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体店一片哀鸿到电商迅猛发力 阿里京东们在酝酿什么

进入2017年,“寒冬说”越发引人关注。对于商业地产、实体零售业和电子商务企业而言,如何应对新零售的发展趋势会是首要问题。本文将会通过几组数据来和读者朋友们分享基于众多事件背后的新商业趋势。

我们从大型商业百货及连锁零售企业过去一来年的市场动作中,首先看到的是一个词“退缩”,也看到了另一个词“融合”;而在线上电子商务平台领域,首先看到的一个词是“扩进”,第二个词则也是“融合”。

对于实体商业的全面萎缩,可以先从国内及全球大型百货中心以及连锁零售行业的急剧“退缩”数据中,清晰看到寒冬来临的迅速与残酷。而这种退缩,有些是无奈之举,有的则是谋而后动。

退守:实体店一片哀鸿

过去几年来,万达广场曾经是很多城市的地标建筑。伴随万达广场崛起的,则是万达百货和万达影院两块金字招牌。然而随着互联网商业的发展,大型百货中心受到的冲击最为明显。预感到趋势的王健林,2014年就在集团内部宣布实施第四次转型,从房地产为主的企业转向服务业为主的企业,构建起商业、文化、网络、金融四大支柱产业。历经三年转型,今年2月3日,王健林在万达集团的新春团拜会上,对摆脱“地产企业窠臼”的成绩和下一步发展规划,透露出了这三条信息:

一是转型的价值——集团服务业的营收和利润首次超过了地产(2016年总营收2549.8亿元,服务收入占比55%),万达“已经不是一个地产公司了”;

二是万达的商业、电影这几个公司,都将在资本市场上有进一步安排和追求,“所以这几个公司都要更加努力”;

三是重点点名飞凡网络(万达电商前身)和金融两家公司,今年“网络公司应该有所突破,金融公司的业务应该尽快落定”。

快速转型的万达集团,在互联网大潮来临之际果断“舍弃”了万达百货,而转型后的业务方向,已经明确指向了其他板块,尤其是大娱乐(电影)、电商(飞凡网络)和金融服务。

2014年万达提出转型是有其预判和原因的,就在万达转型的过去一年多时间,全球百货中心及连锁零售行业呈现出了下面这幅场景。

1
梅西百货关店加速

退缩数据:2016年梅西百货在美国已关闭了30多家店面,包括了加州、纽约、德州等多个州。在这些商店关闭后,梅西公司名下目前还剩下730家门店。

内部分析:上述变动是梅西百货今年成本节省计划中的一部分。据悉,节支目标为1.4亿美元。节省下来的资金或将被用于大力拓展电商业务及折扣百货业务。

行业分析:梅西百货全美高峰时有850家门店,目前受电商影响在走下坡路,不得不进行战略调整。梅西在的中国的战略同样不成功,已失去进入的最佳时期。

2
西尔斯百货亏损加剧

退缩数据:西尔斯百货在2015年关闭了235家店。2016年关店近80家,中报显示,西尔斯百货亏损已扩大至4.71亿美元。

内部分析:关闭这些店面帮助其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激增5000万美元左右。电商是导致衰退的主要原因。

行业分析:败在粗糙陈列及细节打造,败在思维老化不求上进,败在当下的掌舵人无零售经营经验。

3
彭尼百货优化调整

退缩数据:2015年彭尼百货(J.C.Penney)关了40家门店,2016年再次关闭7家门店。关店后,彭尼百货在美门店数量约为1000间。

内部分析:目前全球疲软经济及美国低迷的消费环境导致该百货企业本身的进入挣扎现状。

行业分析:彭尼百货有350家左右的连锁百货位于B档购物中心,交通不太便利;另有175家左右处在C类不被人待见的地区,销售额下滑不可避免。其次,大部分关闭的店面恰好满租期,因而也不需要做过多的额外赔偿。第三个原因,彭尼百货的数字化营销正处于上升态势,这会大幅减少实体店的需求。

4
NOVO百货惨烈下滑

退缩数据:在中国时尚百货领域曾经风头最劲。2015年已关店5家,并退出上海及武汉市场;2016再次关闭重庆大融城店,目前在国内门店总数只剩下7家左右。

内部分析:NOVO先后通过买手、自营等模式引入多个潮牌,也曾因此赚足人气。但在以联营为百货主要模式的内陆,NOVO却逐渐放弃了早年的立足之本。如今NOVO百货的自营占比已衰退至不足三成。目前采取收缩策略,对部分亏损门店进行调整。

行业分析:有颜值缺提袋率,有粉丝缺对消费者的把控,得势时未扩大影响力打造出新模式让发展商充分让利,内斗及转变不及时也导致了迅速衰败。

5
尚泰百货全面退出

退缩数据:2013年跟随华润万象城进入国内市场,2014年6月和10月尚泰百货分别撤出沈阳和杭州,2015年关闭成都店,全面退出中国市场。

内部分析:与万象城签订了扣点协议,3年到期后将开始转收租金。核算成本后,觉得不划算。

行业分析:男性主题未能打动内陆(男性)消费者,吸引力不足未能为购物中心带来额外客流,但是自身傲气十足,只能离场。

6
万达百货跨界变身

退缩数据:2015年万达百货关店46家,关闭济南、唐山、江门、温州、荆州等多个地区的严重亏损的门店;2016年继续有门店关闭。万达百货业绩目前已从万达财报中删除,目前形势不言而喻。

内部分析:随着购物中心和电商的发展,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方式正发生着巨大变化,大型零售业态不可避免地受到一些冲击,一些万达百货店出现了亏损,对这些百货店进行调整是企业的正常经营行为。万达百货的调整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店”制宜。

行业分析:近期“做加法”甚至“做乘法”的转型投入太大,中短期内转型效应不彰,而传统的“万达模式”已触及天花板,不得不断臂求生“做减法”,关闭拖累现金流的一些部门。

7
百盛的消退和转型

退缩数据:过去4年在中国内陆市场关闭11家门店;2016年在国内再关2店,目前在国内33个城市拥有58家店面。

内部分析:首先调整的便是中小型百货店,体量在3万平方米以下的百货店,如不盈利,就将面临被关掉的危险。已开始经营网上商城,且成功打造了新一代的百盛城市广场系列。

行业分析:利润下滑严重,影响力及口碑有下滑,但目前已有重新崛起迹象。

8
沃尔玛全球洗牌

退缩数据:2016年初沃尔玛宣布全球关269店,同年在中国已经关闭10店(主要以三四线城市为主)。

内部分析:过去几十年的全球快速发展中,过于密集的布局和过多的门店数量等拖累了沃尔玛的业绩。但中国的二、三线城市的战略布局将驶入快车道。

行业分析:沃尔玛计划关闭的美国连锁店中,有95%以上与另一家沃尔玛连锁店距离不到10英里。中国则发力自营的社区MALL,未来计划2年内在中国增设约115家门店。

9
乐购难挡衰退

退缩数据:2015年在英国关闭了43家店,包括规模较小的Express与Metro门店;2016年彻底退出中国市场,已把目前在内陆经营的135家门店转卖卖给华润。

内部分析:对市场的判断出现失误,没能跟上市场变化形势。

行业分析: 综合竞争力不佳,更多本土优势的卖场崛起挤占生存空间,Tesco乐购海外市场中国,美国,日本相继失败。

10
TARGET持续关停

退缩数据:2015年退出了加拿大市场,2015年11月初宣布3个月内关13家百货店;TARGET百货是美国第四大零售商,全球500强第33名,在美国47个州设有1330家商店。2016年一季度综销售额同比下滑5.4%,远低于市场预测。

内部分析:因应购物模式的转变而增加在线销售的投入,同时结束亏损业务以维持盈利能力,增加全球中小型门店的投入,加大对科技、供应链和存货管理的投入。

行业分析:增长乏力,目前仍需调整面对当下全球零售大变革。

11
家乐福进退维谷

退缩数据:2015年家乐福在中国市场关店数量超过15家;2016再次关闭3店,目前综合影响力大不如前。

内部分析: 将重点布局便利店,并发电商业务,正全国打造六个现代配送中心。

行业分析:全球影响力正下降,在中国,正被本土的大润发、华润、永辉等逆袭。

扩进:网店线下疯狂扩张

与实体商业显出明显区别的,是电子商务领域线上向线下的扩张和融合。天猫、京东和亚马逊在国内国际市场分别在不同领域逐步向线下扩张。网络加实体的融合趋势在几大电商平台的战略中愈发明显。

其中引人注目的,是京东在2017年突然发力“第三方商业伙伴”的几大动作。1月3日,京东与绿森数码签署了30亿元年度战略合作关系;1月6日,京东与17个重点商家签署了超过百亿的战略合作协议;2月6日,京东与恒大和、麦考利、乐语三大零售商签署2017年战略合作协议,签约金额高达80亿元。

以最后这三家合作伙伴为例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其均具有强大的线下实体店覆盖能力。广东恒大和主营业务为产品分销及电子商务;乐语通讯主营通讯产品,在国内拥有2000多家连锁店;北京麦考利科技成立10年来一直以连锁店面的服务形式在全国扩张。京东方面表示,三家公司在与京东展开合作后,将有助于共同形成“线上+线下”的通讯零售渠道。

2016年7月刘强东在参加央视《对话》栏目时,就曾透露出了自己的“小目标”:考虑如何在三年之内结束商超之战,做到线上线下第一。尽管自建物流和自营快递等业务让京东一直亏损,但是京东在渠道上向实体连锁机构的下沉已经极为明显。

实际上,线上电商经济向线下实体靠拢,在过去一年中呈现出的景象令人乍舌。

01

阿里巴巴线下买买买

扩张数据:2015年,阿里巴巴入股银泰商业和联华超市,再以46亿美元收购拥有1600个零售店的苏宁20%的股份;2016年,阿里巴巴以20亿元收购拥有160家连锁超市的三江股份(32%股权);12月,阿里巴巴与银泰共推“生活选集”专营店,主打新零售概念下的生活美学……

内部分析:马云2016年11月提出“纯电商时代很快会结束,未来十年、二十年,没有电子商务这一说,只有新零售,也就是说线上线下和物流必须结合在一起,才能诞生真正的新零售。”

行业分析: 线上巨头的动作颇具实验性质。阿里巴巴入股三江、联华是对其后一系列的并购整合做铺垫,如果成功,阿里将来对线下的渗透速度和能力将会非常强。

2

小米+米家疯狂开店

扩张数据:2016年年底全国将新建60个米家体验店。宣布将在2020年以前将销售渠道延伸到线下,开出至少1000家零售店。

内部分析:线下扩张计划得以实施是因为小米在中国已经成了“家喻户晓”的品牌,未来它在市场上的能见度会越来越高。

行业分析:在手机销量被OPPO和vivo远远甩下后,小米开始明白企业要想获得生存发展的机会,仅有的途径就是竭尽全力,千方百计让下一代产品更方便被用户看到,更便捷进入用户家中。

3

当当网布局文化综合体

扩张数据:2016年9月,当当网开设的第一家线下实体书店在长沙梅溪湖开业。在当当网的规划中,未来预计要开1000家实体书店。

内部分析:与其坐等购书者先到其他实体书店看好了要购买的目标书籍,再到网上下订单,不如从现在开始,通过吸引购书者到当当网的实体书店中,通过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辅助以阅读导引措施,引导读者的购书目标,再扩大其网上销售额。

行业分析:相比实体书店普遍存在的成本高问题,图书电商巨头因规模带来的成本优势,可直接提供货源,给予毛利保护,足以支撑线上线下同价。

4

聚美优品重拾女人心

扩张数据:2016年,聚美优品在北京开了两家实体店,选址都在著名的商业街——前门大街和王府井大街。

内部分析:对于线上线下的融合,聚美优品只是低调地摸索这种模式的可行性。

行业分析:做为“女人生意”高手的聚美优品,在电商的垂直领域走始终还是走在前列的。不过对于这样一家纯互联网基因的电商公司来说,开实体店的经验不足,谨慎是必然的。

5

果乐乐启动生鲜实体店

扩张数据:2017年初,开始启动第一家线下门店。

内部分析:创始人陈功伟表示“果乐乐是一定会做零售的。”认清生鲜的非标性之后,以供应链上游为切入点,最后进入零售,将供应链能力放大盈利,是陈功伟对果乐乐的定位。

行业分析:生鲜电商在经历O2O消亡大潮后,开始将实体连锁店作为生存的方向。

6

亚马逊引爆amazongo

扩张数据:最后来看一下走向实体连锁店的亚马逊。2016年底,亚马逊在全美引爆amazongo。这个无人销售的首家概念店占地1800平方英尺,相当于大约167平方米,选址在西雅图第七大街2131号。美国媒体曝光亚马逊的计划是要在线下开2000家实体店。

内部分析:人们走进亚马逊的实体店无须排队、无须收银,拿到商品就可以离开,随后在手机app之中进行支付。这是未来亚马逊借助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要做到的“新零售”世界!

行业分析:Amazon Go是一个“零售业的游戏规则改变者”。这一举动表明亚马逊正在积极布局线下食杂店,对于亚马逊来说,这是潜在收入增长的巨大来源,并且能够确保自身在人们的购物习惯中继续占有一席之地。

最后的总结:看了这么多事例,我们可以这样评价:未来的新零售无论是真正的创新模式还是概念炒作,线上和线下的融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和必然。全球零售业整体正在迅速地脱胎换骨,网购选择范围广,易于搜索,价格实惠,便于比较;而实体店可以提供面对面的个人服务,顾客能够进行全方位的感知,把购物当成一种活动和体验。鱼与熊掌兼得,或许成为可能。

注:部分数据来自亿邦动力网

懂懂笔记

多年财经媒体经历,业内资深分析人士,圈中好友众多,信息丰富,观点独到。

发布各大自媒体平台,覆盖百万读者。
《微信思维》、《微信力量》两本畅销书的作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