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槽时,不考虑这一点,你注定要失败。

文丨小云    来源丨云说职场

全文约1600字,建议阅读时间4分钟

你好,我是小云。
父母那辈人,可能一辈子就在一个工厂里打工,但现在的年轻人,用工市场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一个人,大学毕业之后进入职场,大概3年之内就会跳一次槽,据悉,90后的跳槽频率会更大。
那么在跳槽的时候,有一个关键因素,你不得不考虑。
因为这个因素直接决定了你跳槽是否能够成功。
这个因素就是:承诺。

1

口头承诺
张三,是一家国有企业的中层干部,去年5月份,集团公司向他抛来了橄榄枝。
集团公司部门调整,新来的部门主任,要对部门进行重组。
这个部门主任,对张三有知遇之恩,现邀请张三到自己部门协助自己的工作,承诺待遇是部门副职。
但因为是一个特殊时期,尚不能够进行干部任命。
当时,张三所在的单位,公司一把手刚刚做了调整,他不像以前如鱼得水,工作得不到大领导的支持,自然干的比较苦闷。
因为之前跟拉拢他的这位领导有过合作,双方有一定的信任基础。
一边是拉拢自己的机遇,一边是自己厌恶的环境,怎么办呢?
张三毫不犹豫的接过了橄榄枝。
他跟公司大boss摊牌了,大boss也对他做了挽留。
此刻,他去意已决,言辞切切的拒绝了。
跟现有领导谈过之后,就迫不及待的去了集团。
到了集团,张三发现,工作并不如他想象中的有意思。
不仅因为部门缺人工作劳心累力,而且,很多事情都是跟着上面打转转,即便辛苦的做了不少工作,还是无法体现自己的价值。
这还不是最苦闷的事情。
最苦闷的事情是,没过多久,当初拉他来这个部门的老大,也因为工作的原因,要进行调整。
而他自己,职务也没有落定。
新来的部门领导,对张三不了解不说,也没有多少好感。
更别提张三还缺的那一纸任命文件了。
张三在这里看不到希望,又想着离开。
显然,原单位是回不去了。
如果要离开,只能另谋出路。
我想到另外一位朋友,前段时间离职的故事,姑且就叫他李四吧。

2

书面承诺
关于李四离职,我写过一篇文章,感兴趣的可戳:从中层到高管,从年薪40W到100W,朋友为什么犹豫了?
李四有离职的念头,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他在自己的单位跟直接上司关系一直不好,工作很被动。
他曾经跟我说过很多次离职的想法,也提到过一些单位给他的机遇,但我认为都是场合话,并没有落到实处。
直到最后一次,这家单位已经非常诚心的跟他谈了业务、职位、薪水等。
这家单位因为业务扩张,决定成立一家投资决策机构,是总部的直属二级单位,计划聘任他为这家单位的一把手。
李四这次很动心,说自己很想去。
我问他,机构成立了吗?
他说,没有,预计年底成立。
可想而知,任命的决策流程肯定也没走。
正值年底,马上就兑现年终绩效了,我就劝他,给对方一点时间筹备,兑现完绩效明年年初再去也不迟啊。同时,也是看对方的诚意啊。
现在过去,名不正,言不顺,对方只说,先履职,负责该机构前期筹备事宜。但是人事任命没有上会决策文件,总是一个未知数。
万一机构成立有问题呢?
万一干部决策有问题呢?
到头来,丢了芝麻,也没捡到西瓜。
一个人在自己不喜欢的环境待久了,看到一根救命的稻草都会伸手去抓,更别说,眼前的还不是稻草,是一棵大树。
他的执念很强烈,但最后还是选择了等待。
第二年,机构成立了,聘任上会通过了,他才过去。
现在已经干了一年多了,累是累点,但心里畅快,上次跟他一起吃饭,觉得他整个人的状态也好了很多。
精神奕奕,神采飞扬。

3

写在最后
张三和李四,同样是站在选择工作的十字路口,但张三剑走偏锋,李四就走得稳当妥帖。
在职场上,口头上的承诺,可以成为一个邀约,但是没有纸质的承诺,就失去了它的效力。
可以成,也可以不成。
即便不成,你还无法反驳和说理。
所以,在跳槽这件事情上,一定要有书面承诺。
当然,张三和李四跳来跳去的企业,都是国有企业,看到决策文件,基本就成了。
有些企业,不仅要看决策文件,还要真正落实到合同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