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帮你们去失败区看了看:其实也没那么糟嘛!

适合读硕/博研究生初级科研/研发人员,想深造的本科生

更多详情请见👇

如何只用10个小时,就掌握学术生涯的所有科研核心技能?

全文共计3613字,预计阅读时长10分钟

你有因为担心失败而导致错失机会的经历吗?

我有过。

因为以前我就有一种做事就要做好,不能做好就不能随便承诺、随便开始的习惯。

上大学的某门课,我们需要做一个PPT展示。

老师本来安排了我去做这件事,但是当时我想了很多,感觉想不到一个完美的方案,万一做得不好,岂不是要辜负老师的期待?而且也会有点丢脸。

所以我就推掉了这个机会。

老师又找了另外一个同学做这件事。那个同学做完展示,反响挺不错,大家都觉得她做得挺好。

但是我当时心里挺不是滋味的,因为我感觉如果能让我上的话,我可以做得更好的。

为了表现得更好、为了得到完美的方案,我自己错过了这个机会。

因为那次的事情,我仔细回想了一下,有很多次类似的机会,都摆在我面前了,却因为我畏首畏尾而错过。

很多人跟以前的我一样,都会觉得,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再开始,不然把事情搞砸了怎么办?

尤其是面对重要的事情,越容易束手束脚,担心自己做得不够好,所以要等等,要观望一下,要准备一下。

可是就这么一等,机会就错过了。

而有的人抓住了这些机会,就成功增长了自己的眼界,获得更多的阅历,跳上更高的平台。

他们不一定是比我们更优秀,而是更有“接受失败”的能力。他们去尝试,接受失败的可能。他们觉得失败没什么丢脸的,也没什么不好意思的,至少会是一次不错的试炼机会。

完美重要吗?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去做,比起什么都没做的人,肯定还是做点什么更好。

想想那些被我浪费掉的机会,真的感觉很心痛!

经过反思和复盘,我决定慢慢变成后面这种人。因为我也发现了,所谓的“完美时机”或是“完美准备”根本就是等不到的,再怎么等,你都会觉得:也许再磨一磨会比较好。

可这么一磨下去,什么时候才是头呢?

其实准备得最好的时候,就是机会刚出现的时候,其次就是现在。

不管是什么,先去做了再说。对你来说很重要的机会,先抓住再说!失不失败,那都是后面的事情了。

人生就是

“试错-纠错”型的成长

一直以来,也有蛮多人因为犹豫不决来找我咨询,问我该如何选择。

比如要不要放下工作先考研,要不要出国,要不要去放下家里的关系,去陌生的城市打拼等等。

我觉得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不好帮大家做决定。

但是看到挺多人之所以会犹豫,就是担心这个选择可能不能如他们所愿,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的结果,担心失败会影响他们后续的生活。

遇到这种情况,我一般都会选择鼓励他们下定决心,比起失败,错过机会往往是最让人难以承受的结果!

哪怕遇到挫折,哪怕要面对不完美的结果,那也好过在犹豫中错过!

我觉得每个人都要学会重要的一课:接受失败,拥有接受失败的能力。

小时候这个能力我们都有,就是越长大越退化。因为成年之后,我们会觉得自己更慎重了,也会更严格地要求自己,不允许自己随便失败。我们会觉得失败是一种很严重的事情。

但事实上呢?

其实就是我们过分夸大了失败的影响,没办法随心所欲地去做决定,因此才会很难从失败的阴影中恢复过来。

现在的我,在做事的时候仍然要面临失败,或是做得不够完美。

就像写公众号,我会考虑大家会不会喜欢今天的稿子,发这篇稿子会不会导致掉粉之类的问题。

但是确定了之后,我心里就会出现一个声音:OK,好了,足够了。

因为一直考虑这个问题,就可能导致我一个星期都发不出一篇稿子来。毕竟打磨稿子这种事情,根本就没有尽头。

这次看看,感觉这样会好一点;下次看看,感觉那样会好一点……怎么可能会有完美的稿子啊!

一个激灵,我就清醒了:先不说我的能力有限,一篇稿子的受众那么广,肯定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满意!

反正合适了,先写了再说;合适了,先发了再说。当然也存在写得不够好,阅读量不高。或者是因为词不达意,没能让大家很好地领会我的观点的情况。

但下一次,还是要去写,要去做。

在这个做的过程中,其实更容易找到问题,接收到真实的反馈,这样我就能在选题和内容上有更好的调整。

不然的话,就靠我自己想象:大家喜欢这个,大家喜欢那个,然后闷头自己写,自己改。这样其实更不容易写出好的稿子来。

“做得不好”本身并不可怕,而是我们把它想象得太过可怕了。

我有时候也会把它想象得比较可怕,但真的试过之后,就会发现,真的没什么大不了。

还是以这个公众号为例吧,我担心写得不好,大家脱粉的脱粉,吐槽的吐槽。会显得我水平低,很丢人。

但其实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情况。想想也就明白了,大家都很忙,谁有时间抓着你一次的做得不好攻击你?

下次好好调整,输出更好的内容就好了。有这个时间担惊受怕,不如先发出来看看反馈,再进行复盘。

现在我也经历过挺多事情,包括各种新的尝试。越发能确定一点了,那就是:这个世界上既不会有完美的开始,也不会有完美的过程。

所以有缺憾的、失败的情况会时不时冒出来,太普遍也太常见了,大可以放平心态看待。

就是因为能从失败中吸取经验,变成“试错-纠错”的模式,人才会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吗?

如果你还愿意成长,那么一定不要错过这个重要模型。

两种思维模式

帮你面对失败

如果你正处于一种因为害怕失败、害怕得不偿失而犹豫不决的阶段,那么我建议你换上两种思维模式:

第一种,别把事情往糟糕的方向想。

想那么多干什么呢?

干就完事儿!

不管做什么,都会有成功和失败的可能。我们更需要做的,是抓住成功的机会,让成功的概率变大。

在犹豫、踌躇中,增长的往往只有失败的可能性。不去做本身,才是最大的失败吧,因为成功的可能性为零。

很多事情都是我们自己在瞎担心:我不行的,我没有这个能力,我可能会做得不好……

不要去想糟糕的一面,去想想你为什么想要做出这个选择的理由。如果这确实是你想做的事情,一个不可多得的机会,那就去做吧!

至于结果,那就等到做了之后再看,做了之后再说。

很多时候去执行,就会发现那些让你操心不已的可怕结果,真的只是杞人忧天,你做的比想象中的好多了。

第二种,如果实在控制不住自己的思维,往最糟糕的方向想了,那不妨想想自己的承受能力。

想想看,哪怕是面对最糟糕的失败,你人还在,你的能力还没丢,真的没有重新开始的可能吗?

连最糟糕的情况你都能承受得起,那其他类型的“不太成功”是不是也能接受?

比如我有个粉丝就说过,二十出头,准备留学时,其实内心也很纠结,因为不知道出国之后,学业发展会不会如自己期待的那样。

如果学不到东西,浪费了时间和精力,灰溜溜回国,该怎么办?

但是他爸妈很开明,就跟他说:失败了也没关系,回到家至少有一双筷子可以吃饭。

他豁然开朗,下定决心出国。因为就算一事无成,也没啥大不了的,就是回家“啃老”呗,吃饱饭总是容易的,现代社会也没见谁饿死。

既然连最糟糕的情况都承受得起,又是自己想要的、对个人发展很重要的机会,为什么不能珍惜?

想到失败就觉得无法承受,那绝对是低估了自己的承受力。

如果一定要想到失败的可能,那一定要同步考虑自己的承受力。

你会发现:嗐,好像也没那么可怕嘛?好像也就那样嘛?好像我完全可以承受嘛?

接受结果了之后,然后去做,没什么大不了的。

我想告诉大家的是:

只有失败的过程,没有失败的结果。

过程失败了不要紧,你有纠错能力,这就是一种成长和改进。继续往前走就是了,过程中的一个小小失败,以后看来,不过是生命中一个小小的浪花。

没有人会揪着你那一点不完美说你是个loser,所以你也要放过自己,放下对失败的恐惧。

做出选择吧,别犹豫,别错过。因为害怕失败导致错过才是最亏!

“失败”不可怕,更别说你也许可以做得很好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