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阳老街——乡愁成了永远的记忆
20世纪70年代之下黎阳(图片取自网络)
黎阳古镇座落在屯溪西部,南临新安江上游的率水,东与市区紧连,“两江交汇,三省通衢”的地理位置,使黎阳千余年以来成为皖浙赣边陲商业中心和新安江的码头重镇。黎阳老街是黎阳古镇的主要街道,解放前曾与隆阜街、阳湖街、柏树街并称。黎阳老街东自西镇桥朝西延伸贯穿黎阳全镇,全长1195米,石板路面,旧时黎阳老街为商业街,店铺、作坊林立,黎阳从置县距今已有1800年的历史了,它比屯溪老街要老得多。老屯溪人代代流传的俗语“明清个屯溪、唐宋个黎阳”,它隐隐地告诉我们黎阳在屯溪人心中的分量。
黎阳老街分上黎阳和下黎阳,今一中学生公寓上首原有一座古老的路亭叫“新亭”,便是上下黎阳的分界线。黎阳老街两侧有不少老巷弄,北面有黎阳巷、利农巷、炉厂巷、陈家巷、朝阳巷;南面有曙光巷、黎明巷、黎中巷、光明巷、黎红巷、通天巷、黎川巷、邵家巷、红星巷等。黎阳老街1985年门牌编号1—273,其中12号石家大院、18号李柳和医寓、28、30号是贾家大宅院,这三座古宅院保存基本完好,上黎阳还有宁家、邵家大宅院,都是黎阳老街的亮点。
20世纪80年代初的上黎阳(图片取自网络)
旧时黎阳有汪公庙、九相公庙,并有举办“八月靖阳”盛大庙会的传统,缘起于纪念越国公汪华业绩的祭祀活动。据史料记载:黎阳的汪公庙祭祀活动从农历八月初一开始,仗鼓队巡游至八月十三跑马散会,历时十三天,庙会时间之长是少见的。汪公庙会供奉的菩萨共有十一尊:汪公、老关帝(关羽)、新关帝(关平);三大元帅:程元帅、任元帅、赵元帅,还有钱将军、二相公、八大帝、九相公、先锋羊三舍人。每一菩萨都有一个会首,负责这位菩萨的行头募捐并组建一支“仗鼓队”,仗鼓队由一名吹笛的领队和十至二十名鼓手组成,有的会首本人兼职领队。
八月初一前,庙会的各会首就要派人到屯溪各商家、富户和一般百姓家去募捐。一般店家和富户要出二元银洋,而一般百姓家都要出二角至四角不等。更有各菩萨的各种战袍、百叶凉伞,也是动员富户捐助,如1923年庙会,三门呈洪家就专为先锋羊三舍人做了棉袄、白衣铠甲、白色凉伞。作为回报,当年的庙会期间,先锋专门到洪家去一趟,为洪家驱邪赶魔、招财进宝。也正因为如此,兼任财神爷的赵公元帅的行头特别丰富,光是百叶凉伞就有五顶之多。
清,汪公庙会发放印单的印版之一
清,汪公庙会发放印单的印版之二
农历八月初一晚,十一支仗鼓队在屯溪周围各大村子过街穿巷演奏,即是庙会的预报又是募捐的过程,此过程一直持续到八月初十连续十晚。八月初九起,分别在汪公庙前的靖阳滩和九相公庙前戏班演戏三天三晚。八月十一日清晨,由扛着清道旗、敲着游锣的队伍到上下黎阳各处通知各户打扫街道,准备菩萨出游。下午,每位菩萨由各自的会首领队,由游锣、蜈蚣旗、三眼铳、百叶凉伞、仗鼓队组成的队伍进行巡游。巡游路线从上黎阳汪公庙前的靖阳滩为起点,上至高枧,下顺黎阳街而下,过老大桥,穿过屯溪老街到江西会馆返回。沿街商铺有的燃放鞭炮迎接,有的捐出二块银元。八月十三日早晨汪公庙开庙门,祭祀开始,仪式的一切活动由汪氏后裔有功名者担任司仪。祭汪公的场面威严肃穆,正殿当中安放覆盖红呢桌围宝座,换上新战袍的汪华木像端坐其上。两旁站立有二相公、九相公及三位元帅、一位将军。庙中正殿悬挂着各式宫灯,西廊排列锡制銮架、百叶凉伞、刀斧矛锤等兵器,以及“回避”、“肃静”虎头牌,由司仪宣读祭文。
祭祀活动的高潮是八月十三的“跑马”,汪公庙的北面有一大片空地,叫靖阳滩,是祭祀活动中的跑马场地。所谓跑马,就是马夫拉着八匹驮着先锋、将军、元帅和二位相公木像的马,绕着三顶轿子跑圈子,由于跑圈象磨豆腐的动作,这一跑马活动干脆就被俗称为“磨豆腐”。更令人称奇的是,八月十三磨豆腐,八月十二要去高枧买豆子,就是骑马的先锋和二相公、九相公一起去高枧外婆家去走一趟,付出象征性的两块银元,买豆子到黎阳“磨豆腐”。黎阳汪姓人通过这种形式,把一场肃穆祭祀活动,衍变成一种民俗。可能是一种历史的玩笑,也可能是一种巧合,1962年前后,黎阳街上的汪公庙成了真正的豆腐坊。
民29年在黎阳发行的《皖南人》
民29年在黎阳发行的《皖报》《皖南新闻社》小广告
20世纪初叶,徽州兴起办洋学、办报章、鼓吹新潮的文明之风,屯溪的报刊业也由此数度繁荣,其中《皖报》、《皖南人》、《复新日报》、《团结旬刊》、《皖南政工》、《动员通讯》、《力行》,均在黎阳创办,社址分别设在上黎阳与下黎阳,以及下黎阳沿河,《皖南新闻社》的社址亦设在上黎阳76号。这些报刊宣传的共同点是:反对帝国主义,宣传爱国思想,批判封建意识,介绍民主思潮,抨击迷信愚昧,传播科学知识,针对徽州现实,推动经济、教育。亦有中共地下党和进步人士办的《皖南人》旗帜鲜明地宣传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及坚持抗战,坚持团结,坚持进步的主张,揭露讽刺国民党官场中的黑暗腐败现象,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文章。报刊是历史的直接见证者,昨日的新闻就是今天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