹子身上的花纹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尽可能把它们身上的斑点都拍到,通过对比它们的花纹,我们就知道谁是谁。所以这是M2。

M2其实有一些更显著的特征。这个大头照拍得很漂亮。

我要给大家看的是箭头指的这两个地方:一个是它鼻子上有一个疤,在所有的豹子里面只有它这一点是特明显的;另外它耳朵上也有一个缺口。

我想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就是公豹在森林里面,其实面临非常多的挑战。主要的挑战有两个,一个是它要捕猎。在这个地方豹子主要吃啥呢?它主要吃狍子,一种鹿,就是我们说的“傻狍子”;另外就是野猪,野猪是一种非常有战斗力的动物,豹在吃野猪的过程中肯定要经过激烈的搏斗,这会在它身上留下一些伤疤。

另外还有一个挑战是来自于哪里呢?来自于它的同类。每只公豹在山林里面主要做几件事,第一它肯定要让自己填饱肚子。第二它要去扩充自己的领地,它希望领地里面有更多母豹,因为它要繁殖,要让自己的基因传播出去。

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会有其它的豹子来。每一只豹子在形成了它的领地以后,都会把它的同类赶出去。因为它不希望有人来跟自己抢资源,不管是食物还是配偶。所以雄豹之间的这种战斗是非常激烈的。我们从纪录片上会看到,虎、狮子为了争夺资源,进行这样的战斗。豹也是一样的。大猫都有这样的特点。

M2在我们的视野里存活了十多年,在这个过程中它经历了无数的战斗。这些战斗在它的脸上和身上都留下了一些印记,我把它们看作是一种勇气的表现,像勋章一样。

我特别喜欢M2的原因就在于,它是特别强大的一只豹子。我一开始进山是跟着一些老前辈还有村民。我们当时人很少。2008年、2009年,我们一直在那山里面走。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失去了M2的踪影。大概是从2009年、2010年,一直到2011年、2012年,我们都没有看到它。我们以为它可能就像一只过路的个体,或者说已经被淘汰了的个体,消失了。

但是后来,2013年,当我们扩大了监测范围以后,我们发现M2还在!不但还在,它还建立了一块相当大的领地!这也是我们迄今为止知道的最大的豹的领地。这对我来说,是至今都非常难忘的一件事。

我跟着这只豹子,了解到了金钱豹到底是怎么回事、它们在山里面的习性、它们会走什么样的路、会在什么地方留下领地标记。时间长了,我觉得我在山里面的思维就像是一只豹,我知道它怎么想,知道它的喜好。我特别喜欢这个过程。

我觉得我在山里面,至少有一次是跟M2相遇过的。那次我跟我的一个同事在山里走,在找一个合适的位点。那个地方就在荣耀石附近。当时我听到了一个很低沉的声音,像是大卡车发动的“轰”的一声。

我当时以为我幻听了,在这么远的山里面怎么会有卡车呢?然后我同事说,你刚才听到什么了吗?我这才意识到,我确实听到了一个低沉的吼声,那不是卡车发出来的,而是来自一只动物。这个时候它又叫了一声。我立刻意识到:我们边上很近的地方有一只豹子。

一般来说,豹子会主动避开人。我跟我的同事说,咱们赶紧走,这只豹子不避开我们肯定有它的理由,要么是在那儿吃东西,要么带着它的小崽,咱们打也打不过,不如避开它吧。然后我们就走了。

这是它的领地。后面我们看数据,它那段时间确实在附近活动。所以我一直觉得我在山里是遇到过它的。我相信它也很多次在山里见到过我,只是我没见过它。

这活儿我一干就干了十多年,一直到现在。现在我们已经不是单枪匹马,几个人、几条枪了,现在我们是一个十来人的团队。

▲ 2019年10月一起进山的队伍

我们在北京有自己的队伍,有自己的员工。在山西也有很多当地的村民加入了我们,我们叫它“老豹子队”。再加上我们的志愿者、月捐人,很多很多同路人。我们叫猫盟,专门保护中国本土野生猫科动物的公益机构。

这张图大家可以看一下,所有这些网格就是我们在山里布置的监测的公里网格。

每个网格的面积是4平方公里,就是2公里×2公里。这些小黑三角就是我们放置的红外相机。在五六百平方公里的范围里面,我们一共放了一百五六十台相机。

这些彩色的块是什么呢?它是每一只雌豹的领地,每一只雌豹都有自己的家域,它的范围可能并不大。这些黑色的小猫剪影是什么呢?这是2020年我们统计到的11只在当地出生的小豹子。

这个深蓝色的框框出来的就是M2的领地。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只成功的公豹,荣耀石上的大王,它有多少媳妇和多少孩子。这简直就是它的王国!

这是我们2020年在整个山西和顺的区域,一共识别出来的38只华北豹成年个体。

这里面有很多是过路的个体,小豹子长大了以后它要扩散,它的父母肯定不会让儿子留在这儿,所以小公豹都会跑得很远。

但是一般妈妈会让女儿留在自己的领地至少一年的时间。雌豹甚至会把自己领地里猎物最丰富的部分让给自己的孩子,让它能有茁壮成长的空间。然后慢慢地小豹子会扩散出去,去寻找自己的领地。

所以每年在我们监测的区域里面,都会看到一些半大不大的亚成体窜来窜去,它们出现的次数不多,很快就消失了。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说明这个种群是在不断繁殖的。这是我们特别乐意看到的一件事。

整个这片地方,是我们目前已知整个太行山脉里面豹的密度非常高的一个区域。我刚才一直在说金钱豹,有时候也提到华北豹,我来解释一下:豹是一个非常大的家族,是分布非常广的物种,从亚洲一直到非洲。像非洲的花豹、印度的花豹,都是金钱豹。

豹有9个亚种,但是只有一个亚种是完全生活在中国的,就是华北豹。华北豹主要生活在中国的华北地区(河北、山西、内蒙古),还包括河南、陕西、宁夏和甘肃。

其实最早华北豹的命名,它的个体是来自北京郊区的山区里面。当时人们为这只豹子起了一个很像日本名的拉丁文名字,但实际上它来自北京。所以后来,国际上认定它的中文名就叫华北豹,有时候也叫中国豹,或者叫北中国豹。它是中国特有的一个亚种,就像华南虎一样,后者是中国特有的一个老虎的亚种。

在山西待了这么多年,我们找到了很多豹子。我觉得自己特别厉害了,找豹子特别牛,只要有豹子我肯定能找到。后来我跟我几个哥们儿说,山西那地方加起来一千多平方公里的山地面积,北京有一万多平方公里,肯定有豹子,咱们去找吧。

我们大概从2010年就开始干这件事,找了四五年以后,到2014年、2015年,我们终于认识到一个非常不愿意接受的现实:北京没豹子了,真的没有了。

不但没有金钱豹,一只其他的豹子都找不到,甚至豹子的猎物也是缺乏的,包括狍子、野猪、斑羚、猪獾、狗獾,这些都很少,非常非常地少,简直跟山西的情况不可同日而语。

这个事情让我们感到非常地震惊。按理说北京是一个生态保护开展非常早的地方,早就开始植树造林了,山地的面积也非常非常地大。但是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残破的山林。我们种了很多的树,很多地方早就已经封山育林了。

豹这种食物链顶级物种的缺失意味着什么呢?豹的消失是一个结果。其实我们真正看到的现象是,底层所有的食物链都是不完整的,它的数量是不够的。我们说这个生态系统是残破的,是不堪一击的,这样的生态系统非常容易出问题。

这里面除了豹以外,可能还有其他一些物种在悄悄地消失,我们不知道。但金钱豹的消失是一个特别明显的标志,说明这片山林已经病了,它已经有问题了,需要我们去修复它。

2017年,我们推出了一个看上去非常疯狂、也非常不切实际的想法,或者叫工程——“带豹回家”。我们希望金钱豹、山西的豹子、华北豹,能够沿着整个太行山脉一直往北走,到北京,甚至继续往北进入到燕山,回到它们过去曾经生活的地方。

▲ 猫盟“带豹回家”

国外有类似的工程,但是在中国好像还从来没有这种以整个栖息地为尺度、以大型食肉动物为目标物种的恢复计划。我们特别想去做这件事。

从2019年到2020年,我们在靠近五台山的地方,就是从山西五台山到河北平山县,我们通过三年的监测,终于发现有一只豹来了!我们不知道它从哪儿来,但它肯定是出现在这里了。

在前面两年的监测中,我们一只金钱豹都没有发现。但是在第三年,一只雌豹出现了,它住在了这里。这给了我们特别大的鼓舞。我们相信动物的力量,我们相信大自然的力量。我们相信只要我们不继续去破坏,我们稍微施以援手,给它们一些帮助,这些动物是可以遵循着它们的本能去恢复起来的。这就是我们“带豹回家”想做的事情。

现在已经有数百个志愿者、不同的机构加入了我们。我们希望一起来推动这件事,让整个太行山的生态结构更加完整、更加合理。我们最终会看到豹子回到它们过去的家园。

我们猫盟关注的是所有猫科动物。这张图我非常喜欢,它能够很清楚地显示出中国地势的三大台阶。

比如说我们现在在上海,就是最右手边的这片地方,看上去很绿、很平。这是我们的第三台阶,地势最低,海拔在一千米以下。

在过去,第三台阶真正的野生动物的统治者是谁呢?老虎。

老虎一个很不幸的地方,就是它挑的地方都是人类喜欢的地方。老虎体重大,爬山是很累的,所以它喜欢在平坦的地方活动,捕捉麋鹿、马鹿、野猪等大型猎物。

但是在进化的过程当中,它们遇到了人类。可能前面1.5万年,老虎都是占优势的,人类是它的大餐;但是之后的这5000年,老虎被人类急剧地抛到了后面,一败涂地。

中国过去有五个老虎的亚种,但是到今天只存在两个了——在东北的中俄边境有几只东北虎,在西藏墨脱一带的中印边境有几只孟加拉虎——它们其实都是国外的种群往中国的一种扩散。

其他一些地方,比如上海,往前数200年是有老虎的;往前数100年,范围再扩大一点,到浙江、江苏、安徽也都是有老虎的。但是今天,整个华东和华南的老虎全部消失了,不管是华南虎还是云南的印支虎,现在全都没有了。

过去斯文赫定在进行西部考察的时候,他说罗布泊的老虎多得像狼一样。但是到现在,仅仅100年过去,最后新疆虎消失的时间,可能就是往前数50年到100年之间。现在我们已经失去了三个老虎的亚种,而仅剩的两个老虎的亚种,在野外的数量可能不超过50只。这就是第三台阶统治者的现状。

豹是第二台阶的顶级物种。我们所熟知的雪豹是第一台阶,也就是地球的第三极青藏高原的统治者。

我们可以看出来,豹是在回避老虎的。它没有老虎的体型大,竞争不过老虎,所以退到了海拔两千米到三千米,选择了海拔稍微高一点的这个区域作为主要的分布区。

我们不知道中国的豹子到底还有多少,这个数据太缺乏调查了。但是我们知道的一点是什么呢?在过去97%的华北豹分布区里面,现在已经找不到豹子了。我们现在仅仅是在它过去存在的3%的地方,在这样一些生态的碎片里面还能找到华北豹。这就是它的真实处境。

我们来看雪豹。雪豹挑选了离人最远的地方,它们选择了海拔三千米到五千米这个阶段的青藏高原。

这个地方气候寒冷,氧气稀薄,人基本上是很难生存的,我们去那里都要做好高反的准备。但是这个地方恰恰形成了一个非常好的生态环境。雪豹在这里的生存状态还是不错的。整体来说,过去有雪豹的地方现在都还有,而且在很多地方数量甚至还挺多的。

为什么我们特别关注豹这个物种?如果说我们现在保护工作做得更多一些,它们就有可能像雪豹那样重新兴旺发达起来,因为它们现在还有种群,它们在野外真的还有种群。

但是如果我们再像以前那样不重视它们、忽视它们的话,可能要不了多少年,它们就会步老虎的后尘。我们在第二台阶上也会失去一个旗舰物种。中国这么大的国家,真正完整的生态系统可能就只剩下青藏高原了。这就是我们生态的现状。

中国除了这三种大型猫科动物以外,还有九种中型和小型的猫科动物,它们散布在中国所有的生态类型里面——从沙漠,到雨林,到高山,到荒漠——每一种生态环境,都有相应的一种猫科动物。它们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生态调节作用,这就是我们说的食肉动物的一种生态功能。

这是中国现有的12种猫科动物的肖像。

我们国家有12种猫科动物,在世界上是第二多的,第一多的是印度。全世界总共有40种猫科动物。这代表着什么呢?代表着中国的生物多样性是非常非常丰富的。

因为我们国家的地貌、气候是非常复杂的,这造就了我们有着非常多的动物和植物的种类。我们中国有659种兽类,大概占到全世界兽类总数的10%。一般说起看动物,大家可能首先想到去非洲、南美洲、亚马逊,但其实中国是一个野生动物种类非常丰富的国家。但是这个丰富度正在遭受巨大的破坏。

刚才我说到的这些都是做科研,回到保护上来,毕竟猫盟是一个保护机构。这只豹子死了,怎么死的呢?你们看它的脸发黑,它是被毒死的。

在我们工作的区域,很多牛是散养在山上的。牛一旦上了山,很快就会在山上生小牛,这些小牛就会成为豹的猎物。每年豹子都会吃掉很多的牛。

牛几乎是一个农民一年所有收入的来源。如果说豹子吃掉他家一头牛,他那一年的收入就会大幅减少。如果吃掉他家两三头小牛的话,可能他一年的收入都没有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农民会往牛的尸体里下毒,因为豹子一次吃不完一整头牛。

豹子被毒死以后,这个区域可能几年之内都不会再有一只豹了。因为我们刚才看到,豹是有领地的。这个区域里的豹消失了以后,一时半会儿是补充不进来的。所以大量的豹被毒死,甚至有一只母豹带着两三只小豹同时被毒死的情况,这在很多地方可能是豹的种群数量始终上不来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我们开始做保护工作以后,发现像这种基于当地社区的冲突和威胁有很多种类,报复性的猎杀是最典型的一种。其他比如说盗猎,再比如说人兽冲突(除了豹子会吃牛以外,野猪也会拱庄稼,这都会给农民造成损失,导致当地一些村民不太喜欢野生动物)。这都是我们在当地看到的影响豹的种群的因素。

保护是什么?保护是通过调查、研究去发现问题,然后用保护手段去解决问题。比如我们在当地推出的第一个保护项目,就是给豹子买牛排。只要豹子吃了牛,我们就会给农民一定的经济补偿,比如一只小牛是1000块钱,一只大牛是2000块钱。

交换的是什么呢?是绝对不能下毒。首先下毒是违法的;其次它对生态环境有相当大的破坏。我知道一两千块钱不能弥补农民所有的损失,但目的是想安抚一下他们心中的怒气,也帮他们减少一些损失。最终目的是我们一起来保护金钱豹。

除此之外,每年我们都会在村里发放宣传品、贴标语,不管是打击盗猎的,还是其他带有宣传性质的内容。

我们管这叫Live with Me,就是“人豹安居城”。我们希望到最后,我们能够跟豹、野猪、狍子所有这些野生动物,很好地生活在一起。还有第三个项目就是关爱母豹。母豹的繁殖对于扩大豹的种群是非常重要的。

这只豹子是被车撞死的。

开矿,修建道路、桥梁,路杀,这些都是我们要注意到的更大范围的栖息地尺度上的一些威胁。我们也会做路牌,做减速带,来改善豹的生存环境。

我们一直在问自己一个问题:保护真的有用吗?我们看到过大量的保护失败的例子,比如说白鳍豚消失了,白鲟消失了,很多动物都在消失。

当然我们也看到过一些成功的例子,比如说大熊猫的数量稳定,藏羚羊变多了,朱鹮变多了。但是我们做的这些事情,对于保护大型猫科动物,真的管用吗?

我们一直说,我们是在用科研来推动保护。大量的红外数据告诉我们:2015年,在和顺,每百平方公里有1.2只豹子;到了2019年,这个数字已经变成了每百平方公里1.6只。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当地的种群数量增长了30%(最新数据,经猫盟与北师大双团队复核)。

我们花了大概10年的时间,在当地推动豹的保护工作。我们希望这些事情是有用的。但我们心里其实一直没有底,不知道它是不是真的有用。结果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发现,豹的数量增长了!

豹是一个在全球尺度上数量都在急剧下降的物种。但是至少我们现在知道,在山西和顺这个地方,在太行山里的一个小县城里,它的数量是增加的。也就是说我们的保护是起到了作用的。这个地方我特别希望有一些掌声鼓励,因为我们的工作没有白干。

我们的数据显示,2019年9月18号,是M2最后一次出现在我们的镜头里。这是让我很伤感的一件事。从此以后,我再也没有见到过它。

▲ 2019年9月18日,M2最后一次出现在猫盟的镜头里

以前,我很多次到荣耀石那个地方去,我会坐在石头边上,看着下面的山林。我会去体会一只豹坐在这里看着这片林子的那种感受。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感觉。

但是自从这只豹子消失了以后,我不愿意再到那片山里面去。就像一个很熟悉的地方,突然一个很熟悉的老朋友不在那里了,每次去的时候总是有点伤感。当然我的团队现在还在山里面,继续做科研和保护。

这个大家都认识吧?

“网红”兔狲,特别可爱,大家都特别喜欢它。但我今天要说的不是它,而是另外一种——

这是一个广角镜头拍到的,云南德宏州铜壁关自然保护区的一只云豹。我觉得云豹是猫科动物里面最漂亮的一种。

它的这根大长尾巴说明了什么?说明它是一种树栖型动物。它喜欢在树上,所以要靠长尾巴保持平衡。它的名字云豹,来源于它身上的云彩状斑纹。

十年前,在黄山的一个景区里面,还有防火的探头拍到过两只云豹。但是十年以后,不管是浙江、安徽,还是江西这些省份,现在已经没有云豹了。

我觉得云豹其实是南方常绿阔叶林以及热带雨林的一种代表。云豹的牙齿非常长,在所有猫科动物里面,它的头骨的比例是最长的,我们一直把它比喻成已经灭绝的“小剑齿虎”。但是今天我们发现,在中国,云豹的境况甚至可能比老虎更加危急。

从IUCN发布的云豹在整个地球上的分布图可以看到,除了中南半岛以外,它的分布区很大一部分都在中国。它其实是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一种大型猫科动物。

我们早就开始关注云豹了。为了找云豹,我们在全国做了很多调查。我们在安徽做过,在重庆做过,江西从赣南到赣北,在四个保护区里,在广西的十万大山里,我们都去找过云豹。

但我们发现这些地方,所有过去有云豹的地方,我们都找不到云豹了。不但找不到云豹,其他的豹、老虎,还有很多小型的动物,都找不到了。这是非常悲惨的一个现实。

当然我们也在其他一些地方找到了云豹,比如西藏的墨脱、云南的德宏以及西双版纳。

但就像我刚才所说的,它们是边境种群,大多是靠印度、缅甸、老挝的一些种群往中国扩散了一些个体。所以我们能够看到它们,但云豹这个物种在中国的种群已经濒临灭绝了。

我跑了很多地方。南方的森林跟北方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在北方看到的都是稀稀拉拉的树林,到了冬天了无生气。但是在南方我们看到的是无穷无尽的绿色,是充满了生命力的样子。

然而当我们真的走到森林里面去,装了很多红外相机以后,我们会发现,这么好的林子里面真的什么动物都没有。我们人类的破坏力真是太强大了。

当然了,说点开心的,我们毕竟还是找到云豹了。

这是在西双版纳,非常好的亚热带的常绿阔叶林。它的沟谷是有热带雨林的,边上是寄生在树上的石斛。我们现在去西双版纳就能看到这样的景象。

最早找到云豹的不是我,是我们团队里其他的兄弟,他们先去了西藏。他们看到云豹这事让我心里特别不平衡。为什么不是我?为什么不是我先找到的?我必须要找到它!所以当西双版纳有项目的时候我就去了。

一开始我们确实一直没有找到云豹。后来我跟护林员说,你肯定没带我去好的地方。他说,但那地方山不好爬,咱去太累了。我说那不行,咱得去。

后来他带我去了很陡的一道山脊。在那道山梁上,我看到了我在那一片区域看到的最好的森林。在那里,还存在着几个人抱不过来的大树,高耸入云,龙脑香科的热带雨林的标志性大树都有。我说这个地方太棒了,咱们在这里装相机吧。

几个月以后,我们安装在这里的相机拍到了熊狸。

一种在中国野外已经消失了很多年的体型最大的灵猫科动物。它刚刚被升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我们还拍到了云猫。

这种小型猫科动物我们在云南铜壁关和西藏墨脱也拍到过。它长相非常漂亮,像小型的云豹,但在中国很多年都缺乏记录。

当然,我们也在这里拍到了云豹。

在那个树木最高大、森林植被最好的山脊上,我们找到了它们。

我们接下来会针对这个物种去开展更多工作。我们希望这些工作能够让云豹以及它所代表的中国最后的亚热带雨林和季雨林一直存续下去。

云豹是一个令人伤感的故事。直到今天我站在这儿,我也没有把握说我们的保护计划能够成功。它很有可能会失败。这样的例子出现过太多。但希望是存在的。

这只“大”猫,它叫荒漠猫,是全世界40种猫科动物里面唯一一种仅分布在中国的野猫。

它有两个特征,就是两个箭头指的地方:一是它耳朵上有一撮毛,叫簇毛,这跟猞猁等猫科动物很像,有些家猫也有类似的特征,因为荒漠猫跟家猫在血缘和基因上是比较接近的。

另外一个特别吸引人的特点就是它的蓝眼睛。在所有猫科动物里面,只有荒漠猫的蓝眼睛这个性状是非常稳定的。

这是在青海祁连山下。远处的雪山就是祁连山。

▲ 青海门源县

这个地方叫门源县,从西宁过去很近,开车的话两个小时就能到,坐火车的话也很快。荒漠猫就是在这儿找到的。

去年5月份,我们的团队到了这个地方,开始跟祁连山国家公园的青海片区开展荒漠猫的合作项目。

多少年都没什么人见过荒漠猫,我不相信我们运气那么好,去了就能找到。结果他们去了,第一天就给我们打电话,说看到荒漠猫了。我说,看错了吧?家猫吧?晚上他们又说,又看到了。我说,这是怎么回事?

他们装了红外相机,第二天就和我说,我们拍到荒漠猫了,把照片发过来了。我说没错,这肯定没错,就是荒漠猫!我想不行,这我得去,这种事情怎么能缺了我呢?于是我就去了。

我们的兄弟们开车来接我。我下火车半个小时之内,就拍到了一只荒漠猫。

所以后来我们就开始研究这个问题:为什么这里的猫那么多?不光荒漠猫多,野生动物也有不少。

这是两只狍子。后面就是县城。你们能想象,在中国的城市边上看到这样的景象吗?狍子就在那儿吃青稞,也没有人去把它们打死。

我们在门源县花了6个小时进行观兽活动,日落前3个小时,日落以后3个小时。

结果在6个小时之内我看到了什么呢?我看到了15只狍子,在山上看到了100多只岩羊、3只荒漠猫、3只狐狸、10多只兔子、2只雕鸮(特别巨大的猫头鹰),还有8只长耳鸮(小一点的猫头鹰)、10多只大鵟,以及100多只野鸡,满地都是野鸡。我甚至怀疑这些东西是农民养的,但显然不是。

▲ 雕鸮、高原兔、拟大朱雀。宋大昭/摄

这里我要提到“重野化”的概念,是什么意思呢?这是国际上做保护非常流行的一个词。因为很多景观已经被人类改造了,只适合于人的生存,不适合野生动物,所以国际上一直在说Rewilding(重野化)这件事情,就是通过人工再改造,让环境变得更加像原始的风貌,能够适应野生动物的生存。

我们在门源这个地方发现了一个特别有趣的事。当地的林场在1998年开始植树造林的时候选择了河滩地和农田,造了很多沙棘林。高原上三千米,别的树都很难种活,于是他们种了本地原来就有的沙棘林和云杉树。

正是这些被封起来的地方,成了狍子、荒漠猫、狐狸,甚至豹猫等很多动物的栖息地。我们忽然发现,这似乎是我们进行物种保护的终极目标。我们最终想要的,并不是把人从某个地方迁出去,把那里还给野生动物,这是不现实的。我们希望的是野生动物能够跟我们共存,就像我一开始说的“与猫共存”,这是我们想要的终极保护状态。

在南非的克鲁格可以看到豹子在过路。

在美国的洛杉矶会看到这只叫P22的美洲狮过路。

在中国青海省的门源县,我看到荒漠猫叼着一只肥大的鼢鼠,从这边跑到那边去。

我们开着车去收相机的时候,这只荒漠猫就从我们车前面跑过马路,跑到旁边的人工造林地里。

我们可以看到,人工造的树也就这么高,但对猫来说足够了。似乎就是当地林场无意之间的一个举动,造就了这样一个对野生动物非常好的、能够跟人共存的新的栖息地。

这个地方是我们现在已知的中国能够看到荒漠猫密度最高的地方。这难道不就是我们想要的保护吗?

不管是“带豹回家”也好,还是我们继续在中国其他地方,比如在若尔盖草原保护荒漠猫也好,其实就是我们的终极目标。我们可以通过人工对栖息地的优化和改造,让野生动物更好地跟我们生活在一起。

中国有12种猫科动物,它们代表着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以及我们的生态安全。我们希望我们这个世界,我们生活的这个国家,它的生物多样性是丰富的。这意味着我们整个环境的健康是能够保证的。

所以我们猫盟一直在说一句话:“这12种猫科动物一种都不能少。”

这就是我们的使命。

谢谢大家。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一席(ID:yixiclub),作者:宋大昭(猫盟创始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