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米芾书法的精髓,单这个“刷字”技巧,就可以比肩二王

文|夏绍毅

【摘要】:米芾的行草书法线条如惊蛇出草,妙趣横生,其中的“刷字”用笔就是如此。本文通过米芾的传世作品,试分析他的的行草“刷字”用笔是如何让线条产生变化的?

关键词:二王;米芾;书法;笔法;刷字;笔墨线条;

一、何为“刷字”?

何谓“刷字”?所谓的“刷字”, 很容易让人想到粉刷匠用的“刷子”,貌似没有多少技术含量。其实是专指米芾书法所独有的一种神韵。主要是形容米颠用笔痛快淋漓,自信肯定,并且笔笔精到,看似随意,实则异常严谨,符合法度。

“刷字”的说法,主要源于米芾自己说的一段话。当时,米芾向宋徽宗评论当时著名的书法家说:“蔡襄勒字,沈辽排字,黄庭坚描字,苏轼画字……臣书刷字。”可见,米芾对书法的看法和见解是非常准确和到位的,虽然使用的是调侃的语气,但不影响大家对书法的理解。

二、米芾的“刷字”与“八面出锋”是紧密相连的,不可分开来看待。

古人非常重视毛笔书写时的“八面出锋”,唐太宗说:“腕竖则锋正,锋正则四面势全。”米芾自诩:“善书者只一笔,我独有四面。”清末杨守敬说:“八面出锋,始谓中锋”。在这里,“四面”也好,“八面”也罢,说的都是笔锋的四周一圈,包含无数个面。用笔的时候要让笔锋自由灵活地以不同方向的锋面转换,并且顶纸而行,这样才能能极大地增强笔锋的表现力,给人以遒劲之美感。

要做到“八面出锋”就要注意锋正,即换锋前使毛笔中轴(“笔心”)垂直于纸面。毛笔中轴就是笔心,它与笔管中轴笔相连。笔管运动,其实就是笔心运动。所以,抓住了笔管,也就是抓住了笔心,这在书法上被称为“笔心为帅”。

正锋是笔锋的中心位置,笔心处于这一位置才有利于“八面出锋”。但笔毫是软的,笔锋入纸即倒。所以换锋的一个简单方法就是“立锋”,即把毛笔立起来使用。不管笔锋入纸后怎么倾斜,要充分利用笔腰的弹性,一倒下去即反弹而起,保持笔心与纸面垂直,使其四面对称,便于“八面出锋”。

米芾用笔轻劲婉转,爽利如“刷”,打破了“藏头护尾”的古训,时以尖锋入,尖锋出,中侧锋轮换使用。也不避偏侧锋之讳,能倒能起,笔锋不散,调整切换锋面自如,立锋杀纸,速度极快,秀润中不失骏迈,可谓是八面出锋的典范。

三、当代某些书家的“刷字”与米芾的“八面出锋”之“刷”不可同日而语。

当代某些书家,还真把毛笔的圆锥形笔头当成“刷子”用。如提倡学习北碑的包世臣,要求把笔毫平铺纸上。包世臣说:“凡下笔须使笔毫平铺纸上,乃四面圆足。”陈吉安对此批评道说:“笔毫平铺……一'铺’一'折’地书法,这与现代油漆工的横刷、竖刷再横刷、竖刷的动作是差不多呢还是就是一回事?”

还有自称悟得晋唐笔法不传之秘的某位书家,其秘诀是把笔舔成扁的,配合捻管来使用。这真是把米芾的“刷字”当成一个粉刷匠的技法了。当然,粉刷匠使用刷子也是要换面的,此与笔法中的“翻笔”相近。不过,若都依此而行,笔锋便只有两面,还谈什么“四面圆足”“八面出锋”?如此米芾便只能改行成为“独有两面”的粉刷匠了。

四、结语。

米芾“刷字”的写法,变化多端,其中最关键的是他对古人笔法,烂熟于心。通过常年的摹古“集字训练”,深得晋人笔法。在此基础上,临时创作和书写手札的时候,心情非常放松,随心所欲,运笔手腕自然灵活,对笔毫的弹性了如指掌,往往可以因势利导,顺势而为,这就是米芾刷字的秘诀。不像当代某些书家,他们对古人的东西,浅尝辄止,不愿意下苦功夫,老是搞一些博眼球的东西来糊弄观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