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荚并入阿里,不是终点,而是应用分发向内容分发的升级?

坊间火爆的传闻多数都会变成现实。阿里巴巴收购豌豆荚的消息在7月5日成真。豌豆荚CEO王俊煜和阿里移动事业群UC总裁何小鹏一起出现在媒体面前。

两年前,UC并入阿里的体系,何小鹏那一天的情景历历在目。被收购,员工们的眼里有激动、有彷徨、有兴奋、有忧虑。他知道,豌豆荚的员工也会有同样的感受。这一次收购,最后一个独立分发的应用市场也归入BAT大潮中,未来,国内应用分发市场之争或将全面升级。

腹背受敌,豌豆荚急需流量矩阵支持

豌豆荚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应用商店,成立于2010年,是李开复成立的创新工厂的第一批项目。正好赶上安卓手机迅速扩张的黄金时期,以小清新、有情怀的形象给用户提供应用分发服务,并且表现优异。

根据此前媒体报道中引用过的数据显示,2012年2月,豌豆荚用户总数突破2500万,日活跃用户也超过100万;2013年7月,用户规模突破两亿,收录不重复应用超过65万,应用每日分发量超3500万,占据安卓移动分发市场的半壁江山,成为当时中国规模最大质量最高的应用商店。

以豌豆荚当时的体量和发展速度,已经能够实现收支平衡,资本和互联网巨头也都比较看好。在2014年阿里第一次向豌豆荚提出收购意向,彼时豌豆荚刚刚完成B轮融资,公开资料显示其估值达到10亿美元,阿里出价15亿美元;2015年2月又传出神奇工场将收购豌豆荚,随后豌豆荚通过官方微博回应了收购传闻,并称独立发展更有助于打造好产品。

对于豌豆荚来说,委身巨头是不错的选择,但偏向情怀的豌豆荚创始人更希望能够独立发展。

然而,时隔两年,市场陡变,第三方应用的现实情况早已今非昔比。

正面战场,豌豆荚饱受BT3挤压。根据比达咨询发布的《2016年第一季度中国第三方应用商店市场研究报告》的数据显示,百度系以31.6%稳居第一,应用宝以23.6%排第二,360手机助手以22.2%排第三,豌豆荚以7.1%排第四,阿里移动旗下的PP助手排名第五。在三大巨头强流量优势的狙击下,豌豆荚作为独立运营的第三方应用商,能够分食7%的市场亦非易事。

另外,背面战场还要承受手机增速放缓,以及手机自带应用商店带来的打击,第三方应用能够享受到的红利正在淡化。上述报告显示,2016年Q1用户获取APP渠道分布方面中,第三方应用商店以62.9%排第一,手机自带应用商店以53.6%紧随其后。近两年,手机厂商在移动分发领域发展迅速,产品体验等分发能力后来居上。

豌豆荚CEO王俊煜在5日发表的公开信中说道:“在整体 Android 市场活跃度下降、硬件厂商应用商店加入、以及各种各样的应用都开始提供应用下载服务的大背景下,应用分发市场确实有很大的挑战,在碎片化市场的同质竞争中,越来越依赖渠道来获取用户。”

其实,豌豆荚早早就意识到即将到来的危机,做出战略转型。据了解,2014年3月,豌豆荚宣布“移动内容搜索”成为其核心战略规划。这意味着豌豆荚开始从应用分发平台向整合综合娱乐内容的移动搜索产品转型。

顺着转型的探索,豌豆荚也需要有强大的流量支持。王俊煜表示:“我们今天做出的决定是我们主动做出的选择,我们相信这能给应用分发业务带来更好的未来,让它的规模能再上一个台阶,需要渠道、产品、品牌等多方面优势的紧密整合,阿里恰恰能提供这一点。”

中投顾问文化娱乐产业研究员蔡灵对笔者表示:“当前移动应用分发市场竞争激烈,豌豆荚的发展空间已触碰天花板,不再独立对豌豆荚来说能够获得的好处主要是可以依靠阿里,进一步拓宽渠道、减少资金压力、提高品牌影响力,在当前环境下,豌豆荚单打独斗将很难在市场上生存下去。”

在这样的变化下,移动应用商店更应该和其他文化娱乐产品一起形成产品矩阵化,这是豌豆荚选择阿里的主要原因。

扩充军备,阿里移动事业增强分发能力

实际上,阿里扩张移动流量入口蓄谋已久,豌豆荚也不是阿里收购的第一个分发业务应用。

在2013年,阿里开始对应用商店进行布局,阿里投资的UC收购了第三方应用商店PP助手。PP助手是基于iOS系统的应用商店,经过3年的内部资源整合,用永福的话说“应用分发是阿里移动事业群中唯一未能进入市场前三的业务”。随着阿里各项业务的快速发展,能够满足需要的分发渠道显得比较单薄,因此阿里急需在应用商店上扩充实力。

豌豆荚的加入将帮助阿里巴巴扩大其在应用分发市场的占有率,目前在移动应用分发市场,阿里移动旗下已拥有PP助手。阿里巴巴移动事业群总裁俞永福称,此次交易不是一项基于财务的收购,“移动应用商店未来可以和其它文化娱乐产品一起形成产品矩阵化。”,同时补强阿里所需大数据。

有分析人士指出,豌豆荚在被阿里收购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阿里在移动端内容分发的能力。蔡灵认为:“PP助手在海外发展较好,但在国内竞争力不强,收购豌豆荚对于阿里来说,一方面能够配合PP助手,进一步提高在移动应用分发市场上的影响力,弥补阿里在国内移动应用分发市场的短板;另一方面,可以与YunOS操作系统、UC等结合,进一步推动阿里操作系统、移动搜索等业务的发展。”

诚然,豌豆荚在应用市场深耕五年多,应用分发业务一直以最全著称。根据豌豆荚统计,目前豌豆荚收录的应用超过250万,如果算安装包将超过1200万,可以说市场上最全的应用分发业务。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有超过80家软硬件厂商,包括搜狗、魅族等,都在使用豌豆荚提供应用查找服务,良好的口碑和独特的设计让其拥有5亿用户。

即便在市场占有率不再拥有半壁江山,豌豆荚的用户活跃度和用户粘性仍然是第三方应用商店中最高的。前面提到的报告中有数据,2016年Q1第三方应用商店平均单次运行时长,豌豆荚以2.9分钟排名第一,360手机助手以2.8分钟排名第二,PP助手以2.6分钟排名第三。由此看来,豌豆荚的用户粘性是最强的,PP助手也在用户粘性方面有较强的竞争力。

此前,豌豆荚拒绝加入阿里,是出于对不独立会影响发展的担心。王俊煜透露,虽然没有直接加入,但豌豆荚与阿里在过去三四年一直保持着联系。当看到UC并入阿里之后,在阿里的支持下成长顺利,用户使用热度有所提升,豌豆荚方面相信将应用分发业务加入阿里巴巴是正确的决定。

将豌豆荚收入麾下,对阿里有很直接的益处。易观智库分析师朱大林认为,阿里将借助豌豆荚的增强游戏分发和应用分发,补足自己的短板,能够有机会进入行业的前三名。另外,阿里能够直接获得豌豆荚的5亿用户,提升自家应用商店的用户粘性。

不是终点,实现从应用分发升级到内容分发

应用分发行业早就悄然生变,第三方应用商店单纯做应用分发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必须寻求新的业务模式。

从应用市场来看,苹果一直在试图将其应用商店从应用分发向内容分发升级,而观察国内的应用商店发现,豌豆荚的风格与苹果相似,也在试探转型。

根据腾讯科技报道,2014年3月,豌豆荚宣布“移动内容搜索”将成为其核心战略规划。这就意味着豌豆荚开始从应用分发平台,向综合娱乐内容的移动搜索产品转型。在豌豆荚发布的4.0版本中,内容搜索已经被扩展到包括应用、游戏、视频、电子书、壁纸、主题、音乐等在内的多种娱乐内容类别。

而且,豌豆荚是最早进入内容分发的第三方应用分发公司,豌豆荚早就察觉到用户对APP的直接搜索需求正在逐渐转变为对内容的需求,在做出移动内容搜索转型后,又推出了搜索业务孵化产品“一览”、短视频产品“开眼”等。这些产品的推出及业务的调整,表明豌豆荚在内容分发上的尝试。

如今,豌豆荚加入阿里团队,并不是终点,而是希望做更多。王俊煜表示,豌豆荚希望把它带给更多的人,应用分发业务加入阿里移动事业群之后,是相信借助阿里的资源,会有更大的规模和影响力。同时,豌豆荚也可以帮助阿里巴巴在应用分发市场扩充占有率,我们做了这样一个整合之后,将有机会整合应用分发市场的格局。

并入阿里之后,豌豆荚在阿里大数据能力的驱动下,也有希望在内容分发上走得更远,实现更加个性化和精准的应用内容分发。

与豌豆荚的理想相似,阿里也希望能够实现从应用分发到内容分发的升级。这也是阿里移动收购豌豆荚更深一层的意义,就是希望它能够加强阿里大文娱板块的内容分发能力。

实际上,通过近两年的动作看得出,阿里在电商以外的布局越来越多。在6月15日,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发出内部信,宣布成立阿里巴巴大文娱版块,板块业务包括阿里影业、合一集团、阿里音乐、阿里体育、UC、阿里游戏、阿里文学、数字娱乐事业部,俞永福出任大文娱工作领导小组组长。

阿里文娱板块的布局愈加明晰,更多的内容需要有足够的渠道分发出去,尤其是UC和优酷土豆上的内容。整合后的豌豆荚,将与阿里原有的PP助手共同拓展移动分发市场。

【懂懂笔记】

多年财经媒体经历,业内资深分析人士,圈中好友众多,信息丰富,观点独到。懂懂真的懂的很多。

百度百家、今日头条、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界面同步可以看到【懂懂笔记】更新的内容,覆盖近100万读者。

《微信思维》、《微信力量》两本畅销书的作者。

欢迎约访、新闻报料、以及商务合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