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滥片=高票房的文化黑洞,《江湖儿女》是一缕微光
题记:真正牛逼的电影,不是让人大哭大笑,而是看完之后想要大醉一场。比如,江湖儿女
琐碎的感想:
故事是一个支离破碎的故事,但人物的张力已经到了宇宙的极限,就像这部电影中最突兀的演员徐峥说的:宇宙的囚徒。
贾樟柯说,
为什么要有电影院,因为电影一定要在电影院里看,那些人物的每一个表情,才能被放大很多倍,你才能看清,他们真实的表情。
是的,这句话只适用于贾樟柯作品。
本文来自自媒体 ID:无犀之谈
廖凡的戏真牛逼,眼神和每一次抬胳膊伸腿点烟的小动作都是火锅的底料,连他变衰之后的胡须都在演戏。
赵涛,是贾樟柯作品中永远的主菜,如果说中国,还有一个会演戏的女人,不可能有其他人。可能我措辞不当,赵涛不是在演戏,她就是活在戏里的真实存在,她和贾樟柯的每一个故事可以实现无缝衔接,毫不做作。
江湖儿女,是一部值得二刷、三刷,一直刷下去的电影,两个多小时,每一个镜头都可以翻桌,都可以定帧解读,都在传达着往日不在、今昔何年的悲伤。
看不懂贾樟柯,你就看不懂中国除了北上广深之外的真实存在。
看懂了贾樟柯,你就懂了中国是一片多么辽阔、多么逼仄、多么悲凉的土地。
在贾樟柯的世界中,晋语是中国最舒服的语言,特别舒服,每一个字听着都像是耳朵在被spa。
本文来自自媒体 ID:无犀之谈
突然特别特别想去大同(《江湖儿女》故事的背景城市)再看看,以前去过几次,但除了石窟和恶劣的空气,没有其他感受。
贾樟柯对于山西的爱,在他的电影里释放到了极致。
上面这些,每一句话之间没有关联,你只切割了看就好,因为,每一句话,都是可以独立成为贾樟柯电影的注脚。
现在,开始在《江湖儿女》中和你推杯换盏。
四年前,在电影院看《山河故人》,当go west的旋律响起时,我的眼泪如期而至,或是不期而至。
无所谓。
就是决堤,就是在那一刻,我明白了贾樟柯所说的“电影要在大屏幕上看”的意境。
后来,山河故人在视频网站上线后,我再在电视上看,再找不回那种泪奔的冲动。
有人说《江湖儿女》的故事冗长,我试着理解它们,一是因为它没有习惯贾樟柯的风格,二是因为它没有进入贾樟柯的世界。
如果你把贾樟柯的电影当成一个简单的故事,那一定是个颗粒度非常粗糙的并且充满各种逻辑谬误的故事,但电影不是故事,至少不是单纯的讲故事。
中国电影一直滥,高票房的榜单被各种滥片霸占,究其原因,就是故事讲的太多,信息传递的太少了。
本文来自自媒体 ID:无犀之谈
如果你特别认真的投入到贾樟柯的电影中,你会从,甚至你会从每一个镜头里不经意的背景里读出那个时代的气息。
比如《江湖儿女》中,赵涛回到父亲家中时,厨房窗前贴着一贴旭日升的广告。
不了解的去搜索一下旭日升,只有那个时代才有的特定产物。
还有大同的那个大体育场,
还有三峡,
还有在客船里那个感谢上帝赐予食物的女贼,
还有那个走调走上天的唱着有多少爱可以重来的歌手,
还有那个被赵涛诈出女友流产的小镇杰青。
信息量太大了,大到……
我们还没从第一个时代中抽离,就已经进入到下一个时代了。
如果中国的电影一定要分门别类的话,贾樟柯是一类,其他是另一类,至于姜文、张艺谋、陈凯歌或者更多大咖,那只能在其他里再细分了。
(抱歉把我挚爱的姜文也划到其他里了,但没有办法,首先贾樟柯的电影太特殊了,其次在《邪不压正》之后的姜文已经泯然众人。)
鉴于本片还在公映期,剧透是一件无耻的事,我不干。
所以,关于影片本体的理解,我想稍后再发布。
无论如何,《江湖儿女》都是一部值得在电影院里享受的优质作品。在这样一个滥片=高票房的文化黑洞时代,因为贾樟柯的存在,而出现了一缕微光。
谢谢观赏,待续
无犀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