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洪侠|发明雕版印刷术的中国人叫什么名字?

《书籍的社会史:中华帝国晚期的书籍与士人文化》,【美】周绍明著,何朝晖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1月第1版。

英国的弗兰西斯·培根完全没想到,因他在1620年初版的《新工具》一书中说了几句我们特别爱听的话,去世三百多年后,他竟然成了中国家喻户晓的著名思想家。英国人在我们这里的知名度,除了莎士比亚,大概就是他了。丘吉尔、黛安娜、狄更斯都得排他后面。

那几句给他带来巨大声誉的话如下:“印刷、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巨大的力量和影响。”

现在你可以在初中、高中各类题库中找到因这段话而拟的选择题、论述题。连问一句“雕版印刷术诞生于何时”,也要先引培根语录开路,仿佛不说培根,涉及“四大发明”的话题就不知如何说起。

培根。网络图片

我想起上海的江晓原教授在一次讲演时曾经讨论及此。他说,培根说这三项发明改变了世界历史,但他并没说这三项发明是谁做出来的。他认为这些发明的来历是不清楚的。稍后马克思基本上承袭了培根的说法,也是说三大发明,马克思说火药把骑士的城堡炸得粉碎,指南针造成了地理大发现,印刷术变成新教的工具,最后成为改变这个世界的杠杆。但是马克思也没有把这三个发明归于中国。

江晓原说,第一个把三大发明变成四大发明的,是来华的耶稣会士艾约瑟(Joseph Ed-kins,1823~1905),他把造纸放了进去。而最大的功劳当然要归李约瑟,他大力赞美和强调这四大发明是中国人做出的贡献。四大发明通过李约瑟提倡之后,进入了我们的教科书。

今天读《书籍的社会史》,又一次碰到培根关于印刷术的话题。作者周绍明(Joseph P McDermott)在第一章中就说,现在都承认是中国发明了印刷术,但是奇怪的是,中国史料中关于印刷术发明的直接记述为数极少,至今尚无法明确雕版印刷发明的具体日期,也找不到发明者的具体名字。(多亏沈括在《梦溪笔谈》的记述,我们总算知道毕昇是活字印刷的发明者。)雕版印刷术最初250年间在帝国境内的传播详情,同样信息匮乏。即使之后六百年间,材料也远不够丰富。现有的材料中,很少有对书籍生产全流程的翔实与细致的记录。钱存训先生也说过,“不同于造纸,中国文献很少记载印刷的技术过程。关于雕版如何制作的信息,……难以获得,除了偶尔有几个外国观察者和作家的零星记载。”

据周绍明说,最早的“外国观察者”之一,是当时在马六甲的苏格兰新教传教士米怜(William Milne,1785-1822),他在其1820年出版的英文著作《新教在华传教前十年回顾》中,详细记录了中国雕版书籍生产的技术与流程。周绍明断定这是关于雕版印刷最初的详细记录。

“最初”倒也未必,说第一份由“外国观察者”所做记录可能更稳妥些。尽管如此,读完《书籍的社会史》第一章我还是略有吃惊,而且多有不解。所吃惊者,是隋唐年间发明雕版印刷术的古人们,如此不看中这一书籍生产的新技术,都懒得留下文字记录,惹得后人猜三测四,争来抢去。所不解者:培根那段话真的是在说中国发明的雕版或活字印刷术吗?他发此高论的1620年,谷腾堡金属活字印刷术也已经发明并传播了170年,英国也早有卡克斯顿率先在英格兰建起印刷厂,印出了圣经和乔叟《坎特伯雷故事集》。培根所说“印刷术”是否也包含已经帮助路德宗教改革获胜的机械印刷术呢?如果确定培根所指就是中国雕版印刷术,那么他是怎么知道的呢?他出版《新工具》一书整整二百年后,来华传教士米怜才首次记录雕版印刷全过程,在他之前,是谁还写过这方面的文章呢?

虚心求教,望各路方家有以教我。

(0)

相关推荐

  • 中国四大发明之活字版印刷术发明者:毕昇

    毕昇(972年-1051年),生于淮南路蕲州蕲水县(今湖北省黄冈市英山县),为北宋发明家,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 毕昇初为杭州书肆刻工,专事手工印刷,在印刷实践中,毕昇认真总结了前人的经验,于北宋仁宗庆 ...

  •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四大发明[sì dà fā míng]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本词条是多义词,共6个义项 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创新的智慧成果和科学技术,包括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 四大发明的说法,源自英国汉学家李 ...

  • 张树栋印刷史研究文选之五:印刷术与活字印刷

    请点击上方"诗眼看世界"加关注,赵刚问好!    张树栋印刷史研究文选之五 印刷术与活字印刷  张树栋 作者按:本文应<中国科技报>许会林主任特邀撰写,首载1986年9 ...

  •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古代四大发明

    一.知识介绍 (一)造纸术 1.发明 我国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西汉先后出现絮纸和麻纤维纸.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绘有地图的纸,是目前世界上所知最早的纸. 2.发展 东汉宦官蔡伦于105年改进造纸术, ...

  • 胡洪侠|如果没有书店,城市将会怎样

    昨夜二更到苏州.托朋友王道订的酒店,说是在相城区,原属苏州郊县.果然下高速不远就到了,前后远离城市灯火,只有酒店大堂灯火未熄.今早下楼早餐,才发现酒店原来在湖边,风景竟然甚佳. 今天王道做导游,踏访苏 ...

  • 胡洪侠| 范用存牍中的姜威往事

    <范用存牍>,汪家明编,北京三联书店2020年9月第一版. 此书一套四册,收范用先生存友人来信1800多封.全书按通信人姓名拼音首字母排序,书后附通信人简介."H-L" ...

  • 胡洪侠|董桥《文林回想录》

    疫情不仅减损人情交往,也耽误书缘缔结.一国之内,因为有诸多电商平台助力,喜欢的书还可以照买不误:一涉境外,麻烦比天大,检疫防疫之严,海关有如"鬼门关.我当然支持对新冠病毒"严防死守 ...

  • 胡洪侠| 台静农先生为什么说“人生实难”

    <乡愁的理念>,董桥著,北京三联1991年5月版. <乡愁的理念>1991年5月出版,整整一年以后,1992年5月11日,我才买到一册.书中48篇散文小品我不知读了多少遍,有段 ...

  • 胡洪侠|“童年”之后,“读者”也消逝了

    <读书的挽歌--从纸质书到电子书>,[美]斯文·伯克茨著,吕世生等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年1月版. 今天想重述一下30年前的一堂课.那是1992年的秋天,一位名叫斯文·伯克茨的教 ...

  • 胡洪侠| 那些年我们追过的港台版“书之书”|之七 “活在书堆下”

    这些天扶助一万多册书陆续走进纸箱.同事问是否需要帮忙,我坚拒.收拾藏书是自己的事,岂能假手于人? 一本一本自书架上取下,翻翻,或不翻,扫一下封面,迅速考虑眼下的分类.分箱,和日后的分楼层.分房间,然后 ...

  • 胡洪侠书话|以一本大书,致谢深圳的大美

    <南寻深圳>序 2014年10月16日 2012年夏,<晶报>创设"独唱团"系列专版,邀请资深编辑记者以专栏作家姿态披挂上阵,在自己擅长领域每周发言,靠鲜明 ...

  • 胡洪侠:牯岭街中年淘书事件

    本文图片均采自网络 [此文写于2013年12月]  台湾电影<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拍成上映二十多年了,我久闻其大名而从来没看过.这次因想着要写牯岭街,在网络里搜资料,只见满屏幕说的都是杨德 ...

  • 胡洪侠:给姜威《色香味居梦影录》写序

    [<色香味居梦影录>,姜威著,胡洪侠编,入选李辉主编的"副刊文丛",年内将由大象出版社出版] 百多年来,中国报纸副刊召唤出一代又一代"副刊分子".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