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杏石甘汤治疗盗汗的秘决
麻杏石甘汤治疗盗汗的秘决
近日,经病人介绍,来了两位同单位、同为头部易汗出且同是知天命之年的男性患者。
先说甲患者,平素就全身易出汗,尤其是头部,且常有盗汗现象,嗜酒,嗜茶水,不喜白开水,极怕热,不恶寒,口苦口干,血压高,心下满胀,大便粘滞不畅,小便可,舌质红,舌苔白腻略黄,脉浮弦有力。
再说乙患者,仅在吃饭时前额汗滴如水流,全身无汗,恶寒恶风,也嗜酒,但不嗜水,口中和,腿常自感无力,腰易酸疼,大便干,小便正常,舌质淡,苔白薄腻,脉细弦无力。
从以上症状可知,二人皆有郁热,甲为实热、热盛,乙为虚热,以虚为主,但未陷入三阴之中。
甲全身汗出,头部严重,又盗汗,怕热,很明显是一个麻杏石甘汤证。还有口苦口干,心下满胀,大便粘滞不畅,这种情况下的粘滞不畅,要按大便干燥处理,是一个大柴胡汤证。因此甲患者的处方为:麻杏石甘汤合大柴胡汤。
乙患者也是郁热,只不过较虚罢了。仲师说阴不得有汗,似针对乙的情况而言,还恶风寒,加头汗出,自然是柴胡桂枝干姜汤莫属。还。口中和,不嗜饮,又腰酸腿无力,是有饮血虚,再合当归芍药散。因此乙患者的处方为: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
这两个患者,按现代中医来分析都是有湿,湿郁化热,这只是一个粗辨证,具体用什么方药是大问题,虽方向对了,但要想治好病,还得一下番苦功夫,否则离治愈就差远了。
甲患者的头汗多加盗汗,就注定了这是热郁汗出,而白虎汤不能治郁热,正是没有麻黄、杏仁之故。嗜茶不嗜水,是告诉你,这不是真渴,一旦口渴,麻杏石甘汤是不可用的。麻黄与石膏的巧妙配伍,一是量的搭配奥妙,二是当时的机能状态。
有些群友对于用麻黄配伍石膏来治疗盗汗表示不能理解,甚至持怀疑态度,认为本人发表的相关医案“失真”或“造假”。因为按照常规思路,治疗盗汗一般都是从阴虚入手,而用麻杏石甘汤治疗盗汗简直是闻所未闻,于理不通!
对于我这专嗜仲景之书、推崇仲景思想的学者而言,起初也和大家伙一样,觉得匪夷所思。要说麻黄配伍石膏能发汗又能止汗,治疗汗出而喘或者有汗的上半身水肿,我信,但是说能治疗盗汗,打死都不相信!
偶然的一次学习经历,改变了我对这一问题的固有认识。
那是在我系统学习《伤寒论》之后,医术正一步步稳固提高之际,每天工作之余,一有闲暇便上网浏览经方名家的医案,以做消遣之资。某日看到经方大家胡希恕先生的高徒冯世纶教授一则治小儿咳嗽的医案,内容如下:“张某,男,5岁。患者咳嗽1周,伴流涕,口干喜饮,纳可,夜睡时头汗出。曾服西药未效。苔白腻,脉浮”。冯教授处以麻黄剂的大青龙汤,而不是桂枝剂,对此他解释道:“白天不汗出说明表不虚,休息、盖被则正气得助,鼓邪外出则见头汗,邪泻则津伤而汗止,但邪未尽,故反复夜头汗出。从我的经验看,小儿白天不汗出而夜卧头汗出的,辨证上每多表实证。”
这则简短的医案打破了传统的盗汗必虚、必属阴虚的一贯认识,让我看到盗汗多实热的一面,受此启发,我开始在临床上借鉴此法治疗小儿盗汗,并在不断实践中将麻杏石甘汤运用到治疗白天有汗、自汗,夜晚盗汗的小儿实热型盗汗中去,屡获奇效。群友陶菊的宝贝外孙曾患夜晚盗汗,特别是头部盗汗严重,其痊愈也是得益于此方。由此可以证实麻黄配伍石膏治疗实热型自汗、盗汗这一理论的正确性。根据这一理论,此后我又将麻杏石膏汤扩展到治疗成人恶热、白天自汗、夜晚盗汗中去,无不取效快捷而大佳。
《伤寒论》63条原文:“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162条原文:“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两条均有“汗出而喘,无大热”,这里的“无大热”说到底还是有热,而且是一个实热,是由肺热引起,所以就会汗而喘。若病人无喘,但是有盗汗,那么这个盗汗的病机与喘一样,都是肺热郁闭不得宣泄所致。明白于此,对麻杏石甘汤治疗盗汗就不会再感到那么神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