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永不消逝的丰碑
永不消逝的丰碑
打开浩瀚的记忆长河,经历的很多人与事大都成过眼云烟。然而,三十年前曾看过的一个电影片断却时刻萦绕在我的脑际里,鼓舞、教育我迈好人生的每一步。每当想起我的心绪都怦然激荡,那印在我心灵胶片上的英雄形象,愈发清晰地映现。
“大上海,一个寂静的深夜,地下党员李侠头戴耳机手摁电键,在一个小阁楼里,神情庄严地向党中央发情报。突然大门被砸开,杂乱的皮靴踩踏楼梯声和着阴森的枪械声把整座小楼变得紧张、恐怖。万分危急关头李侠从容镇静,英勇无畏地继续发报。面对冲进密室,把一片刺刀、枪口对向他的敌人,他丝毫没有畏惧,表情依然神圣而凝重,飞动的手腕把最后一串清晰、流畅的电波发送完毕,嘴角挂着蔑视敌人的微笑,目光如电,镇定如山……”
这就是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中最精彩的一幕,虽然当时看完这一片断,吓得直哭,但此后李侠头戴耳机手摁按键向党中央从容发报的镜头却永远留在我的心中。带着对军人的崇敬,怀着军校梦走进军营,经过新兵营的紧张训练,分配专业时,战友们都争相报学汽车驾驶员、卫生员,而唯一的一个通信报务专业却无人问津,我毫不犹豫地自愿报了名。成了一名象李侠一样的报务员,我激动万分,豪情满腹。但在随后的专业训练中遇到了对我来说非常巨大的困难,我是河南人,普通话说不好,别人听来我常把“四”和“十”说颠倒,每当通话训练中受到别人的热嘲冷讽时,也曾灰心丧气过,可一想起李侠能在敌人的枪口下面对生死危难,都豪不畏惧,面对发音不准这点困难难道就畏缩吗?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把普通话练好,做最优秀的报务员。此后的日夜里,我翻旧了两本字典,每天清晨独自一人到小树林里,大声地朗读报纸、报文。为较正口型甚至口含石头块一坚持就是一小时,嘴唇磨肿出血,经常无法吃饭。功夫不负有心人,两个月下来我终于吐字清晰,流利了。通信专业考核中我取得了全团第一的好成绩。
头戴耳机手摁按键挺浪漫极写意的迈出了军旅的第一步,可付出的代价也是沉重的,为提高背报文速度,经常夜深人静时起床加班,养成了现在的半夜失眠;经常載耳机形成了“耳机综合症”,但我无怨无悔!那个英勇的共产党员形象似一座永不消逝的丰碑深深地烙在了我的心灵深处。入伍第一年我就入了党,在我的军旅生涯中,处处都闪耀着李侠的灼灼光辉,任何艰难险阻,痛苦磨难,都冲不掉那种刻骨铭心的理想化的浪漫色彩,正是这种感觉指引我把每一项工作当事业干,凭着这股拼劲当兵四年后提了干,荣立了二等功。走上新闻工作岗位,我也把这一形象付于笔端,定格在摄影作品里,搜索进电视镜头,随着时间的推移,思想的逐渐成熟,我对李侠形象也有了更具体、更深远、更丰富的感知。现在服从改革大局成为了三十万分之一,但我认为我已完成使命,转向社会战场一定会有别相的精彩人生。我发现,此生都与那个形象有了无法割舍的情结,最终用行动和付出去诠释和完善那样一座丰碑!
如果说三十年前描绘李侠英雄形象这个电影片断是开启我幼小心灵的一把钥匙,那么三十年后,这部电影则给了我一个永远不灭的信念:对英雄的信仰永远是人生前进的源泉和动力。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子儒,原名牛州成,河南省淮阳县人,生于70年代,从军20多年,现退役,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军旅多半从事新闻报道、影视宣传工作,喜好文学、摄影,在军内外报刊等媒体发表诗歌、散文、影视评论、新闻类文章、图片近千篇,并有多篇征文、摄影作品获全国全军征文大奖。散文作品入选《军旅青春别样红》等文学书籍,著有影评集《荧屏牧歌》。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主 编:冬 歌
执行主编:蔡泗明
责任编辑:吴秀明
邮箱183074113@qq.com
征 稿
征稿要求:散文、杂文、小说、诗歌等,一般在四千字以内。必须原创,必须首发,欢迎自带插图和配乐,15天内未收到用稿信息的可转投其它自媒体。文责自负。
稿件请用word附件形式发至:183074113@qq.com,并注明姓名、笔名、微信号、作者简介及照片。从即日起,给作者发放稿酬,文章刊出一周后通过微信发放,请加主编微信hyd196711。稿费全部来自赞赏,20元以上(含)的80%发给作者本人,其余留为平台维护。七天内阅读量超过一千的,另奖励20元;超过两千的奖励50元。
原创作品在本公众号刊发后,视为作者自动授权,本公众号有权择优稿件汇集公开出版。其他网络平台转载本公众号作品,需注明出处,否则,视为侵权。